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Cr13型及Cr17 Ni2钢是国内普遍采用的钢种,然而对这类钢国内各工厂所执行的回火工艺极不统一。笔者通过试验和长期生产实践,弄清了回火温度和时间对Cr13型及Cr17Ni2钢硬度的影响规律,从而绘制了硬度与回火温度、硬度与回火时间的关系曲线图以及回火工艺参数图表,为确定恰当的回火工艺提供了依据。一、试验方法试验用钢料及试样的热处理工艺见表1。  相似文献   

2.
对制造8级轨道螺母的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论证了钢牌号的选择。论证了螺母的机械性能与热处理规范的关系。选择了最佳的淬火和回火工艺。以保证螺母的强度和丝锥的耐用度。  相似文献   

3.
对N-Mo合金化Cr13型耐蚀塑料模具钢进行925~1 150℃保温0.5 h的油淬处理,再分别进行150~300℃保温2 h或者350~600℃保温1 h的回火处理,研究了淬回火工艺对该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淬火后的组织主要为淬火马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晶粒长大,第二相逐渐固溶进基体,试验钢的硬度先增大后降低,当淬火温度为1 050℃时,硬度达到峰值,为57.7 HRC,此时第二相基本固溶进基体,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仅为8.49%。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组织由回火马氏体向索氏体转变,第二相逐渐析出并长大;硬度呈先降低后升高再迅速降低的趋势,冲击吸收能量随回火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回火硬度的变化规律相反,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与硬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屈服强度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并在回火温度为480℃时达到最大值,为1 445 MPa;在200℃以上温度回火后试验钢的塑性均保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试验钢获得优异综合性能的热处理工艺为1 050℃×0.5 h淬火+200~300℃×2 h回火,此时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硬度为48~53 HRC,抗拉强度为1 752~2 050 MP...  相似文献   

4.
通过模拟现场热处理工艺,研究了T122钢焊接接头在不同回火温度下的硬度及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提高,其焊缝硬度降低,740~760℃回火后焊缝硬度可满足使用要求,回火后焊接热影响区未出现明显的软化现象;原焊缝组织为马氏体和少量δ铁素体的混合组织,740~760℃回火可得到板条特征明显的回火马氏体;回火温度对母材的硬度和组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W4Mo3Cr4VSiN(F205)低合金高速钢丝锥的使用寿命,对该钢进行了1160℃淬火、不同温度下回火热处理,并对较佳工艺回火后的丝锥表面进行离子镀TiN,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60℃回火时,F205钢的硬度达到了最大值;丝锥表面离子镀TiN后,获得金黄色TiN涂层,约2.5μm厚时,涂层的显微硬度达到1921HV50,与基体的结合力最高达35N。丝锥的使用寿命提高了2倍。  相似文献   

6.
以特种车辆传动轴用300M钢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整回火温度,在200~350℃内以50℃为间隔调整回火温度分别进行一次回火和二次回火处理,对热处理后的试样进行金相组织、硬度、拉伸、冲击性能检测以及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得出相应性能随热处理参数的变化规律,优选热处理工艺参数,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一般淬火钢组织都是不稳定组织,都有向稳定组织转变的倾向。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组织发生变化即经马氏体分解,残留奥氏体(A)转变和碳化物的析出、扩散、聚集长大三个过程,钢的塑性、韧性提高,强度、硬度下降,同时淬火内应力消除比较充分。因此,淬火钢的回火温度选择是热处理的关键工序,是决定零件性能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生产中,往往要根据零件的硬度要求,从零件用钢的回火温度与硬度关系曲线或数据表来选择相应的回火温度,但同时还必须考虑几种影响因素,这样才能选定合适温度,以达到所需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我们新研制的12Cr2WMoVNbNB钢强度和塑性的影响,分析了正火温度和回火温度与强度、塑性之间关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回火温度是影响该钢强度和塑性的首要工艺因素,经适当正火回火热处理获得回火板条马氏体与块状铁素体聚合型双相组织的该钢,具有很高的强度和优良的塑性。文中还推荐了该钢适宜的热处理工艺参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012Al钢的热处理特点,对工艺进行了探讨,并与W_(18)Cr_4V、Cr_(12)MoV及热模钢3Cr_2W_8在热处理工艺、机械性能、模具使用寿命及模具成本上进行了对比分析。大量试验数据证明:012Al钢是一种具有较好综合机械性能和热处理性能的新钢种。就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考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冷、热镦模具用钢。  相似文献   

10.
对1Cr17Ni2不锈钢进行了不同温度的淬火+回火热处理,研究了其V型缺口试样冲击性能与淬火和回火温度的关系;基于V型缺口试样冲击性能确定了较佳热处理工艺,并测试了该工艺热处理后试验钢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V型缺口试样的冲击吸收功随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回火温度对其断裂方式的影响大于淬火温度的,随回火温度升高,断裂方式从沿晶和解理的脆性开裂向韧窝型韧性开裂转变;当淬火温度为980℃或1 020℃,回火温度大于650℃时,该钢可满足螺柱冲击韧性和强度的要求,如需二次回火,则推荐二次回火温度应高于620℃。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35CrMo钢在γ区和(γ α)两相区循环加热处理和常规调质处理后进行了室温~-196℃低温机械性能的试验研究。探索了循环加热处理改善35CrMo钢低温拉伸和冲击性能的可能性;讨论了循环次数、原始组织状态和回火温度对35CrMo钢低温机械性能的影响;以及研究了较佳的循环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种添加微量合金元素Mo、V、Nb的高铬铸铁耐磨球的热处理工艺。采用在980℃淬火、400℃和600℃回火的热处理工艺。通过显微组织分析可知淬火后基体组织为淬火马氏体,400℃回火后基体组织为回火托氏体,600℃回火后基体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经硬度分析和耐磨性分析可知:仅淬火处理时试样硬度为65HRC,磨损量也最小;400℃回火后硬度下降为62.8HRC,磨损量比淬火态增加18.2%;600℃回火后硬度下降为57.6HRC,磨损量比淬火态增加30.3%。结合磨球实际应用状态最佳热处理工艺应采用980℃淬火、400℃回火。  相似文献   

13.
将4Cr5Mo2V钢在1 000~1 090℃下淬火,并通过不同温度2次回火处理将相同淬火温度下试验钢的回火硬度分别调整至55,52 HRC,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工艺对显微组织、冲击韧性和高温(350℃)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硬度相同时,淬火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试验钢的韧性而加剧磨损表面材料剥落,从而降低耐磨性能;相同回火硬度下,1 030℃淬火条件下试验钢的韧性和高温耐磨性能最好,1 090℃淬火条件下最差;淬火温度相同时,较低温度回火试验钢因具有较高回火硬度,能够起到支撑表面氧化层的作用,其耐磨性能比较高温度回火时好;4Cr5Mo2V钢的推荐热处理工艺为1 030℃×30 min油淬+560℃×2 h×2次回火。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W12Mo3Cr4V3N超硬型高速钢(即“V 3 N”钢)的静弯曲和冲击(夏氏、无缺口)性能与热处理工艺方法和参数之间的关系。用硬度-强度和硬度-静弯或冲击功的配合水平衡量工艺的合理性。当硬度要求为HRC 62以上时,应采用二次硬化(560℃回火)工艺。“低淬低回”仅在硬度要求HRC62以下时才适用。当要求HRC 69或更高时,可采用冷处理,使达到超高硬度时脆化程度最小。贝氏体等温处理和正常淬火后的中温(350℃左右)回火并不是提高综合性能的有效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回火后的弹性模量,发现在二次硬化初期(500—520℃回火)有一个E 值最低区间。最后,给出了工业电弧炉生产的V 3 N 钢的硬度和强度、韧性范围。  相似文献   

15.
我厂在工具热处理方面接触到的钢种较多,几年来我们处理过88种不同钢种的工件,把这88种钢按其回火温度规范分为十类。以45钢为基准,制出回火温度表(表1)。使用时按回火的硬度要求以45钢为基准的基本温度,加上所要处理的钢种应加的规定温度,即可得出回火的温度范围,此表从1971年编出后,又经过近两年来在实践中的反复校正,证明是可用的,现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改变集体组织热处理的理论及工艺.通过时友铸铁和球墨铸铁的正火处理及淬火和回火的工艺处理,使基体组织的强度和耐磨性得到了增强,铸件的各种性能(耐磨性、硬度等)得到了提高,因此,改变基体组织热处理是铸铁热处理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一、钟表用铜合金的品种1.瑞士波耶公司(Boillat SA)钟表、仪表用铜合金的牌号、化学成分及特性和用途见表1,其使用性能及热处理温度见表2。2.国产钟表用铜合金的品种、机械性能和金相组  相似文献   

18.
对阀体(ZG1Cr10MoWVNbN)进行调质及焊后热处理实验,观察微观组织,并测试硬度、冲击、拉伸、高温持久性能等力学性能。其中,在淬火时采用强风冷却和油冷两种方法,回火时采用不同回火温度,以便分析不同的冷却速度和回火温度对阀体组织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不同温度、时间、循环次数等工艺参数对组织性能的影响,得出符合生产需求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G20CrNi2MoA渗碳轴承钢套圈锻件经空冷、正火+高温回火、高温回火、普通退火、等温退火等不同预处理,对渗碳热处理后的表面和心部组织、机械性能、变形、晶粒度、表面含碳量及渗碳层深度的影响,证实预处理效果并不明显。认为锻件的预处理应以降低硬度、改善车加工性能为主,可不经正火而直接采用高温回火等处理,以简化工艺,减少加热设备、节约能源消耗。附图3幅,表5个。  相似文献   

20.
<正> 为研究热处理参数对高速钢淬回火后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所用钢种是T1,TA,M2,M42,其化学成份、临界点和热处理后情况见表1、表2。四种钢的倾向相同,本文只详细讨论T1钢的结果。采用两种热处理方法进行实验。一种是回火退火处理(见图1);另一种是相变退火处理(见图2)。回火退火处理是在A_3点(865℃)以上的较低温度(900—1000℃)预奥氏体化一小时,油淬后在低子A_1(825℃)以下温度(712°—798℃)等温12小时,然后空冷;相变退火处理是在A_3点以上的较低温度(865°—890℃)预奥氏体化一小时,炉冷到A_1点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