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明华  刘猛  张锐  龙军 《岩土工程学报》2014,36(12):2161-2169
针对路堤荷载下双向增强复合地基受力变形特性,以单桩有效影响范围内的路堤与复合地基为分析对象,引入大挠度环形薄板考虑加筋垫层的“柔性筏板效应”与“拉膜效应”,同时通过假定桩土相对位移模式,考虑地基成层性,从而建立了路堤、水平加筋体、桩体、桩间土协调变形三维模型,获得了路堤荷载作用下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的荷载分担比及沉降计算方法。采用某工程试验数据对该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同时分析了路堤高度、桩帽宽度、筋材抗拉模量对中性点位置、桩土差异沉降以及复合薄板中面最大拉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所求得的荷载分担比及沉降与实测值较为接近,证明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应用Biot动力固结有限元程序对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路基条件下的沉降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揭示了沉降过程中软土的动力固结规律,得出了比较接近实测值的计算结果,对于指导路基施工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尚没有方法能很好地预测长期不规则交通荷载引起的路基沉降变形。土在长周次微小振幅荷载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的机理尚不清楚,现有弹塑性理论也很难描述这种变形。基于等价黏弹塑性模型的理论,提出了一个实用的预测长期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沉降的计算方法。等价黏弹塑性模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黏弹性模型,用于计算地基的动力响应,采用了Ramberg–Osgood动剪切模量公式和Hardin-Drnevich阻尼比公式;另一部分为计算残余应变的经验公式。根据动三轴试验所揭示的无黏性土在长周次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点,以及移动荷载作用下路基土单元动应力过程的特点,建立了本模型中计算残余应变的经验公式。在得到各单元的残余应变后,可结合有限元方法计算得到路基的沉降。  相似文献   

4.
许斯伟 《山西建筑》2009,35(11):246-247
首先阐述了高速公路高路堤存在的原因及特点,然后引出低路堤设计理念,以及高速公路低路堤的优点,最后从工程地质、线形指标、横向穿越设施等几个方面说明了实现高速公路低路堤设计的方法,并推广低路堤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灌浆加固技术是处理公路路基沉降的一个经济实用且较为理想的工艺。本文针对高填路堤的病害,分析了高填路堤阐述病害的原因,介绍了高填路堤下沉几种常用处治技术,重点介绍了注浆技术在高填路堤沉降处治中的应用,着重介绍灌浆法的加固方法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利用ANSYS程序的接触单元建立柔性面一柔性面的接触,在交界面上形成接触单元,实现接触分析。并通过选择合理的参数实现新老路堤接触面上的粘结、滑移、脱离、再闭合的状态模拟,以模拟旧路堤对新建路堤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彩 《建筑机械》2022,(2):86-91
为了确保高速公路路基结构沉降变形控制效果,提高公路行车安全,在考虑车辆循环荷载作用的情况下,研究高速公路路基结构沉降变形控制技术.从基床、填料、过渡段以及防护支挡等方面,构建高速公路路基结构模型.在该结构模型下,考虑循环荷载作用,分析路基沉降变形机理,并计算路基结构变形量.结合变形量计算结果,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漳诏高温公路软基试验路段路基主要是分布在闽南龙海平原地带,一般路段的软基设计采用塑料排水板固结法处理;位于软基路段桥台背一定范围内,涵洞、通道基底的软基,采用预应反开槽后复合地基粉煤灰碎石桩加固处理。软基观测内容主要包括路堤中线、路肩沉降、分层沉降、侧向位移、孔隙水压力等。本文通过软土路基沉降观测结果分析,提出了软土路基超预压材料卸载的具体指标,及时进行软基路段的路面施工。  相似文献   

9.
依托阳江市省道S540线平冈至阳江港段改建工程,通过对道路改建过程中新旧路基拼接差异性沉降产生原理、原因和新旧路基拼接处理施工工艺等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消除新旧路基拼接差异性沉降的有效解决措施,提高路基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刘胜群  郑晓 《山西建筑》2008,34(3):13-14
对软土地基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沉降特性,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的动力特性以及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的沉降组成进行了分析,对工程实际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路工程沉降路段路基施工技术,是保证整体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工作之一。论文针对公路容易产生沉降的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进行探究,通过相关施工工艺对每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公路工程沉降路段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发生机率,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路基工程的质量,从而提高了公路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武英高速软基路段的监测方案,分析了沉降随填土加载的变化规律,当沉降曲线出现向上拐点,路基面临失稳,用监测曲线监控填土高度和加载间隔,以保证路基的稳定安全。监测表明,用薄层轮加法填土,不仅可以加快填土速率,且地基也更为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13.
王冰  曾超 《土工基础》2011,(6):35-36
以某高速道路为例,通过介绍其部分观测点的布置,对沉降观测所得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一些对工程施工实践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对试验区填筑层厚分别为60 cm、80 cm、100 cm、120 cm的填石路堤开展了静载20 t振动碾压试验,以及填筑层厚分别为80 cm、100 cm的填石路堤开展了静载25 t振动碾压试验,主要通过孔隙率和沉降差指标对填石路堤压实质量进行检测。研究发现:在确定碾压机械与压实层厚的前提下,碾压遍数达到一定后孔隙率逐渐趋于一稳定上限,碾压遍数的增加对减小孔隙率的影响很小。在压实机具一定的条件下,压实沉降差和被压实体层厚影响关系不明显,一旦不同层厚的碾压次数达到规定范围,其沉降差就能小于某一值。因此,对填石路堤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需要把沉降差和施工工序管理结合起来,沉降差只可作为孔隙率评判标准的补充性依据。  相似文献   

15.
柔性基础或柔性荷载作用在复合地基上沉降计算与刚性基础有很大的不同,文章依据Alamgir等推荐的变形模型,在摩擦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方面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柔性荷载下复合地基加固区压缩量计算的解析式.通过工程实例表明,复合模量法计算结果偏小,误差随着置换率和桩土模量比的提高而增大,而本文方法精度较之复合模量法要高.  相似文献   

16.
交通荷载对场道地基工后沉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软土地区民航枢纽机场跑道飞机荷载特点,结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一跑道6年多的沉降观测数据,定量分析交通荷载对场道地基工后沉降的影响.采用对数曲线模型描述场道地基在恒载条件下的工后沉降规律,并用跑道竣工后尚未通航期间的沉降数据标定模型参数,跑道运营期间的恒载沉降与实测沉降的差值可视为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场道地基工后沉降.分析表明,在该跑道通航第5年,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场道地基工后沉降占工后总沉降量的比例达 31%,且这一比例最终将超过50%.这说明今后应在场道软土地基设计中充分考虑交通荷载对工后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由于桩间土的分担荷载大部分以负摩阻力的形式传递给桩,因此近似假定路堤桩为上部荷载直接作用在中性点处的桩基,以此作为桩侧摩阻力的分布模式,用Mindlin应力解计算路堤桩地基中的附加应力与沉降,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8.
承德机场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机场建设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机场高填方工程屡见不鲜,然而对于高填方工程的地基沉降计算研究却不够完善。河北省承德机场具有以下工程特点:(1)原地基无特殊性岩土且进行地基处理,(2)填筑体以硬质岩为主。以高填方工程工后沉降现场监测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不同回归参数模型对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数据拟合的合理性,在指数模型、幂函数模型、对数模型、双曲线模型、平方根模型中,指数模型能够真实的反映此类高填方工程工后地基沉降规律。由预测结果及沉降影响因素可知,此类工程工后沉降组成以填筑体压缩固结为主,填筑体厚度为工后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填筑体厚度变化较大处工后差异沉降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单点沉降现场实测数据对软土地区兰永一级公路高填方路堤沉降规律进行分析,建立了指数模型、乘幂模型、双曲线模型、对数模型4种沉降预测模型,并将这4种模型的预测值和实测值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指数与双曲线模型的组合模型。结果表明:4种模型中指数模型和双曲线模型的预测精度相对较高,利用指数与双曲线组合模型得到的预测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良好,使误差平方和减小到22.789 mm2,能够满足工程要求;高填方路堤工后沉降在730 d左右的时间内基本完成,预测最终沉降量为60.44 mm。  相似文献   

20.
压缩蠕变试验用于研究高填方体沉降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琴  成华 《土工基础》2008,22(3):73-76
以贵州某机场高填方边坡为工程背景,研究了碎石土填料压缩蠕变试验,研究表明,刚性侧限的压缩蠕变试验与大面积凹谷中的高填方体具有良好的相似性,两者可近似认为处于相同的应力状态,但试验得出的高填方体压缩沉降量较实测值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