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ing,PCCP)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ur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按治疗方法将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38例,采用PFNA系统固定)和PCCP组(32例,采用PCCP系统固定),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PFNA组为(82.62±4.76)分,PCCP组为(81.49±4.29)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CP组术中出血量和伤口引流量显著少于PFNA组、PFNA组下地负重时间少于PCCP组(均P〈0.05)。结论PCCP和PFNA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材料。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F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2组:PFNA 组21例采用 PFNA 内固定治疗,LPFP 组23例采用 LPFP 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情况及末次髋关节Harris 评分优良率。结果41例患者获10~24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2组患者在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 Harris 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 PFNA 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下地负重方面优于 LPF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种内固定方式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PFNA 相对 LPFP 更具有微创性、固定牢靠、适宜患者早期下地的优点,但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和对照组(动力髋螺钉),对两组围术期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24):40-4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该类型骨折内固定方法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8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DHS组(n=35)和PFNA组(n=54)。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PFNA组51例获得随访,DHS组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5个月。PFNA组手术时间短于DHS组,出血量少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2周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出现6例内固定失败,明显多于PFNA组的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HS相比,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及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203-204
目的:观察应用手法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术后应用抗生素及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感染及血栓,外敷接骨丹治疗。结果:手术后随访14~20个月,平均16个月。36例粗隆间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其中优30例,良5例,差1例。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配合中药外敷,骨折可以有效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经皮加压钢板两种治疗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最佳内固定选择。方法选取在本院骨外科治疗过的12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组(PFNA)和经皮加压钢板系统固定治疗组(PCCP),每组患者62例。其中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45例,并按性别进行分层分析。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射线暴露时间、骨折端融合率及融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PCCP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PFNA组(P<0.001),PCC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端融合率及融合时间均稍低于PFNA组,术中X射线暴露时间稍长于PFNA组,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PFNA组患者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早期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PCCP治疗组(P<0.05);经术后随访,PFNA治疗组患者中出现股骨颈钉切割3例,延迟愈合1例,髋内翻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06%;PCCP治疗组患者中出现股骨颈钉切割4例,延迟愈合1例,骨折不愈合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68%。结论两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中,PFNA手术操作相对简单,且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较快;PCCP仅适用与稳定性A1、A2型骨折,术中出血量少,适用于手术耐受性较差患者。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6):4-7
目的:探讨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6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及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组,每组53例,PFNA组采用新型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治疗,LPFP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3个月、12个月Harris评分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PFN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卧床制动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LPFP组(P<0.001);PFNA组术后3个月的疗效显著优于LPFP组,优良率显著高于LPFP组(P<0.05)。PFNA组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的疗效及优良率均显著优于LPFP组(P<0.05);PFNA组患者术后未出现头颈部缩短、股骨头颈切割、髋内翻、内植物失败及股骨干骨折等严重骨科并发症,LPFP组患者中5例出现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断裂,引发髋内翻畸形,两组患者骨科并发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5.248,P=0.022)。结论: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骨折与LPFP手术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卧床制动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快、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29):119-123
目的:比较PFNA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和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股骨近端与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信封法随机分为髓内钉-螺旋刀片组(PFNA组)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内固定组),各60例。术后72 h,观察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手术输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输血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采用Harr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超声检查患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及褥疮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后,PFNA组平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平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与内固定组手术输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输血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内固定组明显缩短,负重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与内固定组比较,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肺部感染率、脑血栓形成及褥疮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螺旋刀片钉系统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和粗隆间骨折对髋关节功能影响相当,但PFNA内固定方式具有微创、损伤小、术后愈合快、术中及术后临床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临床疗效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1):35-36
目的:回顾性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因股骨粗隆间骨折接受DHS或PFNA内固定手术者223例,其中DHS组121例,PFNA组10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2~20个月,DHS组中有11例内固定失败或不愈合,PFNA组有3例发生不愈合或延迟愈合。PFNA组较DHS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但术后隐性失血多(P<0.05)。两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HS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都可以获得良好效果。然而PFNA较DHS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适用于各种类型尤其是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或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5):132-133
目的:分析Inter 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入院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分为DHS组、PFNA组和Inter Tan组,每组50例。DHS组患者施行动力髋关节螺钉(DHS)内固定手术,PFNA组患者施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Inter Tan组施行Inter Tan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对三组患者的手术平均用时、下地行走时间、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引流情况、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与DHS组、PFNA组比较,Inter Tan组的手术平均用时、下地行走时间、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DHS组和PFNA组的18.0%和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DHS、PFNA和Inter Tan内固定治疗均具有一定的效果,有助于髋关节功能的改善。但相对于DHS、PFNA来说,Inter Tan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更为简便、有微创性,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该内固定方法较为理想,尤其适合老年合并症较多、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9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75岁以上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排除病理性骨折、双侧股骨骨折或以前对侧股骨骨折、痴呆、认知障碍。根据术后有无系统的康复治疗分为康复组46例、对照组44例。康复组术后采取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和训练,对照组术后常规康复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康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明显少于对照组(36%)(P〈0.05);康复组优良率为89%,高于对照组(68%)(P〈0.05)。结论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能获得可靠的固定,系统的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在慢性扁桃体炎手术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14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按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A 组105例采用传统扁桃体切除术;B 组120例采用高频电刀扁桃体切除术;C 组89例采用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观察3组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疼痛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疼痛评分 C 组均明显低于 A 组、B 组(P <0.05);手术时间 C 组、B 组均明显低于 A 组(P <0.05),C 组与 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在各种扁桃体切除术中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和术后疼痛轻等优点,是扁桃体切除术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ORIF)和 ORIF加预防性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 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 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患者中,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24例(ORIF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预防性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30例(ORIF+融合组)。观察手术后的Bohler’s角、Gissane’s角、跟骨宽度、跟骨轴长、跟骨丘部高度恢复及末次随访踝关节 Herr评分优良率。结果术后54例获24个月(6~48个月)随访。手术后Bohler’s角、Gissane’s 角、跟骨宽度、跟骨轴长、跟骨丘部高度的恢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踝关节 Herr评分优良率 ORIF组明显低于 ORIF+融合组(62.5%比86.7%,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加预防性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 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疗效肯定,并发症较少,是治疗 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肋骨内固定术治疗连枷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采用非内固定手术治疗的73例肋骨骨折患者设为A组,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采用微创肋骨内固定术治疗的70例设为B组,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B组呼吸机支持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感觉、镇痛药用量、肺不张等均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结论肋骨内固定术治疗连枷胸优于非内固定手术治疗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硫酸镁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硫酸镁组(M组),每组20例。C组予以生理盐水50mL、D组予右美托咪定1μg·kg-1稀释至50mL,M组予以硫酸镁50mg·kg-1稀释至50mL,均于诱导插管完成后至气腹前静脉泵注,泵注时间为1 5min。记录3组诱导前(T0),泵注毕(T1),气腹后5min(T2)、10min(T3)、20min(T4)、30min(T5),气腹关闭即刻(T6)的心率与血压。分别于T0、T2、T4、T6时取静脉血3mL,测定血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血糖(BG)水平。记录患者气腹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T6时点,C组SBP、DBP和HR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M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4、T6时点,C组E和NE水平较D组及M组显著升高(P〈0.05),但M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C组T1—T6时点,SBP、DBP和HR显著升高(P〈0.05),E和NE浓度在T2、T4、T6时点显著升高(P〈0.05);3组BG在T4、T6时点升高(P〈0.05),但C组升高幅度高于D、M组(P〈0.05)。M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D、C组延迟(P〈0.05),D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腹前辅以硫酸镁与右美托咪定均能有效减轻CO2气腹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抑制血压心率、E、NE和BG的升高,但相比于右美托咪定,硫酸镁可导致患者苏醒延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家属参与的多阶段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同时给予多阶段康复护理,2组均住院治疗3个月末,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ADL,比较2组入院、出院3个月末ADL水平。结果 2组患者在入院时ADL改良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末康复组ADL评分(78.62±5.70)高于对照组(62.88±8.80)(P〈0.001)。结论由家属共同参与的多阶段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AD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拟行剖宫产术有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4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别纳入S组(n=20,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和R组(n=20,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2组产妇入室时(T0)、插管或置入喉罩时(T1)、切皮时(T2)、拔管或拔喉罩时(T3)的生命体征、胎儿娩出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记录产妇术中,术后2、6、24 h 内总出血量;记录新生儿出生1、5 min的Apgar评分及出生3、5 d的神经行为能力(NBNA)评分,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组产妇T0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T1、T3 HR、MAP均显著低于R组(P<0.05).S组停药至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少于R组(P<0.05).2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产妇各时点总出血量、新生儿Apgar及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可安全应用于有椎管内麻醉禁忌产妇的剖宫产术,对产妇刺激小,浅麻醉下可耐受,产妇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拔管及苏醒时间短,苏醒质量高,新生儿无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中,单纯二尖瓣重度狭窄(A组)30例,二尖瓣中度反流(B组)10例,二尖瓣重度反流(C组)16例.均用改进的inoue球囊技术通过逐步扩张法进行PBMV治疗.结果 3组二尖瓣口面积较术前均明显增加(均P=0.000),术前与术后差值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二尖瓣反流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加(P=0.005),但不影响疗效;B、C组二尖瓣反流面积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4,P=0.010),且C组下降较B组明显(P<0.05).3组术后左心房较术前均明显减小(P=0.001,P=0.009,P=0.024),3组左心房大小术前与术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中、重度反流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俞波  侯艳青  严济泳 《矿产勘查》2013,(9):9-11,F0003
目的 评估超声检查在诊断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Graf方法对100个正常婴儿髋关节及100个临床疑似DDH患儿进行扫查,观察髋臼窝骨性结构外形、髋臼骨性缘、髋臼软骨纤维盂唇的形态,测量髋关节α角、β角和股骨头骨性髋臼覆盖率(MR).结果 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髋关节的股骨头软骨、髋臼软骨、关节囊和关节盂唇等解剖结构.200个髋关节中髋正常(n=164)者α角、β角和MR分别为(62.3±3.8)°、(45.7±5.9)°和(61.2±5.1)%;髋异常(n=36)者α角、β角和MR分别为(49.5±6.3)°、(55.3±9.1)°和(41.6±9.5)%,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结论 超声测量髋关节α角、β角及股骨头MR可为婴幼儿DDH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具有安全、简便、实用等优点,可作为一种临床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