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我国当下大城市房价高企、调控艰难的大背景以及和住房发展密切相关的大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从重庆市的"组团式"和"低房价"的客观现象入手,通过城市建设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历史惯性分析,解析重庆市"多中心"特征下的出行"低时耗"现象的成因;以实证方法深入分析城市空间组织与房价空间分布的内在规律,对城市发展的"空间红利"与"低房价"的关联性及其作用机制做出解释。最后,基于重庆研究的发现,延伸讨论我国大城市城市空间拓展与保障住房建设的有关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2.
城市快速发展出现诸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交通拥堵、房价高等“大城市病”问题,破解“大城市病”的最佳选择在于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归纳我国大城市建设存在的“大城市病”特征,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对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明确了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核心问题及发展方向;基于国内外现状分析,明确进行了我国未来地下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原则;提出未来地下城市规划布局发展的若干理念,从法制构建角度倡导树立第四国土、地下红线理念;从规划、设计、建造角度推崇融合设计、规划留白、智慧建造等理念;从空间角度提议采用节点TOD空间布局理念;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本研究综述及发展理念旨在为未来大城市立体空间联动利用提供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西北地区中小城市空间扩展的现状特征及其动力机制,并通过与英国城镇空间扩展和人口集聚特征的对比分析,提出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空间扩展范式,即:不同类型城市规模均持续扩大背景下的空间形态结构分异,迁往主要中心城市大背景下的中小城市人口集聚,大城市及特大城市仍处于能量集聚背景下的城镇区域"虚多中心"发展。  相似文献   

4.
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运用GIS技术对大城市老年人的空间分布模式展开研究,提炼了老年人的社会空间类型,分析了大城市老年人的空间发展趋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大城市老年人的郊区化趋势加快,老年人社会空间分异加剧.大城市老年人的空间分布具有共性特征,呈现为老年人从城市中心向外扩散,逐渐递减至边缘区,以此为节点向远郊区增长扩散并在局部区域形成增长极.  相似文献   

5.
城市空间结构是经济结构的空间投影,认识国家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有助于正确把握国家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演进规律和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的运行效率。我国的国家中心城市是城市人口规模最大、行政等级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超大城市。城市职能过于集中是导致大城市病的主要原因,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是根除大城市病的治本之道。北京作为最高等级中心地的国家中心城市,其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初具雏形,单中心集聚问题依然存在。为此,北京应促进产业向多中心集聚和疏解,培育和发展郊区次中心;合理引导人口地区分布,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引导各区差异化发展,优化远郊区平原地区开发,并以京津冀为空间载体优化北京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传统的单中心格局制约着大城市的发展,多中心理念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并成为学术圈的研究热点。当前,杭州正处于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空间格局转变的关键时期,该文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分析成果,并从常住人口分布、用地空间结构和公共交通联系等方面,对杭州市区多中心结构展开实证研究,包括其现状、动力和趋势,试图描绘出杭州多中心结构的现状、成因和发展目标,并提出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西北地区中小城市空间扩展的现状特征及其动力机制,并通过与英国城镇空间扩展和人口集聚特征的对比分析,提出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空间扩展范式,即:不同类型城市规模均持续扩大背景下的空间形态结构分异,迁往主要中心城市大背景下的中小城市人口集聚,大城市及特大城市仍处于能量集聚背景下的城镇区域"虚多中心"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重要驱动力。建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北京的城市空间结构经历了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由蔓延式向轴向式、由分散化向网络化、由市域发展向区域发展的转型过程。其发展演变趋势对于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发展转型背景下我国大城市的空间重构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世界  胡明星 《规划师》2009,25(2):72-77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城市主城区居住空间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对其特征的研究将加深人们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本文以杭州主城区26个街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运用定量分析方法,首先从城市空间拓展、社会结构变化、以及政策与市场行为等方面分析居住空间形态特征形成的动力;然后具体分析居住空间用地特征、物质环境特征和居住密度特征,研究杭州主城区居住空间可以分为三个特征明显的区域;并进一步提出未来影响杭州主城区居住空间形态的四个主要因素;从而以此为个案,探讨大城市主城区居住空间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杭州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演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地理学研究体系。在经济转型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区域性大城市面临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契机。本文以杭州为例,通过对杭州中心城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演化的过程、特征及其与办公楼开发之间供需关系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演化的动力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比较总结了国内外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杭州城市空间布局、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空间结构的发展历史、创新、形式分类与实践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阐述了空间结构的发展历史,根据各个时期空间结构的发展特点、形式类型和科技水平可区分为古代空间结构、近代空间结构和现代空间结构,说明了促进空间结构发展创新的因素.文中提出并论述了刚性空间结构、柔性空间结构和刚柔性组合空间结构三大类空间结构的组成及其分类方法.文中将国内外现有工程应用的38种形式的空间结构按单元组成来分类,并说明采用空间结构按单元组成分类总图来表示是可取的、清晰明了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西部城镇化相对滞后,县域经济及县域城镇化发展缓慢是其主因,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域城镇化特征及规律受到普遍关注。自组织理论是揭示城镇化演化机制及空间特征的有效工具,通过对建国以来湖北省县域城镇化自组织演化过程的分析,揭示了湖北省县域城镇化经历的"萎缩徘徊—补偿增长—差异演化—深度分化"4个发展阶段的机制及其表现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湖北3类典型县域,运用分形方法,分别从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性、空间向心性、均衡性及关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湖北县域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且3类县域城镇体系结构特征差异显著。以上发现可以为相关县域制定有针对性的城镇化空间组织引导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城市空间发展特点的理解,以及对当前中国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问题的背景认识,拟从方法论的角度总结了既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并从我国的城市化背景出发,试图提出规范空间战略研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活圈作为精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手段已经在城市中被广泛应用,但目前自上而下进行乡村生活圈规划的方法在圈层划分和范围界定方面过于武断,存在忽略村民的时空间行为规律、难以落地和缺乏可实施性的问题,亟需自下而上的乡村生活圈空间识别和模式剖析方法。研究以张公垡村为案例,采用GPS数据采集法和问卷调查法自下而上的对乡村生活圈空间范围进行识别,并通过“提出假设——实证验证”的方法进一步剖析其空间模式,最后尝试提出公共服务设施供需匹配优化策略。研究表明北京市周边乡村生活圈空间范围由村庄向市郊辐射拓展具有明显方向性,空间模式由基本生活圈、扩展需求圈、高级需求圈和替代需求圈四圈层构成,规划策略一方面需要基于圈层进行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层级配置,从而强化圈层差异性需求的空间匹配,另一方面需要优化各圈层获取空间设施的道路系统和交通系统以强化时间匹配。  相似文献   

15.
从建筑类型学的核心理论思想出发,探讨了将类型学方法运用于风景区建筑改造的可能性结合福建邵武天成岩风景区锦溪坊建筑改造实践,介绍了具体的设计步骤和方法,从原型的识别、空间结构和建筑类型的分析着手,提出如何实现功能的转化、空间肌理的重组及建筑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re an essential component to explain income variation. Brazilian municipalit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great contrast in the colonization process and its impacts on the current income level and distribution, and other development aspect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the municipalit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use a spatial moving window method applied to weighted regressions—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 We find evidence that good institutions increase income and other variables related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he institutional quality influence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measures is distinct across the Brazilian regions.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呈现出细致化、量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将GIS空间分析方法引入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本研究选取广州增城地区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增城地区19个传统村落的形态属性数据库。将增城地区传统村落形态数据库的数据以数字地图的方式表达出来,绘制传统村落形态特征图。综合googleearth航拍图、历史文献资料以及现状调研,对增城地区传统村落形态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形成最终结论。本研究是一种以新方法研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尝试,研究结论对于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从区域层面保护传统村落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19.
Michigan was an industrial powerhouse until the onset of deindustrialization in 1970. This paper compares socio-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changes at the neighbourhood level between 1970 and 2019 in two medium-sized cities/counties in Michigan (Flint/Genesee County and Grand Rapids/Kent County) that underwent deindustrialization. Only 35% of neighbourhoods in the two counties were of the same class in 2019 as in 1970. Middle-class neighbourhoods declined while poor and upper-middle class neighbourhoods increased. The contemporary spatial structure of neighbourhoods in these two counties is a mixture of classic concentric ring/sectoral models interspersed with socio-economic downgrading inner-ring suburbs identified within other US cities since the 1990s.  相似文献   

20.
Drawing upon a panel dataset on China's state-owned construction land supply at the prefecture level, this paper adopts the spatial panel data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existence of spatial dependence in the mechanisms behind China's urban land expansion from 2004 to 2014.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urban land expansion has been mainly influenced by a quadrupl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glob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The strong existence of spatial dependence in China's urban land expansion can be reflected by the significant coefficient estimates of the spatial lags of both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nd independent variab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