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阐述了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机理;归纳了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因素:C/N、温度、pH、污泥停留时间、污染物等,并指明控制污泥厌氧发酵体系C/N比为20~30,温度为25~40℃,pH为10,污泥停留时间为5~10 d以及合适的污染物浓度有利于SCFAs积累;综述了共发酵和联合预处理这两种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两种产酸技术均可显著提高SCFAs产量;最后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旨在为污泥处理与处置、厌氧消化实现资源最大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剩余污泥中有机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研究了水热预处理对剩余污泥有机物释放及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累积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污泥预处理方法,当水热温度为200℃、水热时间为1 h时,污泥减量度达76.56%,污泥SCOD为原泥的34倍,大大减少了污泥固相有机物含量。经水热处理后,污泥厌氧消化最大产气量为2 950 m L,较原泥提高了69%;厌氧消化后,水热预处理污泥SCOD减少量为原泥的30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中温(35℃)和高温(50℃)厌氧产酸过程中挥发性有机酸(VFAs)含量与成分的变化,研究温度对剩余污泥的颗粒粒径、颗粒有机物降解情况、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及挥发性有机酸(VFAs)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厌氧发酵可以显著促进污泥絮体解离,污泥分解率可达41.10%,微生物反应机率增加,反应效率提高。中温发酵和高温发酵过程中颗粒性有机物的水解过程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且高温水解速率常数显著高于中温水解速率常数。中温水解液中未知溶解性有机物积累量高,转化慢,可能是中温发酵产酸效果低于高温条件的原因之一。高温发酵获得的VFAs约为中温VFAs产量的2倍,其中有机酸异戊酸和异丁酸的比例较高,二者约占VFAs的50%;中温发酵过程VFAs的组分单一,主要为乙酸。水解液中氨氮的增加量与颗粒型蛋白质的分解量存在强相关关系,高温发酵下的氨氮转化因子显著高于中温发酵的氨氮转化因子。  相似文献   

4.
剩余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磷酸盐和有机磷,回收这部分磷有助于缓解磷资源匮乏的问题.本文重点阐述了剩余污泥的性质、磷的分布和形态,总结了热水解和超声等强化处理技术破坏剩余污泥细胞和絮体结构、释放胞内磷至上清液的过程,以及影响磷释放的因素.综述了不同的沉淀法回收高品质磷矿物质的机理和效能,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污水厂污泥厌氧消化产短链脂肪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鹏  张栋  贾舒婷  董滨  戴晓虎 《化工进展》2013,32(9):2227-2232
污泥厌氧消化产短链脂肪酸是实现污泥资源化的重要途径,短链脂肪酸不仅是产甲烷的底物、污水脱氮除磷的碳源,而且可以作为原料产生一系列高附加值的产品。本文介绍了污泥厌氧消化产有机酸的机理,重点阐述了污泥性质、温度、pH值、碳氮比(C/N)、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固体停留时间(SRT)等影响污泥厌氧消化产酸的主要因素及研究进展,指出这些因素通过改变底物性质、微生物活性及二者接触反应时间等对产酸过程产生影响,其中温度和pH值是研究热点,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高温和碱性条件更有利于污泥产酸。此外,还论证了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实现污泥产酸最大化的重要意义,提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通过调控温度、pH值、碳氮比等发酵影响因素来控制产酸类型是今后值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强化污泥厌氧消化的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消化前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是增强厌氧消化性能的关键,预处理能促进污泥内微生物细胞的分解,加速胞内物质的释放,加快污泥的水解速率.综述了当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法等污泥预处理技术,如热处理、冻融法、超声波处理法、酸碱法、加盐法、凝聚与絮凝调理、生物酶处理等,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微波预处理剩余污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池勇志  刘晓敏  李玉友  张昱  费学宁  王愉晨 《化工进展》2013,32(9):2221-2226,2252
介绍了微波预处理污泥的作用机理及作用过程,包括污泥絮体破解、污泥细胞破碎及有机物的释放、有机物水解、美拉德反应等,总结了微波预处理污泥的作用效果(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生物特性)、影响微波预处理效果的因素(污泥特性、处理条件)和微波预处理污泥对其后续厌氧消化的影响。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试验规模偏小,预处理方式为间歇处理,在对污泥中有毒有害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去除研究方面还需加强。提出今后应重点开展微波组合工艺对污泥中有毒有害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去除的基础研究,同时积极开发相关设备,开展微波预处理污泥的连续和中试研究,推动微波技术在污泥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圣泽  曾凡哲  曹印 《辽宁化工》2024,(3):443-445+488
磷本来是大自然一种最有限资源,而现在自然界土壤中产生的废磷经长期使用循环后最终约有80%磷随污水被排放。经过循环处理使用后,城市污水池中排放的废磷大部分可进入城市剩余的污泥,剩余城市污泥土壤中的磷资源的再次循环处理利用,可以大幅度减少从外部排水环境中带入磷元素时对接收水环境的化学污染,实现对磷元素的再利用。研究了各种不同类型污泥磷释放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不同污泥磷处理回收处理技术应用的基本特点,并分别着重地介绍利用了鸟粪石沉淀法来回收废磷,以期进一步为中国污泥磷处理回收利用的基础研究方面提供理论借鉴,并分析讨论分析了废磷利用回收利用技术领域的国内外未来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pH值分别为3.0和10.0的条件下,以不调节pH值作对比,研究了10~15℃下混合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NH3-N和PO4--p的释放规律,并对鸟粪石法回收氮磷做了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强碱能够促进NH3-N大量释放,第10天时其释放量接近最大16.80 mg/g[TS],pH值为3.0可抑制氨氮的释放.与NH3 -N...  相似文献   

10.
目前,厌氧消化处是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沼气作为厌氧消化资源化产物,产量和纯度的原位提升技术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厌氧消化产沼气量影响因素和沼气原位富集技术的角度阐述沼气产量和纯度的提高的研究方法,从而对中国市政污泥处理和沼气能源化利用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实验考察了常压和不高于100℃条件下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在微波辐射作用下的氮、磷释放特性. 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可迅速将污泥中的氮、磷释放到液相中,且不需投加任何化学药剂. 当微波输入能量相同时,随污泥浓度提高,微波处理后污泥上清液中的氮、磷浓度均提高. 与低功率微波辐射相比,高功率微波辐射能更为迅速地将污泥中的氮、磷释放出来. 微波功率为900 W时仅用时100 s,污泥上清液中的总磷及总氮浓度分别从处理前的2.05和19.58 mg/L迅速提高到31.46和115.10 mg/L.  相似文献   

12.
城镇污水采用活性污泥法除磷脱氮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环木 《广东化工》2009,36(3):67-69
近年来,随着洗涤剂的广泛使用,废水中氮、磷的含量明显增加,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因此,必须有效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氮和磷的去除。对多种除磷脱氮的活性污泥法,包括氧化沟工艺。A^2/O工艺、UCT工艺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UCT工艺比较适合除磷脱氮要求较高的污水处理厂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流式污泥床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中,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泥.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废水为进水的条件下,成功培养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好氧颗粒污泥。颗粒污泥粒径在0.5~2mm,颗粒污泥沉淀速度在29~58m/h。MLSS为3077---4103mg/L。当COD的进水容积负荷为4.8kg/(m3·d)时,去除率高达96%以上。氨氮进水在160mg/L时,去除率达97%以上,出水氨氮在5mg/L以下。对总磷的去除率在22%-37%。主要是因为亚硝态氮浓度、COD/TN比和TN/TP比等对聚磷菌除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腐植酸的增氮解磷促钾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腐植酸对化学肥料有明显的调控和增效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氮、钾缓释,对磷活化,从而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作者从理论上阐述了腐植酸增氮解磷促钾的调控机理,也通过一些实例证明了化学肥料与腐植酸结合后显著的增产效果,论证了在化学肥料中添加腐植酸对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作物品质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好氧颗粒污泥应用于生物脱氮,机理为如下几种。第一种为常规硝化-反硝化途径。第二种为亚硝化-反硝化途径,颗粒污泥的外部为好氧的硝化区.通过适当的控制.使硝化过程停留在亚硝化阶段.直接进入内层进行反硝化。第三种为硝化-厌氧氨氧化途径.通过外层的硝化和内层的厌氧氨氧化作用实现脱氮。第四种为硝化-反硝化聚磷方式.颗粒污泥内部在反硝化的同时聚磷,实现好氧颗粒污泥同步脱氮除磷。第五种脱氮的途径为好氧反硝化。在不同的条件下.某一种脱氮的途径可能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韩晶晶  孙翀  徐江岑  李杰 《广州化工》2011,39(10):44-46
对同时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好氧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及反硝化除磷脱氮等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进行综述和讨论,分析了新技术的机理、特点和开发应用的前景.通过与现有的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进行比较,认为今后应加强对生物脱氮除磷,尤其是反硝化除磷机理更深入的研究,大力开发技术成熟、高效经济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7.
水解酸化技术用于污泥减量与强化脱氮除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振田 《辽宁化工》2011,40(6):586-589
水解酸化工艺,可以使废水中有机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目前主要被用于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的预处理。综述了水解酸化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在污泥减量化和强化脱氮除磷作用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水解酸化复合处理技术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8.
腐植酸对氮、磷肥的增效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植酸由芳香族及多种官能团构成,具有弱酸性、吸水性、胶体性、吸附性、离子交换性、络合性、氧化还原性等物理化学和生物活性,在增效化肥方面效果显著,但相关的机理研究较分散。为此,综述了腐植酸对氮、磷肥增效机制,以期为推动腐植酸与氮磷复混肥产品研发、提高农业生产用肥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泥磷中P4的测定方法。在一定温度下,用浓硝酸将泥磷中的P4氧化、分解为磷酸和偏磷酸,用硫酸氧化并除去HF、NO、NO2等干扰杂质,再用王水进一步将少量未氧化的偏磷酸完全氧化生成磷酸,然后采用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出P4含量。该方法回收率在99.51%100.14%之间,精密度(RSD)为0.26。  相似文献   

20.
李泽政 《广东化工》2010,37(12):90-92
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工艺是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研究发展方向,众所周知,污水中的N、P是引起自然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减少中国水体的恶化,中国把污水的排放标准提高,总氮总磷的指标做了进一步的提高。文章从传统脱氮除磷工艺的弊端出发,分别从A2/O工艺优化和新机理阐述了生物脱氮除磷的的研究进展,并做了介绍,同时对今后的脱氮除磷工艺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