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Planning》2014,(8):24-2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预防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与晚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入院后第1、2、3周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入院后第1周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最高。结论:对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预防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7):38-4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于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GOS等级及清醒率和清醒时间。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OS良好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清醒率和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促醒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8):40-42
目的:观察探讨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和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在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6例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对脑出血给予相应积极预防干预性措施,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及常规措施。记录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如胃肠道功能衰竭等,在一个疗程后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比较患者胃肠道功能衰竭发生率、焦虑情绪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为6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焦虑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焦虑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为7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和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对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胃肠道功能衰竭发生的风险率,改善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发病导致的神经缺损,减少脑水肿等临床表征,降低血肿周围低密度区面积,缓解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采用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和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联合治疗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4)
目的:观察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在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治疗组采用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溃疡愈合程度和愈合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恢复良好,溃疡愈合时间和愈合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治疗中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效果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6):5-6
目的:研究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对术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于本院进行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60例患者,按非随机同期病例对照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清醒率、生存质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功能障碍评分(DRS)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清醒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GCS、GO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DR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D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术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功能,促进患者苏醒。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4)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颅脑外伤患者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案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结果:采用高压氧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能快速纠正大脑缺氧状态,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秦国强  王淳良 《矿产勘查》2010,(11):34-36,39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不同时机和疗程中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疗效。方法将90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重型颅脑脑外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n=65)与对照组(n=25)。2组患者均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行高压氧治疗,观察开始高压氧治疗的不同时机(T1-T3为伤后15 d内、16~30 d内3、1 d以上)和不同高压氧治疗疗程(C1-C4分别为1、2、3、3个以上疗程)的治愈显效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GCS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1、T2和T3不同治疗时机间治愈显效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1与C2、C3与C4治愈显效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1、C2与C3、C4治愈显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和持续3个疗程高压氧治疗能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愈显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5):47-48
目的:研究高压氧结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损伤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高压氧结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肌酸激酶(CK)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动脉收缩期峰流速(Vs)、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干预前两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GCS评分及GO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76.92%)明显高于对照组(4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Vm、Vs、PI、CK及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Vm、Vs均高于对照组,PI、CK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损伤能够促进患者意识恢复,改善脑代谢、血流指标、显著降低其血清CRP水平及CK水平,提高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7)
目的:观察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性脑脊液清除时间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在血性脑脊液清除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对重型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治疗,不仅可以缩短血性脑脊液的清除时间,还能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5):52-53
目的:研究PICCO技术(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9例,患者不同程度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病、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对照组给予CVP监测补液,研究组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GCS评分、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和死亡率及治疗1个月后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周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的恢复良好率6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能改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穿置管引流术联合高压氧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方法将165例tSAH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58例,早期(伤后12~24 h)行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术,并尽早行高压氧治疗;腰穿置管组54例,早期行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术;高压氧治疗组53例,仅采用高压氧治疗,不行腰椎置管引流脑脊液。所有患者留置引流管<2周;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10 d 为1疗程,共完成2个疗程。对3组患者头痛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脑积水及继发癫痫的发生情况及预后(恢复良好、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进行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意识障碍、头痛持续时间及并发症(脑积水、继发癫痫)发生例数均显著少于腰穿置管组及高压氧治疗组,预后明显好于腰穿置管组及高压氧治疗组(均 P <0.05)。结论腰穿置管引流术联合高压氧治疗 tSAH 能尽快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效地降低脑积水、癫痫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改善预后,是 tSAH 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储氧面罩吸氧在院前低张性低氧血症救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2例院前低张性低氧血症患者(轻度52例,中度22例,重度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所有病例均在院前进行救治,常规给予心电、血压、呼吸、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监测,同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佩带普通面罩和储氧面罩,均给予8-10L·min^-1高流量氧气吸入,常规湿化。观察2组患者在吸氧15、30min时SaO2变化及加用便携式呼吸机正压通气的例数。结果 2组患者随吸氧时间的增加SaO2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观察组轻、中度患者吸氧15、30min时S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2组重度低张性低氧血症患者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15min时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4,P〉0.05);高流量氧气吸入30min时,观察组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t=-9.000,P〈0.01)。对照组中加用便携式呼吸机正压通气患者6例(重度4例,中度2例),观察组仅1例(重度)加用便携式呼吸机正压通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5,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低张性低氧血症患者,单一使用储氧面罩吸氧能较快提升SaO2,迅速纠正机体缺氧状态,在院前急救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对于重度低张性低氧血症患者,在增加吸氧时间的同时,应充分评估机体缺氧严重程度和院前转运路程的远近,在此基础上,可酌情使用便携式呼吸机正压通气,以降低院前急救风险。  相似文献   

13.
王会维 《山西建筑》2004,30(3):73-74
结合山西省医用氧舱的使用现状 ,就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分析 ,从使用和安全管理两方面 ,提出了氧舱使用单位应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 ,以确保医用氧舱的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4.
刘辉  侯荣 《矿产勘查》2011,(12):33-34,38
目的探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系统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价。方法对105例符合条件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n=41)和存活组(n=64),记录入院后每天的相关资料,进行SOFA评分,并对入院即刻(SOFA1)和入院72h(SOFA2)SOFA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SOFA1、SOFA2及△SOFA(SOFA1与SOFA2之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OFA2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结论 SOFA评分结果与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关。动态应用SOFA评分,同时辅以其他指标,可以为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灯盏花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SAP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如禁食、吸氧、抑酸剂、抗生素、胃肠道减压以及胃肠外营养等治疗,并采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血肌酐、三酰甘油、淀粉酶、谷丙转氨酶、PO2和APACHEⅡ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4% 比71.4%,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三酰甘油、淀粉酶、谷丙转氨酶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PO2显著升高(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采用奥曲肽联合灯盏花素治疗SAP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2,(1)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氧疗期间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O_2)与院内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2014—2015年eICU数据库中美国多家医院以肺栓塞为主要诊断的病历资料。以院内全因死亡为因变量,氧疗期间中位SpO_2为自变量构建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分析肺栓塞患者氧疗期间中位SpO_2与院内全因死亡率的关系,并绘制曲线图,以曲线最低最平坦区域为SpO_2目标区间。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验证氧疗期间SpO_2水平与肺栓塞患者院内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肺栓塞患者422例,其氧疗期间中位SpO_2为97%(95%,98%),院内存活336例(79.6%),全因死亡86例(20.4%)。GAM分析结果显示,氧疗期间中位SpO_2与肺栓塞患者院内全因死亡率呈"U"形关系,中位SpO_2处于96%~98%时,院内全因死亡率最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氧疗期间SpO_2水平是肺栓塞患者发生院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以中位SpO_2处于96%~98%患者为对照,中位SpO_2<96%患者院内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129.8%(HR=2.298,95%CI:1.268~4.163,P=0.006),中位SpO_2>98%患者院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77.3%(HR=1.773, 95%CI:1.068~2.942,P=0.027)。结论肺栓塞患者氧疗期间SpO_2与院内全因死亡风险呈"U"形关系,氧疗期间SpO_2处于96%~98%时,院内全因死亡风险最低,可能为氧合的目标区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分期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44例分期行V-P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手术的颅脑损伤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患者一期先行V-P分流术,6例患者一期先行颅骨修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资料、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44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分流管堵塞1例(2.2%)、颅内感染1例(2.2%)、分流过度出现脑室裂隙样改变2例(4.5%)及并发癫痫或加重3例(6.8%),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1个月进行GCS评估,29例(65.9%)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15例(34.1%)无明显变化;复查CT或MRI示:原室管膜下水肿均有改善或完全消失,29例(65.9%)脑室基本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行GOS评分:良好23例(52.2%),中残14例(31.8%),重残或植物生存7例(16.0%)。结论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脑积水、脑膨出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分期行V-P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手术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并发顽固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6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顽固性脑膨出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5例因并发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按GOS预后评分,持续植物生存状态1例,重度残废4例,中度残废6例,良好恢复20例。结论颅脑损伤术后并发严重脑膨出的原因主要是脑水肿、脑积水和颅内感染。有效运用药物和采取各项措施减轻脑水肿,解除脑积水,预防感染是解决颅脑损伤术后并发顽固性脑膨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芳  严红燕 《矿产勘查》2011,(3):52-53,59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MB,CK-MB)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107例患者按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分为3组:轻型组(13~15分)46例、中型组(9~12分)30例和重型组(3~8分)31例。采用胶乳凝集反应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hs-CRP水平,采用免疫抑制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K-MB水平。结果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8.23±10.08)、(29.49±12.77)、(76.96±25.18)mg.L^-1,3组间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血清CK-MB水平分别为(29.44±6.72)、(41.83±9.01)、(70.39±18.52)U.L^-1,3组间血清CK-M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hs-CRP、CK-MB水平与损伤程度均呈正相关(r=0.243、0.215,均P〈0.05)。结论血清hs-CRP和CK-MB检测对评估急性颅脑损伤程度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