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不规则三角网是DEM建模中最常用的一种表示方法,它可以通过不同大小的分辨率来表达复杂多变的地形。相比较其他表示方法,它具有数据精简,计算效率高的优点。但是对于高度发展和改造后的城市特殊地形来说,由于离散的高程点数据缺少强有力的约束条件,导致其构建后的三角网效果不佳,影响了最终DEM的精度。本文以城市水系为例,在研究TIN构建过程中的约束条件和Delaunay三角网的基础上,通过加入阻断点作为约束边界的方式,来控制三角网的构建过程,从而建立符合现实情况的城市水系DEM。  相似文献   

2.
文中简单介绍了多层数字高程模型的含义、特点、表示方法及其发展与研究现状。其次,主要介绍了多层数字高程模型的数据获取和其数据结构。数据获取包括数据采集,多层DEM数据结构有离散点结构、规则格网结构、不规则三角网结构、等高线结构和混合结构五种。最后介绍了多层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构建、内插及其应用。构建多层DEM的方法有规则格网法(GRID)、不规则三角网法(TIN)和混合法(GRID-TIN)等;DEM内插主要有整体内插、分块内插和逐点内插三类。多层DEM主要应用于滑坡体的变形提取,为预测和防治滑坡灾害提供了必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凸闭包构建Delaunay三角网的算法,结合露天矿地表形态呈阶梯形分布的特性,同时借助CAD的三维环境,对三角网光照渲染等处理,实现采场模型的三维可视化效果,很好地满足了露天矿DEM(数字高程模型)建立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露天矿土方量计算方法存在耗时长、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载Li DAR点云数据的露天矿土方量计算方法。以某露天矿为例,首先对获取的原始Li DAR点云数据进行去噪处理;然后采用逐点插入法构成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r irregular network,TIN),通过距离倒数加权法插值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最后通过不同时期的DEM进行了土方量计算。试验表明:所提方法自动计算的填方量、挖方量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6%和97%,对于提高露天矿土方量的计算精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滑坡区域地形复杂、滑坡体形状随机和体积难以快速精确获取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机载Li-DAR点云数据预处理、渐进三角网加密滤波算法,及DEM的滑坡点云提取、点云切片和边缘点排序的滑坡体体积计算方法,并结合多块实测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得到滑坡体体积大小,进而为滑坡的灾后评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DEM软件在带式输送机转运站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分析了当前比较流行的DEM仿真软件,介绍了软件的主要功能及DEM在带式输送机转运站中的研究现状,最后针对几个软件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国内选择和研制DEM仿真软件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7.
李森盛 《地矿测绘》2013,29(2):43-45
运用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对30 m DEM数据进行了拼接、裁剪、投影转换等处理,最后整合甘肃省全域及周边的数据建立MDB格式的DEM全覆盖基础地理底层库,并阐述了DEM在矿产资源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矿山大型井巷贯通三角网引起贯通误差的分析,通常采用把三角网终点相对起点的横向误差,看成由三角网引起的贯通误差,按误差平方和方法以点位误差分段累积的规律,加入其它误差中进行计算;或者用导线误差分析的方法,代替三角网引起误差的分析方法进行计算。这两种方法,都是值得商榷的。显然,三角网是不同于导线的控制方式,人为地把三角网看成导线,仅是一种代替方案。井  相似文献   

9.
从空间模型入手,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模型集成模式的固体矿产勘查储量估算方式。该方式包括:将序列断面模型与传统储量估算法中的剖面法和地质块段法相结合;将实体、块体模型与地质统计学储量估算法相结合;将断面—三角网模型与矿体任意中段图的生成相结合;将DEM模型与矿区模拟等结合研究。形成多种储量估算方法并行并重,并对矿体形态和被估区域实现三维可视化模拟,直观表现估算成果。此法既满足了国内传统储量估算方式的需求,又结合了国际上通用的地质统计学估算法。运用原型系统在全国多个矿区进行矿产勘查储量估算及可视化模拟,获得了较好的估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尤其是对于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通常采用台阶爆破削坡再挂网喷播或修建飘台复绿等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遇土石方量的计算,而且土石削坡量很大。传统方法是基于南方测绘的 CASS 软件通过断面法、方格法、等高线法、不规则三角网等方法进行计算。这类方法存在内业工作量较大、精度较低等缺点。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点云数据为基础,在 ArcGIS 平台下对矿山现状和削坡后通过构建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建模,将不规则三角网(TIN)转换成栅格模型,并计算填挖方量。通过 ArcGIS 软件与 CASS 软件的计算结果对比,采用 ArcGIS 计算台阶爆破削坡土石方量的计算原理清楚、精度高、速度快、操作过程简单,可以实现三维可视化,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11.
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字高程模型)是国家基础测绘成果的主要成果之一.为获取高原地区高精度的DEM成果,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立项对高原地区高精度DEM制作进行研究.该文基于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采用多类型地形数据对高原地区高精度DEM制作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云南“万幅测图”计划和云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精细化DEM制作.不仅保证了DEM制作的精度,而且提高了制作DEM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2.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本内核,其应用的广泛性不言而喻。关于DEM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但要生产高精度DEM,一般是采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借助于立体模型对DEM进行可视化编辑、修改。这种方法能够达到制作高精度DEM的要求。该文主要论述应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制作高精度DEM及其精度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赵景昌  白润才  刘威  刘光伟 《煤炭学报》2015,40(8):1827-1833
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字高程模型)是以高程为地形属性,用来描述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模型。根据数字化露天煤矿DEM构建需求,提出了一种边优先的DEM构建算法。该算法基于二维空间直线体素遍历原理建立边的格网索引,并采用“最小外接矩形”法搜索DT点。为了确保DEM对地形描述的正确性,采用改进的平坦区域搜索修正算法对相邻等值线之间的平坦区域进行修正。实验及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时间效率高,运行稳定,建模精度可靠,能够满足露天煤矿DEM构建需要。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水力旋流器进料固体颗粒的分离过程内部流场复杂,颗粒运动规律难以掌握的问题.基于颗粒动力学理论并引入粗颗粒(CG)概念,提出了两种数值模型来对水力旋流器中的多相流进行建模:一种是将多相流(VOF)模型与离散元法(DEM)结合起来的CG VOF-DEM模型;另一种是将混合(Mixture)模型和DEM模型结合起来的CG...  相似文献   

16.
樊宇  郭伟玲 《金属矿山》2017,46(10):47-51
坡长是区域水土保持定量评价研究中重要的地形因子之一,以黄土高原地区县南沟流域为研究区,通过ANUDEM软件基于县南沟流域1∶1万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建立5~100 m分辨率的DEM数据,利用LS_TOOL工具提取其上的坡长表面,分析坡长随分辨率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随着DEM分辨率的降低,地形特征点的坡长值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不同坡长分级区的坡长均值变化呈现出差异性,面积比率在100 m以内的坡长呈下降趋势,其余坡长类型区均呈增加趋势;流域坡长均值随分辨率的变粗整体发生扩张,短坡长逐渐减少,长坡长范围扩大,坡长均值随分辨率变化呈线性递增。  相似文献   

17.
离散元法在矿物加工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离散元法的发展应用概况及其基本原理,并从离散元法在磨机、筛分作业、颗粒运动特性和其他选矿过程的应用四个方面,分类综述了其在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指出了离散元法在分析矿物加工领域散体物料中的独特优势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颗粒离散元法是分析散体力学行为的新方法,其应用涵盖诸多工程领域。接触模型是离散元法的基础,目前多采用干球颗粒模型模拟。根据离散元法的理论和各种颗粒作用模型及其在振动给料机中的应用分析可知,它适用于振动给料机干颗粒铁矿石物料,且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9.
朱昊  周兴东 《矿山测量》2012,(3):40-43,4
文中以山西大同矿区为例,简要阐述了用InSAR提取地面高程信息的数据处理过程.并且用ERS -1数据进行试验,介绍了利用InSAR技术提取矿区高程信息的方法;各流程中处理的关键技术和所要考虑的因素等.结果分析表明用InSAR技术提取矿区DEM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Since the early 1990s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gained considerable success in its ability to predict the power draw and the load behaviour in mills as affected by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DEM can also be used to design milling equipment and predict the breakage of particles. A detailed validation of this method is required in order to produce accurate results. In this paper, we assess the ability of the DEM to predict forces exerted by the mill charge on liners. Data obtained on an experimental two-dimensional mill designed in order to record the normal and tangential forces exerted on an instrumented lifter bar was available. The measured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the DEM simulated results. Good agreement has been found in terms of amplitude of forces and positions of shoulder and toe at low spe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