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ERP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步春媛  徐大华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8):4485-4486,4480
对目前流行的ERP进行了分析,研究了ERP系统的特性,提出了基于ERP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并结合实际应用,开发了系统的各功能模块,设计了基于B/S和C/S两种结构相结合的系统体系结构,开发过程中结合了两种系统架构的优点,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扩展性.最后通过系统的正常运行,验证了系统设计思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因特网的发展引起了新的产业革命,变革了经济的运行模式,刺激了广大企业的创新意识,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大大改变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模式,甚至会改变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不仅如此,互联网还造就了崭新的一代群体。就像60年代电视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造就了“电视一代”;80年代电脑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促成了“电脑一代”一样,九十年代Internet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诞生了“网络一代”。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即给人们带来挑战,更给人们带来机遇。  相似文献   

3.
正交频分复用被看作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之一,在高速数据传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OFDM的基本原理,给出了OFDM系统的基本框架,并基于Systeinview建立了OFDM系统的仿真模型.分析了采用编码和交织的系统性能并给出了仿真结果.为进一步研究OFDM系统性能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阐明了近场效应产生的原理,推导了二元定向公式,并对其进行了建模仿真,得出其对系统精度的影响程度.建立了阵面及转台回转中心关系的模型,利用模型推导了幅度误差和相位误差对目标位置精度的影响,然后对衰减器与移相器幅相漂移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各种误差的补偿办法.最后给出了系统误差产生的顺序.  相似文献   

5.
GSM短信息的通信业务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惠钢  郭治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1):2577-2579,2613
GSM短信息通信系统提供了一个技术成熟的通信平台,其良好的开放性为用户根据公示的规范、利用集成了标准化协议和硬件接口的模块、以较低的成本快速构建网络控制系统创造了条件.针对此项应用,对短信息的通信业务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短信息的存储转发、漫游、确认机制,分析了它的通信可靠性;介绍了短信息逻辑信道和物理信道的映射,分析了延时特性,提出了确定性和随机性时延的划分;计算了基站的短信息吞吐量;总结了短信息可提供的安全性措施,为控制系统中通信网络的选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协同设计工作模式,给出了系统的工作流程,定义了用户的权限分配,研究了基于交互日志的传输方式,讨论了协同设计过程中的实时更新机制.最后采用了基于MVC的体系结构构建了一个原型系统,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验证了该技术思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构件技术的通用ATS框架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总结传统测试系统开发方法的弊端,提出了通用ATS框架的概念,并分析了其优越性;然后介绍了构件及框架的基本概念,给出了ATS框架的设计方法及开发过程;分析了框架的整体结构,详细研究了构件在ATS框架的测试管理、数据管理、仪器管理和网络通信4个子系统中的应用;最后识别出了各个子系统的扩展点,利用Strategy、Template等设计模式的软件技术方法对扩展点进行了设计,实现了通用ATS面向对象框架,提高了系统的复用性和可扩展性,达到了ATS测试软件设计高效率,低成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热载体催化元件检测法的原理,提出了对电桥电源和电桥输出电压同步测量的改进方案,有效地提高了测量精度。应用μPSD3200的CPLD功能,实现了软硬件结合的SPI接口方法,提高了MCU运行效率。提出了矿井“黑匣子”,给出了一种硬件控制的安全存取数据的方法,增强了仪表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9.
首先介绍了无人机障碍探测与识别的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难点;在目标探测方面,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的分类,重点阐述了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原理及各算法的优缺点,简要论述了合成孔径雷达今后的发展趋势;在目标识别方面,介绍了目标识别的原理和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应用于目标识别的优点,对当前雷达信号领域内的主要目标识别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其优缺点;最后对无人机障碍探测识别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王越 《程序员》2013,(3):129-131
Intel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果断终止了Itanium的开发,并重振旗鼓研发出了Pentium芯片和一系列的后继产品。这一举措让苹果看到了与之合作的希望,它们历时三年完成了软件和硬件的底层移植,之后又先后运用了模拟器和通用二进制技术,最终彻底完成了这场“浩荡”的大迁移。  相似文献   

11.
FC-normal and extended stratified logic program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nsistency property of FC-normal logic program and presents an equivalent deciding condition whether a logic program P is an FC-normal program. The deciding condition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zations of FC-normal program. By the Petri-net presentation of a logic program, the characterizations of stratification of FC-normal program are investigated. The stratification of FC-normal program motivates us to introduce a new kind of stratification, extended stratification, over logic program. It is shown that an extended (locally) stratified logic program is an FC-normal program. Thus, an extended (locally) stratified logic program has at least one stable model. Finally, we have presented algorithms about computation of consistency property and a few equivalent deciding methods of the finite FC-normal program.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a new approach for modelling program variants (versions) is proposed, which is focused on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software reuse, rather than on enriching data model. In this approach, a program is composed of a program body and a set of logically independent program contexts. The program body contains global functions and global data structures. Each program context contains exactly one variant of every class defined in the program and one variant of every non-global function, called a context function. Variants of the same class/function belonging to different contexts need not be different. During the program execution only one context is active. It may, however, be changed dynamically at program run-time. Thus, at a particular moment of time the program is viewed as a sum of the program body and exactly one program context.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讨论基于合约的似然程序不变量的内涵,以及通过程序断言动态生成技术来发现程序不变量的意义。在此主要描述基于合约的似然程序不变量发现的基本理论模型以及该模型与动态不变量检测工具Daikon实体模型的比较,进一步论述程序断言动态生成技术。通过精确的程序断言动态生成,可以分析程序各变量之间的关联属性,以完成不变量的检测。从而有助于设计高质量的程序架构以及规范化的程序代码.  相似文献   

14.
摘要:在当今的各种程序中,很多人认为只存在两种程序,即善意程序和恶意程序,但对程序属性研究之后,发现还存在第三种属性的程序,该程序部分具有恶意性,部分具有善意性,第三种属性程序是由本文首次提出。本文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是:首先采用恶意权值计算公式对程序进行计算,判断该程序是善意程序还是恶意程序,并且分析了程序的权值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是某个程序的权值发生了变化,那么此时善意程序被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很大,被病毒感染的程序在一定时候就能够体现出一定的恶意性,因此经过对病毒、被病毒感染的程序和善意程序三种不同属性程序分析之后,最后使用MMTD算法对三种属性的程序进行了分类:该程序是恶意程序,善意程序还是部分恶意部分善意的程序。  相似文献   

15.
李志伟 《测控技术》2011,30(10):88-91
程序插装是软件测试中一种重要的白盒测试技术.介绍了程序插装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程序插装的关键要素,研究了插装测试设计的主要内容.针对常用的程序结构,如线性程序、结构化程序、面向对象程序的不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程序插装策略和测试实现方法.在插装测试实践中,根据程序测试的规模、要求等,需要综合考虑程序插装对被测程序性能、执行...  相似文献   

16.
并行程序由于自身的复杂性使得并行程序的调试相比串行程序要困难的多,因此用可视化的性能分析工具来辅助并行程序的调试显得非常重要,以此来帮助程序员找到程序的性能瓶颈,为并行程序的优化提供指导和建议。本文在研究MPE性能分析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实用的MPI并行程序可视化性能分析方法,并用实例详细说明了并行程序实时可视化性能分析和事后可视化性能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7.
程序的行为轨迹常采用基于系统调用的程序行为自动机来表示.针对传统的程序行为自动机中控制流和数据流描述的程序行为轨迹准确性较低、获取系统调用上下文时间开销大、无法监控程序运行时相邻系统调用间的程序执行轨迹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系统调用属性的程序行为自动机.引入了多个系统调用属性,综合系统调用各属性的偏离程度,对系统调用序列描述的程序行为轨迹进行更准确地监控;提出了基于上下文的系统调用参数策略,检测针对系统调用控制流及数据流的行为轨迹偏离;提出了系统调用时间间距属性,使得通过系统调用及其参数无法监控的相邻系统调用间的程序行为轨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监控.实验表明基于系统调用属性的程序行为自动机能够更准确地刻画程序行为轨迹,较传统模型有更强的行为偏离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程序Chopping对于程序理解、分析、调试、测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有的Chopping方法主要基于相互连接的系统依赖图(SDG),对于大程序这种SDG描述通常非常复杂,易导致程序Chopping结果不准确。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带标签的Java程序描述方法,提出一种Java程序Chopping方法。该方法利用这种描述附带的程序依赖信息,分析参数依赖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给出Chopping算法。此程序Chopping方法能把Java程序方法间的程序Chopping问题转换到Java程序方法内进行分析,程序依赖图具有结点少、可重用、可并发构造等优点。最后通过实例和实验给出程序Chopping方法的实施过程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20.
介绍实时程序设计方法学的两个基本方面:实时程序设计语言和实时程序的规范说明及形式化验证,讨论实时程序设计的基本特点和与一般程序设计的不同之处,程序层次的实时性包括静态的时间限制表达和动态的时间限制维护,程序规范层次的实时性包括建立规范说明模型和形式化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