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投粉末炭MBR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投加粉末活性炭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微污染原水,结果表明,对CODMn、氨氮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9.4%、93.5%和99.6%,出水水质与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工艺的大体相当,并且不需投加混凝剂,同时还减少了投氯量。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7)
本文采用粉末活性炭-微滤(PAC-MF)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考察了组合工艺对水中典型污染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与微滤组合工艺能显著降低微污染水源中CODMn、浊度和紫外吸光度值(UV254),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2.4%、97.6%和51.2%,采用PAC-MF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能够达到优良的出水水质,并能够显著提高膜通量。  相似文献   

3.
MBR/PAC组合工艺处理污水厂尾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MBR中试的基础上,向MBR反应器中投加40g/L粉末活性炭(PAC)构成MBR/PAC组合工艺并处理污水厂尾水.试验结果表明:MBR/PAC系统的出水BOD5≤4mg/L、COD≤18mg/L、氨氮≤0.3mg/L、浊度≤0.2NTU,处理效果优于MBR系统.PAC能吸附并降解易引起膜污染的有机物,有效降低了膜污染,减缓了过膜压力的增长趋势,保护了膜组件,并且运行效果良好.通过气洗和反冲洗能很好地维持膜的透过性能,离线清洗可基本恢复膜的透过性能.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对MBR中污泥混合液特性和膜污染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机理.结果表明,PAC的投加使污泥絮体平均粒径从53.25μm增至85.24 μm;混合液中的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含量与污泥比阻之间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投加PAC可降低混合液中的SMP含量(平均值从87.17 mg/L降至65.54 mg/L),进而降低了污泥比阻值,减轻了膜孔堵塞程度,增加了膜的透过性,减缓了凝胶层污染速度,从而可有效减轻膜污染,延长膜组件的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5.
膜生物反应器净化微污染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某微污染河网水为原水,考察了膜生物反应器/粉末活性炭(MBR/PAC)工艺对其处理的效果和运行特性,并与超滤工艺进行比较。膜组件采用聚乙烯中空纤维超滤膜,膜孔径为0.2μm,面积为2 m2;组合工艺的活性炭和污泥浓度分别为0.5、2 g/L;通过时间控制器控制出水泵间歇运行,开/停时间比为8 min/2 min。结果表明:与超滤工艺相比,MBR/PAC工艺对CODMn、TOC、UV254、UV410等有机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显著提高,其中对UV410的去除率为85%~100%,对CODMn、TOC、UV254的去除率均可达50%以上,出水CODMn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氨氮、铁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超过80%、87%和90%,出水值分别低于0.5 mg/L、0.1 mg/L和0.5 NTU,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臭氧预氧化/MBR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臭氧预氧化/膜生物反应器(O3/MBR)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通过30 d的稳定运行考察了系统的除污效能,并通过观察膜表面的微观形态对膜污染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初始阶段向MBR中一次性投加2 g/L的粉末活性炭(PAC)作为生物载体,并控制水力停留时间(HRT)为0.5 h、臭氧投量为1.5 mg/L。结果表明,O3/MBR系统由于超滤膜的截留作用对颗粒物的去除非常有效,对浊度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9.3%;对CODMn、DOC、UV254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2.6%、18.7%和30.1%。尽管臭氧氧化使水中的AOC浓度有所增加,但经MBR工艺处理后,整个系统对AOC的去除率为13.4%,生物稳定性得到了提高。运行结束后的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超滤膜的膜孔被污泥层覆盖;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污泥层的表面粗糙不平,这两者均表明污泥层造成了膜污染。尽管该污泥层导致了跨膜压差的增加,但同时也起到了预过滤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受污染地表水为处理对象,通过与单独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的对比,考察了臭氧预氧化/膜生物反应器(O<,3>/MBR)工艺的除污效果及膜污染情况.两个系统均稳定运行了55d,其中预氧化工艺的臭氧投量为1.5 mg/L,臭氧反应柱的接触时间为15 min.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而且显著降低了膜污染.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臭氧预氧化能够以不同方式缓解膜表面及膜孔内污染物质的积累,从而减轻了膜污染.采用凝胶色谱对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分子质量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254 nm波长处,O<,3>/MBR工艺混合液中DOM的吸收强度明显低于MBR的,尤其是分子质量为500~2 000 u的有机污染物,说明臭氧预氧化能够减轻这类物质引起的膜污染.运行结束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臭氧预氧化能够有效降低膜孔的堵塞,从而有助于控制不可逆污染对膜过滤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周军 《中国给水排水》2008,24(11):101-104
采用粉末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考察了对浊度和UV254的去除效果,并根据由无因次和赋权法推导出的综合评价指标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各工况的出水浊度<0.39 NTU,UV254<0.06 cm-1,水质稳定可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投加量和抽停时间比对去除浊度的影响显著,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对出水UV254的影响明显;使出水浊度和UV254达最低的运行条件不同,可分别由最小水平效应值确定各自的因素最佳水平组合;综合考虑出水水质和经济因素,确定较佳的运行工况为:混凝剂投量为1 mg/L,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300 mg,抽停时间比为15 min/3 min,曝气量为0.25 m3/h.  相似文献   

9.
MBR与MCR处理微污染原水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了膜生物反应器 (MBR)和膜混凝反应器 (MCR)处理微污染地表水的效果 ,发现两种反应器对浊度的去除效果类似 ,但MBR对CODMn和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MCR ,在平均水温较高及固定应用的情况下可优先选用 ;MCR的出水水质比MBR的稳定 ,且在低温 (<5℃ )条件下仍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更适用于水温变化大且可能出现低温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PAC强化处理微污染原水的机理及PAC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国内外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认为需要针对各种实际的原水水质进行现场试验,研究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尤其需要深入研究PAC用于突发污染水质事故的应急处理。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化学法处理微污染温榆河水,研究了电化学法对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时考察了水体中氯离子浓度及槽电压的变化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化学法对COD、NH3-N、TN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向水体中投加的NaCl溶液的浓度越高,则系统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率越高;随着槽电压的增加,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率也随之提高。但投加的氯离子浓度和槽电压的增加都有一定的限度,这样才能保证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率,综合考虑电耗等因素,确定中试的最佳运行条件:电解时间为20 min;槽电压为7 V;投加NaCl溶液的浓度为5.0 mol/L,其投加率为2 L/h。  相似文献   

12.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与粉末活性炭(PAC)的组合工艺(MBR/PAC)处理微污染源水,考察了膜污染的机理与特征,探讨了控制膜污染的措施。结果表明:MBR/PAC工艺处理微污染源水时的膜污染发展速度较快;膜污染以滤饼层沉积和有机物膜孔污染为主,同时伴随着少量的无机物污染;膜固有阻力、滤饼层阻力、凝胶层与膜孔堵塞阻力分别占膜总阻力的15%、43%和42%。只用清水冲洗膜表面可使膜过滤性能恢复35.7%~38.5%;而用0.3%~0.5%的NaClO浸泡足够时间后,膜过滤性能基本得到恢复;在碱洗后增加稀酸清洗,可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生物接触氧化/气浮处理微污染源水中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生物接触氧化/气浮工艺处理微污染源水的中试研究(规模为20 m3/h),考察了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气水比、水力停留时间、悬浮生物填料填充率和气浮池混凝剂投加量、表面负荷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气水比为1.0、水力停留时间为60m in、填料填充率为40%与气浮池的硫酸铝投加量为30 mg/L、表面负荷为7.5 m3/(m2.h)时,工艺除污效果良好,对CODMn的去除率为23%,出水NH3-N及TP达到了地表水Ⅱ类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4.
将膜生物反应器与脱氮除磷工艺相结合,建立水解酸化/好氧MBR中试装置,针对以精细化工废水和造纸废水为主的市政混合污水进行处理,系统考察了工艺的运行情况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335~941 mg/L、NH3-N为11.1~28.7 mg/L、TN为31.2~38.6mg/L、TP为1.0~17.4 mg/L的条件下,当系统水力停留时间约为48 h时,对COD、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1%、91.0%、61.2%和93.7%.其中,出水NH3-N、TN和TP浓度均可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由于污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含量较高,导致出水COD浓度不能稳定达标,对此可在系统后设物化处理单元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高锰酸钾预处理微污染地表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生产性试验考察了高锰酸钾预处理工艺对地表水中有机物、氨氮、铁、锰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与预氯化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高锰酸钾预处理在减少铁锰污染、去除氨氮、降低有机物含量等方面具有比预氯化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饮用水源污染日益严重、在无自来水设施的地区生活用水水质得不到保障的现状,采用电凝聚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考察了其对水源水中细菌、浊度、CODMn的去除效果,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便携式电凝夥膜一体化装置,采用该装置对东湖水和长江水进行了处理.出水水质符合城镇供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密度澄清池/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考察了组合工艺的除污效果,并探讨了反冲洗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当进水浊度、CODMnUV254和NH3-N分别为25~125NTU、2~7 mg/L、0.57~0.91 cm-1、1.7~7.8 mg/L时,组合工艺对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85%、43.23%、40.85%和63.72%;采用高密度澄清池进行预处理可明显减缓超滤膜污染,当膜通量降到初始通量的70%时,组合工艺的工作周期比单独超滤工艺延长了约4倍.  相似文献   

18.
生物陶粒过滤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陶粒滤料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了具有不同结构特性的陶粒滤料对有机物、藻类及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25%,最高可达38%;对氨氮的去除率〉60%,最高为70%;对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98%;对藻类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出水浊度〈1NTU。此外,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发达的孔隙及较多的连通等特性的陶粒处理效果好,适合作为水厂工艺改进的首选滤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