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解决胶磷矿浮选过程中出现的三相泡沫量大、不易 消散等问题,针对影响浮选泡沫稳定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消 泡试验.结果表明:十二胺能明显降低溶液体系的表面张 力,细微疏水矿粒会增强浮选泡沫稳定性;机械搅拌转速越 快,消泡效果越好,不同叶轮类型也对消泡效果有很大影响; 磷酸三丁酯、GPE聚醚消泡剂和有机硅消泡剂对十二胺二 相泡沫具有较好的消泡效果,但在三相泡沫中由于消泡剂不 能依靠自身的吸附作用在液膜上充分扩散,导致消泡效果不 佳;利用机械搅拌和添加消泡剂联合消泡,在低转速下可达 到最佳消泡效果;混合用药比单独用药的消泡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浮选精矿泡沫稳定性强、黏度大、难以自然破灭给工业生产带来的难题,在实验室对多种煤样所产生的浮选泡沫进行真空消泡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真空条件下,浮选泡沫体积减量百分比与消泡时间之间的关系基本相似;当真空度为-0.020 MPa和消泡时间30 s时,浮选泡沫体积能减小近30%;经真空消泡后的浮选泡沫体积密度可以达到1 t/m~3,可较好地满足渣浆泵的输送要求。试验结果表明低真空度和短消泡时间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消泡效果,在工业中容易实现,具有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浮选调浆过程中能量输入既会促进煤泥吸附捕收剂,也会使捕收剂从煤泥颗粒表面脱附,是影响浮选效果的关键因素。以临涣选煤厂浮选入料为研究对象,探究叶轮搅拌转速、搅拌时间、煤油浓度等因素对浮选过程中捕收剂吸附率、煤泥表面积利用率、浮选回收率等指标的影响机制。随着叶轮搅拌转速和搅拌时间增大,捕收剂吸附率、煤泥表面积利用率和浮选效率均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煤油浓度增大,捕收剂吸附率和浮选效率先增大后减小,而煤泥表面积利用率逐渐增大后稳定。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能量输入条件下的煤泥浮选过程,以唐山矿区高灰难选煤泥为研究对象,将煤泥浮选过程分为调浆和浮选两个阶段,分别进行了调浆和浮选不同转速下的浮选功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调浆过程和浮选过程最优的转速均为2400r/min;随着调浆搅拌转速的提高,精煤灰分和可燃体回收率先增加后减小;随着浮选功耗的增加,精煤灰分先增加后减小,精煤可燃体回收率逐渐增加;过低的搅拌强度不利于煤泥的矿化,而过强的搅拌会影响泡沫层的稳定。根据矿物可浮性的变化,对浮选过程中的能量需要进行分配,用最低的功耗获得较好的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5.
胶磷矿浮选过稳定泡沫消泡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王集磷矿浮选精矿泡沫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的组合旨在找出胶磷矿浮选过稳定泡沫的最佳消泡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消泡效果,并对胶磷矿浮选泡沫过稳定原因及消泡技术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小于1.0mm的粗煤泥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室自制的充气搅拌式浮选机进行单元浮选试验,探讨了叶轮转速和充气量对宽粒级煤泥浮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充气量为400L/h及叶轮转速为1000r/min时,浮选精煤产率和可燃体回收率最大,并可以利用MATLAB数值计算软件拟合出浮选参数的关系。同时从颗粒与气泡碰撞和附着概率的角度分析了叶轮转速和通气量对浮选过程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充气量和转速的增大有助于宽粒级煤泥的浮选,但充气量以及叶轮转速过高时浮选效果变差。最后,采用流体动力学模拟软件FLUENT14.5模拟出该浮选槽的流场,通过对比浮选机内部气相与水相的湍流度云图后发现与试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7.
根据喷射吸气和搅拌吸气的特点,设计一种喷射-搅拌耦合式浮选装置。为研究该装置的吸气方式,对其吸气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并采用控制循环泵电机输入频率以调节喷射流量及控制液位的方法,分别对浮选装置的耦合吸气量与喷射流量的关系以及搅拌吸气量与叶轮转速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搅拌吸气量随叶轮转速的增大呈二次函数关系增加,耦合吸气量随喷射流量的增加呈近似线性递增;受叶轮旋转和液位的影响,浅液位(hy≤140 mm)时,耦合及搅拌吸气区共同吸气;深液位(hy140 mm)时,搅拌吸气量很小甚至为零,主要为耦合吸气区吸气;低喷射流量(电机频率小于35 Hz)时,耦合吸气量随液位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高喷射流量(电机频率大于30 Hz)时,随液位的升高而增大;而搅拌吸气量随液位的升高均急剧减小。最大频率50 Hz、最深液位230 mm时的最大总吸气量约为4.03 L/min,基本满足浮选吸气要求。吸气机理的研究为该装置的进一步分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从磷酸盐矿石中脱除白云石的浮选中对两性捕收剂进行了试验.应用统计设计试验考查了一些操作参数及其对白云石浮选影响的显著性.所研究的操作参数有叶轮转速、捕收剂用量和pH值.试验结果分析表明,pH是影响白云石浮选最显著的参数.在pH 12,捕收剂用量为2.5 kg/t和叶轮转速为1000 r/min时,获得的精矿MgO含量为0.53%,P2O5含量为31%,P2O5回收率为90%.  相似文献   

9.
叶轮转速对硅钙质胶磷矿双反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爱军  魏明安  李松清  祁宗  郑桂兵 《矿冶》2010,19(2):5-8,14
浮选机叶轮转速对硅钙质胶磷矿反浮选脱镁、反浮选脱硅有不同的影响。随着叶轮转速的增加,脱镁尾矿产率降低,MgO脱除率降低,BK424捕收能力略有减弱,选择性变化不大。随着叶轮转速的增加,反浮选脱硅尾矿产率增加,S iO2脱除率升高,BK430捕收剂略有增加,但是选择性明显变差,P2O5损失率增大。在阴离子捕收剂体系中,较高的转速导致粗粒白云石从矿化气泡脱落,降低了其上浮率;对磷灰石影响较小。在阳离子捕收体系中,较高的转速增加了细粒磷灰石与BK430的作用,增加了其上浮率。研究结果表明,降低浮选机叶轮转速可以提高磷精矿P2O5回收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有机结合离心叶轮与搅拌叶轮,前期设计了2+1结构模式的双叶轮控制系统浮选机。为了进一步优化双叶轮浮选机搅拌系统,设计了不同结构离心叶轮,分别对使用不同离心叶轮时浮选机充气、水力空化和磷矿浮选分选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浮选机的充气、空化性能与离心叶轮的结构特征有关。大叶轮直径和套筒结构有利于增大浮选机的充气量。直叶片中空轴打孔结构有利于增大离心叶轮水力空化强度。通过细粒难选胶磷矿浮选试验,发现分选性能受离心叶轮结构特征影响较大,叶轮直径较大、直叶片、带套筒、中空轴上部打孔的离心叶轮获得的浮选分离效果较好。与常规机械搅拌自吸式浮选机相比,双叶轮控制系统浮选机具有较好的分选性能,在最优条件下,浮选精矿P2O5的品位、回收率、选矿效率分别可以提高1.44%、8.95%和5.12%。  相似文献   

11.
12.
《煤矿机械》2016,(3):51-53
提出了一种混联机械臂,该机械臂是串并联混合机构,具有串联机构工作空间大和并联机构承载能力高的优点,可以实现较大活动空间内对重物的搬运仓储。对该机械臂进行了自由度分析,得到该机械臂的自由度为2,具有平面内的一个移动和一个转动自由度。基于几何解析法分析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正反解,并且给出了5组正反解分析数值算例,验证了正反解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鱼娅 《煤质技术》2014,(Z1):45-47
介绍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的测定原理及在测定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从镜质组富集程度的差异性、样品处理、镜质组颗粒鉴别、测试条件和技术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其反射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并概括论述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在生产实践中的确定煤级、指导炼焦配煤等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依据JTG E41—200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结合工程项目实例,对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对试验结果采用JJF 1059—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分析与评定,了解测试中造成误差的因素,结果显示影响该项目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样品的不均匀性和压力试验机的测量。  相似文献   

15.
对球(棒)磨机筒体衬板螺栓孔漏料、螺栓易松动及断裂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问题的根本所在,提出了处理措施,并给出了全新的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16.
李翠梅  王好 《煤矿机械》2014,35(4):104-105
介绍某柴油机排气过渡管的加工工艺,分析空间尺寸较多的复杂管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角度误差对空间尺寸的影响。通过角度在公差范围内的微量调整,解决了排气过渡管由于毛坯铸造及加工时找正存在的误差而造成气口处壁厚不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横轴式掘进机截割机构横向截割的刚体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获得其在不同参数下的振动特性曲线,并分析了截割头质量、悬臂质量、液压系统刚度及阻尼变化对掘进机截割机构振动特性的影响,为研究横轴式掘进机的振动特性,改进机器设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煤矿提升机齿轮箱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立荣 《煤矿机械》2011,(10):274-276
提升机作为煤矿中的重要设备,其故障率对于煤炭的安全高效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详细分析了煤矿提升机工作环境和工作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速度和载荷变化情况下的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特点,分析了变工况条件下齿轮箱故障信号的分布特征,为变工况条件下提升机齿轮箱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为研究岩石流变特性对采空区长期稳定的影响,基于Reissner厚板和流变力学理论构建了矿柱-顶板流变力学模型,并推导出顶板沉降位移关于流变时间的关系式;依据不同边界条件将顶板破坏过程划分为固支、固支-简支、简支和内部破坏四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流变力学模型可用于对采空区稳定时间的预测,并为采空区及时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