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普适环境中基于身份的跨域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椭圆曲线加法群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的签名算法,算法中签名的验证结果相对于签名者身份是一个常量,该算法可保证跨域认证中用户身份的匿名性,并且避免了复杂的双线性对运算.基于该算法设计了一种普适环境中的跨域认证方案,方案中用户利用该算法对时戳签名作为认证信息,在实现安全跨域认证的同时实现了用户匿名性.分析表明,该方案同时具...  相似文献   

2.
属性认证是一种特殊的身份认证方案,旨在解决各类云服务中的细粒度访问控制问题。然而,此类系统的设计必须有效解决用户隐私保护和恶意用户的追责问题。基于直接匿名证明、Boneh-Boyen签名、Waters签名等技术对Liu等人的属性签名方案进行扩展,得到新的可追踪匿名认证方案。新方案允许用户在方案的各个阶段保持匿名,并且能在身份认证阶段隐藏自己的属性值。新方案继承了底层属性签名方案的身份追踪机制,从而允许云服务提供商对恶意用户的失信行为进行问责。此外,新方案的设计引入了可信计算技术,可以在系统被攻破的情况下确保用户端的行为可信。  相似文献   

3.
在移动社交网络中分享用户特征属性配置文件能够迅速找到与用户特征属性相同的朋友。然而,配置文件通常包含用户的敏感隐私信息,如果被恶意攻击者截获将有可能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用户伪身份匿名与哈希值比对认证的双重握手机制的隐私保护方案,结合身份权限认证、单向哈希散列函数、密钥协商等技术保证恶意攻击者无法通过身份欺骗、伪造特征属性、窃听安全信道等方式获取用户配置文件的真实内容,从而保证用户的个人隐私不被泄漏。依靠可信第三方服务器强大的计算和抗攻击能力, 减轻智能用户终端计算负担和安全风险。安全分析和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案更具有隐私性、消息不可抵赖性和可验证性,比传统的解决方案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秦宝山  周渊 《通信学报》2009,30(3):27-33
首先提出一个高效的基于身份的密码系统EPA,并且证明该方案是明文感知的.然后将EPA改造为基于身份的门限密码系统ThEPA,该门限系统具有不可重构用户私钥的特性.利用这个特性,构造了强壮的私钥门限托管方案,即恶意托管人数大于或等于门限值时仍然无法获取被托管的用户私钥.  相似文献   

5.
无线网络中存在信噪比较高的恶意认知用户的情况,为了有效利用可靠的认知无线电(CR)技术用户的本地感知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度的信噪比比较协同频谱感知算法,可有效剔除认知网络中存在的信噪比较高的恶意认知用户。仿真实验表明,在存在恶意认知用户的认知无线电网络中,该算法检测性能优于传统的或准则(OR)数据融合的协同频谱感知算法以及基于信噪比比较协同频谱感知算法。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身份一次性公钥的构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利用基于身份的密码系统,构造一个一次性公钥,来解决Internet通信的匿名性问题。在该系统中,用户只需由可信中心颁发一次私钥,而在每次活动时自己生成不同的公钥,通过与之对应的签名方案,在认证用户身份的同时,保证用户的匿名性和多次活动之间的不可联系性。另外,在必要时,可以联合可信中心揭示用户的真实身份,以防止用户的恶意活动。  相似文献   

7.
基于信任节点辅助的安全协同频谱感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昆  彭启航  唐友喜 《信号处理》2011,27(4):486-490
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多个用户相互协作进行频谱感知能有效地提高系统感知性能。然而这种协同方式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当恶意用户出现时,现有协同感知方法无法确保感知结果的鲁棒性。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节点辅助的安全协同感知策略。该策略通过借助网络中信任节点的感知结果,在用户域和时间域两个维度上消除恶意用户的影响,确保了算法在较多恶意用户环境中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的性能优于Kaligineedi所提算法,在恶意用户数目为网络用户总数一半时,仍能有效地进行协同感知,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在椭圆曲线域中基于身份认证的移动ad hoc密钥管理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建立在椭圆曲线域上的基于双向身份认证的移动adhoc密钥管理框架。框架中的门限方案增强了系统的健壮性,基于身份的双向认证方案确保了交互节点身份的真实性,从而能将恶意仿冒节点和恶意发送虚假信息节点快速从系统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9.
在移动设备的身份认证方面,传统密码认证方式易受到窥肩攻击和屏幕解锁痕迹攻击,不足以保证移动设备隐私安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触屏行为的身份认证方案,获取手指与屏幕交互数据,经预处理后提取触屏行为特征向量,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后生成认证模型,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与传统密码身份认证不同,该方案以用户触屏行为信息作为认证密钥,持续检测移动设备用户真实性,即使攻击者看到用户操作行为也很难再现,提高了身份认证安全性.经实验验证,基于触屏行为的身份认证实现了94.42%的认证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身份认证是阻止恶意车辆传播虚假交通信息的第一道防线。然而由于车载自组网(VANET)中网络带宽和计算能力有限,现有方案不能满足对车辆身份的高效认证需求,也无法实现对恶意车辆的快速匿名追溯。鉴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匿名认证方案。该方案利用零知识证明对VANET中车辆进行快速匿名认证,并采用非线性对的聚合签名实现快速批量认证,有效减少认证过程中产生的计算量。另外,区域性可信机构(RTA)可以实现对恶意车辆身份的匿名追溯,并基于区块链对其身份进行快速撤销;还可以基于本地密钥对车辆的短期匿名身份进行及时更新,保证车辆的匿名性和签名的新鲜性。安全分析与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案能够满足匿名性、不可链接性等多种安全需求,并能有效降低计算与通信开销,比同类方案在性能上至少提升27.28%。  相似文献   

11.
一类基于数字签名的密钥认证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文献[1]中提出的数字签名方案,产生一种新的密钥认证方案,同时给出基于一般的ElGamal数字签名方案的密钥认证方案.在这种新的密钥认证方案中,认证信息由用户独立产生,不通过TC或KAC,认证过程没有应用Hash函数.  相似文献   

12.
对李—姜(2009)和谷—贾—姜(2011)依据Paterson方案(2006)分别提出的标准模型下基于身份的签名方案构造了3个有效的伪造攻击算法:攻击者在不得到任何签名用户私钥的情况下,仅通过选取随机参数以及多项式时间内的计算,便能够以显著的概率成功伪造任意用户对任意消息的有效签名。这些攻击算法显示李—姜和谷—贾—姜的基于身份签名方案都是不安全的。最后分析了方案遭受攻击的原因,并给出了2个可能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无证书广义指定验证者聚合签名的安全模型,基于双线性映射提出无证书广义指定验证者聚合签名方案。在随机预言模型和计算Diffie-Hellman困难问题假设下,证明方案不仅可以抵抗无证书广义指定验证者聚合签名的3类伪造攻击,而且满足指定验证性和不可传递性。方案的聚合签名长度和单用户签名长度相当,签名公共验证和指定验证需要的双线性对数固定。  相似文献   

14.
现有确定性删除方案忽略了用户数据与用户身份的关联性,使用户的删除行为暴露给攻击者或云服务提供商。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云数据匿名确定性删除方法。该方法改进了可链接环签名方案,使用户可以通过控制签名中的链接标记在匿名情况下实现确定性删除;同时,它利用区块链记录删除行为,使其具有不可抵赖性。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满足用户数据的确定性删除要求,而且具有匿名性可以切断用户数据与其身份的关联,从而有效避免攻击者或云服务提供商对用户行为的追踪分析。  相似文献   

15.
数字签名在电子政务安全建设中非常重要,文章描述了几类数字签名体制,提出基于用户令牌的数字签名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存储在云计算服务器上的数据可能被篡改或删除,查询完整性验证的作用是确保查询用户能够验证查询结果中的数据是真实的,且包含所有满足条件的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签名链结构的查询完整性验证机制。方案使用代数签名机制替代数字签名实现校验值的计算,从而有效降低计算和查询验证开销。此外,通过维护一种新的、简单的索引结构实现了仅需下载少量数据即可实现校验值的更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比基于数字签名的签名链方案具有更小的更新开销和更高的验证效率。  相似文献   

17.
Digital signature scheme based on factoring and discrete logarithm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digital signature scheme based on two well-known assumptions is presented. The security of the proposed scheme is based on the difficulties of simultaneously solving the factoring and discrete logarithms problems with almost the same sizes of arithmetic moduli. Each user in the system uses common arithmetic moduli and only requires one public key and one private key  相似文献   

18.
适用于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认证方案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Schnorr签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能实现双方相互认证,抵抗各种攻击(包括网内攻击)。在用户端引入预计算,减少了用户端的计算量,满足了移动通信的实时要求。并对该方案的安全性及计算复杂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该方案是一个安全性高,计算复杂性低,符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In 1984, A. Shamir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an identity-based cryptosystem. In this system, each user needs to visit a key authentication center (KAC) and identify himself before joining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Once a user is accepted, the KAC will provide him with a secret key. In this way, if a user want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he or she only needs to know the identity of his communication partner and the public key of the KAC. There is no public file required in this system. However, Shamir did not succeed in constructing an identity-based cryptosystem, but only in constructing an identity-based signature scheme. The authors here propose three identity-based cryptographic schemes based on the discrete logarithm problem: the user identification scheme, the digital signature scheme, and the key distribution scheme. The schemes are based on the digital signature scheme of G.B. Agnew et al. (1990), which is review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