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增长边界的效能及对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国恩  张媛媛 《规划师》2012,28(3):21-27
行政区划是政府间关系的直接反映,行政区划变更意味着空间支配权力的调整。城市增长边界(UGB)是在城市建设地区和限制开发地区之间划定的界线或区域,用于限制城市发展规模、界定城市建设范围。城乡规划的范围和工作内容与城市行政区及其调整具有密切关系。基于此,研究根据1978年以来我国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权利变化格局,简要分析集权格局和分权格局对城市发展的不同作用,引用UGB在土地供应限制、土地用途限制、开发建设时限限制三方面的效能原理,探讨三种效能对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重点解析UGB划定和行政区划调整在城市发展空间拓展、区域空间优化重组和城市发展时序控制、区域发展统筹等方面的共同作用,诠释行政区划调整与UGB划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朱郁郁  孙娟  崔功豪 《规划师》2005,21(4):68-71
社会发展环境变动、城市职能变迁引发城市空间重组。重组初期城市会出现许多新的空间形式,此时城市空间组织比较混乱。中国城市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空间重组。目前中国正处于新的转型期,中国城市新的次空间重组即将实现。  相似文献   

3.
欧阳杰  李旭宏 《规划师》2007,23(10):60-6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前我国的许多城市进入了区域空间整体发展阶段.为更好地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顺应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需求,应淡化区域内各城市的行政区划界线和道路环线,强化区域内各城域之间的互动,将城域空间和市域空间的协调发展纳入区域空间规划的范畴,从而形成由空间链、交通链、产业链、生态链等组成的区域链式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4.
城市空间增长管理是实现集约使用土地的国家目标的重要手段.回顾、分析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的主要实施工具,就我国而言,城市空间增长管理工具主要包括边界设定和配套政策两方面的内容.对管理工具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管理的目标,以及管理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特点,并注意不同类型的边界和配套政策的搭配选择.  相似文献   

5.
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空间的跨越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建华 《规划师》2003,19(5):77-79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用地大规模扩张。应通过有效的规划应对和政策手段支持和引领城市发展,实现城市新旧功能结构的转换,整合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结构。行政区划调整与组合城区机制为城市空间拓展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也为城市功能空间结构的完善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6.
行政区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区域的行政区划与城市规划所暴露出的问题日益突出.在目前存在的诸多城市管理问题中,有部分问题是由于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规划协调不够所造成的.本文从理论上分析行政区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内涵、关系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旨在为协调行政区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开发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意义与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区是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主要载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不同的时期,开发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方式和影响强度是不一样的.论文总结了开发区对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开发区与城市空间关系的演进历程,提出我国开发区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开发区的"孤岛"和"飞地"阶段、开发区对城市空间影响效应增强阶段,现在已经进入开发区与城市空间融合阶段.文章还对我国开发区当前面临的职住分离问题、管理体制与行政区划问题,交通系统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与规划工作已被国家列入现代中国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围绕: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工作的发展历程、经验与教训、性质与任务、原则与思想、理论与方法、标准与管理等问题展开研讨,旨在为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工作提供科学思想与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化率突破50%之后,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城市设计作为控制城市空间形态的公共政策,面临新的挑战与需求.回顾了英国城市更新的主要挑战:去工业化与内城衰败、郊区化与边缘城市、全球化与城市竞争;城市设计作为英国的国家政策之一,通过推动消费及创意产业发展、内城再美化、郊区产业及形态多样化、塑造建筑与场所标志性及促进城市营销等策略,对英国的城市更新进行了全方位的推动.中国城市正面临迫切的城市更新的挑战,既有的城市设计实践范式也面临深刻的危机.英国经验为中国提供了批判性的镜鉴:城市设计应该成为综合性的城市更新战略的一部分、必须建立系统化的城市设计政策框架、城市设计对城市更新具有两面性等.  相似文献   

10.
南京城市行政区重构与城市管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顾朝林 《城市规划》2002,26(9):51-56,60
城市管治实质上是在复杂的环境中 ,政府与其他组织和市民社会共同参与管理城市的方式 ,在此过程中 ,城市政府通过协调其内部、政府与市场间、政府间、政府与跨国公司间、政府与市民社会及其他组织间的关系 ,以合力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选择城市管治中的空间城市行政体系和政府组成及其角色为切入点 ,结合南京市最近的行政区划调整 ,通过城市政府机构安排和效率分析 ,对南京城市行政区重构与城市管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都市圈空间界定方法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全球城市时代的来临,城市发展出现一个新的空间单元--都市圈.作为都市圈研究重要组成部分的都市圈空间界定方法理应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都市圈空间界定方法研究的主要成果,概括出影响都市圈空间界定的主导要素为空间、时间、流量和引力,以此为基础探索了一条新型的、综合型的都市圈空间界定方法:即分别以四个要素为依据界定都市圈范围,然后对四个范围进行空间上的叠加,取其交集、并集和补集,它们分别对应都市圈的直接影响圈、泛影响圈和间接影响圈.最后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对新方法进行了初步论证.  相似文献   

12.
都市区高速公路对近域城镇发展影响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分别研究了距上海市中心的时距对城镇经济发展的影响,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对两侧近域城镇影响的比较和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同时序的影响.研究表明都市区高速公路对近域城镇的影响与城市间高速公路对城市发展影响的一般概念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苏畅  李姝颖  戴菲 《风景园林》2023,30(6):96-104
【目的】都市圈已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建设的主体形态,以市民农园为代表的都市农业是其中重要的体验型绿色人居互动空间。明确市民农园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发展特征,能够为未来中国都市圈发展背景下的都市农业空间形态及布局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日本首都圈内的市民农园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分析、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揭示日本首都圈内市民农园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针对市民农园数量、平均面积大小等5项指标进行可视化分析。针对交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组成、政策4个层面要素,利用相关性分析与空间叠合展开关于市民农园分布的内因机制的讨论。【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日本首都圈内的市民农园在空间上具有片状结合点状、向心性、圈层性的分布特征,轨道交通、年人均收入、人口密度、人口老龄化程度以及政策制度对市民农园分布均有一定影响。【结论】在此基础上,对比中国都市圈水平下城市发展现状及治理问题,分析市民农园发展前景与趋势,提出适合中国都市圈建设背景的体验型绿色开放空间的布局选址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都市圈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从果  杨永春 《城市规划》2007,31(4):31-36,47
都市圈概念的提出已达半个世纪之久,然而,国内外至今对都市圈概念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于都市圈界定标准亦不尽相同;同时,还存在着诸如都市区、都市连绵区、城市群等相关的名称或概念,部分源于翻译的差异,在使用中较为混乱。在中国,许多地方结合自身情况开展了大量的都市圈规划和研究,在概念的理解和使用上缺乏统一的认识,有必要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5.
都市区规划是城市发展到较高阶段的需求。首先介绍了都市区的含义及产生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邯郸市区构建基础及范围界定,阐述了邯郸市区形成互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初步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淳溪新城现有定位存在的不足,结合其发展环境与综合地位的变化,基于都市区发展的视角,从长三角、江苏省、南京都市区三个层面提出适合淳溪新城的发展定位,从而实现主城与新城的和谐互动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内特大城市纷纷采取多中心空间发展战略来缓解单中心集聚带来的城市病,然而在实践中次中心往往难以形成,因而明晰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机制对于多中心城市结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现以上海都市区为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其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机制,并与北京都市区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丰富的劳动力要素与交通基础设施对于上海和北京就业次中心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人力资本与距高速公路距离对上海都市区就业次中心形成也具有正面影响;主、次中心的空间相对位置和经济结构因素也显著影响次中心的形成,但北京和上海具体表现有所不同,北京就业次中心倾向于靠近主中心分布,服务业增长较快的空间单元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就业次中心;而上海就业次中心倾向于远离主中心分布,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均对就业次中心形成具有显著影响。此外,政策对于北京、上海就业次中心的形成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效应并不如预期明显。  相似文献   

18.
张婧雅  邹文昊  钟乐 《中国园林》2023,39(12):33-39
自然游憩是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工作的主要抓手之一,识别自然保护地游憩流特征并揭示其影响因素是依托多处自然保护地组织自然游憩的前提,但目前相关研究较欠缺。选取武汉都市圈核心区60处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揭示自然保护地游憩流的网络特征,运用QAP分析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自然保护地游憩流呈现出以“东湖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大分散,小聚集”的空间结构,游憩流网络整体密度较低,小世界特征不显著,共划分出以“东坡赤壁风景名胜区”“东湖风景名胜区”等为代表的5个社群;2)自然保护地游憩流受到空间邻近性、交通便捷程度、网络知名度、经济发展水平与游憩服务发展能力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从风景道建设、服务设施改善、游憩谱系产品构建等方面提出游憩规划建议,以期加强自然保护地间的游憩联系。  相似文献   

19.
重庆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的直辖市,在研究其城市化发展模式时不能脱离历史阶段和现实条件。因此,文中以城市化发展理论为基础,充分借鉴城市化发达地区经验,结合重庆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重庆城市化“大都市圈 点轴式城市带”的发展模式,即以主城都市圈为中心,以长江、319线(渝怀铁路)为发展轴,以沿线城市为节点,进行串珠式开发,逐步形成以重庆都市圈为中心,万州、涪陵、黔江等城市为区域中心的网络式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20.
WGS-84坐标到城市独立坐标系之间的高精度转换是进行RTK测量的关键,而难点是高程转换。常用的高程拟合算法有平面拟合法、二次曲面拟合法等。平面拟合法适合小范围平坦地区,山区则宜采用二次曲面拟合法。考虑重庆山地城市特点,还应考虑地形起伏对高程转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考虑重力影响的情况下,利用重庆市都市区已有高程控制点数据,采用基于地形改正的二次曲面拟合法所建立的山地城市高程异常模型能够满足城市测量及工程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