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阐述了聚丙烯(PP)接枝改性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对溶液法接枝、熔融法接枝、辐射法接枝等工艺技术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各种不同接枝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得出超临界CO2协助固相接枝工艺是相对环保、实用的聚丙烯接枝改性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对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高锰酸钾为引发剂,加入纤维素的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淀粉与纤维素的配比、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介质 pH 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讨论了纤维素促进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固相接枝聚合及接枝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聚丙烯固相接枝机理的文献报道,讨论了引发剂、催化剂、接枝单体、界面剂等反应物的种类与用量以及反应温度、搅拌转速等影响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对聚丙烯固相接枝反应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以交联丙烯酸丁酯胶乳为基础胶乳(PBA),苯乙烯(St)、丙烯腈(AN)为接枝单体合成的接枝丙烯酸丁酯做了系统研究。得出了补加乳化剂、引发剂、单体浓度、St/AN配比,链转移剂用量的调整对丙烯酸丁酯接枝聚合的影响规律,并制得了接枝率大于50%的AAS树脂。  相似文献   

5.
腐蚀与防护     
由天津市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开发的辐射制备宽幅聚四氟乙烯接枝板材,最近通过了天津市科委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 该接枝板材利用聚四氟乙烯对γ射线极其敏感这一特点进行接枝改性研究,取代了操作繁杂又危险的萘钠化学处理法。改性的聚四氟乙烯具有较好的耐辐射性及韧性,因为掌握合适的辐射条件及正确的工艺处理技术,可使其既具有均匀的接枝效果,又保持合乎要求的机械强度,聚四氟乙烯大板表面均匀接枝物可与适当的粘合剂配伍,其粘接性能达到用户的使用要求,辐射制备宽幅聚四氟乙烯接枝板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防腐蚀紧衬材料的国产化问题,对推动我国设备防腐衬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用乳液聚合法进行乳液ABS接枝共聚合的研究。考察了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对接枝率、冲击强度的影响;链转移剂用量对接枝率、冲击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丙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制备丙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PP-g-PS)(PP表示聚丙烯、PS表示聚苯乙烯)的研究进展。PP-g-PS的制备方法包括熔融接枝法、固相接枝法、Hivalloy合金技术、辐射接枝法、反应性单体法和大分子单体法。前3种方法得到的均是PP/PP-g-PS/PS共混物;辐射接枝法仅适用于PP的表面改性;PS大分子单体的空间位阻大,在共聚物中的含量较低;反应性单体法是一种很有工业应用前景的方法,可通过活性接枝共聚合反应,得到支链长度和接枝点密度可控的PP-g-PS。  相似文献   

8.
汽车用ABS/PVC密封条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汽车用PVC门窗密封条存在的缺陷,研制开发了ABS/PVC密封条专用料。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择适宜的原料种类及其配比,并添加适量的ABS接枝粉、氟母粒及聚乙烯蜡等,在适当的加工条件下,能生产出性能完全满足相关技术指标的ABS/PVC密封条。  相似文献   

9.
利用壳核乳液聚合法制备ASA树脂,考察了不同壳核结构、接枝单体配比、交联剂、引发剂对聚合反应及树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波辐射引发聚合的方法 ,进行了顺丁烯二酸二丁基锡 (DBTM )与硬脂酸乙烯酯 (SAVE)的共聚反应研究。考察了共聚单体配比、无机载体种类及用量等对聚合转化率、聚合物特性粘数的影响 ,并与相应的热聚合进行了比较。证实了DBTM与SAVE在不同的反应体系及不同的聚合方式下反应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11.
以KPS-Na_2S_2O_3为引发体系,水为反应介质,研究了丙烯酸丁酯(BA)与玉米淀粉的接枝共聚合反应规律,用IR、SEM、DSC等手段分析了反应产物的结构。试验结果表明,当淀粉浓度为4%;[BA]为4.20×10~(-1)mol/l;[Na_2S_2O_3]为2.0×10~(-3)mol/l;[KPS]在(3-4)×10~(-3)mol/l范围内;pH=7,60—70℃。反应6h,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G)可达80—90%,接枝效率(E)可达60—70%。  相似文献   

12.
过硫酸铵引发淀粉与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研究了淀粉与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考察了接枝反应速率与引发剂浓度,单体丙烯酸丁酯浓度和淀粉浓度的关系,并用数学工具Statistica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关联出在低引发剂浓度下,反应初期的接枝反应速率方程为:Rg=K[(NH4)2S2O8]^0.52[BA]^1.12[AGU]^0.5。提出此聚合反应的聚合反应机理,根据稳态聚合理论和等活性理论,推导出接枝反应速率方程Rg=K[(NH4)2S2O8]^0.15[M][AGU]^0.5,与由实验关联出的方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淀粉与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接枝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制备了淀粉-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率、接枝效率以及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得到的优化条件为:淀粉75℃预糊化30min,淀粉与单体质量比1:4,引发剂浓度6.0mmol/L,乳化剂浓度20.8mmol/L,反应温度53℃,反应时间3.5h。在此条件下,接枝率可达250.5%,接枝效率为73.8%,单体转化率为95.8%。该接枝共聚物可用于水性的柔性版印刷油墨中做连结料。  相似文献   

14.
两亲性钠离聚体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聚氧乙烯(PEO)大单体在苯中与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共聚,合成了含聚氧乙烯支链的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接枝共聚物。以此共聚物为前体,经NaOH的甲醇溶液中和,合成了同时含有非离子、阴离子的两亲性钠离聚体。红外光谱、膜渗透压计、凝胶渗透色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结果显示,前体和两亲性钠离聚体为规整接枝共聚物,平均接枝数为6.5~16.1;前体中聚氧乙烯支链与主链中的丙烯酸链节生成氢键,而两亲性钠离聚体中此氢键消失。两亲性钠离聚体有良好的乳化性、吸水性和相转移催化性质。当聚氧乙烯的质量分数由30.2%增至45.0%时,两亲性钠离聚体的吸水率由105%增至175%;随两亲性钠离聚体加入量的增加,Williamson固液反应中的固体苯酚钾转化率提高。固体苯酚钾转化率最大可达83.3%。  相似文献   

15.
S-DMDAAC-AM强阳离子型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用淀粉为基材 ,石蜡油为油相 ,MT-1 (无机铵类化合物 )尿素混合物为引发剂合成了淀粉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丙烯酰胺 (AM)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共聚条件对产物的接枝率、接枝效率和阳离子化度的影响 ,合成最佳条件为 :[MT 1 ]=0 .2 60 mmol/ L,[NH2 CONH2 ]=2 .0 0 mmol/ L,w (总单体 ) =40 % ,m (淀粉 ) =6.0 2 g,DMDAAC/ AM(质量比 ) =3∶ 7,w (Span 2 0 ) =8% ,V (石蜡油 ) =5 5 m L,油 /水(体积比 ) =1 .2∶ 1 ,反应温度 45℃ ,反应时间 4h。接枝率 1 2 6.67% ,接枝效率 94.5 2 % ,固含量 3 7.5 6%  相似文献   

16.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为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乳化性单体,K_2S_2O_8为引发剂,NaHCO_3为电解质,采用无乳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可用于配制聚丙烯丝束香烟过滤嘴的粘合剂,其最佳配比为:m(BA):m(MMA):m(AA):m(2-EHA)=10:9:0.6:0.2,w(AMPS)=3%,其粘结性能达到了国家标准,滤嘴的硬度为92%、吸阻为1.058 kPa。  相似文献   

17.
以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为亲水单体,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亲油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80℃下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类非聚醚型共聚破乳剂。考察了不同乳化剂对合成产物稳定性的影响,对引发剂用量、水用量以及单体配比对产物Mn和破乳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OP-10复合乳化剂得到的乳液稳定性好,最佳用量为1.2g,引发剂用量为0.25g、水用量为50g、单体总量为20g、单体配比m(BA)∶m(MMA)∶m(MAA)∶m(AA)=12∶4∶0.5∶1.25,所得固体产物Mn大,分布指数小,破乳脱水效果最佳。在破乳温度为75℃、加药量为300mg/L的条件下,脱水率可达93.50%。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二氧化碳协助丙烯酸丁酯固相接枝改性聚丙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临界CO2为溶胀剂和携带剂协助丙烯酸丁酯(BA)固相接枝改性聚丙烯(PP)。考察了超临界溶胀条件、接枝反应条件等因素对接枝产物PP-g-BA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示差扫描量热、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PP-g-BA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PP-g-BA的接触角、熔体流动速率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41℃、8.1MPa的超临界CO2中溶胀4h,再在80℃、常压下反应2h,得到接枝率为3.95%的极性PP。表征结果显示,BA接枝到了PP分子链上;PP-g-BA的熔点和表观结晶度明显下降;随接枝率的增加,PP-g-BA的热稳定性提高;与PP原料相比,接枝PP的接触角由98°降至72°,极性和亲水性明显改善;PP-g-BA的熔体流动速率和力学性能与原料的性能相近,接枝过程中PP几乎未降解。  相似文献   

19.
丙烯酸酯系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或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聚乙烯醇为分散剂,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并在体系中加入致孔剂,以程序升温的方式,采用悬浮共聚法合成了2种(甲基)丙烯酸短链烷基酯高吸油树脂P(BA MMA)和P(BA-BMA)。研究了树脂的饱和吸油率、离心保油率、吸油速度及缓释行为。实验表明,P(BA-MMA)和P(BA-BMA)吸油树脂均具有较高的吸油率,它们对CCl_4的饱和吸油率分别达36.93 g/g和39.16 g/g;P(BA-MMA)对甲苯的离心保油率达83.32%,P(BA-BMA)对煤油的离心保油率达87.16%;P(BA-MMA)对CCl_4具有较快的吸油速率,6 h基本达到吸油饱和,而P(BA-BMA)的吸油速率相对较慢,对CCl_4的吸收需要12 h以上才能基本接近饱和;P (BA-BMA)在最初的5 h内具有较快的缓释速度。  相似文献   

20.
微波辐射法催化合成苯甲酸苄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苯甲酸和苄醇为原料,SnCl4·5H2O为催化剂,在微波辐射下合成了苯甲酸苄酯。最佳反应条件:醇酸摩尔为5:1,催化剂用量1.2g/0.04mol苯甲酸,微波辐射功率464w,辐射时间6min,酯化率8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