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讨论了一种罩退Ti-IF钢的生产工艺,检测了75%和80%压下率条件下的再结晶温度,得出了与压下率相关的Ti-IF钢再结晶经验公式;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不同罩退工艺条件下钢卷的冷点情况,预测了740℃保温15h是最佳罩退工艺;通过XRD检测了钢卷在不同退火工艺条件下的织构组成情况,分析了退火工艺对冲压性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检测出成品卷的析出物组成为TiN、TiS和Ti_4C_2S_2,未检测出TiC和AlN粒子,说明成品中的碳、氮在热轧加热前已经被钛完全固定,其成分、工艺设计满足IF钢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IF钢的生产过程中,退火是非常关键的工艺环节。针对酒钢CSP生产的Ti- IF钢进行研究,分析了在罩式退火工艺条件下,罩式退火工艺对Ti- IF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680℃上升到750℃保温2h,试样抗拉强度从284下降到268MPa,屈服强度从114下降到96MPa,屈强比从0.40降低到0.36,伸长率从44.3%提高到47%,塑性应变比r90值从2.22升高到2.60。 相似文献
4.
5.
7.
8.
在480~750℃条件下,模拟罩式退火,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金相显微硬度计研究了冷轧Ti-IF超深冲钢晶粒结构的变化,通过取向密度函数分析了再结晶过程织构演变规律。研究表明:冷轧Ti-IF超深冲钢的再结晶温度约为630℃,再结晶过程能够在660℃条件下2 h之内完成;冷轧后该钢主要有4种织构,分别是{001}〈110〉、{111}〈110〉、{111}〈112〉和{112}〈110〉;在退火再结晶过程中,{111}逐渐转变为γ-{111},当退火温度升至720℃时,{001}〈110〉和{112}〈110〉转变为纤维织构γ-{111},最终{111}〈110〉和{111}〈112〉成为主要织构类型。 相似文献
9.
10.
罩式退火工艺对冷轧板成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SPCC冷轧板进行了罩式退火,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的退火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SPCC经680℃5 h退火后,铁素体晶粒饼形化程度不高,晶粒形状和大小不均匀,存在少量混晶;同时铁索体晶内存在大量呈链状分布的渗碳体,它们主要来自于珠光体中片状渗碳体的球化;相应的力学性能为Rel=179.38 Mpa,Rm=306.88MPa,A=41.69%,Rel/Rm=0.58,达到了深冲压用钢的性能指标.700℃退火后组织及性能与680℃时十分接近,退火温度上升到750℃时,晶粒饼形化程度变大,强度值和延伸率降低,A值仅为36.00%.680℃5 h单台阶和快速加热退火后,各项性能均保持了较好水平,完全能够满足一般用钢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热轧卷取温度生产的典型成分Ti-IF钢冷轧硬卷为研究材料,结合改良森吉米尔法连续热镀锌线的工艺特点,采用Gleeble-1500模拟退火方法和金相、x射线织构测试和硬度测试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退火过程中试验钢组织、再结晶温度和织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轧卷取温度的提高,完全再结晶温度降低;在880℃以下,退火温度对铁素体晶粒度影响很小,热轧低温卷取Ti-IF钢的铁素体晶粒度在11.0级以上,热轧高温卷取Ti-IF钢在lO.5级左右,当退火温度提高到920℃时,晶粒明显粗化;试验钢退火后具有较强的{223}<110>和{114}<110>织构,且热轧卷取温度和退火工艺条件对它们影响较小,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111}织构有增强的趋势,特别是当退火温度较高时,退火温度在920℃时,{111}织构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2.
13.
为研究不同退火温度下高强IF钢的组织性能及织构的变化规律,采用温箱式电阻炉加热模拟罩式退火工艺,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高强IF钢210P1冷轧板力学性能;对不同退火温度钢板的r90进行了统计并对其进行显微组织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仪及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对不同退火温度的罩式退火成品板进行了织构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强IF钢210P1冷轧板的罩式退火过程中,提高退火温度将使晶粒明显长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下降,伸长率升高,n值略有上升,板材横向r值增加较明显,有利织构{111}取向密度增加,不利织构{100}取向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Ti-IF钢冷轧板罩式退火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Ti-IF钢的综合性能,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研究了退火工艺对Ti-IF钢组织和再结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结晶温度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实验室条件下,保温1 h的再结晶温度为650℃,保温3 h的再结晶温度为640℃;Ti-IF钢对退火升温速度不敏感,可以采用较高的升温速度,如60℃/h.根据罩式退火的特点,为保证钢卷的冷点和温度的均匀性,Ti-IF钢的退火控制温度应按罩式炉上限控制,并保证足够的保温时间.经过工业生产和用户使用表明,产品冲压性能优良,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5.
利用X射线衍射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对济钢"ASP+罩式退火工艺"下生产的Ti-IF钢的热轧、冷轧及退火、平整试样的织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钢Ti-IF钢热轧板形成了较强的{111}面织构,在冷轧和退火后γ纤维织构强度显著增强;经罩式退火后,{111}110织构强度减弱,{111}112织构强度增强,V({111})/V({100})增大;经平整工序后高斯织构强度略有增强;随着碳含量的增加,Ti-IF钢在各生产工序的有利织构{111}减少,有害织构{100}增加,成形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对比模拟研究了Nb-Ti微合金化低合金高强钢的罩式退火和连续退火工艺。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拉伸试验机等设备,分析了不同退火工艺条件下试验钢的组织演变规律及性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种退火方式下试验钢组织中均存在纳米级Nb-Ti复合析出物,罩式退火工艺下试验钢的主要组织为铁素体+球状渗碳体,在640℃退火获得了较好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为539 MPa、屈服强度为498 MPa、伸长率达到23.1%;连续退火工艺下试验钢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M-A岛,组织更加细小,细晶强化效果更好,在820℃退火时产生的链状组织提升了试验钢的力学性能,此时抗拉强度为644 MPa、屈服强度为536 MPa、伸长率达到22.7%,也可通过选取更高的退火温度实现对强度和伸长率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模拟试验研究了罩式退火温度、保温时间和升温速度对SPCE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铁素体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组织性能优良。当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由于网状渗碳体数量增多,性能恶化。最终获得了升温12h到720℃后,保温6h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8.
采用X-衍射仪技术并结合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研究了加Nb和不加Nb两种罩式退火的无间隙原子钢的金相组织、析出行为及织构。试验结果表明:Nb没有明显改善再结晶织构,但通过Nb增加Ti在点阵中的有效固溶度,在形成TiN、TiC、TiS析出物的同时增加了TiN的数量和尺寸;Nb作为细化晶粒元素在卷曲过程和再结晶退火过程中抑制了晶粒长大,同时使碳氮化物析出颗粒粗大并且降低了γ纤维中的{111}〈110〉织构组分。 相似文献
19.
马钢第一钢轧总厂罩式退火炉为全氢罩式退火,本文就罩式退火炉设备故障的产生原因以及故障对于罩式退火质量的影响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