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2.
该文主要阐述了仰斜长壁开采工艺及工作面顶板管理;俯斜长壁开采的工艺特点、俯斜推进的缺点、俯采开采对液压支架的要求和俯斜工作面的顶板管理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该矿采煤方法由走向长壁开采到倾斜长壁开采的整个演变过程,以及采取的几种倾斜长壁开采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倾斜长壁与走向长壁开采工艺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煤层倾角下 ,对倾斜长壁与走向长壁开采工艺进行可靠性分析 ,从而得出煤层有不同倾角范围应选择的采煤工艺。  相似文献   

6.
就破碎顶底板、倾角45°~75°的薄煤层,在采场矿压观测和回采实践的基础上,对顶底板活动规津、防顶板抽冒和底板滑动及冒落歼石对工作面支架的冲击等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介绍了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塑料网满顶护底,对顶底板综合控制的伪俯斜长壁回采工艺。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七台河分公司矿井的薄煤层比率高达82.4%.平均厚度只有0.86m。2007年初,七台河分公司在向阳煤矿的11对急倾斜薄煤层矿井应用了急倾斜薄煤层走向长壁分带仰斜采煤法,共产煤85.73万t,平均回采率87.1%,至今工作面没有发生过重伤以上事故。据了解,黑龙江省急倾斜煤层80%为薄煤层,现有急倾斜煤层资源储量4.3亿t,  相似文献   

8.
杨村煤矿是兖州矿区的一对薄煤层矿井。由于井田的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原设计的开采方法不适合煤层的赋存条件。矿井投产后,对采区的巷道布置进行了改造,逐步形成了适合本井田的开采方法,提高了采区的生产能力,降低了万吨掘进率,改变了采场的作业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推荐了一种开采软地层急倾斜薄煤层和极薄煤层无人工作面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的煤层倾角下 ,对倾斜长壁与走向长壁开采工艺进行可靠性分析 ,从而得出对应煤层不同倾角范围应选择的采煤工艺  相似文献   

11.
娄培波 《煤炭技术》2003,22(4):31-32
介绍了密山一矿一井四斜的矿井条件及巷道长壁式采煤方法在密山煤矿的良好应用效果 ,并指出了巷道长壁式采煤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高档普采中的仰斜开采工艺 ,在大倾角煤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 ,为在大倾角煤层中使用该采煤工艺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高档普采仰斜开采在煤层倾角 14~ 2 0°条件下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技术管理措施 ,为在大倾角煤层中使用倾斜长壁开采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急倾斜厚煤层长壁式综放开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倾斜或急倾斜煤层中应用倾斜长壁式综放开采方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工作面的布置、设备的配套、液压支架的设计及工作面两端头的支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极复杂煤层条件下倾斜长壁大采高综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张集矿开采高瓦斯三软厚煤层的极复杂地质和技术条件,结合倾斜长壁和大采高采煤法特点,开展地质条件保障系统、采煤方法、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矿井生产系统可靠性及工作面参数优化综合技术研究,实现了高瓦斯三软厚煤层应用倾斜长壁大采高的安全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6.
申家庄煤矿由于受断层和向斜构造的影响 ,无法采用走向长壁开采 ,提出了倾斜长壁开采方案 ,制定实施了一些相应针对性措施 ,并在 2 2 0 4工作面大倾角俯斜轻放开采试采成功 ,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陈四楼煤矿煤层倾角达38°的2207工作面的综采设备安装过程中,成功地解决了顺槽向工作面转弯、开切眼内轨道下滑、运送液压支架车辆失稳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仅用16天即完成安装任务,未发生一起人身及设备事故。  相似文献   

18.
周占魁  王树全  李群  张敏 《煤矿开采》2003,8(2):11-13,26
通过对倾斜及缓倾斜煤层综放开采液压支架和刮板输送机产生不良状态的原因分析,提出保持设备良好回采状态的技术对策和生产管理措施,为同类条件下综放开采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急倾斜煤层工作面俯伪斜走向长壁回采工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经益,为类似条件下的回采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大倾角煤层长壁开采工作面飞矸致灾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飞矸是大倾角煤层一类特殊衍生灾害,严重危害工作面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探讨其致灾机理对建立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工作面防护体系至关重要。在工作面飞矸灾害实测基础上开展实验室模拟,选取冲击能和能量恢复系数表征损伤,借助高清摄像机和压力传感器记录并获取冲击能;运用统计学原理分析不同工况下冲击能的演化特性;对冲击能和能量恢复系数拟合并根据曲线走势,以设备(人员)吸能量为控制对象,吸能量陡增点和极值点为界建立飞矸损伤风险判别模型,依据模型划分飞矸损伤的等级。基于以上探讨了飞矸致灾的机理,结果表明:飞矸致灾是在碰撞途径和方式耦合作用下冲击能和能量恢复系数达到相应致灾等级,致灾过程为自由落体、飞溅、滚动和滑动等状态下冲击能累积,满足走向运移、高度、碰撞方位后与设备接触,冲击能转化为设备弹性能和构件间振动阻尼,造成构件的形变量大于其极限形变量时发生损坏,数值仿真手段验证了理论和实验研究中能量恢复系数取值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