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玉米淀粉废水的水质特性,工程采用旋流内循环厌氧-A2/O工艺处理玉米淀粉废水.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旋流内循环厌氧-A2/O组合工艺成熟可靠,处理效果稳定,出水能够达到GB 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淀粉废水由清洗废水、淀粉提取废水、淀粉清洗废水3种工艺废水组成。根据3种工艺废水的水质特点,提出清洗废水应进行沉淀循环利用,淀粉提取废水宜先回收利用后再处理,淀粉清洗废水可采用常规处理的观点。综述了当前国内这3种工艺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提出光合细菌法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和其它高浓度有机食品工业废水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甘薯为原料生产淀粉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淀粉废水,采用"水力筛-初沉池-叠螺机-调节池-高效厌氧池-MSBR池组合工艺"处理该废水,有效降低了厌氧进水负荷,并避免了废水酸化对厌氧系统的影响。同时,组合工艺有效的减少了传统厌氧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缩小了占地面积,节约了一次性投入成本,且能够高效稳定的处理甘薯淀粉废水,工艺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淀粉废水对铬废水是否具有处理效果,对实验室六价铬废水采用红薯(煮熟和未处理)及淀粉溶液(沸水溶解和常温溶解)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过相同反应时间1.5小时后,红薯废水处理六价铬废水是可行的;在相同情况下对不同淀粉溶液进行对比时发现,常温溶解的淀粉溶液处理效果较沸水溶解的淀粉溶液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在马铃薯淀粉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高浓度酸性有机废水,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马铃薯淀粉加工产生的废水的处理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论述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特点及目前比较成熟的淀粉废水处理工艺,并对各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王琳 《化工时刊》2014,(5):23-27
通过对混凝沉淀的原理及工艺参数等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凝沉淀预处理工艺,对淀粉废水一类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明显的处理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对废水进行处理效果最佳,当进水pH为7~8时,COD、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36.2%和71.0%。  相似文献   

7.
该文论述淀粉废水生物处理方法研究发展概况,综述了目前淀粉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和工艺,并重点介绍了淀粉废水处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IC反应器处理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试验采用超滤-IC反应器-MBR工艺处理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重点研究了IC反应器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常温下,当进水COD的质量浓度为6000~9000mg/L、HRT为5h、容积负荷为23.62kg[COD]/(m3·d)时,IC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为91.43%。采用该工艺处理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完全可以达到废水回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SBR共代谢工艺深度处理石化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静波  陈微  王亮  马放 《化工进展》2013,32(11):2768
以实现石化废水深度处理为目的,考察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生物共代谢深度处理石化废水效果的营养及工艺运行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共代谢基质为淀粉,当其投加量为30 mg/L、摇床转速为120 r/min、温度为25 ℃、MLSS为2320 mg/L时,经12 h处理后的二级出水COD下降了79.58%,臭、氨氮、BOD5等指标也有所改善。SBR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运行周期6 h、曝气强度30 L/h、淀粉投加量30 mg/L、缺氧/好氧运行时间比例1/2。此外,生活污水可替代淀粉作为共代谢基质,剩余污泥的持续添加不会影响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因此,SBR生物共代谢工艺可实现石化废水的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同步处理及剩余污泥的减量。  相似文献   

10.
工程上采用水解-兼氧-好氧生化组合工艺处理哌嗪类高氨废水,评价工艺处理能力及哌嗪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哌嗪类废水可生化性良好,COD、氨氮及总氮均能够得到有效去除。本工程设计工艺适合于处理哌嗪类高氨废水,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饮料生产废水的来源及其特点,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与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联合工艺处理陕西某饮料公司的饮料生产废水。进水水质中CODCr为2 000 mg/L、BOD5为1 350 mg/L、SS为215 mg/L、pH为5~12;出水水质要求达到CODCr≤80 mg/L、BOD5≤20 mg/L、NH3-N≤12 mg/L、pH为6~9,即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BD 61/224—2006中的一级标准。该文通过介绍处理工艺流程、工艺设计参数,反应器的启动运行及工艺运行结果,提出了影响反应器启动及运行的一些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工程实践证明,UASB与SBR联合工艺在处理饮料生产废水时具有处理效果好、低能耗、易管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4×135 MW和2×300 MW机组烟气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的工程调试及运行实践,对比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废水的特点和处理工艺,分析了电石渣-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废水的水质特点,提出了改进的处理工艺及调试运行参数。在优化的参数下运行,脱硫废水出水水质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 8978-1996)中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采用Fenton法深度处理干法腈纶废水,试验中考察了Fe2+投加量、H2O2投加量、pH、反应时间等l习素对CODcr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反应过程中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分析了该法处理废水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影响Fenton氧化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H2O2投加量、初始pH值、反应时间、Fe2+投加量。最佳试验条件为:e(Fe2+)为18.0mmol/L,dH2O2)为49.0mmol/L,pH为3.0,反应时间为30min。在此条件下出水COD。可降至47.4mg/L,去除率可达到80.3%。显示该方法对于干法腈纶废水的处理具有巨大的前景和潜力。  相似文献   

14.
膜电解法处理模拟含铬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黎  孙勇  翁家峰  胡劲 《云南化工》2010,37(1):25-27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采用离子膜电解法处理了模拟含铬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处理时间为6 h,槽电压为2.5 V,Cr(Ⅵ)初始浓度50 mg/L,pH值为7时,可以把Cr(Ⅵ)的浓度处理到小于0.5 mg/L,达到国家排放标准(≤0.5 mg/L)。  相似文献   

15.
高浓度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工艺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高浓度马铃薯淀粉废水的水质特性及污染因子,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高浓度马铃薯淀粉废水的传统处理工艺及可行性分析。通过对北方气候和马铃薯淀粉生产特点的分析,提出适合此特点的膜酵母反应器处理淀粉废水新工艺。结果表明,膜酵母反应器处理工艺适合北方马铃薯淀粉废水的高效处理。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海藻化工中以氢氧化钙作为钙化剂的新型钙化工艺,使用氢氧化钙+氯化钙作为褐藻酸钠的钙化剂替代传统的单一氯化钙。确定的双钙钙化工艺条件:每升褐藻酸钠胶液(褐藻酸钠质量浓度为2.5 g/L),添加氯化钙溶液29.0 mL(质量分数为5%),添加氢氧化钙溶液13.75 mL(质量分数为5%),复合钙化剂中氯化钙与氢氧化钙物质的量比为1.19∶1。与传统工艺相比,新型钙化工艺褐藻酸钠的产率未有明显变化,得到的褐藻酸钠粘度稍有降低,粘度由275.1 mPa·s降低至241.3 mPa·s;氯化钙使用量降低40%以上,总钙添加量减少19%。双钙钙化工艺实现了对钙化废水的再利用,废水中钙质量浓度经处理由483 mg/L降到20 mg/L左右,电导率由6.84 mS/cm降至4.28 mS/cm;经脱钙处理的钙化废水回用后对产品褐藻酸钠的产率和粘度没有显著影响。新工艺操作简单,不仅有效减少了钙化废水中离子的引入,同时可以实现低成本地脱钙,脱钙后的废水可以作为冲稀水回收利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为海藻化工行业的减排提供了一条新的工艺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张丽亚 《辽宁化工》2013,(11):1314-1316
根据某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废水水质水量情况,详细介绍了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对系统进行了调试,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火电厂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废水水质控制指标》(DL/T997—2006)排水标准。  相似文献   

18.
垃圾渗滤液MBR-NF处理工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青林  曾经  禹丽娥 《广州化工》2010,38(5):199-200,206
研究了湖南省耒阳市某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并进行了成本估算。该处理工艺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为主体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可有效的实现达标排放,包括工艺选择、主要单元说明、主要设备与构筑物以及工程的投资成本核算,通过初步核算,该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水处理运行成本为1.132元/m3,表明该工艺不仅技术上可行,经济上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张广哲  张鹏  马和旭  郭宏山 《当代化工》2013,(12):1665-1667
采用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臭氧接触池→曝气生物滤池(BAF)→砂滤→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处理已内酰胺生产废水,并开展了现场中试试验。中试结果表明,已内酰胺废水经上述组合工艺处理后,产水COD浓度在5mg/L以下,电导率稳定保持在60gs/cm以下,水质符合回用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氧化铁红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二价铁含量高、pH低的特点,开辟了利用氧化铁红厂含亚铁盐酸性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制备氧化铁红晶种的新工艺。研究表明:每吨废水投加质量分数为30%的工业烧碱溶液2.8 L,可使出水pH至6~9、二价铁离子去除率达到99.5%、色度≤40倍,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混合污泥可用于制备氧化铁红晶种并进一步生产氧化铁红产品,最终产品三氧化二铁质量分数达到96.8%,满足GB/T 1863-2008《氧化铁颜料》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