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0  
吴启焰  崔功豪 《城市规划》1999,23(12):23-26,35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城市社会地理格局中, 分异不仅出现在社会实体的分化, 而且这一结果已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居住空间予以表征。通过对空间分异的机制研究表明,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的转变、城市及房地产发展组织方式和规划方法以及价值观的转化影响社会分化的空间化过程实现。在此基础上发现, 目前南京市已出现由6 个阶层聚居的居住空间分异格局。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  马春波 《华中建筑》2004,22(3):69-71
自改革开放以来,现在社会实体的分化在城市社会地理格局中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居住空间的分异予以表征。通过对空间分异的研究表明,武汉市7大群体聚居的居住空间的分异格局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3.
居住空间分异特别是贫困阶层聚居是长期困扰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社会深刻变化,居住空间分异与极化现象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已初见端倪.本文分析研究了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及贫困阶层聚居的五大动因和社会影响,并运用系统理论,从收入分配、政策体制、城市规划,社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应对策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1982~2000年上海市郊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体制的转型,上海市郊区的社会空间结构经历了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在社会经济、人口分布和建成环境等方面呈现出不断分异和重组的态势.以上海市郊区社会空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82年三普数据和2000年五普数据,通过因子生态分析和社会区分析方法,对1982年、2000年的社会空间结构和1982~2000年社会空间演化进行了研究,进而归纳出改革开放20年来上海市郊区的社会空间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982~2000年上海市郊区的社会空间演化主要表现在空间模式、发展方向和社会分异三个方面.与此同时,上海市郊区的社会空间结构已由计划经济时期以扇形为主要特征的简单模式,演变为社会转型时期以多核、圈层为主要特征的复杂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连近百年来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变化过程的分析,归纳得出自1899年以来大连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殖民统治背景下的居住空间分异:二是消除阶级、阶层的社会政治背景下的居住空间分异;三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居住空间分异。通过对大连居住空间分异特征的形成机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大连居住空间分异特征的形成机制主要可分为五大层面社会制度、市场经济,技术变革、城市管理、居住心理。  相似文献   

6.
支凯龙 《城市建筑》2014,(15):364-364
本文通过研究铜川城市空间发展过程,结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空间演化规律,分析其整体空间变化特征,研判其空间重构的发展趋势,丰富国内资源枯竭型城市空间转型发展的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7.
刘灿 《山西建筑》2010,36(8):14-16
结合“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的宏观背景及我国城市增长的外在动力,介绍了低碳型交通与城乡空间形态演化的内在联系,阐述了城乡空间发展措施,指出城乡空间开发应倡导低碳型交通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8.
开放式住区关注住区尺度和用地规模。基于网络爬虫获取房产时空数据,结合时间序列和空间自相关分析,从城市尺度探索长沙市住区规模时空特征与演化规律。结果显示:①长沙市房地产开发呈现"S"型变化趋势;②住区规模呈"中部低四周高"格局;③经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认为住区规模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与分异特征,住区开发有序化趋势明显。期望为城市开放式住区打造及居住用地审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由于影响地价的外部作用力在空间分布上明显不均衡,造成城市土地价格空间分异的性状,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价格的空间性状表现出一定的演化规律。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为例,系统分析了商业、住宅、工业用地的价格空间性状及其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张天新  周雪 《中国园林》2012,28(8):107-111
通过世界遗产中8个矿业城市的案例分析,发现矿业遗产城市的概念及其在景观形态演化中,表现出"更替与回归"的规律,即随着矿业生产和城市的发展,不断发生更高阶段的城市生活性景观对前期生产性景观的更替。这个过程会因矿业资源的枯竭而冻结,最终产生向矿业生产原初景观的回归。过程中的4大影响动力包括矿业生产、社会分异、城市发展和时代潮流,其中矿业生产是形成矿业遗产城市景观的基础,其他要素则为城市增添了多样性的空间和活力。各个要素之间发生复杂的交互作用,导致更替与回归过程的发生,主要表现在选址环境、公共空间、分区布局和形式风格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赵行立 《工业建筑》2012,(Z1):594-596,634
锚杆技术在深基坑、高边坡及大跨度的地下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锚杆锚固长度的取值、锚杆注浆质量的控制、锚杆的预应力损失、锚杆的防腐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指出现行规范中锚杆锚固长度上限值的局限性,同时提出在重要的工程中对水泥浆液质量进行测试的必要性,并对测试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及规范修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胡威 《建筑创作》2010,(2):118-121
<正>如果用一个最简化的代数模型来解读建筑创作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X轴为创作价值观(创作态度),Y轴为一个创作方案的实现度,只能大概模拟出某些设计倾向的实施可能性(图1)。而对于创作态度本身的价值,应该可以用另一个坐标系来表达:Y轴替换为一个建筑的综合社会效应。这个不算严谨的代数模型可以  相似文献   

13.
场所艺术与空间科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城市这个庞然巨物由于有了人的活动而变得生机盎然,城市实体和人的活动是如何联系的?俨然有序的城市是如何从人类生活的历史长河中突现的?城市物质形态又是如何与居民的经济、社会以及认知活动相关联的?在宏观的层面上,城市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动作的,而每一个个体又是在另一个层面上体验它的,这样我们就陷入了看似矛盾的两种视角。本文从空间句法出发,希望建立一种城市生长理论,以此来调和上述两极分化的观点。它的立足点就是把城市看成空间网络,并把空间看成物质性城市,体验的城市、社会经济的城市和认知的城市的共同媒介。因此,从空间的角度来看,作为物体的城市和作为体验的城市就合二为一了? 我们应该如何从空间角度来讨价城市?我将首先解释我研究空间的焦点,那就是空间句法,解释它是如何作为一种空间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在科研和设计实践中的。其次,我将阐述我们如何用空间句法来发现人类理解、体验以及利用空间的理论,我们可以勾画出两个阶段中城市生长的理论,一是人类聚集建筑物的过程是如何形成城市特色空间形态的。二是聚集的建筑物是如何通过影响人类的活动而成为赋有生气的城市的。 总之,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的产品。它们特有的形态和功能反映了人类是什么以及我们能如何生存。这也许就是城市是最伟大的艺术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公共空间的设计与装修,在近年来随着多元化设计风格的冲击,也开始摈弃原有的一本正经,向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倾斜。作为一门艺术,设计师在创作上或许不会为某-个大师、某一种风格所左右。但是,设计师笔下的每一件作品,无不倾注他们创新的心血。于是,原本呆板的空间便有了生命的灵性而让人充分享受。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病害工程的发展历程,指出处理病害工程中急需解决和必须加以规范的相关问题,为病害工程处理提供了可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安藤今昔     
有表情的混凝土 安藤忠雄(1941-)也许是最有名的日本当代建筑师.他惯用的高品质清水混凝土材料,已经成为了个人的商标.现场浇注留下的模板缝和孔洞也经过精心的设计,材料的特性被忠实的反映到细部,进而成为一种构图的形式.安藤用混凝土与柯布不同,安藤的混凝土没有一丝粗野的意味,相反,却让人有一种精致、宁静的感觉.这是一种日本传统文化的表情.  相似文献   

17.
千禧年的钟声仿佛昨夜才响起.怎么十年就过去啦?光阴果真似箭,日月真的如梭啊!十年来,不管是惊天动地的国际大事.还是微乎其微的个人恩怨,多少美事如数家珍.多少糗事历历在目。然而,最重要的,是咱中国人的腰板挺直了,信心增强了,GDP飞涨了,腰包鼓鼓有钱了。  相似文献   

18.
房屋建筑物的白蚁防治与环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论述房屋白蚁防治与环境管理的关系。提出生态防蚁的方法,化学防蚁与对环境影响,白蚁防治与建筑物设计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建筑师常常过于注重推敲建筑窗户的形式而忽略了窗户的其它物理性能,从而损毁了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性。本文着重讨论了在建筑设计中如何更加科学合理选择窗户及玻璃,对窗户玻璃的某些新产品的物理性能、参数进行了有效的、合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云南山区,人们因生活需要而在边坡中上部堆放人工填土,坡脚进行人工切坡等改造,造成了大量由填土和切坡共同影响的滑坡。为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云南省保山市某地区一处此类滑坡为例,利用理论及软件分析该滑坡的地质、形态及稳定性等,得到H1与H2滑块在工况Ⅰ下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011和0.996,处于欠稳定状态;在工况Ⅱ下稳定性系数分别为0.981和0.97,处于不稳定状态。评价了滑坡的稳定性,确定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可为日后该类滑坡的治理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