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大陆大中型油气田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炳泉  张景廉 《勘探家》1999,4(1):12-17
本文讨论了制约大中型油气田控制的一级控制因素,同位素地球化学急忙为带及太平洋型块体;并以渤海湾盆地、南方海相油气区为例讨论了上述关系;从Pb,Sr,Nd同位素证据论述了深源作用对油气生成的影响,根据上述观点,本文认为中蒙古地体边界将是中国大陆未来极有油气远景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欧亚大陆大中型油气田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根据最新同位素证据,中东—中亚地区应是古亚洲构造域部分而不是传统所称的特提斯构造域,世界油气田、中国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古亚洲构造域,而不是特提斯构造域;大型、超大型油气田分布还与太平洋型微陆块、Pb同位素地球化学急变带有关。古亚洲构造域、太平洋型微陆块、Pb同位素地球化学急变带三者的耦合是大型、超大型油气田的定位制约。中国准噶尔陆块(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东北佳木斯陆块(松辽盆地)已发现大型、超大型油气田,其深部还有十分良好的勘探前景;而内蒙古的中蒙古块体,尽管仅有二连、陆家堡、海拉尔等中小油田,(在蒙古国有东方油田),但其勘探前景良好;中国未来的大型、超大型油气田将在这里发现。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成控因素与展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十分复杂,油气藏形成及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烃源岩分布及其热演化决定了油气田的平面分布,优质区域盖层和储盖组合控制油气富集的纵向分布,长期继承发育的大型稳定古隆起、古斜坡以及前陆逆冲构造带是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最有利地区,构造-岩性圈闭及低幅度构造圈闭控制上古生界-中生界油气成藏,多源多期动态成藏-早期成藏改造、晚期充注调整是塔里木盆地油气成藏的重要机理。碳酸盐岩领域重点突出大型表生岩溶型和礁滩相溶蚀孔隙型等复合圈闭的勘探,碎屑岩领域应突出志留系大型地层超覆型、构造-岩性圈闭。塔北地区的阿克库勒凸起及雅克拉断凸是近期增储上产的地区,应加强该区的多层系复合油气藏立体勘探。塔中古隆起、和田河古隆起、巴楚隆起、古城墟古隆起、玛南断褶带是进一步寻找大油气田的有利目标区。超深层及寒武系盐下白云岩领域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岩油气田分布规律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勘探实践表明,碳酸盐岩油气田主要是沿断裂带、不整合面、生物礁发育带、裂缝带及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我国多旋回海相盆地碳酸盐岩一般经历了我期嘏藏过程。勘探难度很大,但近年来在鄂尔多斯、塔里木以及四川等盆地不断获得新的突破,我国碳酸盐岩在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勘探必须遵循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分布规律、加强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的基础理论研究、开展碳酸盐碉油气勘探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中型油气田的结构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国15个含油气盆地的100个大中型油气田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大中型油气田的结构及分布规律.指出,中国大中型油田主要分布在裂谷型盆地中,大中型气田主要分布在克拉通盆地和山前盆地中;陆相生烃岩是中国大中型油气田的主要生烃岩,生烃岩从早古生代到新生代都有,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的古近系和新近系,中国北方的侏罗系和石炭系-二叠系是中国的主要生气层,古近系、新近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是中国主要的生油层;大中型气田的储集层主要为陆源层(中砂岩、细砂岩和砂砾岩),其成因类型为扇三角洲和三角洲体系,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为裂缝型、风化壳型;油气藏盖层主要为均质泥岩;油气成藏期较晚,绝大多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于新生代,在早古生代地层中仍有相当储量的油气田未被发现.中国油气资源潜力丰富,大多数盆地的油气处于开发的早中期,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勘探实践表明,古老地台活动边缘的推覆体前缘逆冲带不但是最大的沉积区,而且是最大的油气聚集区。在古老地台边缘带最令人感兴趣的是被改造的碰撞型被动边缘,全球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均分布在这里,42%的油气田发现于碰撞地台一褶皱盆地区。岩石圈板块边缘带在地球动力学营力的作用下,不但为沉积岩中所含的有机质向烃类的演化提供了热能,而且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使岩石产生密集的裂缝形成次生储集层。控制着板块活动的大断裂是油气运移的通道,在断裂交汇处,巨大的压力降使流体的流动性提高,岩石圈板块的碰撞带,一方面促进了有机质的演化,另一方面使已形成的油气藏重新分配,从而最终导致次生大油气田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根据最新同位素证据,中东--中亚地区应是古业洲构造城部分而不是传统所称的特提斯构造城,世界油气田、中国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古亚洲构造城,而不是特提斯构造城;大型、超大型油气田分布还与太平洋型微陆块、Pb同位素地球化学急变带有关。古亚洲构造城、太平洋型微陆块、Pb同位素地球化学急变带三者的耦合是大型、超大型油气田的定位制的。中国准噶尔陆块(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东北佳木斯陆块(松辽盆地)已发现大型、超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中型油气田的主力烃源岩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大中型油气田主力烃源岩的分布在时代、盆地类型、岩性和沉积环境方面都具有多样性。在地质时代上 ,从中元古代到新生代 (泥盆系除外 )均有烃源岩分布 ,最重要的是在中、新生代。在盆地类型上 ,有中、新生代的裂谷盆地、古生代早期的克拉通盆地和晚期的前陆盆地、以及中生代的前陆盆地。不同类型盆地的烃源岩的分布、地质地化特征和生烃潜力差别较大。源岩类型有海相碳酸盐岩、泥岩以及海陆过渡相和陆相泥岩、煤系及碳酸盐岩 ,其中以湖相碎屑岩为主。  相似文献   

9.
全球油气田的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量实际资料的统计处理,指出了全球的含油气盆地带及其交汇区,认为交汇区是油气资源高度富集的地区。还指出:所有大型含油气盆地均赋存在伸展性造山系,每一这样的造山系周围通常都有四个大的沉积盆地,每一盆地由槽状坳陷和凹陷两部分组成;这种盆地叫次生含油气盆地,次生盆地内2/3~4/5的油气资源量分布在凹陷内;凹陷是今后寻找大型油气田的方向。通过对前苏联油气田(藏)资料的统计处理,探讨了油气田(藏)在地层系统和按埋深、盖层深度的分布规律。还研究了油气田的线性分布链及其在油气田位置预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平湖油气田油气分布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平湖油气田是在我国东海发现的第一个以天然气为主的复合型油气田,其油气层主要分布于平湖组和花港组。纵向上油气藏分带特征明显,自下而上可分为正常原油带、含油凝析气带和轻质原油带;平面上不同区块的油气分布组合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发现,这种复杂的油气分布特征主要受控于盖层质量、构造(尤其是断层)分布以及不同期次油气充注所引起的蒸发分馏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全球大油气田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对全球1021个大油气田的逐个解剖和统计分析,对大油气田的发现年代、油气属性及地理位置、储层地质时代、岩性、埋深、圈闭类型、储量规模、盆地类型等参数进行分析,探讨大油气田分布的主要特征,并应用含油气域的概念,阐述大油气田在全球8个含油气域中的分布特征。研究认为,全球大油田609个,主要分布于中东地区,全球大气田412个,主要分布于东欧、中亚及俄罗斯地区,大油田和大气田最富集的地区为亚洲和大洋洲及中东地区,其次为欧洲地区;全球大油气田发现高峰在1960—1990年,近20年来也陆续有重要的大油气田被发现;大油气田主要富集于中生界,其次为新生界;大油气田的储集岩性主要为砂岩,其次是碳酸盐岩,但在碳酸盐岩储层中油气储量丰度更大;大油气田主要集中在3km埋深以内;圈闭类型主要是构造圈闭。对最终可采储量分析得出,中东地区油气资源储量巨大,同时发现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重油带的油气资源也极其丰富。大油气田所在的盆地类型主要是Bally分类模式下的Ⅱ类和Ⅰ类盆地,Klemme分类模式下的Ⅱ类盆地,Mann分类模式下的Ⅱ类和Ⅰ类盆地。在8个含油气域中,特提斯含油气域油气资源最为富集。根据大油气田的分布特征,在未来的大油气田勘探中应加强对北极含油气域、重油带、深水区及岩性圈闭的勘探,在这些领域将可能会有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在深入剖析影响气藏开发的主要地质及动态参数的基础上,确立了气藏的分类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川渝、长庆、塔里木、青海及南海西部五大气区的大中型气藏进行了分类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大中型气藏以构造气藏为主,碎屑岩储层储量多于碳酸盐岩储层储量,储渗空间以孔隙型和裂缝-孔隙型为主,以不活跃水驱气藏(Ic类)和无水弹性气驱气藏(Ⅱ类)为主,干气气藏储量明显多于凝析气藏和湿气气藏储量,气藏压力以正常压力为主,未开发和试采气田储昨占相当大比例,大型和特大型气藏储量具有一定规模,中渗中产级别以上气田数量及储量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从气藏分类角度来看,我国天然气藏的勘探和开发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领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是一个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尽管一些长期勘探的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程度较高,但剩余油气资源的总量还比较丰富,具有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资源基础。经过几十年的油气勘探,我国剩余油气资源的赋存条件变差,低品位资源所占比例增大,剩余资源的隐蔽性增强,勘探难度增大。未来我国油气勘探的领域还比较广阔,不仅有成熟盆地精细勘探、岩性、前陆及叠合盆地中下组合等四大现实领域,还有青藏、南海南部、海相碳酸盐岩及“低品位”资源等油气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14.
火山作用与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火山活动对油气生成、运移、储集、封盖、聚集和保存这六个形成油气田的重要因素有着重要影响。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岩,在岩浆迅速冷凝过程中会产生孔洞和缝隙,成为容留油气的空间;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灰沉积,具有遇水膨胀和分散的特点,地层孔隙被其它充填后而成为良好的封存盖层并能抗御新构造运动的破坏而有利于油气田的保.存;火山活动提供1 020~1 200C的岩浆和300~400C的热液流体携带的热能,为油气运移提供热动力条件,促进油气运移;火山活动在沉积盆地内形成的火山岩体与侵入岩体,为含油气盆地增加了一种非构造圈闭--火山岩岩性圈闭。火山活动与油气的储集、封盖、运移、聚集和保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构成一个完整的含油气系统。渤海湾盆地的济阳坳陷和黄骅坳陷就很好地反映了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5.
北海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海盆地为典型的中生代裂谷盆地,其油气的形成与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特征,了解它们的形成与分布可以指导其他裂谷型盆地的勘探。根据IHS及C&C提供的相关数据,结合生油层、储层、盖层及圈闭特征方面的研究,对北海盆地及邻区已发现的57个大油气田进行分析,得出南北海盆地气源岩为上石炭统威斯特伐利亚阶煤系地层,北北海盆地主要油源岩为上侏罗统到下白垩统沉积的KimmeridgeClay组(英国)、Mandal组、Draupne组(挪威)和Farsund组(丹麦)泥页岩;主力储层分别为南北海盆地的赤底统砂岩,北北海盆地维京地堑内中侏罗统Brent群砂岩及中央地堑内的上白垩统白垩;南部区域盖层为上二叠统盐岩,北部区域盖层以泥灰岩为主。北海大油气田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受控因素为: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其成熟度;优质储集体的发育及其分布;盐运动及同裂谷期断裂作用产生的相关盐构造和断块背斜、掀斜断块圈闭的发育;区域性盐岩及泥灰岩盖层的有效封盖。这些有利条件共同作用下,北海大油气田在整个区域上具南部产气、北部以油为主的特点;局部上,受有利储层Brent群分布位置和中央地堑区域盐构造运动影响,大油田集中富集于维京地堑西北部与中央地堑中部挪威区域。  相似文献   

16.
全球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酸盐岩大油气田是以碳酸盐岩为主要储层的一类油气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世界上共发现了1021个大型油气田,其中碳酸盐岩大油气田321个。运用统计分析、资源评价、沉积学等方法理论分析了其中226个主要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地理位置、层系分布、储层规模与埋深及圈闭类型等。分析表明,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分布于波斯湾盆地、墨西哥湾盆地、锡尔特盆地、滨里海盆地、美国阿拉斯加北坡、二叠盆地、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其中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上古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类型主要为生物礁类、颗粒滩类、白云岩类和不整合与风化壳类,通常规模较大,埋深一般小于3000m,埋深较大的主要为白云岩和超压石灰岩。通过对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分布特征和成藏研究,发现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现今地理位置与垂向分布受控于碳酸盐岩的平面与地层分布,古气候、古纬度控制了烃源岩的生成和碳酸盐岩的发育,古构造及其演化控制了碳酸盐岩的储层规模及油气富集程度,沉积成岩作用控制了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储集性能,有利的生储盖配置是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利用输导层毛细管阻力分布特征研究油气运聚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利用Hubbert流体势研究非均质输导层中油气运聚规律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相变影响的毛细管阻力分布特征,研究油气在非均质输导层中运聚规律的方法。在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登四段输导层天然气运聚规律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预测油气的运移方向,还可以预测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是研究油气在非均质输导层中运聚规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及大庆探区勘探50年来,仅大庆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就超过57×108t,为国家生产原油超过18.2×108t.该文介绍了松辽盆地50年来有关油气分布规律研究、认识的演进及对海拉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的基本认识,突出体现了"源控论"观点;肯定陆相生油理论对于大庆油田等一大批油气田的发现和探明所具有的指导意义,特别强调了这是对陆相生油理论的特大贡献;指出了50年勘探经历的背斜构造油藏、向斜岩性油藏、断陷断块油藏等三大阶段以及相应出现的三个油气储量增长高峰期,也是对石油地质理论的三次重大贡献.三大阶段的表现宏观上明确,而具体界限模糊,各阶段有起点,无终点.三大理论对各个阶段的作用呈叠瓦状显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海油气田高效开发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油田应用实例,详细论述了中国近海油田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及开发边际油田所采用 的有效方法,阐述了各种有效增产措施所取得的具体油田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研究表明,这些措施是 有效的,可应用于类似近海油田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HAZOP分析在油气田开发生产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HAZOP(危险及可操作性研究)是对装置的设计和操作进行危害识别的主要手段,在发达国家应用广泛。本文对HAZOP的来源和工作流程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具体实例,对HAZOP方法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