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德国的汽车生产商可能无法实现他们自行制定的2008年140g/km的二氧化碳排放目标(相差约20g/km)的消息传开后.消费者和政策制定者要求他们降低油耗的压力与日俱增。欧盟委员会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在汽车二氧化碳减排问题上让步.并计划在2008年将汽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限制在140g/km以下.到2012年之前则进一步降至130g/km(包括生物柴油)。未能达标的汽车厂商很可能会受到处罚。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汽车将面临劣势,这必然对汽车生产商的业绩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前景不明朗且持续动荡时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实施成本控制政策,诸如削减会议、住宿、交通、餐饮等方面费用,实施“一切从简”政策。而与此相矛盾的是.当今的商业环境和全球化趋势正在使世界“变平”.高效率的团队协作和更为紧密的客户关系在竞争加剧的环境中不仅不能减少.反而需要不断加强。所幸的是,我们所拥有的网络环境已今非昔比.只要能找到合适的工具.完全可以实现与面对面同等效果的交流。企业也完全可以实现更快捷、更聪明、更低成本的工作,并跨越地域限制更有效的保持业务持续增长,变危机为机会。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的沟通与协作,2004年CHTF/Corn-Net组委会决定,将汽车电子及汽车高新技术应用与产品展,作为展会的重要内容与热点之一。在2004年6月1日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明确规定,国家支持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加速在汽车产品、销售物流和生产企业中运用电子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4.
颖农 《电子科技导报》2004,5(6):i002-i003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应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和中外整车企业加强协作、加快发展的需要,于2004年6月7~8日在北京举办“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家年会”。此次年会与随即举行的“第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相比,也许并不能令广大汽车消费者直接受益,然而它却清晰地将我国汽车工业的基础——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重要作用凸显出来,而与此同时,2004年也将成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从幕后走向前台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5.
IPv4恐慌     
这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就业危机甚至生存危机。还有一种危机近年来屡次被提及,那便是IP地址危机。有人带来坏消息,IPv4地址正在被迅速消耗,或有可能在2012年就耗尽,而APNIC则认为,时间是2011年。这简直让人不寒而栗!在这个将互联网当空气的时代,没有了IP地址上网,简直是要命。  相似文献   

6.
《电子与信息化》2009,(10):70-71
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既是一场生存危局,更是一次转型契机。与经济增长周期的宽松环境相比,在这场风暴中首当其冲的中小企业,其生存状态堪称“冰火两重天”。持续低迷的经济形势加剧了市场对企业自然选择的残酷性,政府推行的产业振兴政策更扩大了不同领域企业状况的分化。产业落伍、技术滞后、管理不善的劣势企业加速淘汰,为市场睦出空间,生存下来的优质企业经过危机洗礼,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都将得到提高,业绩状况也在回升。2009年上半年,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占我国银行业境内贷款的53.7%,有望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复苏的一支生力军。  相似文献   

7.
前车之鉴     
王科 《中国新通信》2006,(6):19-19,21,25
危机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但当危机来临时却是需要我们直面的。细数近年来通信和IT界各当事企业在面对危机时所采取的应对方法.应对危机固然没有特定的套路去遵循.但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回放至少可以向我们吸取一些——[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始于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暴发距今已有一周年了。在这次全球性金融海啸中各个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汽车行业尤其是北美地区也未能幸免。但是中国车市却在政府的“产业振兴规划”、“节能汽车补助”等政策扶持下,这边风景独好。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有望超过110万辆。远远超过了年初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公众场合罕见他的身影。说话轻声细语。但只要李健熙咳嗽,韩国就会感冒。李健熙在韩国政商两界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历次危机总是能化险为夷:1996年因其行贿被判2年缓刑,而到1997年被豁免。当前这轮针对“三星之王”李健熙的特别调查,将会以怎样的一种妥协收场,而新总统李明博借此对韩国企业实施改革的雄心,又能否如愿以偿.人们恐怕只有拭目以待了.  相似文献   

10.
在2004年第一天祝贺新年的同时,IBM不动声色地端出了一道真正的软件大餐一其将推出保险、银行.金融市场.汽车.零售/批发.包装消费品.公用事业.电信、电子、保健.政府和生命科学12个行业的中间件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2个打包的中间件解决方案的背后一字排开的是IBM现有的五大软件品牌的捆绑销售。这一动作被IBM称为其2004年的“软件战略大转移”应该不是诓  相似文献   

11.
危机和机遇共存,抓住经济危机中的机遇求发展,是一诺人的共识。为保障新产品的研发,年销售达1.2亿元的一诺研发投入达销售收入的7%,还建立了4个研发中心,添置试验设备超过400万元。据谈富根的预计,随着这些新产品的研发成功,2009年一诺销售收入增长将超过15%,成为不折不扣的增长年。此次通过“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认定,既是对公司近年来所取得成绩的肯定,也将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坚定地走科技创新型企业道路,创新研发国际先进水平的流量仪表及系统产品.正使上海一诺仪表有限公司努力走在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政策主要的有三项。 一是在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009年1月在13个城市开展试点,2010年5月将试点城市从13个扩大到20个。  相似文献   

13.
产品采购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9,(11):I0001-I0001
又是一年金秋到,企业用户的黄金采购期在金融危机的震荡波中再度来临。2009年,众多行业环境依然充满了不确定因素,整个IT和通信市场动荡不安。就在这种不安定的大环境下,市场也同时充满了无限契机。2008年政府将信息化上升到更高的国家层面以后,随之而来的是2008年下半年推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使得2009年的大行业采购爆发了强劲的动力。不仅如此,一直处于IT需求不明确阶段的中小企业市场,也逐渐在危机中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14.
在丰田生产线上,每个工位上方都有一条“安东”拉绳.工人拉动它来报告生产中的问题。这种沿用了40年的质量监控方式.传达了丰田不制造问题产品的生产理念。然而进入2010年。因汽车质量问题,丰田被迫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的召回行动.这家被誉为全球最成功的汽车企业一时间四面楚歌。随后,另外五家日系汽车企业相继开启“召回门”。  相似文献   

15.
《现代表面贴装资讯》2012,(1):I0001-I0001
2012年,世界经济在一片严寒中起步并艰难前行,对于中国的电子制造业来说,可能将是一个比2008年还要残酷的冬天吗?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多:欧洲已经比较深地陷入危机当中,难寻解决方案,美国经济效率很高.自我修复能力很强,但负债率太高.政府所能采取的措施有限.以往依靠欧洲和美国拉动的企业,  相似文献   

16.
《通信世界》2004,(48):21-26
建设通信强国.这是2004年中国通信行业的最强音,在今后的几年里.这也仍将成为中国通信行业的主旋律。而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以怎样的方式实现。以多高的速度实现,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众多通信企业。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汽车产量稳步提高,在这一强大动力的推动下,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2005年,中国全年汽车电子产品市场销售额达到了624.3亿元,与2004年相比,销售额增长率高达36.3%,这一增长率高于2004年的销售额增长率。  相似文献   

18.
《电子产品世界》2006,(4S):44-44
2005年,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汽车产量稳步提高,在这一强大动力的推动下,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2005年,中国全年汽车电子产品市场销售额达到了624.3亿元,与2004年相比,销售额增长率高达36.3%,这一增长率高于2004年的销售额增长率。  相似文献   

19.
354亿美元的蛋糕:汽车电子市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制造与电子信息技术融合程度的提升,催生并培育了汽车电子这个最具前景的新兴产业。根据市场研究公司ln—Stat/MDR发布的信息,预计2007年全球非娱乐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发展到354亿美元。在亚洲和中东欧市场的需求带动下,全球汽车电子各领域产品都将持续保持增长。在中国,2003年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其市场需求额达到300亿元,同比增长率为41.5%,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巨大的蛋糕。  相似文献   

20.
告别华南盛亭.第66届全国电子展(秋季)定于2005年11月22日-25日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CEF参展企业和展品范围从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到生产设备、测控仪器.再到汽车电子、光电显示、IT配件和消费类电子.覆盖整条电子制造产业链。这一巨大的优势将使CEF成为电子制造业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平台”。第66届全国电子展预计展出面积将达到约60000平方米.预计2500余家参展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