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冰  史帅  朱俊宇 《风景园林》2022,29(7):103-110
骑行网络是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之一,其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对于骑行者的呼吸健康十分重要。近年来自行车出行得到倡导,骑行者的呼吸暴露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以上海市四平街区为例,探讨骑行活动的PM2.5暴露分布模式以及呼吸暴露对个体骑行路径选择的影响:1)利用移动监测设备对各路段骑行环境的PM2.5污染物浓度进行测量,结合共享单车骑行轨迹大数据,得到街区PM2.5累积暴露量分布状况;2)建立Logit模型,分析“感知暴露”和“告知暴露”2种情景下的路径选择机制,结果表明PM2.5暴露量和骑行时耗2个因素存在权衡关系,在感知暴露情景下骑行者对低暴露、低时耗均有显著偏好,在告知暴露情景下骑行者则愿意绕行其他路径来换取较低的PM2.5暴露风险;3)从暴露干预的角度,提出面向呼吸健康的骑行网络优化建议及具体措施。研究发现了街区骑行网络微环境PM2.5暴露水平的空间差异性,揭示了呼吸暴露对骑行路径选择的影响机制,为构建一个健康、便利的骑行友好网络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的规划实践越来越重视自行车的出行环境,且愈加关注自行车的出行品质。文章在传统的时空可达性概念基础上,提出融合自行车出行质量的骑行可达性指标,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园为实证案例,从可达性的供需视角(即公园角度和交叉口视角出发)分析公园的15分钟和30分钟骑行质量可达性,并与传统可达性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上海中心城区公园周边地区的骑行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无论在供给视角还是需求视角,公园的骑行质量可达性均与传统可达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姚遥  魏晓冬  冯伟  王峰  吴昀晖 《城市规划》2015,(Z1):102-106
自行车交通系统作为绿色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短距离出行的最佳选择,也是建设宜居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规划通过调查研究,充分把握丽水城市特色与交通发展特征,找出了丽水自行车交通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按照以问题导向应对近期改善,以目标导向应对远期发展的思路,提出由城市道路自行车系统、自行车绿道系统、自行车衔接系统及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有机构成丽水中心城区自行车交通体系。并对每个子系统进行详细规划,选择绿色交通示范区进行路段创新实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展示了荷兰、丹麦和德国如何使得自行车出行成为一种安全、方便和可行的城市出行方式.本文的分析采用了国家层面的数据,也采用了各国大大小小城市的案例研究.要提高自行车分担率,关键在于在交通繁忙的路段和交叉口设置自行车专用设施,并在大部分居住区实施交通静化的举措.荷兰、丹麦和德国为自行车出行划定了大量的专用道、提供了充足的自行车停放设施、将公共交通与自行车交通进行整合设计,对驾车人和骑行者进行系统的交通法规培训教育以及举办一系列推广活动以激发民众对自行车出行的热情并争取广泛的市民支持.除了支持自行车交通的政策和项目,荷兰、丹麦和德国还利用税收和行政手段使得小汽车在中心城区出行十分不便,并且成本昂贵.这些税收和行政手段涵盖了小汽车的拥有、使用和停放环节.另外,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促进了紧凑、混合的土地开发,促生了短距离出行并使得自行车出行成为可能.正是多层次相互促进的政策集合的协调实施使得荷兰、丹麦和德国三国在大力发展自行车交通上取得了成功.作为对比,本文也揭示了英国、美国自行车被边缘化,只占全部出行不到1%的困局.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17,(6)
公共自行车在各大城市的建设运营为完善交通体系、方便居民出行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文章对南京浦口、桥北两个组团2015年1~9月的公共自行车运营数据进行了时间统计分析和空间可视化分析,并对不同出行目的下公共自行车出行的时空间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对比。研究发现,以通勤为目的的公共自行车出行耗时更短,在路径选择上偏向于快速通过性强的道路,而以生活为目的的公共自行车出行则耗时更长,路径选择多元,并注重骑行活动的多样性;公共自行车站点紧凑有序的空间布局结构可提高自行车的使用率。基于此,文章建议未来的公共自行车站点规划布局应以不同区域不同出行目的的人群结构为基础,充分考虑站点布局与用地功能、空间形态的关系,以满足不同出行目的人群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共享单车的出现使自行车出行方式得以回归,因此创造优质的骑行环境变得十分重要。骑行环境是为单车使用者服务的,所以在创造骑行环境之前,充分了解单车使用者的骑行行为和影响骑行行为的因素在现阶段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对北京老城区骑行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相应层次的结论。利用空间句法从宏观层面得出共享单车流量数据和标准化选择度进而分析出空间句法的三参数。中观层面构建了骑行行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利用骑行等数据加以分析。微观层面上,利用冒泡算法对道路环境进行排序得到相对优质的骑行环境之后分析得出影响骑行适宜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背景下, 共享单车作为高效、便捷、绿色的出行方式,对 建设低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以厦门岛为例, 利用共享单车轨迹数据、百度街景等多源大数 据,挖掘共享单车出行时空特征,并基于服务 设施密度、功能多样性、交通可达性、骑行视觉 舒适度、骑行设施完整度等原则建立了骑行空 间品质评价模型,运用四象限法与地理加权回 归(GWR)模型,解析人本尺度下的“单车出 行—空间品质”的耦合关系。研究发现:厦门 岛的共享单车出行形成了“多点一轴”的空间格 局,骑行网络以地铁站点为核心向外扩散。“单 车出行—空间品质”的四象限分析将各路段划 分为高出行—高品质、高出行—低品质、低出 行—高品质、低出行—低品质四种类型。GWR 模型分析显示,骑行品质要素在不同的路段对单 车出行的影响差异显著。基于此,提出构建层级 化的站域慢行“微中心”、开展差异化的街道空间重塑的规划响应策略,为城市慢行系统多尺度空间优化提供了“定点”与“定向”的理论支撑与 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8.
伴随中国城市旅游由观光型向自助休闲型的转变,骑行旅游会逐步普及。依据城市骑行旅游选线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分析了旅游骑行选线的五个关键影响因素:景观价值、线路关键点、街道空间环境、连接度和小气候环境,并提出通过整合城市旅游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评估现状自行车道路系统,优选串联城市节点的选线策略,最终确定自行车骑行网络的适宜路径。在这其中景观价值是衡量内外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骑行者在路途中需要对骑行线路做出决策,直接影响旅游路径以及最终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9.
对自行车的簇拥者来说,自行车不仅未将其带向黄昏,反倒朝气十足。尤其是对于那些时尚新潮浑身充满着活力的年轻人,骑行未必是出行的最佳选择,却是一种绝妙的生活态度。跨着公路自行车来一场长途骑行,或是驾驭缺少手刹的死飞疾驰狂奔,都是生活乐趣所在。自行车不再如同以前长久肩负着人们的生存压力在道路上驼行,现在的它们更像是生存之上的生活器具。  相似文献   

10.
已有研究表明,街区建成环境特征会影响居民日常通勤、休闲步行出行活动。然而建成环境对于居民购物出行的影响研究却是有限的,特别是在高密度的城市生活街区。文章探寻生活街区建成环境要素对上海中心城区居民选择步行、骑行、公交及驾车等购物出行方式的影响。在获取2 479位居民日常购物出行特征、感知环境评价以及个人社会属性后,结合实测的街区建成环境指标,运用多项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居民购物出行方式除了受年龄、家庭收入、交通工具拥有量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到街区路网特征、土地利用、步行设施、街道界面以及公交可达性等建成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段军朝 《工业建筑》2006,36(Z1):952-954
通过对盖梁几种施工方法的阐述与探讨,希望对大家在不同的施工环境中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李彦生  徐小英 《山西建筑》2007,33(22):107-108
通过低应变反射波法、声波透射法(超声波法)、钻芯法检测结果相互对比的探讨,说明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综合运用上述检测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从力学问题出发来介绍计算力学中流行的两类方法:有限元法及加权参数法并以比较,同时介绍其前身Rayleigh-Ritz法与Galerkin法,并给出算例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杨菊芬 《山西建筑》2004,30(20):131-132
针对物理思维方法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在处理好思维方法与物理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控制变理法”和“实验法”这两种物理思维方法的学法与教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地基处理方法综述   总被引:7,自引:14,他引:7  
孙连军  冯勇 《山西建筑》2007,33(4):141-142
对目前使用过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法作了全面的概括和分析,对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和适用场合做了简单的介绍,为地质条件不好或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飞  张晏华 《山西建筑》2007,33(24):76-77
主要介绍了悬索结构初始形态数值分析方法中最常用的三种方法:力密度法、动力松弛法和非线性有限元法,着重对后两种方法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相关的算例分析,为分析悬索结构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大伟  王群  原磊 《山西建筑》2009,35(22):130-131
从目前的地基施工技术实际出发,介绍了压实法、换土法、化学法、打桩法等几种不同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的工艺原理,适用范围及施工方法,从而帮助建筑工作者充分了解并不断完善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和工艺。  相似文献   

18.
为了展开对砂土堆载沉降预测方法的研究,结合沈阳市某现场平板载荷试验以及多种沉降计算方法,构建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对比不同方法的精度.分析表明双曲线法与指数法整体预测精度非常高;而对数法的整体预测效果非常差;三种沉降计算方法中指数法的精度最高,可以为类似砂土地基工程的堆载沉降预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寿海 《山西建筑》2012,38(21):183-184,215
简单介绍了四种常用的桥面系湿接缝的施工方法,并对四种施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以指导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选用适宜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0.
建筑用电能耗预测是建筑能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预测建筑用电能耗可以帮助管理者制定有效的能源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本文介绍了建筑用电能耗预测的特性及分类,将建筑用电能耗预测研究分为工程方法、统计方法、机器学习方法、深度学习方法及组合方法进行阐述,总结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建筑用电能耗预测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