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内含丰富的极具前瞻性、科学性的生态哲学思想.它从人的可持续性生存实践活动出发,研究人与自然共生共演的辩证统一关系,认为自然的异化、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异化的结果.所以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就有赖于人对自然认识的变革,即人对自然辩证逾越的辩证认识.文章正是在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伦理道德的产生与人类的历史发展、生活状况密切相联,生态伦理是人类生存危机感的反映。生态伦理作为社会伦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一般的社会伦理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不存在脱离于一般社会伦理的完全独立的生态伦理。生态伦理教育是通过教育手段,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思想观念、感情和意志,自觉应用生态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善"待自然,能动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环境保护目的,使人类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无论从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现状来看,还是从高职院校生态伦理教育的现状来看,都迫切需要加强高职院校生态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3.
工业文明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给人类生态环境带来深重灾难.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一场伦理道德危机.现代生态伦理学把生态思维与伦理道德思维有机结合起来,从新的视角审视道德关系,其独特视域主要有: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种际义物纳入人类关注的视野;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伦理关系,把人际义务从共时人际义务扩展到代际义物;扩展公共伦理...  相似文献   

4.
割裂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的相互联系,孤立地、片面地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必然导致单纯认识论意义上的"工具理性"和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实践".面对环境的危机、生态的失衡和发展的困惑,应该立足于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三位一体的视角,对生产力和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准确地定位和探讨,力争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共赢的发展奠定更加充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割裂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的相互联系,孤立地、片面地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必然导致单纯认识论意义上的“工具理性”和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实践”。面对环境的危机、生态的失衡和发展的困惑,应该立足于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三位一体的视角,对生产力和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准确地定位和探讨,力争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共赢的发展奠定更加充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为高校伦理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生态文明伦理道德观念的建立,有利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建设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今天,面对我国高校伦理教育中生态观的缺失这一现状,我们更应注重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和生态道德情感的培养,优化大学生的生态伦理行为,树立一种良好的生态发展世界观和道德观。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以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探寻社会生态危机为核心内容。"靠天吃饭"的日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敏感,自从日本古代文学出现的那一刻,自然万物便成为日本作家写作的对象,作品的"生态"特质也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全部成果。它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十分密切,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解决当前我国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矛盾的战略选择,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生态伦理学的发展情况和生态伦理学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类的真正文明是生态文明。人类应该以谦恭的姿态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只有当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与对它的对话相互渗透的时候,人类的存在才能显示出高贵,人类才能进入一个真正文明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生态伦理学的发展情况和生态伦理学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类的真正文明是生态文明。人类应该以谦恭的姿态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只有当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与对它的对话相互渗透的时候,人类的存在才能显示出高贵,人类才能进入一个真正文明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审视《红字》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看出霍桑独特而超前的自然观。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对待自然的态度各不相同,命运也各不相同。霍桑意在表达对美好之源大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类回归自然的肯定。《红字》中主人公与自然之间存在的这种互涉互动关系,使小说具有了生态文化意义和生态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生态伦理思想和人类的发展史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衍变过程.通过考察<古舟子咏>、<白鲸>、<熊>三部作品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可以梳理出一条自然与人的关系从相亲到相争再到相融的发展脉络,在生生灭灭的生态历史进程中,自然与人的关系势必回归到统一与和谐的生态伦理上来.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美学作为人学,确立了自己的发问方式和范围,它以关注人类生命的现实意义为己任,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自己完整的思考和设计。基于分析美学研究对生态文明的回应,论证了美学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求从科学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出发,培养主体高尚的自然审美意识,重塑完美之自然,使生态回归自然,拥有诗意状态和独立状态。  相似文献   

14.
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和探讨自然与女性,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观念。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分析和重审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和自然的边缘地位,从环境和性别的双重视角进行文学批评。运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研究和探讨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诗中的生态女性视角,发掘诗人的生态女性意识,探究诗歌中反映的人与自然和女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道家的自然无为、道法自然的生态观念,与马尔库塞的生态美学思想之间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是由哲学、伦理、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的.道家与马尔库塞不约而同地为我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生态危机开出一剂良药,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内涵及理论渊源,对生态马克思主义中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人与自然的相互性、特殊性、统一性和优先性等特点进行阐述,反思当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企业生态责任的现实依据在于:从企业与自然的关系看,现代企业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从企业与社会的关系看,现代企业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从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看,现代企业是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统一,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企业生态责任的实现途径主要有:加强企业生态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生态责任意识;强化法律监督机制,促使企业履行生态责任;鼓励企业自律,树立生态企业良好形象;形成全社会监督体系,营造企业履行生态责任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具有鲜明生态环境保护特色的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内涵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具有鲜明生态环境保护特色的发展观,要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自然、社会、经济三者统一起来,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人与自然的本来关系应该是和谐共生,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扭曲了这种关系,是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反思生态问题,我们要尊重自然,发挥科技的积极作用来应对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20.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思想发展逐步摆脱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羁绊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就其反映人与自然关系辩证统一的内容已经渗透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通过对文本的挖掘可知,马克思详细地分析了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关系、自在自然、人化自然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地位等相关信息。这对于在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从全新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关系进行提升,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主体间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否定之否定关系等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