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与分类进行简要论述,就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要求进行归纳和总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者和使用者,如何满足和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内人类活动需求将成为其评价人性化设计优劣的首要指标。针对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各项人类活动行为,提出以交通行为、社交行为、休憩娱乐行为、运动健身行为等为对象的人性化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某中心站为研究对象,解析功能复合化、空间立体化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UITH)乘客全过程出行行为及行为载体的空间环境,研究自然状态下多层次地下空间环境热舒适性,并基于乘客出行全过程提出有效的设计提升策略,以期为新型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环境舒适性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行为与公共环境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少伟 《新建筑》1999,(1):64-66
公共环境的设计要满足人们的行为要求,建筑师们应不辞劳苦,勤于调查,积极思考,为人设计,最终为使用者创造出满意舒适的公共环境。  相似文献   

4.
樊亚妮  董芦笛 《中国园林》2022,38(2):115-120
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重要的户外公共生活空间。由行道树和街谷构成的林荫街谷空间对改善街道空间微气候和调控冬夏两季热舒适环境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西安2组城市“单拱”型林荫街谷空间进行冬季微气候实态测试,分析归纳林荫街谷冬季动态热环境的气温变化特征,将“相对热舒适”区域划分为“冷区”(不舒适区)、“暖区”(舒适区)、“日晒区”(愉悦区),并建立2种热环境动态变化模式,同时基于人体热健康“动态热适应”原理,提出冬季面向健康热环境的街道空间调控策略,对以西安为代表的建筑气候区划中的寒冷地区街道空间气候适应性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外微气候舒适度研究简述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睿智  董靓 《中国园林》2009,25(11):81-83
园林规划设计中营造舒适的微气候环境不仅体现人性化设计,也能降低能耗,为使用者提供自然、安全、舒适的空间环境.本文对国外微气候舒适度的研究发展,微气候舒适度的评价研究和应用研究进行初步概述,并提出在国内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研究重点,即加强园林微气候舒适度研究,完善评价标准,园林规划设计中重视营造微气候舒适度,重视多学科融合及实地测试.以期推动国内对微气候舒适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空间形态会影响热舒适性,同时也和环境行为有密切的关联。对于城市街区而言,室外热环境不仅受到区域大气候的影响,也会受到属地微气候的作用,而影响微气候的主要因素是街区形态~([1])。从另一方面看,街区形态包括主次街布局、道路密度、节点形态等特征,这些因素也会对个体的行为判断产生影响,所以,街区形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为活动的分布~([2])。从人体热舒适性和空间行为的相互关联角度出发,结合街区式商业综合体这一典型的城市街区类型,通过"街区原型设计+计算机数值模拟"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空间叠图"的研究方法,评价室外空间热舒适性和空间行为的相关性。最后分析不同街区形态要素对关联度的影响,讨论如何改变特定形态要素来促进关联度,从而提升街区式商业综合体室外空间的环境绩效。  相似文献   

7.
现代城市发展中出现大量无法满足使用者身心要求、环境品质低下的失落空间,其根本原因在于粗放型的建设模式导致漠视人的基本需求.寻找失落空间的实质在于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追寻人性价值的回归.该文提出了以环境行为学研究为基础指导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工作方法,选取杨公桥桥下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测和抽样调查,研究并分析活动主体(人)、活动事件(行为)和活动场所三者之间的作用与关系,找出空间失落原因,进而提出空间优化与改造策略.最后指出环境行为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需求的科学,对环境行为的研究是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品质与价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微气候研究逐步向精细化发展,微气候与人群行为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相关成果进行梳理,有助于研究者充分了解城市微气候环境对人群行为的作用机制,从而自下而上、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设计城市公共空间。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源,从文献数量、机构合作网络、期刊分布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概述,通过对文献的共被引聚类分析,发现目前研究的脉络主要向客观热舒适指标和环境行为学2个方面延伸和发展。从微气候、空间、行为3个方面挖掘研究热点:在微气候层面,探讨了PET、WBGT等综合指标和温度、太阳辐射等分项要素对人群行为的影响;在空间层面,则涵盖宏观空间和微观空间2个层面;在行为层面,则涉及游憩、体力活动和步行3种行为类型。以此为基础,提出3个值得继续探索的议题:微气候、空间、行为互动关系的系统研究;新方法、新技术在微气候与人群行为关系研究中的运用;各气候区及地区间研究探索的平衡。以期为后续微气候与人群行为的研究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9.
室外热舒适性一直是城市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室外微气候环境利用主客观现场调查研究,明确影响人体室外热感觉的影响因素。为确定户外环境的设计策略、营造具有吸引力的良好公共空间提供重要研究基础。文中研究通过对寒冷地区过渡季节的确定,利用热舒适主观问卷调查和同步微气候数据现场调查,获取了1050份有效主观问卷及相对应气象参数。通过主客观拟合分析获取了基于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Universal Thermal Climate Index)的热中性温度为20.7℃。同时对室外三种不同环境分别探究其热舒适性变化规律,在阳光直射下的人体热感觉较为敏感,而在树荫和建筑阴影下较不敏感。建筑阴影下热舒适更容易受到影响。明确了空气温度与平均辐射温度是影响过渡季节下人体室外热感觉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寒冷地区城市的室外公共空间的场地规划和环境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一  潘宸 《时代建筑》2022,(5):146-151
热舒适是衡量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重要指标。公共空间的整体热舒适是以物质空间为基底,行为主体—热环境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以使用者行为与热环境的时空耦合理论为出发点,聚焦于当代中国城市更新中新城片区、商业街区、居住社区这三类最具代表性的更新对象,针对各自存在的问题、其空间形态与使用者行为模式的特征和差异性,从公共空间热舒适角度探索和总结适应不同对象的更新策略和更新效果。  相似文献   

11.
马欣  张伟一  王灵姝 《华中建筑》2009,27(2):174-177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施是使用者进行各种行为活动的基础,设施的便利性问题直接影响使用者多公共空间的使用以及评价。该文以设施的便利性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发现问题,研究设计策略,提出了重视系统观设计和重视细部设计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快速城市化导致了城市密度的急速上升,城市微气候环境问题在密集城市中逐渐显现。热岛效应和城市通风质量对居民的舒适度、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大影响。近年来,一系列城市环境模型和模拟方法相继涌现;同时,城市规划和设计实践中也开始考虑应对策略。本文在回顾应对城市微气候的测算手段和相应设计策略的基础上,以浙江乐清中心城区为案例,用城适(City Comfort+)模型对场地微气候和行人舒适性进行不同时期的场景研究,从而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设计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安全需求。本文通过对武汉武昌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地下公共空间使用者的问卷调查,分析其心理安全需求与空间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为地下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设计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安全需求。本文通过对武汉武昌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地下公共空间使用者的问卷调查,分析其心理安全需求与空间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为地下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庆  邱智豪  孙浩东  钟波涛 《住区》2022,(4):138-146
生活性街道是人们日常出行中使用最频繁的公共空间之一,提高其热舒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深圳市南山区代表性生活性街道的广泛调研,掌握生活性街道总体空间特征和景观因素特征。对4条典型生活性街道进行微气候实测实验及ENVI-met模拟和校核,构建南山区生活性街道理想模型,并对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模拟,找出最佳的UTCI值对应的最适景观要素值。根据模拟结果及相关规范要求,提出了针对深圳南山区生活性街道景观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华中建筑》2021,39(9)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老年人口日益增多,既有城市公共空间无法满足老年人活动需求。以赣州市老城区西门片区为例,基于环境行为学、老年心理学以及场所精神等理论,运用问卷调查、行为观察以及层次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城市畸零空间中的老年行为类型、规律以及时空分布研究,分析老年密集行为的畸零空间形成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可达性、安全性、舒适性和归属性为原则,对老年密集行为的畸零空间进行系统的评价,并对城市畸零空间的积极性、适老性设计与改造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7.
儿童的发展能力是评判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因此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城市空间环境是当前城市规划学科亟待解决的课题。采用文献研究与综合分析方法,以儿童友好城市(CFC)理论为支撑,在总结国内外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导向的理论研究进展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儿童行为心理学出发,就儿童的认知发展、行为特征、社会关系等问题探讨儿童的公共空间需求,构建儿童友好的空间增效机制与生态社区公共空间建设要素。以中新天津生态城儿童友好导向公共空间的设计为例,提出儿童友好导向的生态社区公共空间优化技术体系,从"生态性—适用性—可达性—舒适性—安全性"总结社区公共空间优化模式,探索儿童友好导向的生态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巴黎之旅见闻观察总结,将使用者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动理解为“行为层面的介入”和“精神层面的介入”。并进一步结合巴黎观察案例,从功能定位,区位因素,设计元素对比,空间序列,符号和文化的感召力几个方面分别对影响使用者行为层面和精神层面而介入空间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满足使用者活动需求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途径。从而呼吁为使用者而设计,为人们的寻常生活而设计也为我们的城市活力而设计。  相似文献   

19.
对小尺度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基本概述,从空间配套设施、公共空间舒适性、安全性以及管理维护与交通组织角度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小尺度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塑造的策略,以满足人类活动的空间需求。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极端气候日频出,室外环境恶劣的微气候严重地影响了室外的热舒适性情况及行人的活动。传统城市更新方法中,很少通过定量模拟的方法分析街区的微气候,以此作为街区环境的前置分析。本文聚焦于夏季极端湿热天气条件下的城市微气候及室外热舒适性情况,以上海为例,通过对街区微气候及热舒适性相关因素的归纳,论述了基于微气候优化的城市更新策略,然后结合城市更新项目的特征,以上海曹杨一村为对象进行定量模拟和分析,最后总结了上海地区通过微气候及热舒适性策略进行城市更新项目规划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