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水利枢纽灌区 PPP 项目的一般特点及其特殊性,提出不同责任主体的 6 个风险一级指标、25 个风险二级指标的风险评价体系,通过 AHP 法确定各级风险指标权重值,运用灰色聚类法中的三角白化权函数的评估方法,将分散的风险评价信息处理成不同灰类度的评价量,从而得出项目的综合风险等级。结合 B 灌区二期工程项目进行应用分析,为我国水利枢纽灌区 PPP 项目规避风险、降低损失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历史建筑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历史建筑综合评价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综合价值评定等级量化标准,构造白化权函数进行聚类分析,建立基于灰色聚类法的历史建筑综合价值评价模型.通过实例,说明了该评价模型的应用.结果显示,灰色聚类法能够正确判别历史建筑综合价值等级,而且在灰色聚类系数矩阵中能够显示样本对于不同等级的隶属程度.  相似文献   

3.
构建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风险指标权重,并利用灰色聚类评价法分析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指标的白化权函数及灰色聚类系数,从而确定综合风险等级。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陈贵 《山西建筑》2010,36(14):259-260
对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法进行了分析,以路面状况指数、平整度、抗滑构造深度为评价指标,建立白化权函数模型进行聚类研究,达到了应用灰色聚类值评价路面使用性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灰色聚类评估理论,提出了利用多项参数综合评价再生混凝土粗骨料质量等级的方案。方案依据中国《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标准》选取了表观密度、空隙率、坚固性、压碎指标、微粉含量、泥块含量、吸水率等7项参数作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相似权法确定各指标的客观权重,根据评价指标等级赋值区间的特点,将质量等级划分为4个灰类等级;利用白化权函数构建了评价模型,通过对灰色聚类系数的计算,得出再生混凝土粗骨料质量等级的评价结果;最后通过实例分析检验了该评价方案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绿色施工评价问题,参考我国相关行业规范标准及文献资料,进一步完善了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证据组合的绿色施工灰色评价模型。利用序关系分析法确定指标主观权重,采用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价模型,确定评价对象的灰色评估系数及所属灰类,并采用基于多准则排序融合的证据组合方法综合多位专家的灰色评价结果,得到最终评价结果,降低了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对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水平作出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7.
研究一种主观评价与客观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大跨径桥梁施工阶段的风险,从而使大跨径桥梁施工阶段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以大跨径桥梁施工过程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大跨径桥梁施工阶段的各风险因素进行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评价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制定相应的评判标准评价风险等级,再利用灰色聚类评价法分析桥梁工程项目风险指标的白化权函数及灰色聚类系数,确定其综合风险等级。结合西宁市海湖新区通海桥项目进行分析应用,为今后在桥梁施工阶段有效地规避和防范风险,从而为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深埋隧道岩溶突水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诱发深部岩溶隧道突水灾害风险因子群的识别,得到了岩溶突水的安全性参评指标并构建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调查建立了参评因子的判断矩阵及各级权重比较矩阵,并计算得到了各因子的权重值。在此基础上,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隧道岩溶突水安全性评价模型及评判标准。最后结合马鹿箐隧道工程实例,对深部岩溶隧道突水安全风险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与马鹿箐隧道突水实际情况一致,证明了评价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研究结论可为今后类似隧道工程岩溶突涌水灾害的安全评价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改进的灰色聚类法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灰色聚类应用于水质综合评价,对灰色聚类过程中的白化函数生成以及权值的确定作了改进,并通过一个实例系统的介绍了改进后的灰色聚类法,然后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及原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经改进的灰色聚类法在水质综合评价中性能优良,评价结果优于原方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5)
评价公司财务风险是预防风险的基础与前提,文章根据公司财务风险的特征及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等方面构建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采用改进的模糊灰色聚类法构建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并将模型应用到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分析该公司在不同方面的财务风险程度,为预防公司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建福 《福建建筑》2014,(10):23-25
修建于崇山峻岭之中的山岭隧道,由于其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施工扰动,造成坍塌、突泥、涌水等地质灾害频发。在此方面,为了达到减轻灾害的目的,普遍开展隧道施工前的安全风险评估和施工开挖后的稳定性评价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鲜有施工过程中对此类灾害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的辨识和评估。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碑仔头隧道断层破碎带塌方风险性进行分析,详细阐述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具体应用,为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时施工风险性做出定量分析,对指导施工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安全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隧道施工过程中常会发生突水涌泥灾害,严重影响隧道施工安全,因此对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大交通保障工程延崇高速公路玉渡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调查问卷咨询现场技术指导和专家组成员,建立各层次影响因素判别矩阵,采用AHP-Fuzzy法对隧道发生突水涌泥的风险进行分级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综合23种因素建立了隧道突水涌泥风险评估层次结构模型;(2)影响隧道突水涌泥的主要因素为围岩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3)得出玉渡山隧道ZK18+510~ 670段突水涌泥风险等级为IV级,为高风险突水涌泥地段。本文研究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可为相关隧道工程的突水涌泥风险分级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突水涌泥是岩溶隧道施工中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建立基于勘察、设计和施工3个阶段突水风险评价的隧道施工许可机制是减少损失和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我国近50 a岩溶隧道(洞)突涌水工程实例资料的系统收集与归类整理,分析隧道突涌水的孕险环境和致险因子,遴选出突涌水的典型影响因素作为模糊层次评估方法的影响因子,统计分析出各影响因素与突涌水发生概率和发生次数之间的隶属函数或表征关系,采用综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模糊层次评价模型,进行隧道施工前勘察和设计2个阶段的突涌水风险预评价和施工中的动态评价。首先,据勘察资料对隧道突涌水的孕险环境进行初步评价,以确定隧道不同区段降低致险因子影响度的施工对策;然后,为检验其有效性,在设计阶段综合考虑孕险环境和致险因子进行突涌水风险的预评价;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基于突涌水风险预评价结果的区段特征,全程动态追踪隧道揭露围岩的水文地质、力场和地球物理场等反馈信息,辨识隧道即将揭露区段突涌水风险的孕险环境和致险因子,进行突涌水风险等级的动态修正,并通过对不同风险等级区段的风险接受准则和风险控制对策的界定,实现隧道施工期突涌水风险的实时、准确和有效的风险管理,从而建立完善的基于隧道施工许可机制的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体系。经三峡翻坝高速公路3条高风险岩溶隧道试运行证明,基于突涌水风险评价的施工许可机制在岩溶隧道突水预测与灾害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其分析结果相对准确可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陈春安 《重庆建筑》2013,(12):41-43
厦(门)深(圳)铁路梁山隧道DK96+495~+535段穿越L7深埋富水陡倾软弱构造带,施工中多次发生突水突泥,并引发270m埋深地表发生塌陷,处理极其困难,为国内外罕见。经技术与经济论证后,确定采用水平旋喷技术进行超前预加固,因长度达40m的水平旋喷桩技术目前无任何经验.在此背景下实施了水平旋喷试验。通过试验确定了施工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并明确了水平旋喷桩的加固效果,并在梁山隧道深埋富水软弱构造带中成功实施.其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中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针对折多山隧道穿越富水断裂带发生多次涌水突泥灾害,采用现场勘探、理论分析,对富水断裂带隧道涌水突泥灾害机制及处治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富水断裂带隧道发生涌水突泥灾害具有突发性强、演变速度快、引发次生灾害的特点。富水断裂带导水通道发育、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人工开挖破坏掌子面的水体平衡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掌子面渗水失稳,形成出水通道并迅速演变扩展,继而发生涌水突泥、地表塌陷。根据富水断裂带隧道涌水突泥特征,确定了地表深孔注浆、洞内帷幕注浆的协同处治技术体系,取得较好处治效果。本文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灾害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穿越近海破碎带隧道工程风险模糊评价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矿山法隧道穿越近海破碎带的工程风险评估,通过事故调研,选取围岩失稳和突水风险的四小类影响因素和对应的9个工程风险评价指标,并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形成工程风险的四层次评价体系;采用模糊可变集合工程方法,对实际穿越点的评价指标实测值进行隶属度分析,并通过关联函数法动态赋权,加权求和确定穿越点的工程风险隶属度和特征值,建立矿山法隧道穿越近海破碎带工程风险的四层次模糊评价方法。在工程应用中,结合地质雷达等超前地质预报数据,对青岛地铁某近海区间隧道两次穿越次生构造破碎带进行工程风险评估,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7.
基于风险动态评估与控制的岩溶隧道施工许可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翻坝高速鸡公岭隧道穿过 寒武系石龙洞组 强岩溶含水层,地下水位高于 隧道底板 约 150~200 m ,施工中 极易发生 大型 突水突泥灾害。为控制施工风险, 研究了隧址区岩溶发育特征,突水突泥风险孕险环境、致险因子、动态管理与控制方法, 建立 了基于综合赋权专家评分法的初步评估、二次评估与动态评估模型, 首次提出并成功实施了一种基于隧道施工风险动态评估的风险控制新机制:施工许可机制。 该机制不仅可在岩溶隧道施工风险控制过程中应用,对于其他类型隧道与工程施工风险控制亦有借鉴意义, 已成功应用于翻坝高速鸡公岭隧道突水突泥施工风险控制,并开始应用于宜巴高速隧道施工中,岩溶、软岩大变形、塌方等灾害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为防止溶腔岩溶水压裂掌子面临空断面而造成隧道突水突泥,在掌子面临空断面前方预留一定厚度围岩是处理高压溶腔的常见技术手段,而防突安全厚度则成为释能降压法等处治技术中的重要技术参数。本文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结合弹性薄板弯曲推导出防突岩盘在简支和固支条件下的安全厚度解析解,并推导了防突岩盘在厚度一定时作用于防突岩盘后的溶腔压力。依托海口南渡江引水隧道进行工程应用,公式及计算结果表明,掌子面防突安全厚度与溶腔压力、岩体泊松比、掌子面半径、粘聚力有关。此成果为规避富水隧道高压溶腔突水突泥水害发生及富水隧道高压溶腔防突安全厚度设计、施工方面提供理论依据,避免突水突泥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滑坡稳定性综合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滑坡的稳定性分区和影响因子分析是工程治理区划的关键问题。构建模糊聚类–灰色关联综合决策模型,可实现其稳定性综合区划研究。基于官家滑坡实际地质条件,进行稳定性模糊聚类分区,并结合详细地质调查分析和滑坡属性特征研究将其整体分为深层易滑区和浅层坍塌区,即碎石土深层滑动区和含碎石黏土浅层滑坡及局部坍塌区;再对各区构建影响因子决策矩阵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判决各因子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易滑区主要影响因子是滑体重量、地下水、下滑推力,坍塌区主要影响因子是下滑推力,并且经工程治理评价证实综合决策模型对滑坡工程治理区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