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导航定位技术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军事、航天、交通等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在舰船导航方面,为了研制出适用的相关导航系统,应该积极借鉴国内外成熟的导航技术,充分利用各个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开发合适的舰船导航系统,实现方便安全的导航功能。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做了介绍,重点分析了我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对其在舰船导航中的应用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不断加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产业化和巨大的应用服务需求对标准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对已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卫星导航标准体系构建方法的比较分析,并结合标准体系的构建方法,概括提出了北斗卫星导航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流程,为北斗卫星导航或其他系统标准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卫星导航建设风险链条长、关联行业多、涉及主体广、牵涉利益多,加之国内国际特征存在差异性,在管理上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较高的复杂性;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积极探索现代化管理体制与发展模式是提高卫星导航现代化管理质效、确保卫星导航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多个层面,梳理和总结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在“三步走”发展战略实践中形成的管理经验,剖析了在新发展阶段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管理所面临的挑战,论证提出了中国卫星导航建设现代化管理的发展目标以及需统筹处理的要素关系。研究建议,从卫星导航领导体制、管理体制、法治体系、应用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战略人才培养、国际化发展机制等方面同步发力,切实提升卫星导航建设现代化管理水平,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目前最新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伽利略系统所采用的若干关键技术.从卫星轨道布置方式、信号与频率设计方法、伪卫星技术及信号服务等几个方面与GPS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Galileo系统具有定位精度高、兼容性好、功能全等优点,在新一代导航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硅谷》2011,(3):226
<正>国家卫星导航产业技术创新孵化器在北京亦庄正式启动。作为北斗卫星导航民用开发的重要举措,该平台将加快培育我国自主创新的卫星导航产业集群,从而尽快扭转我国卫星导航被国外导航技术长期垄断的被动局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战略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卫星导航系统抗欺骗式干扰的需要,进行了欺骗式干抗检测技术研究,并针对常规的欺骗式干扰检测方法仅对特定欺骗式干扰检测有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天线的欺骗式干扰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欺骗式干扰信号与本地码解扩后功率增强来实现多阵元信号测向,并与星历解算出来的卫星位置进行比较实现多阵元的欺骗式干扰检测,而且充分利用卫星导航接收系统已有的先验知识,采用高分辨测向的方法实现多种欺骗式干扰的检测。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产生式欺骗和转发式欺骗均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防伪报道》2011,(10):22-24
金秋送爽,又是一年国庆时。距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星"北斗一号"发射已经11年之久,伴随着一颗颗卫星的成功升空,导航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卫星导航事业正进入飞速发展的轨道。2011年7月27日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它标志着  相似文献   

8.
卫星导航自问世以来以其全天候、全天时、低成本的优势,成为广泛使用的导航定位授时(PNT)方式;但在应用层面,为了规避对卫星导航单一手段的过度依赖,“不依赖卫星导航技术”概念被提出并受到重视,如何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本文概述了卫星导航技术特征与体系定位,进而基于PNT体系视角,对比分析了惯性导航、匹配导航、无线电导航(除卫星导航外)等典型不依赖卫星导航技术的性能、成本、应用场景;辨析了卫星导航与不依赖卫星导航的关系,明晰了卫星导航作为最大共性需求满足者、体系核心与基石的总体定位,量化分析了卫星导航与不依赖卫星导航技术融合的效能。我国PNT体系的科学发展,需要创新突破不依赖卫星导航技术,促进卫星导航和不依赖卫星导航技术深度融合,同时加快低轨导航系统建设,提升卫星导航性能并最大化体系贡献率。  相似文献   

9.
苗志旺 《硅谷》2014,(13):17-17
作为卫星导航系统重点建设发展的内容,干扰监测对于改善卫星系统问题排查、提高卫星系统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卫星系统干扰监测的方法,然后具体探讨了卫星系统干扰监测的关键技术,以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翔  叶引  彭国均 《硅谷》2014,(7):4-5
主要研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特点及在航海保障事业中应用的研究,针对航标、测绘、通信、导航定位系管理中的应用。就现在航海保障事业中的主要职责,卫星导航系统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有优势和不足,通过详细对比,进行比较,提出针对AIS监管、搜救、避碰、通信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研究性的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导航星座自主导航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导航星座自主导航日益成为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在系统地论述导航星座自主导航的信息处理流程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导航星座自主导航的关键技术,包括卫星星历与时钟参数的长期预报技术、星间测距与通信链路的建立和维持技术、星座卫星自主时间同步技术、星座卫星自主星历更新技术、自主导航信息处理的鲁棒滤波技术、星座整体旋转建模技术,以及地球自转及极移参数的长期预报技术。详细分析了关键技术实施途径,论证了相关数学模型。最后,对星座卫星自主时间同步与星历更新算法进行了系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星载滤波器处理星间双向测  相似文献   

12.
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导航的系统。整个系统由多个导航卫星、地面站和卫星导航定位设备组成。  相似文献   

13.
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支持军事作战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由于自身固有的局限性,使其服务和应用受到了限制。目前,国外展开了多项新型导航技术的研究,以此弥补GPS系统受限,来确保军队在各种环境中的作战能力。本文讨论主要的几种非卫星导航技术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以导航终端为代表的用户部分作为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多种多样,功能和性能各不相同,对其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验证显得尤为必要,因而导航终端测试技术成为卫星导航应用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依托某课题对四种导航终端测试环境做了系统介绍,从而引出开展公共测试平台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高婧 《硅谷》2010,(9):47-47,82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中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它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最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新技术之一,其全球性、全能性、全天侯性的导航定位、定时、测速优势必然会在诸多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我国单纯应用GPS存在风险的可能性,卫星导航走向系统兼容可达到最佳效果。提出北斗与GPS组合导航系统的总体框架并分析该系统的主要特点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航海领域应用的规划和考虑,介绍了国际海事组织(IMO)卫星导航标准现状以及对GNSS的政策与发展规划,阐释了航海领域制定GNSS相关标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展IMO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并给出了北斗卫星导航开展在IMO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初步考虑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航海领域应用的规划和考虑,介绍了国际海事组织(IMO)卫星导航标准现状以及对GNSS的政策与发展规划,阐释了航海领域制定GNSS相关标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展IMO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并给出了北斗卫星导航开展在IMO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初步考虑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资讯     
正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4月28日,国家标准委和总装备部联合批复成立的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第一个军民共建的标准化技术组织。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总装备部电子信息部部长辛毅出席会议并讲话。田世宏指出,加强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9.
龙文强 《硅谷》2015,(3):12+6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27日,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本文研究的北斗定位定向仪可以同时接收BD-2 B1/B3导航卫星信号,实现导航定位和授时功能,并同时通过测量两个定向天线构成的基线矢量的方位角,快速、精确地测出目标的初始方位角。  相似文献   

20.
资讯     
<正>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4月28日,国家标准委和总装备部联合批复成立的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第一个军民共建的标准化技术组织。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总装备部电子信息部部长辛毅出席会议并讲话。田世宏指出,加强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