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刘佳燕  沈毓颖 《世界建筑》2020,(2):10-15+139
在中国社会转型、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和学科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城市治理重心下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社区治理创新与空间发展实践的互动推进,为基层治理、规划实践以及相应的知识和技术体系创新带来挑战,也为社区规划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文章通过对社区规划的源起和概念进行辨析和梳理,提出了中国社区规划的内涵和主要原则,从人文、经济、环境、服务和治理5个维度对其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阐释,进而针对当前多元并举的实践形式,从主体、对象、学科、视角、层级等方面进行特征总结,最后提出工作中的主要挑战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规划和社会治理重心向社区下移的新阶段,公众参与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如何在社区规划基础上探索覆盖面更广和更具有推广性的参与式规划途径,是当前规划理论和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将我国参与式规划归纳为组织化、个体.化和自组织三种类型,构建“参与动机-参与过程-参与结果”框架进行评估,进而结合北京“新清河实验”公共空间治理实践,利用在线地图互动平台探索了将组织化、个体化和自组织相结合的参与式规划模式,最后从规划程序、参与平台和实施单元等方面对实施路径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社区治理的效果和水平,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更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合作治理是一种正在成为主流的社会治理模式,本文从合作治理的视角对社区规划进行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社区规划是城镇化浪潮下社区快速变迁的新兴事物,开展社区规划对于营造社区公共性和人文精神、培养居民自治能力,乃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有着重要作用.但我国过去关于社区规划的研究较为缺乏,对于社区规划与社会治理体系建构之间的关系少有涉及.基于此,从社区规划的新理念出发,论证社区规划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分别从空间营造创构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杨贵庆 《规划师》2013,29(3):11-17
我国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中特大城市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和城市社会空间重构所产生的社会矛盾与冲突,需要社会管理制度创新予以解决。将社区规划引入我国特大城市社会管理创新具有现实迫切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应及时通过立法确定社区规划的法定地位,明确街道办事处机构作为社区规划编制和执行主体,制定颁布《城市社区规划标准》,确立社区规划公众参与和社区规划师制度,并对社区规划工作给以地方财政和政策支撑,从而形成社区规划、实施和管理的长效机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在展开大规模的保障性住区建设,文章通过对南京市典型的老旧住区、保障性住区的深入调研和对比研究,揭示了保障性住区的社会空间绩效,并从空间生产的角度剖析了保障性住区社会空间问题的成因,对当前保障性住区的建设方式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8.
女性是社区生活的核心主体之一,促进女性身心健康发展是建设健康社区的重要任务.首先,在梳理女性主义城市规划和女性健康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促进女性健康的社区需求.其次,分析总结维也纳"女性工作城"(Women-Work-City)、澳大利亚阿伯费尔迪女性板球运动场、巴塞罗那超级街区、南通市北濠东村社区组织4个案例在住宅内外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区生活圈和社区综合体建设成为建设宜居城市、提升社区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社区中心的营造逐步从围绕管理、服务转向以生活为中心,参与式社区规划理念和实践逐步兴起,强调社区规划建设相关的功能策划、空间设计和场地运营中应充分考虑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共享。以清河生活馆项目设计为例,对作为其工作背景的新清河实验和参与式社区规划进行了简要介绍和特点概述,继而从清河生活馆的项目背景、调研评估、项目策划和空间设计等方面展开介绍,总结多元、共享和参与的三大核心价值理念贯穿其中,最后对未来运营管理和外部环境一体化优化等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孙周锋 《城市建筑》2012,(17):12-13
本文通过结合某农村社区规划实例,针对社区现状情况,通过资源整合实现空间整合。对社区内各村庄资源景观分析,寻找共性,兼顾特色,以发展乡村旅游为起点和主线,贯穿社区建设始终,增强社区建设合力,从而实现社区空间的整合,使之成为乡村居民点整合建设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城市空间多样性的本质是社会结构多样性,而社会结构多样性反映了社会生态链多元稳定的特征,是不同人群社会需求的真实体现,反过来又赋予了城市空间多样性的社会价值。城市修补给予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原有的不足之处一次进行修改并完善的良机。基于"城市修补"的理念,规划应综合考虑以下几点:(1)加强对既有城市空间特征的深入调研和综合评估;(2)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的总体规划布局;(3)注重传统城市空间"斑块"的保留和功能转型;(4)慎重对待原有城市支路网结构的保存和改造;(5)鼓励特定街区土地的兼容混合使用;(6)保障城市公共空间类型的多样化;(7)增强对建成区小尺度公共空间的场所营造;(8)提升公共空间的认知度;(9)在综合考虑交通影响的前提下打破封闭式围墙,活化街道空间;(10)在城市修补过程中引导当地居民参与社区的规划决策。  相似文献   

12.
以作者团队参与的上海创智农园片区社区规划参与行动的重要突破——睦邻门为例,分析了以社区花园促进社区规划的专业参与行动、参与机制和未来展望,以期更好地推动中国城市空间更新和社会治理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郑宸 《福建建筑》2013,(1):9-12,19
本文从普特南的文章入手,解析了社会资本的相关概念,并详细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和与城市发展及社区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市场化条件下其对于城市与社区发展重要意义。同时,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反思了新城市主义等社区规划模式的缺陷,探讨了城市社区规划的相关特点。最后,与传统社区规划模式进行对比,从培育社区社会资本的视角,论述创新社区规划的理念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顺应和把握新型城镇化的趋势和要求,绍兴县按照"保强创优,走在前列"的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率先实现城乡一体"这一主线,在深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创新实践以"三集一化"(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和管理服务城镇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新社区建设。本文对绍兴县编制农村新社区规划的背景、理念以及规划编制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总结了兰亭镇桃阮社区规划编制及实施管理的实践,提出了对农村新社区规划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17.
王慧  吴晓 《城市规划》2020,(4):31-42
职业流动及其相伴的就业迁移是个体社会经济地位获得或改变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时间、空间和社会多维互动的过程,从"时间-空间-社会"多维视角研究农民工的就业迁移有助于更系统性地探寻其城市生活轨迹和市民化进程。本文借鉴个体行为轨迹分析的相关研究,将农民工就业迁移的空间、时间和社会三要素相结合,构建了"时间-空间-社会"路径分析方法;并进一步以2015年南京市主城农民工问卷调查所获取的回溯数据为基础,分维度探讨了农民工的就业迁移轨迹。结果显示,南京市农民工就业迁移的社会流动过程具备若干生命历程特征和空间依赖特征。这一结论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市民化进程中的相关政策制定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国 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改革目标,应对新型 城镇化内涵式发展要求。社区是社会生活的 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的基石,社区规划 是社区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社区治理层面延 展社区规划内涵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 从社区、社区规划与社会治理三个基本概念 辨析出发,探讨社区规划深入社会治理创新 的基础和机遇;同时以重庆市首个城市社区 发展规划为例,论述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社 区规划的地方途径。研究认为,公众全过程 参与社区规划和有效的行动计划是实现社区 治理乃至社区发展的关键;由于地方自然、 人文和经济水平的巨大差异,探索社区规划 的地方途径是社区规划价值得以真正实现的 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李煜  梁莹 《建筑技艺》2020,(5):25-29
流行病不断重塑着人类的居住空间,使得日常健康促进和重大疫情控制成为社区规划的棘手课题。应对突发性传染病和慢性疾病,荟萃分析近20年的交叉学科成果,归纳出社区空间传播和导致疾病的机制,梳理"空间—健康"数据量化研究方法,进而提出针对社区规划的健康影响评估(HIA)因素,并初步探索防疫社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导则策略。  相似文献   

20.
伴随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和社会空间转型,城市基层空间治理面临着复杂挑战,亟待从制度和行动等维度进行整合探索.近年来,以北京等特大城市为代表,我国社区规划逐步从"活动组织模式"转向"制度引领模式",体现为通过社区规划师的制度创新推动系统的、全域的社区规划行动,进而推进基层空间治理和场所品质提升.本文以北京责任规划师的制度建设和社区规划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结构—行动"互动视角,总结了北京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和实施路径.研究发现:从结构视角看,北京责任规划师制度建设以整体性治理机制推进基层空间治理创新,呈现出政府主导制度化、政策支持系统化和嵌入形式多元化等特征;从行动视角看,责任规划师团队依托制度授权的权力资本和信任资本,聚焦社区公共领域发展,秉持人本关怀理念,在行政、社会和生活三大场域中开展了灵活多样的社区规划行动策略,在搭建跨域沟通平台,促进公民意识和社会共识,提升社区社会资本和空间价值等方面取得了较显著成果.文末针对北京责任规划师制度推行中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包括进一步明确团队的身份定位和责权范畴,提升团队社会协调和参与动员的工作职能,以及完善学科交叉和层级延伸的团队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