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2.
古村落作为乡土耕读聚落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我国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然而,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对产业集聚、人口聚居、资源统筹、产业升级的快速发展,乡村空间将再次面对聚落村寨空间的结构整合,这对古村落以及周边环境风貌的保护与发展将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本文以楠溪江芙蓉古村为例,分析村落环境景观的构成要素,结合芙蓉村风貌保护的现状问题,探讨自然·古村落·人整体保护策略,以期为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6)
河湾山寨是一个依山傍水、亦耕亦渔的土家族自然村落,近年来着力发展旅游产业,以加快致富的步伐。在这一现代化进程中,古老的山村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文章根据对河湾山寨的实地考察,分析其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并使其负载的厚重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的问题,并探索了保护与发展古村落的新策略。这对于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归纳了城镇化发展历程,探讨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并与传统城镇化进行比较,得出新型城镇化更加强调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提出文化建设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现今文化建设的缺位现象。对银川市阅海生态休闲园规划设计方案深入解析,实证了文化建设在设计中的运用与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关中城市群城镇化存在问题的研究,指出关中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应以产业化推动的县域城镇化为主,主要载体为小城市(含县城)和城镇。以咸阳市新型城镇化为例,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对我国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实践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佛教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佛教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对西南地区佛教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佛教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其保护与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针对快速城镇化影响下传统村落的现状和问题,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发展要求,阐述了新型城镇化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探索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三坊七巷街区空间为研究对象,将三坊七巷文化意象归纳为空间意象、物态意象和行为意象,并从这3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三坊七巷保留有完整的里坊肌理,街区内有坊、园林和众多祠堂,沿袭了唐、宋文脉。三坊七巷的保护在福州古城复兴发展的过程中有重要的示范价值。最后,总结出三坊七巷文化传承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当重视和发挥中小城市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优势的中小城市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纳作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更重要的是附加在不同身份上的权利与福利的转变,要求城市政府具备相应的服务能力,能够承担得起相应的城镇化成本。通过对江阴市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需求和特点的分析,重点探讨了中小城市和城镇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路径的选择及政府在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进程中需承担的成本,并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设想,探讨优化的实施路径,期望更好地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城镇化率以年均1.36个百分点高速增长的背后,省际边缘区的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位于边缘区的小城镇,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中处于极端弱势地位。本文在借鉴核心—边缘理论、边缘效应理论和新型城镇化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边缘区城镇化增长的动力与路径,解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省际边缘区小城镇发展的关键要素,针对省际边缘区小城镇的主要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以山东省定陶县为研究案例,分析省际边缘区小城镇的城镇化机遇与动力,并以此为基础,从区域一体化、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建设五个方面,提出推进省际边缘区小城镇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径,以促使其摆脱被边缘化的地位,以期为其他省际边缘区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许皓  李百浩 《城市规划》2019,43(2):22-28
中国语境下的Urbanization,因都市化、城市化、城镇化不同译名,呈现多元的表述方式。新型城镇化等衍生词,则进一步丰富其表达。本文引入概念历史的分析视角,运用文献计量法,以波动频次与文本语境分析作为切入,追溯以上概念的起源与阶段性变化,考察概念演进的动因机制,目的是"以词为镜",折射出中国城市化经验的某种独特性,理解其中历史逻辑,建立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规划行将收官之际,国家将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应对经济新常态提升到下一个五年规划的重要位置。"双新"背景下,我国的城市群除了要继续担负好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的责任外,以城市群引领和优化重组区域经济格局也将成为其重要职责。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在空间发展阶段梳理、现状及趋势研判的基础上,提出"双新"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协同格局的总体思路与变革方向,以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加快释放改革红利的城市群空间载体,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城市群建设的发展导向做出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郑德高 《城市规划》2011,35(Z1):127-131
金融危机之后,长三角核心区的产业转移持续向周边地区扩散,发达板块与新兴增长板块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市场导向下的长三角扩区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华东经济板块。但以上海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和以安徽为代表的新兴增长地区都面临转型发展的新挑战,前者需要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后者需要双轮驱动,加速工业化,加速城镇化。本文以安徽为例探讨了工业化、再工业化、城镇化、异地城镇化和人口回流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黑龙江省安达市为例,通过对安达市14个乡镇,116个行政村的现场调研,从市域、乡镇、村庄三个层面展开现状分析,从定性及定量两个角度分析目前安达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家及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及安达美丽乡村3年建设行动计划。分别从市域、乡镇驻地、示范村庄及基层村庄四个层面,整理出安达市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需要建设的内容、标准及建设时序。最后结合安达作为新型城镇化试点这一政策机遇,将近五年安达新型城镇化需要建设的内容总量,分别进行横向及竖向的建设资金概算。期望通过系统的梳理,能给安达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一个明确的建设思路和抓手,实现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的目的,整体实现新型城镇要求指标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青岛四方机车厂改造为例,探讨了在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下普遍性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途径,提出面向市民生活,强调再利用,促进社区发展的老工厂改造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李郇  黎云 《城市规划》2005,29(7):39-41,74
对农村城市化机制的探讨大多集中在外资导向和乡镇企业发展方面,忽略了农村集体所有制单位作为农村城市化主体的影响。以珠江三角洲农村城市化为例,分析了农村集体所有制单位促进分散的农村城市化空间形成的动力机制,认为珠江三角洲出现了劳动力成本、交通成本、税收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均质化现象,并导致了外商投资企业在村一级农村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广泛分布,进而形成分散的农村城市化格局。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悬殊,在这一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方式,而地域性城镇空间发展是重要的支撑.黄土高原具有独特的地貌环境,同时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城镇化发展进入了快速通道.强化设计结合自然,尊重地域生态环境,建立从绿色生土建筑、绿色黄土山地城镇到绿色生态安全格局的黄土高原人居环境空间体系,是黄土高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陈小卉 《城市规划》2015,39(3):29-33,41
长期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影响着我国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进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三块地格局将有望实现重构,城镇化发展的各要素也将由此产生变化,城镇化发展模式有望实现转型。本文以我国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江苏省为例,总结江苏在近年来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实践经验,进而分析十三五期间,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江苏新型城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应对,为江苏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路径思考,同时也为全国其他省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街区因保留传统道路空间肌理、包含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而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对其保护与改造的意义与责任重大。目前国内对历史街区的保护问题存在一定误区,或持"不动"、"少动"的保守态度,造成建筑遗存保护修缮无人问津,历史街区所具有的价值难以向世人展现的局面;或大肆仿古建设,破坏街区价值。为使历史街区重现生机,沈阳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动态更新建设为条件,建立起刚柔并举的保护框架,通过选取节点地区着重控制、带动整体复苏,加强运营管理,从空间塑造、功能置换、资金运筹等多角度探索更新改造策略,最终实现历史街区的复兴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元 《城市规划》2015,(10):52-59
20世纪90年代以来,能源经济的开发推动了陕北经济跨越式快速增长,但能源富集并未真正带动城镇化发展,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表现出危机,表现出"资源诅咒"。本文在分析陕北城镇化表征的基础上,从资金投入、利益分配与利益补偿三方面揭示了"资源诅咒"的内在逻辑与危机。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诅咒"是能源产业"非常态"发展积累所致,受制于资源依赖过度路径、历史欠账较多、体制局限。能源新常态倒逼陕北转型发展,转变城市发展理念、目标和方式,化解资源对于城镇化的抑制作用,是规避"资源诅咒"的机遇期。陕北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构建应以创新和生态为底线,统筹城矿乡村资源配置和劳动力分配,挖掘城市潜力,彰显地域特色,实现多元和谐、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