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川东地区堵漏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公健  杨兰平 《钻采工艺》2003,26(4):97-100
介绍川东地区恶性井漏情况,讨论了常规堵漏方法存在的不足,针对压力敏感性(或长段)压裂式井漏和大裂缝(或大溶洞)井漏提出了新堵漏方法应满足的条件,介绍了:HHH、CH12—1、DSP—1堵漏技术和现场应用(或试验)效果,最后指出,对这类井漏井,充分暴露漏层,提高堵漏效率,可提高综合钻井速度。  相似文献   

2.
HHH堵漏剂在治理多点井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异常高压区的深井钻井中,经常遇到以压裂性诱导漏失为主的多漏点井漏,该类型井漏的漏失位置往往难以确定,各漏失点差异性较大,一次性治理成功往往存在复杂的技术难题。针对川渝地区同裸眼多漏点井漏使用HHH堵漏剂一次性全部封堵成功率不高的问题,通过分析多漏点井漏的漏失特性和HHH堵漏剂应用于多漏点堵漏的工艺技术,认为现场堵漏施工工艺的优化对提高多漏点井漏治理成功率十分关键,在施工中优化堵漏浆挤注排量可以实现同裸眼多漏点的一次性堵漏成功。在剑门1 井多漏点井漏的堵漏施工实践中,几次作业通过调整优化施工工艺,从正反两方面证实了优化现场工艺能够提高同裸眼多漏点井漏的一次性治理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桥浆混水泥堵漏技术在迪那11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迪那11井位于库车坳陷东秋立塔克构造东倾末端1号构造带上,取心发现岩心顶部有2条相互平行长0.34mm,宽0.5-1.0mm的半张开垂直缝,表明库车山前构造的井漏,既有水平裂缝漏失,又有垂直裂缝漏失,影响了现场对漏失类型判断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分析堵漏材料的作用机理,选出3种不同密度的钻井液进行桥浆混水泥堵漏技术,经迪那11井应用表明,对于天然裂缝,诱导裂缝,高渗透非胶结地层发生的井漏,采用桥浆混水泥的技术进行堵漏,能够有效地解决井漏问题,但是为了提高堵漏成功率,应尽量缩短配浆时间,减少堵漏剂在地面的相互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堵漏效果,桥浆混水泥堵漏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明显,可随漏随堵,满足了迪那11井施工要求,为高密度钻井发生井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堵漏方法。  相似文献   

4.
马光长  康勇 《钻采工艺》1998,21(5):16-19
渡3井出现的井漏是近几年来少有的复杂井漏。本文对渡3井井漏及堵漏工程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对堵漏效果作出了评估,认清了该井井漏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今后处理类似井漏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MTC复合堵漏技术在塔里木和田河气田MA4-H1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漏是钻井工程中的一个复杂问题,针对塔里木和田河气田严重井漏问题,提出了采用钻井液转化水泥浆堵漏新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堵漏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研究形成了适合该区块的MTC桥浆堵漏实验配方,在MA4—H1井现场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原油田完井井漏的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油田区块构造断层多,层间压力系数差别大,加上多年开采造成产层亏空,钻进和完井过程中.极易发生严重井漏。采用“外引内接”堵漏新技术,再配合相应的固井措施,使下套管完发生井漏的井.在建立循环、固井施工和水泥封固质量上均获得成功。该技术措施为:在易漏区块钻井和完井作业前应进行预堵漏,提高地层的抗破能力.避免在完井作业井段发生漏失;下完油层套管后,必须坚持小排量将井眼内的老浆全部循环出.待原浆的分子结构力经过循环和地面搅拌破坏后.逐渐增大循环排量,避免产生过大的循环压力;在固井作业中,采取环空减压、优化配方等措施.预防井漏。应用表明,“外引内接”堵漏新技术,有效的控制了完井过程中的井漏。  相似文献   

7.
针对南堡油田多次发生浅层渗透性滤失、裂缝性漏失和油层漏失等井漏情况,进行了复合堵漏技术研究。复合堵漏 浆配制时需要利用多种材料间的协同作用,特别是CMC 等材料的加入对堵漏有利;“平衡区域”形成是堵漏成功的关键,当堵 漏效果好时平衡区域向左移动,效果不好时则向右移动,甚至不能形成平衡区域,平衡区域的强度和渗透率对堵漏效果具有重 要作用;采用起钻静止堵漏时,静止时间不超过8 h ,因为在8 h 内堵漏材料通过滞留、膨胀,基本完成封堵屏障的建立;二次和 三次堵漏在水大量漏失后,堵漏能力会迅速提高,在现场进行堵漏作业时要有意识地使用多次堵漏方法;复合堵漏关键技术在NP1-P4C1 井的成功应用说明了复合堵漏适用于南堡油田井漏的预防和治理。  相似文献   

8.
气体钻井配套技术破解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川盆地碳酸岩裂缝性气藏勘探开发主要分布在川(渝)东北部地区20余县,勘探面积近6万平方公里,大部分为高陡构造。由于复杂的构造应力作用,倾角变化大,钻遇断层、裂缝、溶洞多,井漏频繁,井漏的深度从表层到3000米,漏层地层压力梯度大多低于静水柱压力,采用了多种堵漏治漏方法和措施,效果并不理想,严重制约了钻井工程进度,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东安1井、罗家3井、天东89井等井因溶  相似文献   

9.
XX23-1-1井是位于琼东南盆地的一口重点预探井,该井在钻进至井深4186.22 m时发生井漏。根据XX23-1-1井地层井漏情况及漏层高温高压工况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温高压强承压堵漏技术。该高温高压堵漏配方由颗粒、片状和纤维材料复合而成,基于“颗粒架桥+楔入承压+井壁泥饼加固”堵漏机理,在挤注压差下形成结构稳定、密实的封堵层,封堵漏失通道,提高堵漏层的强度和堵漏成功率。对高温高压堵漏材料粒径分布特点、抗高温老化能力、堵漏承压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堵漏剂粒径分布范围广,可解决诱导性裂缝漏失问题;高温高压堵漏剂在180℃老化16h后,材料质量损失率低,具有优异的高温耐久性;对5~3 mm缝板进行封堵,承压能力达到20 MPa以上。高温高压强承压堵漏技术在XX23-1-1井进行了现场应用,最终承压至3 MPa,稳压30 min,压降为0,井底承压当量密度为1.90g/cm3,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龙  尹达  黄超  宗世玉  张蝶 《钻采工艺》2022,45(6):157-160
KES1103井盐层及盐下地层均采用高密度油基钻井液体系,实钻过程中主要复杂为井漏,共计发生井漏30次,累计漏失油基钻井液5 028 m3。该井井漏基本涵盖了山前地区常见的井漏类型:卡盐底井漏、裂缝发育地层井漏、套管鞋井漏等,且同一开次包含两套或多套地层压力系统,漏点不易确定,堵漏难度极大。该井采用高酸溶沉降隔离、油基钻井液桥浆堵漏、水基钻井液桥浆堵漏、高失水快强箍堵漏、雷特桥堵堵漏等多种堵漏技术,有效提高地层承压压力,达到快速治漏的目的,为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安全、高效、经济”钻完井和加快勘探开发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严重漏先天无返型井漏的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东高陡构造碳酸盐岩特大裂缝-溶洞性漏失井的防漏治漏,是目前尚未完全解决的研究课题。通过世界级特大漏失复杂井-大天8井雷口坡、嘉陵江和飞仙关地层的漏失机理分析与井漏治理及多年的现场堵漏施工实践,总结出一套对付特大型裂缝-溶洞性严重漏失无返井的堵漏方法。利用地层压力与井眼液柱压力平衡原理,提出堵漏施工设计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及钻具下入深度、顶替钻井液量、水泥浆的初凝时间等重要参数的求取方法。对特大型漏无返井的堵漏是一种新的探索。但在井眼不规则和在施工动态条件下,堵漏液在井内运行产生的摩阻压力损耗的精确计算,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钻井过程中出现的井漏技术难题,对传统的立压变化测试法进行亍改进,通过引入井径曲线,分段计算钻具组合和井身结构,使得立压变化测试法更趋完善,井漏层位判断更加准确。同时采用Ⅶ编制了相应的软件,该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便。使用该软件对油田五口井的井漏层位进行了判断,经堵漏证实,井漏层位判断准确率为100%。另外对其它油田几口井的井漏层位也进行了判断,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改进的确定井漏层位的立压变化测试方法为有效地防漏堵漏奠定了基础,缩短了堵漏作业时间,节约了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13.
川南页岩气井区地质地貌复杂,缝洞发育明显,各层段恶性漏失频发,堵漏工作难度大,复杂处理周期长,钻井提速受到严重制约。针对上述工程地质难题,开展了川南地区页岩气钻井井漏特征分析和井漏防治技术现状评价,系统阐述了桥塞堵漏、水泥堵漏、多相混输堵漏、遇水快速凝固堵漏、油基钻井液堵漏等技术工艺的封堵效果。川南页岩气井区以裂缝性漏失为主,纵向上呈明显的“三段式”特征。表层地层井漏治理难度大,尚未得到很好解决;中部地层采用随钻、桥堵、水泥堵漏和清水强钻工艺,井漏防治效果较好;下部地层存在承压堵漏无效、龙马溪组溢漏同存的难题。研究形成了复合桥塞堵漏、桥塞+高滤失堵漏、桥塞+水泥浆堵漏、凝胶+水泥浆堵漏等综合堵漏工艺技术,通过集成应用,整体堵漏成功率提高至56%,治漏成效显著。针对当前仍存在的表层漏失处理工艺受限、井漏治理时间长、缺乏精确的漏层诊断技术等问题,建议开展漏失层诊断等技术攻关,研发漏失通道适应能力强的堵漏新材料、新工具及配套工艺。  相似文献   

14.
川渝地区因恶性井漏造成的经济损失占井漏造成的总经济损失的50%以上。针对川渝地区恶性漏失情况下水泥浆堵漏的技术难点,根据井漏发生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塑性堵漏技术,该堵漏浆通过胶结剂、减轻剂、流型调节剂、增塑剂以及调凝剂等处理剂的共同作用, 具有密度可调、 塑性蠕变、 有一定的抗压强度、 耐久等特性, 使该堵漏浆产生“失重” ,漏失驱动力趋于消失或真正消失,从根本上解决了井漏问题。室内实验表明,该塑性堵漏浆对恶性井漏具有很好的堵漏效果,室内堵漏成功率达 100%,且与钻井液有很好的相容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形成了一套塑性堵漏浆现场配制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5.
钻井工程中井漏产生的原因是多样性的,必须要掌握科学合理的井漏预防及堵漏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钻井工程中井漏产生的原因,其次阐明了钻井工程中井漏带来的危害,再次探讨了钻井工程中井漏预防及堵漏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实际对钻井工程中井漏预防及堵漏技术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希望有助于促进我国钻井工程的发展及井漏预防、堵漏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井漏的必要条件、漏层的判断、井漏的预防和处理等,并对堵漏中应用的技术措施等进行了总结,对今后迪那1区块目的层的钻井施工有指导意义,对其它山前构造井的堵漏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钻堵漏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长井段渗透性井漏是濮城等老油田调整井钻井中普遍发生的问题,其特点是漏失井段长且连续,渗漏速度慢,累积量很大,不能用阶段性堵漏方法解决。造成渗漏的主要原因是注采失衡,地层流体严重亏空。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使用以801、OP—1、QS—2为主体的随钻堵漏配方,它优于普通单向压力封闭剂和石棉绒等堵漏新材料。在室内实验和濮城等油田9口井的现场使用表明,该堵漏剂有效地控制了井漏,而且不增大井下摩阻、提高了地层抗破能力和稳定井壁等优点,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07年8月13日,《江苏油田井漏分析及防漏堵漏技术研究》博士后科研课题在京通过专家技术鉴定,该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在建立江苏油田井漏井史资料库的基础上,研究了发生井漏的基本规律;自主研制了DL-1和DL-2两套能模拟井下漏失情况的人造岩心模型堵漏试验仪器,通过大量室内试验优选出适合于江苏油田主要漏失类型的防漏堵漏配方体系,制定了钻井防漏堵漏技术预案;采用新研制的PTF专用堵漏材料送入工具和配套的XFD井口密封装置,将堵漏材料定点送入和挤入漏失层;在江苏油田主要漏失区块沙埝油田和玉门、也门等区块成功进行了现场试验和推广应用30余井。该体系经现场应用表明,堵漏剂配方与漏失层适应性好,防漏堵漏效果突出。主要技术创新点:自行研制了DL-1和DL-2两套堵漏试验仪器,采用正向承压能力等5个参数综合评价堵漏浆的堵漏能力和优选堵漏配方;采用离心浇筑法制备大尺寸人造岩心,较好地用于堵漏材料评价和堵漏配方的优选;改进并完善了PTF专用送入工具和XFD井口密封器,可以将长纤维大颗粒堵漏材料直接定点送入并挤入严重漏失性地层,提高了堵漏材料的使用效率和堵漏的针对性。《江苏油田井漏分析及防漏堵漏技术研究》达国际先进水...  相似文献   

19.
波纹管堵漏技术在黄龙004-X1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在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五段以上地层,压力系数普遍较低,井漏频繁,溶洞、裂缝性井漏时有发生,堵漏难度大、成本高,有的井因此报废。黄龙004-X1井钻至井深2 313~2 316 m发生溶洞、裂缝性井漏失返,先后多次采用桥浆、水泥堵漏,均未取得明显效果。在该井开展了波纹管堵漏研究,采用清水强钻至井深2 340.37 m进行波纹管堵漏获得成功,安全顺利钻达固井井深,下套管彻底封隔了该漏失层段。为碳酸盐岩溶洞、裂缝性井漏的有效治理探索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川东北地区井漏特征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东北地区是目前和今后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块之一。由于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裂隙、孔隙、溶洞发育,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井漏。为此,对川东北地区漏失地层的特征、井漏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已经发生的井漏和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出了成功处理井漏的方法和经验,结合国内外堵漏技术现状,提出了川东北地区的堵漏对策,有利于提高该地区的堵漏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