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lanning》2018,(7):91-95
目的:分析7例肾癌合并尿毒症透析患者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对本科2013年1月-2016年2月期间7例肾癌合并尿毒症患者实施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分析患者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的综合处理情况。结果:7例手术时间67~115 min,平均(87±12.5)min;术中出血量55~120 m L,平均(82.0±13.5)m L,术中生命体征及循环稳定。1例在术后5 d出现急性心功能衰竭,经强心、利尿等抢救后心功能恢复,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结论:对于肾癌合并尿毒症患者实施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治疗,需严格术前准备及评估,术中有效麻醉监护及技术操作,术后控制液体摄入量,加强围手术期综合处理,保障尿毒症患者医疗安全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择60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腹腔镜组,30例)和开放(开放组,30例)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或改良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盆腔淋巴结数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切除盆腔淋巴结和并发症的发生与开放组无差异。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放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开放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能完全达到开放手术的要求,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开放手术,是一种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0)
目的:观察腹膜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和传统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将30例肾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15例。对观察组进行腹膜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对对照组进行传统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12个月后并发症率等指标。结果:手术时间:观察组为124.1±15.6min,对照组为91.3±6.3min;术中出血量:观察组为100.2±16.3ml,对照组为172.0±31.3ml;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为7.40±2.52d,对照组为11.10±2.18d,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6.67%,两组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膜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疗效肯定,值得有条件的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20):39-42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PCCP)内固定治疗与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4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0例,行PCCP内固定治疗;对照组240例,行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骨折复位质量、术后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愈合时间、并发症,测量髋关节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4,P<0.01)。(2)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部分负重时间[(5.1±2.0)vs(89.4±32.5)d]、完全负重时间[(2.1±1.5)vs(6.9±4.4)d]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第1天[(7.1±2.3)vs(8.3±2.9)分]、第1周[(6.4±1.8)vs(7.6±2.5)分]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与3枚空心加压螺钉相比,PCCP具有创伤小的优点,且PCCP内固定更牢固,疼痛缓解更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中碘油的用量。方法将6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28例和B组36例。A组患者采用肝固有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采用局部麻醉,在大C臂机下将5F肝管推送至肝固有动脉。先将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40 mg、注射用顺铂50 mg、氟尿嘧啶1 000 mg在透视下经5F肝管缓慢注入;再将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20 mg与40%超液化碘油10~20 mL充分混匀,配制成混合液20 mL,在透视下经5F肝管缓慢注入;最后将10 mL的明胶海绵微粒在透视下经5F肝管缓慢注入,术毕。B组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在大C臂机下将3F微导管超选择至肿瘤滋养动脉后,在透视下经3F微导管注入药物,同A组;碘油用量在A组用量的基础上再增加10 mL。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无肝功能损害及生存、复发等情况。结果 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80.5%vs 46.5%,P〈0.05)。A组肿瘤较原病灶缩小1/3所占比例明显低于B组(28.6%vs 55.6%,P〈0.05),A组肿瘤较原病灶缩小1/2所占比例明显低于B组(46.4%vs 69.4%,P〈0.05)。A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71.4%vs 41.7%,P〈0.05)。A组肿瘤周边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53.6%vs 19.4%,P〈0.05)。A组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B组(0.0%vs 8.3%,P〈0.05)。结论超选择性插管并完全栓塞肝癌的血供及碘油用量的增加可以明显的提高疗效,而肝功能不会受到明显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 B-Lynch 缝合术与宫腔纱条填塞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效果以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守治疗无效的59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其中36例采用 B-Lynch 缝合术治疗(A 组),23例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治疗(B 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有效率、术后贫血、术后发热或感染率;产后恢复情况:出院42 d 子宫复旧率,1年内月经恢复情况(月经量、月经周期),6个月内宫腔粘连发生率和术后第1次月经周期D1—D3 E2、FSH、LH 和 LH/FSH 水平。结果A 组和 B 组有效率分别为97.2%、9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 B 组较 A 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154±31)min 比(112±36)min,P <0.05],术中出血量增多[(705±152)mL 比(564±112)mL,P <0.05],术后24 h 阴道出血量亦增多[(230±44)mL 比(115±32)mL,P <0.05],术后贫血发生率减少(26.1%比33.3%,P <0.05)。术后感染或发热、子宫复旧率、月经情况和基础性激素水平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B-Lynch 缝合术和宫腔纱条填塞可以有效治疗剖宫产术中的大出血, B-Lynch 缝合术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与宫腔纱条填塞相似。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7):1027-1028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宫腔镜治疗疤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及中药保守治疗后,适时行甲氨蝶呤(MTX)联合宫腔镜治疗。对照组术前不采取保守治疗,直接行MTX联合宫腔镜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15例,成功率100%,无1例中转开腹和子宫切除,术中出血量为80~150(114±30.5)mL;对照组治疗成功12例,成功率80.0%,3例术中大出血,给予输血抢救治疗2例,1例需手术中转开腹行子宫切除术,术中出血量为250~1 200(468±60.4)mL;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疤痕妊娠应用米非司酮及中药保守治疗后,适时行MTX联合宫腔镜治疗,于直接行MTX联合宫腔镜治疗比较更为安全有效,且可有效保留患者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8):144-145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成人急性复杂性阑尾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本院收治的176例成人急性复杂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86例,开腹阑尾切除术(OA)90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LA组为(90.5±22.4)min,OA组为(91.8±28.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2)。术中出血量:LA组较OA组少[(10.6±7.5)mL vs(23.8±6.2)mL,P=0.022);术后肛门排气时间:LA组较OA组短[(29.4 h±3.8)h vs(48.3±7.4)h,P<0.001];术后住院时间:LA组较OA组短[(6.1±2.2)d vs(11.6±3.2)d,P<0.001];术后24 h镇痛药物应用:LA组15例,OA组78例(P<0.001);切口感染:LA组3例,OA组27例(P<0.001);术后肠梗阻:LA组1例,OA组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术后腹腔脓肿:LA组1例,OA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LA是治疗成人急性复杂性阑尾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张锡山 《矿产勘查》2014,(10):41-4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序贯微创对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A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老年高危 AC 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5例患者行 PTGPD 治疗并择期 LC 治疗(PTGPD 组),另75例患者直接行 LC 治疗(Non-PTGPD 组)。结果 PTGPD 组患者治疗后5~8(6.1±2.0)周行 LC,其中8例(10.7%)因胆囊三角粘连较为严重或胆囊暴露困难而中转开腹;术后出现2例胆漏、1例出血及2例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Non-PTGPD 组患者17例(22.7%)中转开腹;术后出现4例胆漏、3例出血、2例切口疝、1例呼吸衰竭及3例引流管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3%。PTGPD 组与Non-PTGPD 组患者行 LC 术的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LC 手术持续时间[(55.6±17.2)min 比(91.4±15.7)min]、术中失血量[(29.2±11.3)mL 比(61.4±18.2)mL]及住院时间[(3.0±1.7)d 比(7.0±1.9)d]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PTGD 与 LC 序贯微创对老年高危 AC 疗效确切、安全,是治疗高危AC 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8):132-133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前行子宫动脉置管术且在胎儿娩出后即刻行栓塞术联合米非司酮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65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米非司酮处理,其中剖宫产术前行子宫动脉置管术且在胎儿娩出后即刻行栓塞术的有33例,记为A组;剖宫产术后行子宫动脉置管术中栓塞术的有32例,记为B组。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栓塞术耗时与剖宫产手术耗时明显短于B组(P<0.05),剖宫产手术失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率、子宫切除率及晚期产后出血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剖宫产术后行子宫动脉置管术中栓塞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行子宫动脉置管术且在胎儿娩出后即刻行栓塞术联合米非司酮可缩短栓塞术与剖宫产手术耗时,减少剖宫产出血量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子宫切除、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介入化疗对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经手术病理或细胞学诊断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介入化疗,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介入化疗,观察两组疗效、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结果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0%;治疗后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5%、45%;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均高于对照组(P〈0.05)。毒副反应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介入化疗对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能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疼痛,改善生存质量,且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组织(AH组)、50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组织(E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 Vision二步法检测2组组织中GPR30的表达情况;另设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分析GPR30的表达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照组、AH组、EC组组织中GPR3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5.0%、7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H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EC组显著高于AH组(P〈0.05);GPR30表达与EC患者的年龄、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但与组织学类型、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EC组5年总体生存率为85.7%,GPR30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66.6%vs 96.8%,P〈0.05);Ⅰ/Ⅱ期GPR30低表达和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vs 83.9%,P〈0.05),且Ⅲ期GPR30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与Ⅰ/Ⅱ期GPR30低表达(20.0%vs 100.0%)和高表达组(20.0%vs 83.9%)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与Ⅲ期GPR30低表达组比较(20.0%vs 80.0%),生存率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PR30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相关,其表达水平对EC患者预后有提示作用。GPR30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更为有效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一氧化氮(NO)缺乏性高血压肾损害大鼠中的作用。方法持续给予大鼠NO合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N-Nitro-L-Argininemethyl easter,L-NAME)造成高血压性肾损害大鼠模型(高血压组,n=10),同时选择正常大鼠作对照组(n=10)。8周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变化;观察24 h尿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血清肌酐(Cr),血清和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MCP-1蛋白在肾脏表达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8周时高血压组24 h尿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血清肌酐明显增加;普通病理分析发现肾小球硬化指数、间质纤维化指数明显升高;肾脏局部AngⅡ(96.2±18.3 vs 45.3±14.6,P〈0.01)、MCP-1水平(3.68±0.25 vs 1.76±0.34,P〈0.05)明显升高。结论 MCP-1在NO缺乏所致的高血压性肾损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ngⅡ-MCP-1-细胞外基质(ECM)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后失血与患肾积水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应用超声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的11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积水程度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3组,比较各组间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含量和输血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含量均出现了下降,轻、中、重度组分别为(14.6±5.1)、(11.4±4.2)、(14.9±9.0)g·L-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轻、中、重度组输血率分别为10.9%、4.9%和13.8%,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肾积水程度与PCNL后失血量有关,轻度和重度肾积水术后失血量可能要大于中度肾积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治疗剖宫产术中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嚼服米索前列醇片、按摩子宫、宫内肌内注射卡前列素、传统的子宫动脉结扎及宫腔内填塞纱条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胎盘剥离面局部多点注射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2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2 h出血量、总出血量及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2.80±10.38)min和(91.57±21.11)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中、术后2 h出血量、总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有效20例(100.0%),对照组有效21例(91.3%),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治疗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能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了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6.
周娟 《矿产勘查》2014,(2):38-40
目的:探讨血清 CA125动态变化对判断上皮性卵巢癌(EOC)的疗效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 EOC 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1 d、手术后1周、化疗6周期后检测患者血清 CA125的变化,记录患者肿瘤转移、复发及存活时间。结果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周及化疗6周期后血清 CA125水平逐级递减[(148.7±38.2)、(89.5±25.6)、(61.5±22.8)U·mL^-1,均 P <0.01]。到随访截点,CA125转阴时间(NT)≤8周组患者复发率(21.82%)、缓解率(67.27%),与 NT>8周组比较(45.95%、4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NT≤8周存活时间及复发时间均长于 NT>8周组[(38.1±19.7)个月比(25.6±21.1)个月、(17.2±3.3)个月比(8.3±2.9)个月,均 P <0.01];CA125半衰期(T1/2)≤20 d 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 T1/2>20 d 组[(39.9±18.4)个月比(32.4±16.6)个月,P <0.01]。结论动态监测血清 CA125的变化对 EOC 患者的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但是临床应用时应结合 CA125T1/2、NT 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并对患者术手上肢功能状况进行评价.方法 比较32例乳腺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腔镜组)与35例乳腺癌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传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3个月随访上肢情况,比较2组患侧上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和水肿情况.结果 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36.25±6.96)mL,显著少于传统组的(68.29±17.45)mL(P<0.01);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86.41±13.81)min,显著长于传统组的(158.86±16.09)min(P<0.01);2组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00±3.47)枚比(16.86±2.94)枚,P>0.05].术后3个月随访患侧上肢情况,感觉异常、运动受限和上肢水肿发生率腔镜组分别为18.75%、6.25%和9.37%,传统组分别为65.71%、28.57%和28.57%,腔镜组患侧上肢感觉异常、运动受限及上肢水肿者明显少于传统组(P<0.01或P<0.05).结论 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安全、可行,具有微创、美观、上肢功能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肝脏体积测定对肝癌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按肝功能情况分为Child-A组15例、Child-B组12例和Child-C组5例,另选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常模10例行肝脏体积测定对照。术前用螺旋CT对患者进行CT扫描并求出肝脏体积,分析肝脏体积与术后肝功能衰竭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Child-A、Child-B、Child-C组患者单位体表面积CT肝体积分别为(579.72±28.56)、(508.58±18.35)、(482.22±18.80)mL.m-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体表面积CT肝体积在556~610mL.m-2时,术后均未发生肝功能衰竭及死亡;单位体表面积CT肝体积在445~500mL.m-2时,术后肝功能衰竭及死亡率明显增高,分别为87.5%(7/8)和37.5%(3/8),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位体表面积CT肝体积测定能准确地预测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衰竭和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