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复杂地区综合寻优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地震勘探常规静校正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地表区的静校正问题,联合使用综合模型法野外一次静校正、综合寻优折射波静校正、综合寻优反射波静校正三种静校正方法,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本文方法避免了拾取单炮初至,直接对野外近地表信息和地震记录的折射波和反射波时窗进行计算。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法是一种快速解决复杂地区长、中、短波长静校正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SMODEL层析反演近地表模型静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折射波静校正方法是解决复杂地表静校正问题的一种方法。但折射波静校正的理论是建立在具有稳定折射界面的条件下,利用拾取的折射波初至时间计算静校正量,这样折射波静校正应用有其一定的适用条件,在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提出SMODEL层析反演近地表模型静校正方法,该方法利用了所有的初至信息,包括直达波初至、折射波初至和反射波初至。在算法上采用小波变换与Lipschitz指数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自动拾取初至时间,提高了初至拾取的效率、精度与抗干扰能力;采用梯度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反演近地表模型,提高了反演的收敛速度和精度。实例表明,SMODEL层析反演近地表模型静校正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复杂地表(特别是低速带变化比较剧烈)情况下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3.
复杂地区静校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校正问题的解决要做到有理有序。有理就是根据近地表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校正方法;有序就是解决静校正问题需要遵循先长波长、后中短波长及剩余静校正的顺序。为了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首先要建立近地表模型.然后应用模型约束折射静校正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接着应用折射波剩余静校正解决中短波长问题,最后应用分频静校正解决剩余静校正问题。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这套方法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苏里格气田地表条件复杂,北部为沙漠、草原区,南部为黄土塬地貌,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如何解决不同地表类型的静校正问题是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探讨和分析了折射波静校正、走时层析反演静校正和初至波线性拟合静校正等方法在该气田多个工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对于具有稳定折射层的地区,应用效果较好;走时层析反演静校正是一种非线性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初至波线性拟合静校正是一种剩余静校正方法,可以进一步解决残余的静校正。因此,解决苏里格气田复杂地表的静校正问题必须根据实际地表地质条件,采用组合静校正,实现多种静校正方法的优势互补和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5.
相对一个排列,沙漠区小沙丘的高程起伏变化一般不足以引起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而大幅度起伏的沙梁和低、降速带纵横向速度和厚度的变化,才是引起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主要原因。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地区地表主要表现为条带沙梁和蜂窝状流动沙丘,近地表低、降速层带中存在高速夹层。采用了3种不同的静校正方法,分别为:近地表分层模型法,主要利用小折射和微测井资料,通过控制点间内插的方式建立模型;初至波折射静校正法,利用有效的折射波初至时间,通过给定的近地表初始速度构建模型;初至波层析反演静校正法,利用更加丰富的初至信息,包括直达波、回折波、折射波等,通过多次迭代,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通过实际应用,研究分析了3种方法静校正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认为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效果最好,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大庆长垣油田高含水后期的剩余油挖潜研究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极高,虽然地表高程变化不大,但近地表结构横向变化复杂,现有的野外静校正方法难以满足精度要求,包括微测井模型静校正、折射波静校正以及基于CMP面的前两种静校正组合方法。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近地表模型约束的折射波层析静校正技术。在精细解释微测井数据的前提下,建立近地表模型,计算模型静校正量,并以此建立层析反演的初始速度模型;结合长垣油田近地表结构特点,拾取单炮记录的折射波初至负起跳时间,反演迭代计算层析静校正量;针对工区炮点边界及采集变观区,依据两种静校正量差异趋势面,分区域组合来确定最终静校正量。喇嘛甸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高分辨率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以往所采用的静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系统分析松辽盆地表层结构类型、速度的基础上,阐述了利用表层规律、特征求取模型静校正与折射波层析静校正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表层结构规律及特征分析对于地震勘探研究的重要性。实践证明,组合应用近地表模型静校正的低频成分与折射波层析静校正的高频成分提高了静校正的精度,在松辽盆地多个三维地震区块推广后效果明显,满足了油田勘探开发对地震资料品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折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地、沙漠及其他复杂地表地区地震资料的线性散射噪声和随机噪声很强,有效反射信号弱,资料信噪比较低,静校正问题严重,使用常规剩余静校正方法难以见效。本文利用折射波信噪比高的特点,将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应用于折射波资料处理,通过交互手段,逐段估算折射波的速度,用合适的速度对地震记录进行线性动校正,在共炮点或共中心点道集上,用相关方法计算各道与模型道时差,再用统计方法计算出炮点和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将该方法应用于信噪比较低、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难以奏效的复杂地表区,获得良好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广东XW探区为典型的丘陵地形,近地表火成岩发育,近地表的非一致性导致地震资料静校正问题严重。为此,开展了XW探区表层结构精细调查和静校正技术研究,通过地面地质调查、加密微测井、岩性探测分层和初至折射波法,调查了近地表火成岩的分布、埋深及厚度,建立了近地表结构模型。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对比高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模型静校正、交互静校正等方法的静校正效果,认为在模型静校正基础上的交互静校正技术对地震剖面质量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徐仲达  陶静 《石油物探》1994,33(4):10-18
本文讨论了准噶尔盆地边缘山区替代速度对初步静校正精度的影响。通过用相遇法从多次覆盖反射地震震采集记录中的初至折射波计算基岩面的t0时和选用合适的替代速度进行初步静校正,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表层不均匀和基岩面起伏引起的大静校量,使静校误差控制在自动静校的要求范围之内,从而提高了速度谱和水平叠加剖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折射波法相对静校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基于折射波的各种静校正方法(如广义互逆法、延迟时法、ABC法等)均要求有准确的折射波初至时间,且需要追踪同一高速折射层。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折射波法相对静校正方法。该法不需要拾取折射波初至时间,而是利用折射波组相邻道互相关求取各检波点的相对时差,再以中值滤波方法选取中值,作为两检波点的时差。然后,求取相对浮动基准面的剩余校正量和以控制点为基础的基准面校正量。文中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适应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可解决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表层数据库模型约束的组合静校正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地表时间问题严重困扰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质量,进而影响到基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圈闭识别和储层物性研究,可见高精度静校正技术对微幅度构造油藏、岩性油气藏研究意义重大.以松辽盆地塔112三维地震工区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为例,研究出一种基于表层数据库模型约束的组合静校正技术,首先分析了地震资料处理中现有静校正技术的不足,阐述了应用微测井资料建立近地表模型的过程,剖析了初至折射波静校正在实际应用中造成其低频分量不准确的原因,给出了应用表层数据库模型静校正量低频成分与初至折射波静校正量高频成分组合来解决近地表时间问题的技术策略.该技术在塔112三维地震工区应用取得满意效果,与单纯使用初至折射波静校正技术相比,不仅消除了假构造现象,而且剖面叠加质量较高,有助于精细地质解释.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表的沙丘起伏大,表层结构极为复杂,静校正量求取是确保地震资料成像质量的关键。因此,通过微测井资料建立了表层速度和结构模型,高精度的模型静校正方法解决了低频分量的静校正问题。组合应用折射波的静校正高频分量得到了满加尔凹陷二维地震资料静校正量,在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同时提高了地震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14.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一般采用折射波静校正方法消除风化层和低、降速层的影响,该类方法可同时解决高频和低频的静校正问题。但常规折射波静校正计算方法通常是每条线孤立地计算各自的校正量,很容易造成静校正量的不闭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单线孤立算法各线交点处参与计算的近地表模型参数,找到了一种伪三维结合延迟时法来计算二维资料折射波静校正量的方法。本文从理论上详细解说了伪三维延迟时法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并通过实例应用效果说明此方法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镇巴复杂区地震资料成像处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镇巴地区ZHEN-NE-06-01宽线的处理试验,找到了一种适应镇巴地区地震资料成像处理策略:先采用非线性旅行时层析反演技术获得高精度的近地表速度—深度模型,再运用综合静校正(层析成像静校正 折射波剩余静校正 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技术消除近地表的影响,然后实施自地表开始的叠前时间偏移完成最终成像。从实际资料处理效果可以看到本策略较好地消除了复杂地区近地表对地震资料成像的影响,提高了成像品质。  相似文献   

16.
几种静校正方法的研究与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高程静校正、模型法、沙丘曲线法、折射波近地表校正法、层析反演法以及初至波剩余静校正6种常用的静校正方法做了详细的研究。分别论述了几种静校正方法的原理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研究了每种静校正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探讨了不同的近地表条件下静校正方法适应性和流程,并用3个工区的实际资料,做了几种静校正方法的处理效果对比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前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石油勘探的发展,勘探区域向地表复杂化方向发展,对地震资料的校正变得越来越重要,静校正方法成为了地震勘探的核心技术。针对地震资料较正问题,结合我国地表复杂性的现状,对现有的高程静校正、模型法静校正、层析静校正等方法进行阐述和介绍,并对折射波静校正、反射波静校正等剩余静校正方法进行总结,最后得出最适合我国现状的静校正方法。研究表明:选择一种合适的静校正方法有利于我国地震勘探的发展,但没有任何一种静校正方法可以适用于我国所有地区,每个区域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静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高程静校正、模型法、沙丘曲线法、折射波近地表校正法、层析反演法以及初至波剩余静校正等六种常用的静校正方法做了详细的研究。分别论述了几种静校正方法的原理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研究了每种静校正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探讨了不同的近地表条件下静校正方法适应性和流程,并用3个工区的实际资料,做了几种静校正方法的处理效果对比分析,进一步说明前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高程静校正、模型法、沙丘曲线法、折射波近地表校正法、层析反演法以及初至波剩余静校正等六种常用的静校正方法做了详细的研究。分别论述了几种静校正方法的原理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研究了每种静校正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探讨了不同的近地表条件下静校正方法适应性和流程,并用3个工区的实际资料,做了几种静校正方法的处理效果对比分析,进一步说明前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0.
王克斌  王顺根 《石油物探》2001,40(2):126-130,142
塔里木盆地MX地区,地表为沙漠,复杂的近地表条件造成有些早期采集的老测线和新测线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静校区闭合差。在处理中我们应用扩展广义互换折射波静校正方法,通过对该地区折射初至波、低速层速度等参数的详细分析和合理选择,重新连片计算了基准面静校正量,实际处理后较好地解决了MX地区资料的静校正闭合差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