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卅年来,报刊文献中出现不少讨论漆酶的文章;作者们提供不少改善漆酶改进的办法,但很少涉及到漆酚与漆酶间关系的问题。本文作者就这个问题提供研究方向的意见,作为我们研究的设想,也希望能得到本行同人的共鸣,鼎力解决这一问题,使生漆化学这一匹“拦路虎”能够早日解决。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应从酶的反应动力学谈起。一个在活组织中进行的合成反  相似文献   

2.
漆树漆酶和真菌漆酶的异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文献的基础上 ,比较了漆树漆酶和真菌漆酶在结构、催化活性、氧化还原电势、等电点、反应动力学参数、分离纯化方法、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的异同 ,并对此进行了解释 ;最后对漆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詹东风 《中国生漆》1989,8(1):28-39
<正> 大多数活细胞的能量是通过有机分子的氧化过程提供的。常温下氧气是一种非常惰性的物质,细胞呼吸需要借助特定的催化剂,才能有效地利用氧气。毫无疑向,细胞色素C氧化酶担起了这一重任,据统计它参与了生物界90%的耗氧活动。遗憾的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是一种不溶性酶,对其研究常常有所不便。幸而有一些水溶性的酶,它们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一样能利弔氧的氧化性质,使其转变为水分子,因而受到生物化学家的重视。在这一类氧化酶中漆酶(Laccase)倍受青睐,对它的研究渗透到生物、化学、  相似文献   

4.
漆酶与食用菌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漆酶是一种含铜蛋白酶,最先(1883年)由日本人吉田在生漆中发现。1894年Bertrand 又从柬埔寨漆树的汁液中发现,并发现它对生漆的自然氧化干燥成膜具有催化作用,定名为“Laccase”。沿用至今。虽然这种酶最先是从漆树乳汁中发现的,但据许多资料表明:它不仅存在于漆树体中,而且还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中,特别是多种真菌体中,并参与其体内的许多生物化学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关于漆酶与食用菌生产的关系,到目前为止,还少见报道,本文试图结合有关研究资料,探讨一下漆酶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生化作用,阐明漆酶与食用菌生产的关系,引起食用菌生物学研究者的重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漆酶的应用     
周易勇 《中国生漆》1990,9(3):20-22
<正> 漆酶是一种多酚氧化酶,其功能是催化多酚(或某些氨类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早在1965年,Revlou,Inc.等人就利用这一性质生产出一种染发色剂,色剂中的多酚或芳香胺类化合物可经漆酶催化在头发上直接氧化生成金黄色的醌类物质,其色调和深度可由加入的酶量和介质的 pH 值控制。漆酶与亚硫酸盐溶液反应可以生成高分子量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可以用作纸板的粘合剂。啤酒贮存期间会逐渐变得混浊,用漆酶预先处理大麦麦芽汁中的酚类物质可以有效地防止这种现象。近几年来,漆酶已在分析化学和环境科学领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漆酶的抑制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易勇 《中国生漆》1992,11(1):19-21
<正> 漆酶研究的早期文献已涉及漆酶活性的抑制问题。1908年,Gabriel Bertrand 等发现盐酸、磷酸、砷酸和甲酸等能够抑制漆酶的活性,而某些酸(如磷酸、碳酸、硼酸等)的单钠盐则无此抑制作用,这种现象说明酸中存在具有抑制作用和不具抑制作用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氢。四十年代末,Didier Bertrand 报导2,3—双巯基丙醇(DMP)对漆酶具有抑制作  相似文献   

7.
漆酶的提纯     
本文从实用的角度介绍了漆酶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漆树漆酶同功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引言漆酶(EC.1.10.3.2)是一种广泛分布在较高等植物和真菌中的兰色含铜氧化酶。它能够催化多酚及多胺类物质氧化,在生漆干燥和成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1]目前国外对漆酶的催化机理、氨基酸组成、稳态动力学等作了大量研究工作,[2]并且将真菌漆酶和漆树漆酶也作过比较分析。[3]但从一株或同一品系的漆树中分离到两株分子量大小不同的漆酶同功酶迄今未见报导。我们在作样品提取漆酶分析时,从同一株漆树中得到的粗漆酶经sephadexG-100柱层析(25×60cm2)分离得到两种漆树漆酶同功酶Ⅰ、Ⅱ。再分别经sephadexG-200…  相似文献   

9.
10.
周易勇 《中国生漆》1991,10(3):26-27
<正> 精纯的标准样品是漆酶研究的必要基础。1883年,Yoshida在日本漆树中首次发现漆酶。10年之后,G.Bertrand即对漆酶作了初步分离和纯化。本文拟对漆酶的分离纯化方法略作综述如次:  相似文献   

11.
周光龙  黄清 《中国生漆》1992,11(2):15-17
<正> 我国拥有博大的生漆资源,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同时,生漆也是我国传统著名特产,在国际上享有经久未衰的盛誉。迄今为止,生漆还主要作为一种天然优质涂料而用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诸多方面。然而,生漆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应用于许多领域,比  相似文献   

12.
漆酶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易勇 《中国生漆》1992,11(3):26-27
<正> 自从1883年 H·Yoshida 在漆树中首次发现漆酶以后,人们已经陆续从许多非漆树的其它生物体中检测出漆酶的活性。漆酶在真菌中的分布极广,大量关于漆酶的研究工作均取材于真菌(表1)。  相似文献   

13.
周光龙 《中国生漆》1992,11(4):20-24
<正> 腐殖质(Humus)是有机质残体在土壤中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新合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其含量多少,直接关系到土壤肥力的高低,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因此,研究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机制,人为提高土壤腐殖质含量,对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漆酶不仅存在于生漆中而对漆膜形成具有催干作用,而且还存在于很多生物体中参与很多生物化学过程,如有机质残体的生物降解。本文力图通过讨论土壤腐殖质的形成过程,阐明漆酶在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漆酶在造纸工业中应用的最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漆酶是近年发现在造纸工业中最具潜力的生物酶,具有催化氧化木素的能力。文章综述了漆酶在制浆造纸工业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例如漂白、造纸废水处理、去除树脂、增加湿强度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正> 漆酶(EC.1.10.3.2)最先由Yoshida发现,经过近百年来的研究,特别是现代化科学仪器的大量分析测试,人们对它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关于漆酶的性质、催化特点和结构等已有文献综述。本文单就近年来固定化漆酶的研究概况作个介绍,以促进我国漆酶的开发利用。酶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如果没有酶,生物界将永远是一片死寂。但酶都是水溶性  相似文献   

16.
漆酶作为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可催化降解多种有机污染物且发生反应后唯一的产物是水。漆酶具有催化效率高、贮存要求低等优点,在酶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漆酶固定化技术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游离漆酶和相应载体材料结合起来。与游离漆酶相比,固定化漆酶表现出更高的重复使用性以及在温度、pH、储存、操作方面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结合目前固定化漆酶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文中介绍了漆酶的结构特征和催化特性,并综述了漆酶固定化技术和固定化漆酶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漆酶的固定化技术和载体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旨在为进一步对固定化漆酶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甘景镐 《中国生漆》1991,10(3):19-20
<正> 生物体(如植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其呼吸底物在氧化作用中会脱去质子或电子,由此传递了氧,由这些载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系统,就称为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这是电子传递系统(Electron transport system)。电子传递系统,是存在于线粒体的一类生物氧化还原物质,它会顺序地起传递电子  相似文献   

18.
<正> 漆酶是一种存在于生漆液中的酶。它对生漆中漆酚有催干作用。作者数次在本刊讨论这一问题,兹将系统地介绍漆酶的催化作用。特别着重于活性部分,在国内外研究的进展。漆酶和其他酶类一样,也受封外界环境或外加物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制限。漆酶  相似文献   

19.
靳蓉  张飞龙 《中国生漆》2012,31(4):6-16
漆酶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多酚氧化酶,主要由单一多肽、铜离子活性中心、糖配基组成。多肽链一般含有18种氨基酸,构成漆酶的结构主体;糖配基因漆酶的来源不同而异,是漆酶多样性的标志之一。漆酶活性中心的铜离子依据光学和磁学特性被分为3种类型:Ⅰ型或蓝型铜,Ⅱ型或通常型铜,Ⅲ型或偶联的双核型铜。漆酶的催化反应机理主要包括酶对底物的电子提取、电子的传递和氧分子对酶的还原三步,是一个通过电子转移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漆酶中铜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季立才 《中国生漆》1990,9(4):22-30
<正> 铜是一切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它主要以离子与蛋白质结合成铜蛋白的形式存在。漆酶是含铜蛋白酶,主要分布于漆树漆液(生漆)和真菌类植物中。多年来,对漆酶中铜的研究一直是化学家和生物化学家感兴趣的课题。在漆酶发现的早期,铜是人们研究的对象和争论的焦点;在漆酶的近代研究中,铜是人们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本文拟对漆酶中铜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存在的分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