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筑玻璃的特性及其选择(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玻璃表面的结露1.结露的过程空气中除氧、氮等气体外还含有少量的水蒸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可用水蒸气压力p表示。空气中所能含水蒸气的最大量与空气的温度有关,高温空气比低温空气能含有更多的水蒸气。当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量达到最大时就称这种空气为“饱和湿空气”,与饱和湿空气对应的压力称为“饱和水蒸气压力”,用符号Ps表示。水蒸气压力p与饱和水蒸气压力Ps的比值称为相对湿度Rh,与饱和水蒸气压力Ps对应着的相对湿度为:Rh=100%。未饱和湿空气的相对湿度Rh<100%,若空气中水蒸气的绝对含量不变而空气的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压力p也随之…  相似文献   

2.
图解法确定湿空气的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繁琐计算,研制了用图解法计算水蒸气分压力和湿空气密度的专用列线图。湿空气的列线图是在压力700~800毫米汞柱、温度243~313°K和相对湿度0~100%变化范围内制定的。借助列线图,可以决定水蒸气分压力(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广州典型生活性街谷在夏季典型日开展测试,分析街谷热环境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日间(6:00~18:00),东西向街谷平均值为:空气温度31.0℃,相对湿度74%,风速1.26 m/s,MRT32.7℃,SET*34.1℃,南北向街谷平均值为:空气温度31.1℃,相对湿度73%,风速1.48 m/s,MRT34.4℃,SET*34.0℃,南北与东西向街谷的空气温湿度、SET*相近,而风速和MRT存在差异。街谷气温的逐时变化呈现衰减和延迟特征。SVF是影响街谷内热环境分布的重要因素,SVF每增加0.1,MRT、空气温度和SET*分别升高2.1℃、0.2℃和0.6℃。大高宽比、乔木绿化和良好通风是改善广州生活性街谷热环境的有效途径。街谷热环境受当地气候条件和所在地理纬度等因素影响,不同气候地区的研究结果不能简单类推。  相似文献   

4.
湿空气的湿度在干燥热工中的作用和风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湿空气是干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物.湿空气的湿度是砖瓦干燥热工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它表示湿空气(风)中水分的含量对砖坯干燥整个过程的影响.湿空气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前者表示单位体积中水汽的含量,后者则表示空气被饱和程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大连市的基本气象条件,采用中尺度气象预报模式WRF V3.4对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1 000m高度范围内,空气温湿度线性变化,高度每升高100m,空气温度下降约0.6℃,相对湿度增加约2%。在500m以下高度,风速随高度升高近似呈指数规律增长;500m以上高度,风速变化不大;在1 000m高度范围内,因风速变化导致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最大增加3.3%;当进行空调负荷计算时,风速的影响可以进行简单修正,甚至可以忽略风速对空调冷负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
通过对沙湾水电站主厂房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改善主厂房的通风方式。根据湿空气的组成成分和饱和湿空气的减湿原理,在优化设计后的沙湾水电站主厂房较为潮湿的楼层通入干燥空气,通过干燥空气吸收主厂房内饱和湿空气中的部分水蒸气从而达到除湿效果。  相似文献   

7.
污泥堆肥车间的全面通风系统承担着保护车间内工作环境和排出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的双重功能。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全面通风系统的水蒸气输运效果及影响通风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堆肥车间的典型有害物为水蒸气;污泥堆肥车间全面通风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工艺过程、室外气象参数和车间围护结构热工参数。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全面通风量并非越大控制效果越好,而是存在一个最佳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流体力学、传热学和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推导出考虑通风影响的寒区隧道围岩温度场模型,该模型包括:围岩温度场控制方程、隧道内风温场控制方程以及风流场湍流控制方程。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探讨西藏嘎隆拉隧道通风条件下围岩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及其防寒保温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未开挖前,随着季节的变化,山体浅部温度出现明显变化,该变化较明显的深度为18 m,当岩体埋深大于18 m后,岩体温度随季节的变化幅值小于0.5 ℃;隧道贯通后,由于通风影响,在环境温度最冷月(1月),隧道进出口段一定范围内的围岩温度出现了0 ℃以下的不利工况,进一步研究显示:在嘎隆拉隧道进口端600 m和出口端400 m范围内,二衬表面敷设6 cm厚的聚酚醛保温材料,可以有效地防止嘎隆拉隧道衬砌和围岩发生冻融破坏。  相似文献   

9.
利用热舒适仪测试了温湿度等参数,分析了这些参数对人体热舒适指标PMV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空气温度是影响人体舒适性的最主要因素,相对湿度在60%时,温度每升高1℃,PMV值约增加0.3;室内温度在26℃时,相对湿度每升高10%,PMV值约增加0.1,相对湿度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不容忽视。基于PMV的控制方法对于提高人们的舒适性和空调节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平导压入通风方式对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风向、风速、风压和洞内温度场的影响性,以川藏公路雀儿山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数值仿真和现场测试,分析了不同通风方式下隧道洞内风场和温度场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气热耦合三维数值计算显示风在横通道与主洞和横通道毗邻区域形成了明显的涡流区,平导洞内风压、风速明显高于主洞;平导压入通风使平导和主洞最低风速分别增加了90%、104.5%;平导压入通风对洞内最高风温影响较小,均在7.8 ℃~8.2 ℃左右;考虑通风方式、自然风方向和因山体富热产生的隧道内外温差引起的热压差影响,对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出入口段的防冻长度等应差别化设计,特别要加强主风向隧道一端主洞、平导和横通道的防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某超高层玻璃幕墙建筑外表面的微气候参数的监测,发现高度是影响各参数垂直变化的主因。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均呈多"S"型变化,且为互补,顶层的温度较高而湿度最低;11∶00时建筑外表面垂直温差最大为6.7℃,而16∶00时垂直温差最小为0℃,测量时间段内平均垂直温差为2.7℃。随着高度的增加,建筑外表面的贴附气流速度逐渐增加,直至顶层有所回落,在建筑高度85%左右的平均风速最大,约为地面风速的7倍。温湿度和风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较大的风速可以强化热湿交换,利于湿热地区夏季的通风降温和除湿。  相似文献   

12.
以信湖煤矿典型深部软岩巷道为工程背景,依据巷道围岩应力变化趋势及围岩强度变化,按照深部软岩巷道四线段全应力-应变曲线划分围岩次生承载结构为"流动层-塑性软化层-塑性硬化层-弹性层"耦合承载层,塑性软化层、塑性硬化层组成塑性承载区。并根据巷道围岩承载层划分提出动态补强支护方案:一次支护采用锚网喷支护,二次补强选取浅、深孔注浆锚杆锚索联合支护,结合支护方案特点提出"层-双拱"承载结构力学模型,在极限平衡条件下对"层-双拱"承载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其极限承载强度解析式,工程计算得到信湖煤矿一水平回风石门经"层-双拱"承载结构支护后极限承载强度可达29.30 MPa,理论验证了支护方案的可靠性。同时,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回风石门在动态补强支护后巷道围岩变形趋于平稳,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仅为36 mm,两帮移近量为67 mm,巷道能够保持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3.
以淮南矿区丁集矿西三采区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FLAC 3 D计算软件对深井软岩巷道全长锚固支护条件下围岩稳定性进行模拟计算,获得不同围岩应力和支护强度作用下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规律.得知,随着围岩应力环境增大,巷道顶帮下沉量和底板底鼓量增大,巷道顶底板变形位围岩移量变化趋势与巷道两帮变形趋势基本一致,在10 MPa围岩环...  相似文献   

14.
破碎围岩巷道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之一,而注浆是破碎巷道加固的主要手段,注浆工艺的适应性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实验巷道极破碎围岩锚杆(索)孔成孔困难、锚固效果差等问题,采取不同的注浆工艺对巷道破碎围岩进行分区加固,并对注浆后围岩变形进行观测。观测结果表明:XV1101巷注浆加固完成后,巷道两帮变形和顶底板的移近量均比较小,两帮移近量最大72 mm,底鼓量最大为166 mm;XV1102巷注浆加固完成后,两帮移近量最大55 mm,底鼓量最大为46 mm,变形量更小。实验所提出新型注浆加固工艺对破碎巷道的加固效果较好,新的注浆工艺和注浆锚杆(索)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变形。  相似文献   

15.
地下大跨度采场围岩突变失稳风险预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大跨度采场围岩突变失稳的两种形式 :构造控制型失稳和能量控制型失稳。对前者 ,提出了基于块体理论的可靠度分析理论和系统突变失稳预测方法 ;对后者 ,以突变论为理论依据 ,利用有限元分析与可靠度分析中的响应面方法相结合 ,建立了围岩突变失稳预测的可靠度分析方法。提出的预测方法应用于西石门铁矿采场失稳预测 ,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HEMS深井降温系统研发及热害控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深井高温热害作为深部煤炭资源开采中的严重灾害,高温不仅影响了围岩的力学性质,而且严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国内外矿井降温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矿井涌水作为冷源的深井开采高温热害控制HEMS技术,运用提取出的冷量与工作面高温空气进行换热作用,降低工作面的环境温度及湿度。该技术结合夹河矿深井降温工程,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控制深井热害的深部科学与工程实验室(DUSEL)。系统运行结果表明,工作面温度降低4 ℃~6 ℃,最高温度控制在28 ℃~29 ℃,相对湿度降低5%~10%,极大改善了井下工作环境,热害控制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 of facially applied air movement on perceived air quality (PAQ) at high humidity was studied. Thirty subjects (21 males and 9 females) participated in three, 3-h experiments performed in a climate chamb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covered three combinations of relative humidity and local air velocity under a constant air temperature of 26 °C, namely: 70% relative humidity without air movement, 30% relative humidity without air movement and 70% relative humidity with air movement under isothermal conditions. Personalized ventilation was used to supply room air from the front toward the upper part of the body (upper chest, head). The subjects could control the flow rate (velocity) of the supplied air in the vicinity of their bod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an airflow with elevated velocity applied to the face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acceptability of the air quality at the room air temperature of 26 °C and relative humidity of 70%.  相似文献   

18.
Effects of relative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on subcritical crack growth in igneous rock have been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on samples of Kumamoto andesite and Oshima granit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and crack velocities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double-torsion technique, and al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moist air. Our results show that in experiments conducted under the same relative humidity, crack velocit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in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studies. Our results also show that, in experiments conducted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crack velocity increased dramatically with increasing relative humidity. A three- to fourfold increase in relative humidity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crack velocity of between one and four orders of magnitude. Such an increase is larger than that predicted by classical stress corrosion theory. It is suggested that capillary condensation of water vapour close to crack tips of small aperture influences the rate of crack growth. It is concluded that relative humidity needs to be controlled to avoid time-dependent weakening and extend the lifetime of structures in a rock mass.  相似文献   

19.
平顶山矿区深部大规模松软围岩巷道支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平顶山矿区深部大规模松软围岩稳定性控制问题,以典型大规模松软围岩巷道为研究对象,研究确定其围岩的赋存条件,采用离散元方法模拟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过程,揭示其破坏机制,提出相应的支护对策,结合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理论拟定支护的总体思路,确定具体支护方案,研发围岩巷道的抗折抗裂喷层技术及深部巷道底臌治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围岩承受的高地应力与其自身低强度之间的矛盾是造成深部大规模松软围岩巷道失稳的主要原因;巷道首先在拱顶、底板中央区及两侧边墙受张拉破坏,拱肩及两侧底角受剪破坏,破坏区范围逐渐向深部扩展直至失稳。现场实测数据表明:在方案实施2个月后,锚杆、锚索受力在较高值趋于恒定,充分发挥了支护作用;水平收敛、拱顶下沉和底板臌起趋于稳定,大规模松软巷道围岩稳定性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