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分析我国核燃料循环产业面临发展机遇的基础上,阐述了天然铀的保障供给、铀转化和铀浓缩、燃料制造领域等核燃料循环产业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对我国核燃料循环前端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预测,针对如何应对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核燃料循环成本与核电的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彪  刘传德 《中国核电》2010,(3):270-275
国际市场核燃料价格变幻莫测,对我国核电的成本和发展产生影响,本文提出了控制整个核燃料循环成本的设想,以提升中国核电的竞争力,促进核燃料产业和核电产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家积极发展核电的方针政策,给我国核燃料元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中国在建核电站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2540万千瓦。被誉为核事业“脊梁”的核燃料元件产业在产能和技术水平等方面能否支撑起我国核电事业未来的发展?核燃料元件产业在自主化道路上又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核燃料领域的领军人物李冠兴院士。  相似文献   

4.
核燃料产业是高技术战略性产业,既要求战略性又要求经济性,属技术密集产业,核燃料是核电站反应堆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保障,与核电相互依存度高,市场容量有限。新时期,我国核电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为核燃料产业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同时也对产业经济性和安全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当前,我国核燃料产业已经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正处于攻坚爬坡的重要阶段。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核燃料产业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的情况,就发展壮大我国核燃料加工产业提出了思考。文中所述的核燃料产业包括铀纯化转化、铀浓缩、核燃料元件等环节的科研、设计、装备加工及生产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我国核燃料循环设施的事故分析方法不断发展完善,对国内外核燃料循环设施事故分析方法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对不同事故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结合我国工程实践对事故分析方法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国外核燃料循环设施事故分析已逐渐使用概率风险评价方法,由此,我国核燃料循环设施领域逐渐引入概率风险评价方法可能成为事故分析的发展方向。ISA(综合安全分析)方法既参照确定论方法进行了单个(类)事件序列的情景假设和后果分析,又参照概率论方法进行了事件序列的概率估算,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国核燃料循环设施领域可优先采用融合了确定论和概率论两种方法特点的ISA方法。  相似文献   

6.
堆后核燃料循环是充分利用核资源和保障核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堆后核燃料循环,包括辐照核燃料的运输、中间贮存、后处理,混合氧化物燃料制备及放射性废物最终处置的发展现状。根据核能发展规划,至2000年从我国核电站卸出的辐照核燃料估计达1900吨左右。在实现核能计划的同时,应相应地发展堆后核燃料循环。  相似文献   

7.
正中核龙瑞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3月正式注册成立,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重要成员单位,隶属于核燃料板块。公司承担着我国第一个核燃料循环产业示范项目及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的建设管理工作,是我国发展先进核能循环产业的重要力量。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是为落实国家重大能源规划,经甘肃省政府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商定、共  相似文献   

8.
我国先进核燃料循环技术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核裂变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各种核燃料循环方式的特点,指出了核燃料“一次通过”方式不符合核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充分利用铀资源并实现核废物的最少化,快堆燃料闭式循环是核裂变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本文在介绍了国内外核燃料循环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核燃料循环科技的发展战略,并指出了为实现上述发展战略目标应采取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9.
自然灾害威胁核设施的安全,随着我国核燃料循环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探讨分析我国核燃料循环设施在设计、选址方面采用标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以保证这些设施能够抵御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0.
核燃料循环设施类型多样,分级方法在核燃料循环设施中有较广的应用,标准在指导如何分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IAEA安全标准第SSR-4《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要求》的要求为参考,结合我国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安全相关标准要求,简要分析了分级方法在核燃料循环设施分类、物项安全分级、纵深防御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分级方法相关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和建立先进闭式燃料循环体系的前提下,为了核燃料循环各环节相互匹配,有机协调地发展核电,需对核燃料循环各环节的规模、布局等开展模拟分析研究。为了综合比较闭式燃料循环在铀资源利用率、环境友好型等方面的优势,还需对核燃料循环的"一次通过"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我国核电目前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假设205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00GW、200GW和300GW,核电站全部采用压水堆,核燃料循环采用"一次通过"方式,利用简化模型,计算分析了近100年内累计需要的天然铀、每年需要的天然铀、每年需要的分离功、累计产生的乏燃料和需要离堆暂存的乏燃料量等关键数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综述了30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在核燃料循环方面对萃取剂的辐射化学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其中主要介绍了磷酸三正丁酯(TBP)萃取剂的辐射化学研究.此外还介绍了其它新型萃取剂的辐射化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对该研究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持续增长的国家能源需求,核电将有更大规模的发展。本文对我国未来的核电发展和核燃料循环进行了情景研究,预测了2050年前核电对天然铀资源和燃料制造能力的需求情况,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量,分离钚产生量。乏燃料后处理能力作为我国核燃料循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我国核燃料循环情景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后处理规模和分离钚的利用进行了假设,研究了两种情景模式下后处理和分离钚利用对我国铀资源需求和核废物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缺乏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具体洪水设防要求,使得在防洪设计方面难以找到明确的标准依据。文章总结、分析了当前中、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设施防洪设计旁面的标准现状,以期为修订或完善我国核燃料循环设施洪水设防标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核燃料元件制造厂流出物放射性监测现状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出物排放控制是控制公众照射的直接手段,流出物监测是流出物排放控制的重要环节。核燃料元件制造厂是核燃料循环前段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我国核燃料元件制造厂气、液态流出物放射性监测的现状,结合监测标准规定,分析流出物放射性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按照标准规定和当前监测技术的发展,探讨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国内外核燃料循环设施抗震设防相关标准规范要求,以设施存在的潜在风险作为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的出发点,在充分考虑核燃料循环设施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抗震设防的主要考虑因素。结合我国核设施抗震设防实践,提出了典型核燃料循环设施的抗震设防要求建议,并与国外相应抗震设防要求进行对比,旨在形成统一的、较为明确的抗震设防尺度,供核燃料循环设施设计和审评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日本《原子能产业新闻》2001年5月10日报道】 日本核燃料循环开发机构(JNC)与英国核燃料有限公司(BNFL)于4月23日签定了在先进核燃料循环、快堆等技术领域合作的协定。根据协定,双方合作期限为5年,合作对象为:①包括快堆燃料循环技术的先进核燃料循环技术;②快堆技术;③放射性废物管理技术等领域,具体在这些领域将进行信息交换、人才交流和合作研究。 1995年,在核燃料循环开发机构(JNC)还被称作动力堆核燃料开发事业团(PNC)的时候,就与BNFL交换了文书,并就合作的可能性问题进行了多次磋商。根据1999年BNFL提出的协定议案,双方就…  相似文献   

18.
胡平  赵福宇  严舟  李冲 《核动力工程》2012,33(1):134-137
以快堆核电厂的核燃料循环过程及核燃料循环模型为基础,利用注销法对2种核燃料循环方式进行经济性计算和分析;同时,也将快堆燃料循环经济性与压水堆(PWR)燃料"一次通过"的经济性进行对比。按目前价格水平计算,PWR"一次通过"的核燃料循环方式比快堆核燃料循环模式的经济性好,但随着天然铀价格的上涨以及燃料后处理技术水平的进步,快堆核燃料循环费用有望达到或低于PWR"一次通过"的核燃料循环费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核燃料闭合循环战略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我国将坚持核燃料闭合循环的技术路线。讨论了实施核燃料闭合循环的意义,简要介绍了国际发展的基本态势。对几个相关问题,如商用乏燃料处理厂建设时机;钚的产用平衡;MOX燃料在热堆核电站使用的适应性;经济性等作了讨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核燃料循环产业发展的最佳状态是消耗最少的核资源,产生最好的经济效益,造成最小的环境危害。本研究从铀资源消耗、废物排放、循环成本三个方面,对开路热堆循环、闭式热堆循环、快热联合循环三种核燃料循环方案的综合效益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在铀资源利用方面,与开路热堆循环比较,闭式热堆循环节省天然铀22.3%,快热联合循环节省天然铀65.2%,闭式热堆循环铀资源利用率提高28.7%,快热联合循环铀资源利用率提高165.5%,闭式热堆循环节省分离功12.5%,快热联合循环节省分离功60.8%。增加后处理环节的闭式核燃料循环能大幅度节约天然铀资源并减少能耗,显著提高铀资源利用率。在经济性方面,与开路热堆循环比较,闭式热堆循环成本平均提高6%,快热联合循环成本平均降低27.3%。开路热堆循环经济性优势随着天然铀价格降低而增强,闭式循环经济性优势随着后处理价格越低而增强,快热联合循环的经济性始终优于闭式热堆循环。本研究确定了三种循环间的经济平衡点,可根据不同天然铀价格和后处理价格比较三种循环方案经济性的优劣,选取经济可行的核燃料循环方案。在环境保护方面,与开路热堆循环比较,闭式热堆循环的废物产生量减少84.1%,体积减少87.7%,快热联合循环的废物产生量减少95.4%,体积减少99.0%。闭式循环的环境效益明显优于开路循环,快热联合循环优势最大。研究结论,快热联合循环的综合效益最好,是核燃料循环产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