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采用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常用的三种碎石(16~31.5mm、5~20mm、5~10mm粒径石子)进行级配设计,探讨骨料三级配对C20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石子掺量对骨料空隙率的影响因素由强到弱的顺序为5~10mm石子掺量、16~31.5mm石子掺量、5~20mm石子掺量;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因素由强到弱的顺序为5~10mm石子掺量、5~20mm石子掺量、16~31.5mm石子掺量;当16~31.5mm、5~20mm、5~10mm石子掺量接近0.437:0.386:0.177时,C20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天然石子性能稳定,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安全地被用作混凝土的粗骨料,而碱骨料(过烧生石灰)是水泥、石灰煅烧过程中的的废料,如果混入混凝土或砂浆中,会引起混凝土及砂浆的局部破坏,严重的会导致整个构件、整体结构破坏。这种碱骨料反应,被称为"混凝土癌症",本文介绍3个案例及实验室检验分析结果,其中一个样品在饱和蒸压实验时爆裂。  相似文献   

3.
高峰 《施工技术》2002,31(10):53-53
根据石子规范《建筑用卵石、碎石》GB T14 6 85 2 0 0 1,通过筛分试验 ,石子可划分为单粒级和连续粒级。配制混凝土用的石子 ,一般不宜采用单粒级 ,单粒级宜用于组合成具有要求级配的连续粒级。现以某港口 795m引桥工程为例 ,该工程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5 0 ,粗骨料有大、中、小 3种石子 ,要求配制成 5~ 4 0mm连续粒级。具体做法如下 :(1)首先将 3种石子单独做筛分试验 ,3种石子的累计筛余如表 1所示。(2 )查找要求配制级配的技术要求根据上述规范第 5 1条颗粒级配的技术要求 ,5~ 4 0mm连续粒级石子其累计筛余规定如表 2所示…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维离散元法分析碎石桩单桩承载特性,建立天然骨料碎石桩和再生骨料碎石桩三维分析模型,利用FISH语言编写数值伺服程序,通过三轴试验校正模型参数,数值分析得到的天然骨料碎石桩极限承载力与单桩静载试验结果吻合。结果显示:再生骨料碎石桩比天然骨料碎石桩的极限承载力小;2种碎石桩在深度为4倍桩径范围内产生侧向膨胀变形,再生骨料碎石桩侧向膨胀变形相对较小;再生骨料碎石桩轴力衰减速度较天然骨料碎石桩慢;再生骨料能够替换天然碎石作为碎石桩填料,满足工程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2015,(10)
在细观结构层面上,将次轻混凝土看作由陶粒、碎石和砂浆所组成的非均质三相复合材料,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平台上,采用APDL语言编制了程序,对次轻混凝土进行了单轴受压破坏的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按照瓦拉文计算式计算出不同粒径的陶粒及石子数目,采用蒙特卡罗法对次轻混凝土骨料进行随机投放,生成随机骨料模型,然后对此模型进行了受力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二维次轻混凝土的随机骨料模型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水泥砂浆地面起砂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 ,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无砂细石混凝土楼地面解决水泥砂浆地面起砂的做法 ,经多年实践应用 ,效果良好。这种做法不起砂 ,不空鼓 ,可磨性好 ,抗压强度高 ,比砂浆地面提高一倍。现将无砂细石混凝土楼地面的做法介绍如下 :1 原材料1、水泥 :用 42 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最好施工前对水泥标号进行测定 ,标号不宜低于 32 5号。2、骨料 :粒径 2~ 6毫米石灰岩质碎石 (石屑 )。细石子中的含粉量要求不大于 3%。这种细石子也叫石屑。骨料中如有杂质须经筛选或水洗后方可使用。2 水灰比和配合比1、水灰比…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再生粗骨料代替天然石子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技术,论述了再生粗骨料物理性能及再生骨料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及物理力学性能,为今后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对用再生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的技术学习的基础上,用再生骨料代替石子配制出了不同比例成分的再生混凝土,进行了几次试验,对其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再生骨料的不同比例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佳的原料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再生骨料):水=1:1.8:2.1:0.55。  相似文献   

9.
利用不同品质的3种再生粗骨料,研究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干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再生粗骨料取代碎石,高品质再生粗骨料可以使碎石混凝土的性能得到改善,而低品质再生粗骨料则降低碎石混凝土的性能,且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不宜超过50%.  相似文献   

10.
废弃混凝土回收后进行再生利用可以给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本文首先对废弃混凝土制备的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压碎指标、吸水率、孔隙率和容重等指标进行测定,然后对再生骨料制备的二灰碎石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和室内抗压回弹模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并与天然骨料二灰碎石的指标参数进行对比。通过综合对比评定,再生骨料制作的二灰碎石的力学指标满足规范要求,采用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制备道路基层二灰碎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再生混凝土高性能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亦冬  沈建生 《混凝土》2007,(9):37-38,41
根据再生骨料的特性并结合当今的研究热点"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使再生混凝土向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研究表明,尽管再生骨料属于低品质骨料,但通过将粉煤灰、矿渣及硅灰等矿物掺合料应用于再生混凝土中,充分利用粉体的优化组合以及界面强化效应,可使再生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及较高的强度等级;采用RCM法测定氯离子扩散系数表明,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在极端严重的侵蚀环境作用下使用年限可达100年.  相似文献   

12.
二灰稳定再生集料的最佳配合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灰、粉煤灰及再生集料为原料,配制成二灰稳定再生集料的结合料.通过重型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以及室内抗压回弹试验,对不同配合比的二灰稳定再生集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以及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二灰比和再生集料的含量对结合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二灰稳定再生集料的优化配合比范围.  相似文献   

13.
采用COMSOL与MATLAB联合仿真的方法,基于混凝土二维细观几何模型,实现了混凝土稳态热传导的数值模拟.在利用试验结果验证数值模拟有效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骨料随机分布对混凝土导热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粗骨料粒径、形状及其体积分数,以及分散相导热系数对混凝土导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粗骨料随机分布是造成混凝土导热性能产生随机性的重要因素;混凝土导热系数相对平均值随着粗骨料体积分数、分散相导热系数的增加而增大,但受粗骨料粒径和形状的影响不大;粗骨料体积分数越高,分散相与水泥砂浆导热系数相差越大,粗骨料粒径越大,轴长比越大,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变异性越显著,但当粗骨料体积分数超过35%后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变异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4.
段献智 《山西建筑》2012,38(6):116-119
将几种取自不同地点的废弃混凝土破碎制成粗骨料,然后通过不同搭配,配制成几种不同水灰比、坍落度的再生混凝土,并对其新拌混凝土早期的性能进行测试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再生混凝土的流动性比普通混凝土的差;再生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比普通混凝土要短;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一般随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吸水率高的再生骨料对应的再生混凝土强度低;通过各种方法的复合运用,可配得较高抗压强度的再生混凝土;混合再生骨料配制的再生混凝土,其中原始混凝土强度低的再生骨料,对低水灰比和高水灰比的再生混凝土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5.
魏茂波  夏向峰  张桂祥 《山西建筑》2009,35(27):170-171
指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制约着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研究了轻骨料混凝土的抗渗与抵抗冻融循环等耐久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轻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耐冻融循环性能均优于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高强轻骨料混凝土(HLAC)的强度和韧性,在HLAC中分别掺入体积分数为0.5%~2.0%的微细型、端钩型、波纹型钢纤维,研究了钢纤维类型及其体积分数对钢纤维增强高强轻骨料混凝土(SFHLAC)的抗压、劈裂抗拉、抗折和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SFHLAC的韧度因子和承载力变化系数等材料韧性指标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天然浮石作为粗骨料,以LC40强度等级的轻骨料混凝土为基准,研究石粉掺量对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轴心抗压强度的影响,提出了应力-应变曲线的本构方程,运用扫描电镜分析了石粉掺量对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粉的掺入对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的改善较为明显,石粉掺量为30%(质量分数)时其力学性能最佳;轻骨料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用有理式方程表达更精确.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在火灾等其他高温条件下其内部结构要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导致其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发生改变。这些力学性能的改变影响了结构的安全使用。有必要采取措施来提高其高温力学性能,目前国内外常见的方法就是掺加钢纤维、聚丙烯纤维、改变胶凝材料、使用不同的骨料。研究发现采用玻璃骨料也是提高混凝土耐高温性能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改善措施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朱映波 《混凝土》2004,(7):31-33
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较为全面地综述和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耐久特征及其改善措施,主要包括再生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融性、抗硫酸盐侵蚀性、碳化以及氨离子渗透性和耐磨性。研究表明,总体来讲,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较普通混凝土差。但是,通过减小水灰比、掺加粉煤灰、采用二次搅拌工艺、减小再生骨料最大粒径和采用半饱和状态的再生骨料等措施可以改善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最后,提出了关于再生混凝土耐久性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5根再生粗骨料钢筋混凝土梁及1根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弯曲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比较了再生粗骨料钢筋混凝土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疲劳破坏特征、疲劳寿命、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跨中挠度、裂缝宽度等,研究结果可为再生粗骨料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