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负压吸引技术(VSD)持续负压灌洗、引流对高压电损伤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将56个上肢受伤部位患者(35例高压电损伤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个部位。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及局部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全身和局部治疗的基础上采用VSD持续负压灌洗、引流1~3周,7d更换1次新的VSD敷料,术后1~3周拆除负压吸引装置。观察2组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再根据创面情况选择皮片或皮瓣封闭创面。结果试验组在清创治疗后,后期覆盖创面,其中植皮为14个部位,腹部带蒂皮瓣为14个部位;对照组在清创治疗后,后期覆盖创面,其中植皮为14个部位,腹部带蒂皮瓣为14个部位。试验组创面肉芽生长快,皮片或皮瓣覆盖后愈合快;对照组创面肉芽生长相对较慢。试验组皮片、皮瓣成活率均为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92.9%(均P〈0.05),试验组皮片、皮瓣移植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42.5±2.2)、(58.3±4.3)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4±2.1)、(62.3±4.2)d(均P〈0.05)。结论VSD持续负压灌洗、引流能明显地改善高压电损伤肉芽生长创面情况,为进一步封闭创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提高了皮片或皮瓣修复创面的成功率,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VSD和改良后的VSD在治疗深度和难愈创面的优劣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8例四肢术后不愈、骨及钢板外露、反复感染的深度创面,应用VSD治疗,其中3例再采用改良后VSD治疗,观察创面肉芽生长、创面培养、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8例患者均经VSD治疗,其中:5例患者14~21d揭除敷料,肉芽生长旺盛,适宜皮片或皮瓣移植,创面愈合;另3例患者,使用VSD 14~21d揭除敷料后清创缝合、皮片或(和)皮瓣移植,术后创面再次感染,行改良的VSD治疗14d后,再行清创缝合、皮片或皮瓣移植,创面愈合。结论使用VSD治疗有利于创面肉芽生长,促进了创面愈合;对反复感染及反复形成窦道的深度、难愈性创面使用改良的VSD治疗可进一步减少创面感染,加快创面的缩小、愈合。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8):99-105
目的:预见性护理在烧伤整形植皮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86例烧伤整形植皮手术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期间创面愈合、发热消失、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护理8 d后的植皮后创面覆盖率、皮下血肿个数,护理6个月后瘢痕指数(SCAR量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期间,研究组创面愈合、发热消失、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8 d后,研究组植皮后创面覆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皮下血肿个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研究组SCAR量表得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伤整形植皮患者术后进行预见性护理,可加快患者痊愈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33):11-13
目的:分析研究深Ⅱ~Ⅲ度混合烧伤创面削痂后应用自体皮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6例深Ⅱ~Ⅲ度混合烧伤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3~5 d内实施削痂手术,然后切取自体刃厚皮和大张中厚皮移植修复,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3周创面愈合率在95%以上,经1~2年随访,供、受皮区未见明显瘢痕或瘢痕轻微,四肢关节无功能影响或影响较小。结论:对深Ⅱ~Ⅲ度混合烧伤创面采取早期削痂植皮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烧伤创面外观及功能恢复,临床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5):89-92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方法:2011年3月-2013年12月对38例因大面积皮肤撕脱伤造成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急诊清创后创面应用VSD负压引流,拆除引流后给予二期植皮,同时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所有患者经应用VSD治疗后创面均生成新鲜肉芽组织,自体中厚皮片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良好。结论:密切的护理观察是保障VSD技术在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中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专业、细致的护理工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4):139-14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烧伤外科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0月在本科治疗的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13例,根据伤情特点急诊行创面清创、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培养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并联合烧伤外科技术,行皮片移植或皮瓣转位。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3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创面均得到良好的修复,瘢痕增生不明显,功能得到最大限度恢复。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烧伤外科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疗效满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皮瓣移植治疗深度烧伤患者创面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将67例深度烧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3)。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研究组在术后皮瓣区采用局部小剂量透析、引流及红外线照射治疗;对照组术后皮瓣区单纯采用红外线照射。2组7 d 1个疗程。对2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创面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67例皮瓣全部成活。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5.2±1.8)d,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6.6±2.5)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0,P〈0.05);研究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皮瓣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深度烧伤的患者术后皮瓣区采用局部小剂量透析可以降低术区细菌的聚集,减少感染的发生概率,减轻疼痛、缩短病程,提早促进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131-132
目的:探讨悬浮床治疗老年烧伤患者创面的适宜温度,以提高疗效,减少老年烧伤患者创面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方法:将入睡悬浮床治疗的20例老年烧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例,两组均入院清创包扎后即入卧悬浮床,观察组将悬浮床的温度设置为30~33℃,对照组温度设置为34~37℃。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疼痛、创面干痂形成时间、痂皮厚度、脱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及脱水症发生率7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创面疼痛、创面干痂形成时间、痂皮厚度、脱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创面干痂形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悬浮床温度设定为34~37℃。治疗老年烧伤患者创面,能减轻疼痛,避免创面损伤,促进创面愈合,提高老年烧伤患者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3)
目的:探讨和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毁损性烧伤的疗效。方法:选取116例下肢Ⅳ度灼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和VSD治疗组各58例。VSD治疗组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传统治疗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结果:VSD治疗组在住院天数、创面愈合时间、白细胞值、感染率以及一次手术治愈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毁损性烧伤效果明显、感染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7):106-109
目的:探讨手部深二度烧伤中晚期植皮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5年本院收治的65例(87只手)手部深二度烧伤早期未行植皮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42只手,治疗组35例45只手。对照组采用换药治疗,治疗组采用移植大张中厚皮片治疗,观察两组手部功能恢复和手部外观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手部功能恢复和手部外观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皮治疗中晚期手部深二度烧伤创面明显优于保守换药,瘢痕形成少,手部功能恢复好,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郑爱萍  胡金花  郑剑  李艳红  许小明 《矿产勘查》2010,(7):12-14,37,F0003
目的研究小鼠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数量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寻找推断损伤时间的病理形态学方法。方法建立小鼠钝器创(挫裂创)和锐器创(切创)动物模型,应用普鲁士蓝染色法观察150只不同损伤时间小鼠伤后损伤区组织中的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数量变化,同时以5只正常小鼠皮肤组织作对照。结果在皮肤损伤区创缘组织中可见数量不等的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并随损伤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上升→高峰→逐渐下降的规律性变化。结论应用普鲁士蓝染色法观察皮肤损伤区创缘组织中的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数量变化,有望成为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推断损伤时间的病理形态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ing,PCCP)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ur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按治疗方法将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38例,采用PFNA系统固定)和PCCP组(32例,采用PCCP系统固定),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PFNA组为(82.62±4.76)分,PCCP组为(81.49±4.29)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CP组术中出血量和伤口引流量显著少于PFNA组、PFNA组下地负重时间少于PCCP组(均P〈0.05)。结论PCCP和PFNA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材料。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阻断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对29例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患者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阻断术(腹腔镜组),与同期29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开腹手术(开腹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中度发热及高热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用止痛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再出血率和术后总胆红素升高情况。结果 29例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阻断术获得成功。与开腹组比较,手助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术后发热时间短、术后疼痛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切口感染率低(均P〈0.05)。术后1年再出血率2组无明显差别,术后总胆红素升高情况2组无明显差别(均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阻断术是安全可行的,且比开腹手术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的术后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4年5月至2012年8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术后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14例.14例中7例进行了超声检查,12例进行了CT检查.10例行开腹脾切除术,4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结果 术后单纯CHOP方案化疗11例,R-CHOP方案化疗2例,CHOP方案化疗加腹部放疗1例,放疗剂量Dt 40 Gy·4周-1.化疗周期数为4~8周期.按Ahmann分期,Ⅰ期5例、Ⅱ期2例、Ⅲ期7例.随访时间8~101个月,14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复发或转移,首次出现复发或转移部位有纵隔1例,肝门区2例,脾区1例,脾区及腹膜后1例,颈部1例,其中已死亡3例,另11例患者仍存活.本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7个月.结论 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术后治疗应以化疗为主,对来源于B细胞者加用利妥昔单抗有可能提高疗效.对Ⅰ期、Ⅱ期病例加用腹部放疗是否有利需扩大病例进一步观察研究,但要注意到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比例高,且部位具有广泛性及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吴高亮  胡涌 《矿产勘查》2011,(3):22-23,27
目的评价中晚期肾癌术前应用肾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24例中晚期肾癌患者(治疗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注入化疗药物后随即用碘化油、明胶海绵行肾动脉栓塞;3~10 d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同时选择28例单纯行肾癌根治术的中晚期肾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中肿瘤及周围组织改变、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1、3年生存率。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480±160)mL vs(650±233)mL]、手术时间[(2.60±0.42)h vs(3.40±0.50)h]、1年生存率(87.5%vs 78.6%)、3年生存率(64.7%vs 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晚期肾癌术前应用肾动脉栓塞治疗有利于手术切除,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筝”皮瓣在修复颜面部皮肤缺损创面中的应用及其美学效果。方法对32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风筝”皮瓣修复。其中创伤性皮肤缺损9例,良性病变14例,恶性肿瘤9例。在评估决定“风筝”皮瓣修复后,在缺损的一侧顺皮纹或皱褶线设计一三角形“风筝”样皮瓣。皮瓣的宽度等于或略小于缺损的横径,以两侧的皮下组织为蒂或以皮瓣正下方的组织为蒂制作皮瓣,皮瓣的宽度略小于椭圆形缺损的短径。将皮瓣向创面推进修复创面,继发创面稍作皮下剥离,直接缝合。对于较大的长椭圆形创面,则在椭圆形长轴方向上做2个三角形“风筝”皮瓣,两皮瓣相向推进修复创面。6-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下,7-0无损伤线缝合皮肤。结果32例患者术后第5-7天拆线,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血运良好,无血肿、感染和坏死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1年,32例患者的皮瓣均存活良好,颜色、质地与周围皮肤相同或相近,未造成其他部位继发性损伤。恶性肿瘤的患者无复发及转移,瘢痕不明显。结论采用“风筝”皮瓣修复颜面部肿瘤切除或创伤后中等面积创面,不仅操作简单,不影响面部形态,而且修复后的颜色、质地、光泽和光化性损害程度与邻近皮肤相同,并能取得理想的手术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的临床与电生理特点。方法对125例糖尿病病人临床资料及电生理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5例病人中35例(28%)有四肢麻木、疼痛等症状,100例(80%)有神经电生理异常,其中周围神经病变37例(29.6%)、皮肤交感反应(SSR)异常91例(72.8%)。病程越长神经病变发生率越高。结论糖尿病病人神经病变发生率高且与病程有关。神经电生理检测是诊断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SSR检查是其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钻孔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性能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两根钻孔灌注桩的原位试验资料,桩身内埋设了量测元件。桩的荷载传递试验结果表明:在桩端以上5倍桩径范围内,桩侧摩阻力的发挥与桩端力大小有关;粘土层的摩阻力充分发挥时所需要的极限位移值与土层的埋藏深度有关;桩端阻力发挥时所需要的桩位移,砂土约为桩径的3%,粘土为1.5%,均较魏锡克(A.S.Vesic,1970)报导的打入桩结果为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