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泡工艺对超临界CO_2/PLA微孔发泡泡孔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临界CO2/PLA微孔发泡过程中,发泡温度、饱和压力、剪切速率对聚合物PLA泡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温度对泡孔形态影响很大,温度降低,熔体强度增加,泡孔塌陷和合并减少,发泡材料的泡孔密度增大,泡孔尺寸减小,但温度太低时,熔体黏度和表面张力增加,发泡样品泡孔密度较低,泡孔壁较厚;压力对发泡形态的影响也是很显著的,压力太低,CO2的溶解度小,泡孔壁厚,泡孔分布不均匀。随着压力升高,CO2的溶解度增加,发泡样品的泡孔密度增加,泡孔更加均匀;随着转子转速增加,泡孔尺寸减小,气泡成核密度增大。但是转子转速过快,泡孔沿剪切的方向被拉长,泡孔取向严重,泡体质量变差。  相似文献   

2.
3.
对超临界CO2在聚合物基体内微孔发泡成型过程中材料特性参数与加工工艺条件等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新型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的微孔发泡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微孔塑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详细介绍了PLA微孔塑料的泡孔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微孔发泡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微孔发泡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发泡剂和微孔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微孔发泡材料的制备大体上可分为间歇法、注射成型法和连续挤出法,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适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微孔发泡制备聚乳酸开孔材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微孔发泡技术避免使用有机溶剂和高温过程,在生物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采用DOE(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发泡温度、饱和压力及发泡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开孔度及表观密度的影响程度,根据DOE试验结果确定试验空间内的最佳工艺务件,并对聚乳酸材料的开孔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临界CO2发泡制备微孔发泡塑料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具有发泡效率高、绿色环保、对制品的机械性能及外观影响小等优点.综述了超临界CO2微孔发泡塑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超临界CO2的三种发泡机理:均相成核、非均相成核与外力场加强成核机理.概述了间歇式、半连续式和连续式发泡工艺,阐述了发泡过程中防止泡孔黏结、破裂的方法及发泡...  相似文献   

8.
徐兴家  甄卫军  赵玲 《中国塑料》2019,33(7):117-129
阐述了超临界CO2发泡制备聚氯乙烯(PVC)微孔塑料不同工艺过程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介绍了CO2在PVC中的溶解扩散行为及CO2对PVC的增塑作用;分别论述了应用间歇升温发泡法、间歇降压发泡法和连续挤出发泡法制备PVC微孔材料的情况,分析了不同发泡工艺过程的优缺点,并总结了各发泡工艺过程中影响因素和PVC配方组成对发泡样品泡孔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超临界CO2发泡制备PVC微孔材料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间歇式发泡法,成功制备了聚丙烯(PP)、PP/POE(乙烯-辛烯共聚物)微孔发泡材料。研究了发泡温度、饱和压力、POE含量对PP复合材料发泡性能的影响,并且,通过研究发泡材料的微观形貌、泡孔直径和膨胀倍率,得到最佳POE添加量。结果表明,在156℃、20 MPa条件下,PP可形成泡孔直径均一、高体积膨胀比的闭孔结构材料。加入POE后,PP复合材料的发泡性能得到改善,对发泡区间影响显著,PP/POE(80∶20)的发泡温度区在40℃以上;PP/POE(80∶20)随着发泡温度的上升,泡孔平均直径先增加后下降,泡孔密度和体积膨胀比逐渐增大;在120℃、20 MPa条件下,添加20%POE,得到了发泡范围大且泡孔均一性较好的发泡材料,泡孔密度为1.13×1011个/cm3,泡孔孔径为2.81μm。  相似文献   

10.
陈存社  徐辉 《塑料加工》2004,39(3):30-33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快速升温法制备出PS、PMMA、PET、PP的微孔材料,并对聚丙烯发泡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聚丙烯经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与未经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PP相比,其拉伸强度比值降为0.86、断裂伸长率比值降为0.08、弯曲强度比值降为0.89,冲击强度却有显著提高,为未经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PP的2.41倍。  相似文献   

11.
采用O/W乳液溶剂挥发法,以不同的物质作为微球制备过程中的表面稳定剂,制备了聚乳酸包覆磷酸钙粉末状复合材料。讨论了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等因素对微球的影响,并对分散过程中的热力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搅拌速度800r/min,搅拌时间3h,油水相体积比1:100,聚乳酸质量浓度30g/L,乳化剂为Tween20。  相似文献   

12.
以醋酸纤维素(CA)为黏结剂,黑索今(RDX)为含能组分,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间歇法发泡技术制备了微孔可燃复合材料CA/RDX.采用重量法研究了SC-CO2在该复合材料中的吸收与解吸收过程,同时利用Fickian扩散定律,研究了SC-CO2的扩散系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发泡温度和饱和压力对该材料内部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2的吸收量与扩散系数随着饱和压力的提高而增加,在20 MPa,40℃饱和条件下达到最大饱和量11.16%.RDX和CA界面降低了微孔异相成核能垒,因此增加了微孔成核速率,微孔产生于RDX和CA界面间的微裂纹并逐步长大成为完整的气泡;在微孔成核后,微孔尺寸随饱和温度与发泡温度差(ΔT)的增加而增大;由于CO2解吸收过程中扩散系数随饱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饱和压力对泡孔形貌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临界N2微孔发泡注射成型方法制备微孔发泡尼龙(PA)6材料,研究了注射温度、成核剂含量对泡孔密度、直径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注射温度对泡孔大小、密度以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注射温度的升高,泡孔直径变大,泡孔密度减小;成核剂含量增加泡孔密度变大,成核剂到达一定含量后泡孔密度增大不显著,成核剂含量对泡孔直径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共混物的超临界CO2微孔发泡行为,探讨了PE–UHMW含量、发泡温度和饱和压力对泡孔形貌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旋转流变仪对PE–LLD及其共混物的热性质和流变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和分析了发泡样品的泡孔形貌。结果表明,少量PE–UHMW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PE–LLD发泡样品的孔径,增加孔密度。随着发泡温度的升高,PE–LLD样品的泡孔结构会发生塌陷现象,而加入少量PE–UHMW可以提高基体的黏度,起到支撑孔壁防止塌陷的作用,并最终得到均匀的开孔结构。另一方面,当温度一定时,饱和压力升高可以降低孔径并且得到开孔形貌的泡孔结构。  相似文献   

15.
发泡工艺对超临界CO2/PP微孔发泡泡孔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临界CO2/PP微孔发泡过程中发泡温度和饱和压力对结晶性聚合物PP泡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泡孔形态影响很大,温度升高,熔体黏度和表面张力降低,泡孔变大,泡孔密度减小。与发泡温度相比,CO2饱和压力对泡孔结构的影响较小。压力太低,CO2的溶解度小,泡孔壁太厚,泡孔分布不均匀。随着压力升高,CO2的溶解度增加,熔体黏度减小,所以泡孔直径和泡孔密度都增加,泡孔壁变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超临界CO2 的特性及作用,从微孔塑料成型过程中的气体溶解、气泡成核、气泡长大、泡孔定型4个阶段出发,阐述了超临界CO2发泡微孔塑料的机理。还综述了微孔塑料的间歇成型、挤出成型、注射成型等3种常用成型方法,重点讨论了温度、压力、时间及外力场对微孔塑料泡孔结构的影响,并对微孔塑料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2制备微孔聚碳酸酯及其泡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超临界微孔发泡技术制备出一系列聚碳酸酯微孔泡沫塑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密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发泡温度和发泡时间对聚碳酸酯微孔泡沫塑料泡孔特性和体积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试范围内,随发泡温度的升高,泡孔密度增加,泡孔孔径先增加后降低,体积密度降低;随发泡时间的增加,泡孔密度和孔径均增加,体积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通过溶液-熔融共混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材料,辅以透射电子显微镜对MWCNTs在PMMA基体中的分散性进行表征,发现MWCNTs分散性良好,直径约为10 nm,平均长度约为200 nm.通过超临界流体发泡工艺对PMMA/MWCNTs复合材料导电网络进行调控,从而获得具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