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花翔 《世界宽带网络》2006,13(8):30-30,32
佛山市有线数字电视服务平台于2006年5月下旬通过了广电总局组织的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验收.这是国内第一个通过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地级城市。作为佛山有线数字电视服务平台的集成商.以及EPG系统、数据广播系统、条件接收(CA)系统、用户管理系统(SMS)等多个软件系统提供商.以及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主要供应商,可以说天柏在有线数字电视领域的整体实力又一次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2.
基于IP网络传输区域性数字电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东方有线网络有线公司(OCN)正在上海市推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目标是在全网完成模拟电视信号转化为数字电视信号的同时,建设一个实现内容融合、平台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服务融合、终端融合六大方面的平台。其中.基于有线HFC网络的数字电视(DTV)平台,满足了用户广播电视的共性化需求:基于有线双向网络的交互数字电视(ITV)平台满足了用户按需点播(Video on Demand)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3.
张颖  王睿 《广播电视信息》2008,(4):72-74,71
用户管理系统(SMS)是有线数字电视运营系统中的核心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一种基于有线电视网的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的基本架构、主要功能以及与相关系统的接口,如条件接收系统、银行系统、电子节目指南(EPG)系统等。  相似文献   

4.
建设南平市有线数字电视平台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根据国内外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情况及国家、省有线数字电视发展有关政策,对有关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时间表、有线数字电视的标准及规范,以及相关的技术进行了介绍。同时,根据南平市广播电视发展水平,对南平市的市级有线数字电视平台的建设提出构想.对平台包括的南平市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网络系统、用户终端三大部分进行了具体介绍,并提出了对南平市的县级有线数字电视平台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河南新乡有线数字电视监测系统的建设情况,重点阐述了有线数字电视监测系统的总体解决方案及其系统功能。系统实现了有线数字电视信号的信道、码流、音视频等层面的全方位监测,对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稳定运行、安全传输和播出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张洪洲 《世界宽带网络》2006,13(8):18-20,22
一 佛山市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情况 2003年4月。佛山市广播电视局向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和国家广电总局申请建设佛山有线数字电视服务平台。2003年5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在佛山市进行有线数字电视试点的批复》(广发技字[2003]513号)文件,同意佛山市作为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第一批试点城市。整体转换工程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分析了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接收解码器(机顶盒)和数字电视一体化接收机的技术原理,并对机顶盒、数字电视一体化接收机在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定位和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36(11):26-26
该项目属于有线数字电视技术领域.是我国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开始之际.为了配合有线数字电视推广和普及,在广泛的调查数字电视网络的基础上.经过慎重的分析和大胆创新制定出的技术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的建设.使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的设计、验收、运行维护等有据可依。  相似文献   

9.
市县有线数字电视平台建设方案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小规模城市的广播电视发展实际出发 ,对南平市的市级有线数字电视平台的建设提出构想 ,并对平台包括的南平市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网络系统、用户终端三大部分进行了具体介绍。同时 ,对县级有线数字电视平台的建设也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广西整省(区)有线数字电视平台系统的重要地位出发,根据广西广电一省一网,省(区)、市、县三级数字电视平台架构的特点,提出了建立整省(区)数字电视广播远程灾备系统的新思路,并总结了几年来远程灾备系统在广西整省(区)数字电视广播安全播出、安全传输和应急保障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各地有线电视网络正在全面推广数字电视,其中如何开展各种增值业务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首先简要介绍了超宽带技术,然后给出了两种超宽带技术在有线数字电视系统中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的有线电视网络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安全稳定是最重要的问题,前端、传输网络部分的安全稳定运行是整个有线电视系统的重点,探讨前端、传输网络影响信号正常传送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根据有线电视数字化和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入网检测现状,结合GY/T240—2009((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对机顶盒工作原理作介绍,对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测试方法进行探讨,设计了实验室测试平台。通过分析抗脉冲干扰、整机功耗等关键测试点对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测试方法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4.
胡一梁 《中国有线电视》2006,(17):1675-1677
论述数字电视系统的关键技术,对传输码流参数进行分析,提出码流分析仪在有线数字电视系统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借助于Google Earth对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数字化、可视化管理的应用方案,为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管理提供了低成本、高起点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6.
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中的数字码流直接传输方式和QAM调制后RF传输方式,通过进行分析和比较,前者适合省市以上有线数字电视联网的应用,后者适合地市以下有线数字电视联网的应用,从而为不同地区制定数字电视建设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传输有线数字电视信号的过程中,为保证信号正常无误地传送,采用的核心技术就是有线数字电视信道编码技术。在介绍有线数字电视及信道编码的基础上,详细分析讨论了有线数字电视信道编码中的数据随机化、RS编码和卷积交织等技术的原理及其参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江有线数字电视平台于2007年6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同年8月吴江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开始,系统正式投入商业运行。结合吴江数字电视的技术维护情况,对引起有线数字电视故障的各种噪声干扰的形成原因进行试探性分析,并提出一些值得借鉴的解决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有线电视网络模、数混传系统各关键点电平设置的讨论,为有线电视网络模数混传时期系统的调试和维护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mployed Rogers’ model to compare the diffusion of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with the diffusion of digital cable in Taiwan. A telephone survey, which yielded 753 valid questionnaires, was conducted to collect data.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tention to adopt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differed widely from those affecting the intention to adopt digital cable. The diffusion of digital cable was discovered to be generally congruent with the prediction of Rogers’ model, while the diffusion of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was not. This second finding reveals a limitation in Rogers’ model, namely, its alleged pro-innovation bias. It may be that the respondents in this study looked favorably on digital cable because they considered it, and not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to be an inevitable technology. Furthermore, this study found that awarenes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espondents’ adoption of digital television. This study therefore suggests that, to accelerate digital conversion, Taiwan’s government should establish policies to educate people about digital televi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