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尔木炼油厂100kt/a甲醇装置由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设计,采用天然气水蒸汽转化法制取甲醇合成气(简称合成气)、低压法合成粗甲醇、甲醇二塔精馏流程。工程于1997年动工建设,1999年正式投料生产出优质精甲醇。2002年增加了烟道气回收CO2工艺后,转化、合成反应气质得到了优化,甲醇产量大幅度上升,甲醇原料天然气单耗降低较快,甲醇运行效益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格尔木炼油厂100kt/a甲醇装置采用天然气水蒸气转化法制取甲醇合成气,合成气中的氢碳比过高。为解决这一问题,2002年采用烟道气CO2回收技术,将回收的CO2补加至转化反应前,使转化气的组成得到了优化,甲醇产量大幅度提高,天然气单耗降低,甲醇运行效益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甲醛生产的主要原料是甲醇,甲醇费用占甲醛工厂成本的80%左右。因此,甲醇单耗成为衡量甲醛生产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我厂年产5000吨能力的甲醛装置,投产于1976年底。在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经过本厂几年的努力,克服了外界条件不足,开停车次数多,开工率不足等困难,在产量、质量,特别是在甲醇单耗方面,取得了较大幅度的进步。(表一)  相似文献   

4.
黄炎 《河南化工》2020,37(6):57-59
甲醇裂解制氢工艺装置中,甲醇经裂解反应后的裂解气通过变压吸附提纯氢气,介绍了两段法变压吸附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情况。以产氢2 000 Nm3/h的甲醇制氢工业装置为例,分别从装置配置、技术指标、占地、公用工程消耗以及投资成本等方面与采用传统一段法变压吸附工艺对比。结果表明:甲醇制氢装置中,采用两段法变压吸附工艺,其甲醇单耗、单位氢气成本、年运行成本均低于传统一段变压吸附工艺。  相似文献   

5.
对生产装置进行现场考察和研究分析,针对装置的废水和废气的再利用问题以及装置的节能问题,进行了设计改造。废水经过生化处理后,用作冷却水补水使用,一次水用量降低了30%;对于废气,优化其流程,减少废气中夹带的二甲醚和甲醇的含量,此外将其组分作为可燃气体经管道输送至其他厂家做燃料使用。通过改造使装置产生的废水和废气得到了有效的回收利用,实现了废水废气"零"排放,降低了二甲醚的一次水单耗和甲醇单耗。对于装置的节能问题,首先对主装置进行改造,增加甲醇单程转化率,间接降低生产加热用的蒸汽用量;其次对蒸汽系统进行节能优化改造,增加蒸汽的利用率。通过节能改造,装置的二甲醚蒸汽单耗降低了14.6%。  相似文献   

6.
马金花  裘德林 《化工时刊》2009,23(11):38-41
详细分析了亚联高科设计的1000Nm3/h甲醇水裂解制氢装置影响甲醇单耗的因素,并提出实际生产中这些因素具体的控制指标。结果表明:水醇比为1.5—2.0,反应温度为Cu系催化1剂最低活性温度,吸附压力达到设计允许最高值,吸附时间按试验数据模拟得出的值来设定,将会明显降低甲醇单耗。  相似文献   

7.
针对焦炉煤气制甲醇装置反应原料气量不足导致甲醇产量降低的问题,对压缩机进行扩缸改造,同时应用原料气冷却技术,最终实现了焦炉煤气制甲醇装置煤气量的有效提升,同时增加了甲醇产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甲醇装置转化炉燃料气系统进行改造,利用临近化工装置工业尾气作为工艺燃料替代部分天然气,以降低天然气单耗。本技术研究是以大庆油田甲醇分公司的一套十万吨甲醇装置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采用转化炉混烧燃料气技术路线的工艺原理及可行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以粗甲醇为原料,采用四塔精馏工艺,基于Aspen Plus工艺模拟软件,对甲醇精馏系统进行模拟优化设计及塔器水力学计算;运用EDR换热器设计软件,对本装置的换热器进行选型计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精甲醇产品纯度为99.99%(wt)、甲醇收率为99.67%、蒸汽单耗为1.09t、循环冷却水单耗为83.24t,产品质量符合GB 338-2011国标优等品及美国联邦AA级标准质量要求,装置能耗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新建煤化工项目甲醇装置优化运行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原料煤优化、管理优化及系统扩容改造三方面探讨了提升甲醇产量、降低消耗以提升效益的手段。原料煤的优化从成浆性能出发,选取内水含量适合的煤种,显著提升了水煤浆浓度、甲醇产量,降低了甲醇单耗;另从灰特性、分散剂、粒度级配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原料入炉性质的方法。管理优化从装置安稳长周期运行、合成气回用、公用工程平衡的优化管理方面提出挖潜增效、压减操作成本的要点,向管理要效益。系统扩容改造提出通过现有气化装置增加投煤量以提高合成气生产能力,初步分析了气化系统、净化合成系统设备处理能力与扩容后的匹配性,以及所需的改造。  相似文献   

11.
《中氮肥》2019,(4)
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20 kt/a尾气循环银法甲醛装置2013年7月开车投运,对甲醛装置2014年的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原料甲醇单耗高于业内平均水平,经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系统开车时间过长、银催化剂活性低、甲醛吸收塔吸收效率不高。采取熟练控制开车过程、选用高性能银催化剂并做好保护、改造甲醛吸收塔并优化其操作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后,甲醛装置甲醇单耗由2014年的平均450.11 kg降至2018年的438 kg,取得了较好的降耗效果,有效提高了装置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EPTA装置中,中纯度对苯二甲酸生产过程尾气中有机物的回收。对PX和AcOH的消耗进行分析,对尾气处理部分的流程进行改造。采用吸收、精馏两塔流程实现了70%的乙酸甲酯和92%的PX回收。实现了PX单耗降低3.33kg,乙酸单耗降低2.09 kg,回收得到甲醇2.02 kg/t。  相似文献   

13.
<正>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连心公司)甲醇精馏过程中需要核算粗醇单耗、蒸汽单耗以及班产甲醇量,均以每班粗醇和精醇的产量为基础进行核算。由于此项核算仅属于甲醇精馏过程内部核算,如果使用高精度的质量流量计将大大提高精醇的生产成本。原采用记录甲醇贮槽内的体积变化来计算甲醇产量,采用固定密度值计算甲醇质量,但此种方法受贮槽内甲醇温度的影响较大,使最终的核算结果误差较大。此次改进主要解决甲醇计量受温度的影响,寻找一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甲醇装置生产中合成工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通过提高合成反应温度,提高合成循环量,优化循环气量配比等方法,可有效增加甲醇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甲醇装置生产中合成工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通过提高合成反应温度,提高合成循环量,优化循环气量配比等方法,可有效增加甲醇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从催化剂的选型、装填、升温、还原、生产运行情况以及催化剂的使用效果等方面介绍了NC310型甲醇合成催化剂在某150 kt/a甲醇生产装置上的工业应用情况。采用XRD、BET、SEM对NC310型催化剂及同类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NC310型甲醇合成催化剂外表面的有效活性组分含量较高,且有效活性组分含量由催化剂外表面到内部逐渐增加;NC310型催化剂内部结构疏松多孔,可提高甲醇合成反应气体流通和热量传递效率。NC310型甲醇合成催化剂与该装置同类催化剂的工业应用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NC310型甲醇合成催化剂工业应用效果较好,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装填量少、活性组分含量较高、催化剂还原收缩率低、甲醇选择性较高及单耗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张戈 《辽宁化工》2020,49(8):995-997
介绍了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的C307型甲醇合成催化剂在神华宁煤甲醇分公司60万t·a~(-1)甲醇合成装置上的使用情况。详细介绍了催化剂的升温、还原、初期运行和正常生产等过程,应用结果表明,C307型甲醇合成催化剂具有活性好、单耗低、运行稳定等特点和优点。C307型甲醇合成催化剂与上炉催化剂在系统惰性气体含量、合成塔压差和CO单程转化率等使用性能及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剖析、解决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合成塔初期活性低、压差大等问题,以期为不同装置选用催化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甲醇合成装置膜分离单元非渗透气出现部分放空的问题,介绍了膜分离原理和工艺流程,对氢气回收率低、合成气单耗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出3个主要影响因素:弛放气惰性气量、弛放气入膜温度及膜组性能。对甲醇合成装置膜分离非渗透气回收系统实施了技改措施,并对技改效果进行了经济效益核算,为同类型甲醇合成装置膜分离单元的系统应用及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本发明涉及乙醛酸的化学合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多级反应制备乙醛酸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的方法将第一反应器产生的尾气直接通入第二反应器中,回收利用了其中的有效成分,使第二反应器中反应体系更稳定,反应更完全,转化率和收率均有显著提高,降低了主要原料乙二醛的单耗;本发明的方法将尾气直接回收利用,从而提高了原料回收利用率,使整个系统的硝酸、盐酸单耗以及废气产量明显降低;本发明的方法由于废气产量减少,同时废气中有害物质含量降低,从而简化废气处理步骤。  相似文献   

20.
甲醇作为不可或缺的有机原料,其产量和生产效率是当前重要研究课题。以Aspen Pluse软件为平台搭建相应焦炉煤气制甲醇装置的模型,研究分析了循环气量与甲醇产量、生产效率的关系,研究了压缩机的性能曲线,最终得出焦炉煤气制甲醇装置循环气量的最优值,为进一步提高甲醇的产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