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参数化城市设计是一种将电脑,软件与城市设计相结合的一种设计方式,它给设计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作为一种高效的设计方法,它会对设计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认知循环剪切荷载作用下节理剪切强度的劣化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分析模型,是准确评价地震荷载作用下岩体工程安全的重要基础之一。基于不同起伏角度、强度等级的人工节理试样在多种法向应力下的循环剪切试验结果,分析循环剪切的试验曲线特点及表面凸起体的破坏过程和残余凸起体的形态特征,提出表征节理表面凸起体形态变化过程的概化破坏模型。利用提出的破坏模型,分别确定剪胀角与剪胀率、凸起体剪断率以及表面基本摩擦角之间的表达关系;并引入到 Ladanyi-Archambault 剪切强度公式中,建立以剪胀角经验公式和 Ladanyi-Archambault剪切强度公式为基础的节理循环剪切强度公式。最后将部分试样的剪切强度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总体上吻合较好,高起伏角度节理试样存在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3.
基于CA的城市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慧敏  吴郭泉 《山西建筑》2009,35(10):20-21
概述了元胞自动机(CA)的概念,分析了CA与城市模型的结合以及构建思想,在总结和回顾国内外城市CA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预测了未来城市CA模型的发展趋势,对模拟并预测城市扩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英国由于优越的地理条件,自然灾害种类较少,但洪水,特别是城市洪水灾害却频发。因此,英国政府非常重视城市洪水风险管理与防洪规划,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首先,英国比较重视建立健全洪水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法律体系和规划体系。同时,英国除重视工程性措施(包括硬工程和软工程设施)外,还非常重视非工程措施的建设,这给我国洪水风险管理与防洪规划工作带来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DEM的入库洪水预报模型研究及系统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考虑流域空间的变异性,建立数字高程流域水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流域空间进行离散化,划分出产汇流计算子单元并计算各子单元面积权重。将构建好的数字高程流域水系模型与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新安江模型相耦合,建立了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数字水文模型。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将该理论模型实现为水文预报计算机软件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于全球能量与水循环亚洲季风试验强化观测区-淮河史灌河流域,对流域内梅山水库与鲇鱼山水库进行入库洪水预报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数字水文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水库入库洪水过程,满足实时洪水预报精度的要求。这对充分利用现有空间技术和空间数据进行降雨-径流模拟并改进水文预报方法提供了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6.
城市内河设计洪水的计算对于河涌水系、水利设施布局及雨水管网的规划设计非常重要。目前,城市内河设计洪水大多采用传统的综合瞬时单位线法、推理公式法计算,此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于存在多种下垫面的流域适应性较差,对通过市政管道汇水的区域缺乏针对性等。为了优化传统的计算方法,在百色市某新区排水防涝规划中,利用水力模型软件建立排水管网和水系模型,针对流域特点选择相应的汇流模型计算各河道的设计洪水,并与瞬时单位线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初步验证了模型算法的合理性,可以作为类似项目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群桩Mindlin应力解附加应力场和群桩基础变形分布特征,考虑承台和上部结构刚度对沉降变形的均化效应,在现有Mindlin解均化应力分层总和法计算群桩基础沉降基础上,提出任意布桩模式下基桩均化附加应力系数数值计算方法。针对特定侧阻分布概化模式给出不同长径比、不同桩距条件下的基桩均化附加应力系数表格,为手算群桩基础沉降所需的均化附加应力计算提供有效的简易方法。提供的均化附加应力计算方法计算群桩沉降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与Boussinesq实体深基础计算法和等效作用计算法比较,其沉降计算值与实测竣工沉降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发展,城市改造的方向之一即城市道路的改造,地面硬化,避免了雨水天气后道路的泥泞越来,所以越多的水泥路、柏油路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这些路面的材料大都不是透水的材料,因此,这些道路的普遍特性是非渗水性,在带来交通便利,出行方面便的同时,随着人们对生态的越来越重视,其隐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 目前出现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王涛  褚卓  刘金砺  王旭 《建筑结构》2019,49(17):130-135,83
桩身轴力传递自上而下逐渐减弱,桩身压缩也随之由大变小。对于长桩,大量实测结果表明,在工作荷载下,中下部桩身侧摩阻力较难发挥,桩身也不会发生压缩变形。基于桩侧摩阻力分布概化结果计算桩身压缩量,采用综合系数法,将实际桩侧摩阻力分布的形式按不同桩侧摩阻力概化模式进行概化,概化后分解为基本的矩形和三角形单元分别计算,并与实际工程的试桩实测桩身压缩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的桩身压缩量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接近,说明采用的桩身压缩量计算方法可靠,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综合体作为社会效应巨大的地标性建筑,其投资建设方都希望通过智慧化建设增加项目的科技含量,提升管理运营水平.但城市综合体因其业态多、规模广、运营要求高等特点,智慧化建设也有别于传统的建筑智能化.因此论文提出了一整套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慧化建设方案,为综合体打造"智能操作系统",基于物联网平台及生态链,为综合体按需开发丰...  相似文献   

11.
Modeling floods in urban areas remains a challenge. To understand flow patterns in urban geometries better and constrain models, an experimental rig representing a 1/200 scale urban geometry with various street widths and angles is presented. Measurements of hydraulic variables for flow conditions ranging from moderate to extreme flooding were performed. Over this range, accurate inflow and outflow boundary condition measurements allow the geometry effect on inlet–outlet discharge conservation to be studied for each street. Froude numbers are found to be independent of the total flowrate. Interestingly, the flow distribution among all streets remains comparable over the range of boundary conditions. Moreover, three behaviors have been identified depending on street response as a func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upstream discharge distribution. Future measurements with high spatiotemporal sampling would allow possible coupling of flow features and energy dissipation to be studied at various scales and other flow configurations and district geometries to be characterized.  相似文献   

12.
页岩水力压裂裂缝形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认识页岩储层水力裂缝延伸规律及其空间形态,采用真三轴岩土工程模型试验机、压裂泵压伺服控制系统、Disp声发射定位系统和工业CT扫描技术,建立了一套室内页岩水力压裂大型物理模拟试验方法,并通过试验后页岩试样水力裂缝的延伸与空间展布规律,初步探讨了页岩水力压裂网状裂缝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裂缝延伸时泵压曲线典型的锯齿状波动与裂缝网络的形成密切相关,是页岩体积压裂的一个明显特征。页岩层理面的发育程度、泵压大小和地应力状态对裂缝形态有显著影响,水力裂缝在层理面内的分叉、转向进而沟通天然裂缝是形成裂缝网络的关键,而层理面过弱或过强都不利于网状裂缝的形成;对层理面胶结强度适中的地层,地应力对裂缝的延伸有较大影响;在低排量且维持较低泵压时,裂缝易于转向,且更易形成网状裂缝,而达到体积压裂。建立的页岩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可为页岩气压裂优化设计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岩石的力学性质与渗透特性与应力,温度及渗透压力具有密切关系。运用Rock Top多场耦合试验仪对红砂岩进行100℃高温下不同静水压力与渗透压差条件下的温度–应力–渗流耦合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100℃高温下红砂岩全应力–应变经历裂隙压密→线弹性变形→微裂纹稳定发展→非稳定破裂发展→峰后变形与破坏5个阶段;(2)对应岩石应力–应变曲线,流量随应力差的增大呈现反向急速溢出段,反向稳定溢出段,急剧上升段,稳定增长段,此时渗透率随应力差的增大呈现先由初始值下降,保持水平常值,急速增长至伪峰值后衰落,稳定增长至真峰值等变化特征;(3)红砂岩在高温、高围压作用下的渗透率随围压的等梯度增长近似呈线性降低趋势,在高围压下渗透压差对渗透率影响并不明显,渗透率值趋于稳定,2种方法均显示红砂岩属于典型低渗类岩石;(4)相同围压与渗透压差下,瞬态法与稳态法2种渗透率测试方法所测结果相近,在30~60 MPa围压范围内,压力条件是影响渗透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张海 《山西建筑》2004,30(6):126-127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对城市防洪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辩证统一关系作了分析,并提出人文、自然景观在城市防洪中应用与开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现场运行近50年水工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群  李宗坤  李杉 《混凝土》2007,(1):4-7,10,13
试验研究了龄期近50年混凝土的材料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长趋势符合对数曲线的关系;劈拉强度与抗压强度存在良好的内在关系,且泊松比的数值与普通混凝土的基本一致;过水水工混凝土的碳化层强度要低于未碳化混凝土的强度,这与碳化混凝土的孔径、总孔隙率及最可几孔径变大,孔结构状况变差有关;长龄期未碳化混凝土的抗渗能力与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比较匹配,并没有随着强度的增长而提高,孔结构压汞测试及电镜观察结果揭示了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从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的思路出发,讨论将城市雨洪作为一种水资源加以利用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其在利用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在规划编制、实施的过程中加强雨洪利用的主要措施,指出将雨洪利用纳入规划中,在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凌华  王伟  王芳  傅华  韩华强 《岩土工程学报》2018,40(8):1444-1448
在改进的三轴仪上开展了两种不同级配砾石土心墙料的水力劈裂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得到了以下结论:砾石土心墙料的自身性质与围压是影响劈裂压力的关键性因素,水力劈裂破坏主要表现为击穿破坏;相同试验条件下,随围压、固结比和水压加荷速率的提高,水力劈裂试验的流量降低;对于砾石土心墙料,当粉粒与黏粒含量较高时,由于颗粒间的胶结力更强,相同围压、固结比和加载速率条件下试样的破坏劈裂应力要更高,但不同级配砾石土的劈裂压力随围压的增长幅度变化不大;固结比或轴向应力对砾石土心墙料的劈裂压力影响不大,在文中试验条件下,加荷速率对破坏劈裂压力影响也不大。  相似文献   

18.
首先分析城市文化表征的内涵,了解城市特色的主要构成要素。其次,研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文化表征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构建城市文化表征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思路,主要体现在剖析传统景观格局、挖掘城市文脉层次和体现城市空间特色三个方面,提出了塑造具有城市文化表征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9.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eleven models of urban population densit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Coupled shear-flow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two artificial rock fractures with natural rock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under constant normal loading boundary conditions. Numerical simulations using the 3-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taking account of the inertial effects of fluid were conducted using the void space geometry models obtained from the coupled shear-flow tests. The tes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olutions of geometrical and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fracture exhibit a three-stage behavior. Transmissivity of a certain void space geometry within a fracture is related to the Reynolds number of fluid flow due to the inertial effects of fluid, which can be represented by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but cannot be represented by some simplified equations, such as the cubic law, the Reynolds equation or the Stokes equations. The mechanical aperture is usually larger than the hydraulic aperture back-calculated from measured flow rate,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s found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actures. A mathematical equation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 between hydraulic aperture and mechanical aperture by means of the ratio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local mechanical aperture to its mean value,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local slope of fracture surface and Reynolds numb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