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苏里格庙地区盒8段和山1段发现一套湖泊沉积砂体.它明显分为两层,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水上辫状河道、河泛平原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不同微相储层的物性不同,以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储集物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储层研究中资料分散、联系不紧密、定量化标准和一致规律性缺乏等问题,应用储层地质知识库理论,以大庆长垣油田喇萨区块葡一组辫状河储层为例,利用密井网测井、沉积、物性分析和卫星照片等资料,分析储层砂体层次类型和规模,对比辫状河和心滩坝的充填样式和定量规模;根据辫状河道砂体储层构型要素和几何特征,构建辫状河储层地质知识库.结果表明:大庆长垣喇萨区块葡一组辫状河储层分为古河床范围砂体带(五级)、辫状河单砂体(四级)和落淤层(三级)3个构型单元级次;按照充填样式、定量规模和物性特征,划分辫状河单砂体的辫状河道和心滩坝2个构型要素.该研究结果获得辫状河沉积储层不同级次的构型要素与砂体的规模、方向、几何形态及厚度等定量地质知识,为提供类似区块辫状河储层地质建模和预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辫状河三角洲油气储层的开发很多已经进入高含水期,但对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的研究并不多,影响了该类储层剩余油的挖潜。以胜利油田永8断块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厚层砂体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岩芯、测井、地震和开发资料,通过隔夹层划分,将主力层段划分为5级界面限制的三角洲前缘复合沉积体和4级界面限制的单一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单一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道周缘溢岸砂体、河口坝主体、河口坝周缘、分流间湾等构型单元。通过综合利用曲线形态差异、砂体侧向厚度变化、砂体间泥质沉积、隔夹层数目差异等进行砂体边界与叠置关系的划分,确定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单一沉积体的平面和剖面构型样式,揭示了单一沉积体各构型单元逐层进积的基本过程,明确了该区辫状河三角洲具有河窄坝宽、河薄坝厚、河顺坝横的特点。研究区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河口坝宽度为分流河道宽度的2.23~8.95倍,河口坝厚度为分流河道厚度的1.25~2.50倍。  相似文献   

4.
通过露头剖面追踪实测、岩相分析及精细构型解剖,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吐孜阿克内沟八道湾组砾质辫状河露头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其岩相特征及内部构型,建立了基准面上升过程中砾质辫状河沉积构型模式并对隔夹层展布及其控制的剩余油进行了分析.露头中识别出8种岩相类型和6类岩相组合,辫状河道及砾质坝为砾质辫状河主要的构型单元.研究结果表明:基准面上升早期砾质辫状河以辫状河道构型单元发育为主,砾质坝构型单元不甚发育,据河道底部形态将辫状河道分为面状侵蚀河道和局部侵蚀河道,单一辫状河道宽度多大于150m,以侧向拼接为主.基准面上升中期辫状河道构型单元和砾质坝构型单元均较发育,侧向呈河坝相间分布的特征,该时期河道以局部侵蚀为主,单一辫状河道多呈垂向叠置样式,单一辫状河道宽度100~150m,砾质坝宽度约50m.基准面上升晚期发育砂质坝,且砾质坝与砂质坝规模较大,总体呈宽坝窄河道的特征,单一辫状河道宽度约50m,砂质坝宽度50~100m,厚度3~5m.砾质辫状河总体为"砾包砂"的沉积特征,其内部隔夹层主要有4类:近水平稳定分布的泛滥平原泥炭隔层,倾斜展布的河道侧积细砂岩夹层,河道底部下凹的钙质夹层及河道顶部废弃河道粉砂岩夹层.侧积夹层及废弃河道规模较小,对剩余油的控制不明显,钙质夹层展布范围较广且分布较稳定,底部剩余油较富集.  相似文献   

5.
内蒙葫鲁斯太地区上石炭统太原组中发现一套由辫状河进积到海盆中而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由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 2个亚相组成 ,辫状河三角洲特征显著 ,明显有别于其它类型的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的主体是由含砾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的辫状河道沉积及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它们由许多下粗上细的砂岩透镜体在垂向上相互叠置而成 ,单一透镜体最大厚度在 0 .5 - 2 .5m不等。三角洲中交错层理丰富 ,其中尤以水道砂体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侧积交错层异常发育为标志  相似文献   

6.
苏里格气田S120区块山1-盒8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里格气田西区S120区块主力含气层段为山1-盒8段,为了查明该区砂体展布特征,笔者在资料收集和30余口钻井的测井曲线综合解释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内的沉积微相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山1段发育曲流河沉积相,盒8段发育辫状河沉积相,优质储集砂岩主要形成于河道亚相;在山13段时期砂体发育较好,储集性能也较好,在山11、山12段时期河漫亚相占优势,砂体发育程度较低.盒8段具有显著辫状河沉积剖面结构特征,河道亚相占有明显优势,储集性能远优于山1段;从时序上看,从山1段到盒8段沉积相由曲流河过渡为辫状河,砂体厚度、砂地比随之增高;从平面分部看,区内较厚砂体多以南北走向展布,这与沉积相的分布是比较一致的;砂体厚度、发育规模以及砂体空间展布均受沉积相带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传统沉积微相的识别,主要是依据沉积特征、测井曲线相模式等资料进行逐井逐段地识别与划分.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区中西部八道湾组稠油油藏,应用沉积微相-岩石相综合分析方法,根据储层特征,识别并划分洪积扇扇中沉积相类型,在岩石相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砾岩稠油油藏沉积微相的精细定量划分,表征了砾岩油藏沉积微相砂体之间在岩性、物性上的差异,并进一步总结了洪积扇扇中的沉积模式,研究了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建立了不同类型沉积微相-岩石相储层地质知识库,认为扇中辫状河道粗砂岩相及辫状河道细砂岩相为主要的含油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8.
内蒙葫鲁斯太地区上石炭统太原组中发现一套由辫状河进积到海盆中而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由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2个亚相组成,辫状河三角洲特征显著,明显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的主体是由含砾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的辫状河道沉积及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它们由许多粗上细的砂岩透镜体在垂向上相互叠置而成,单一透镜体最大厚度在0.5-2.5m不等。三角洲中交错层理丰富,其中尤以水道砂体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侧积交错层异常发育为标志。  相似文献   

9.
长武地区延长组沉积微相与油气聚集有利相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长武地区延长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建立了8种沉积微相模式。长武地区延长组辫状河三角洲相与湖泊相交替发育,沉积环境由陆上沉积到水下沉积再到陆上沉积,这种沉积演变形成了多套有利的成藏组合,而沉积微相控制了砂体展布与油气的聚集,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0.
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苏里格气田的苏76、苏77区块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研究对象,运用岩相分析方法探讨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下段沉积演化过程中的岩相类型、叠置关系及其反映的沉积相特征。通过对研究区内38口探井取芯段岩芯的详细观察和描述,首次识别出了由洪水泥石流沉积所形成的岩相和由牵引流沉积所形成的岩相。牵引流沉积所形成的岩相主要包括颗粒支撑的正砾岩相、牵引流成因含砾粗砂岩相、牵引流成因砂岩相和牵引流成因粉砂质泥岩相;洪水泥石流沉积所形成的岩相包括杂基支撑的副砾岩、洪泛成因含砾粗砂岩相和洪泛成因粉砂质泥岩相。这二种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岩相在垂向上叠置构成不同的岩相组合类型。这些组合类型反映了苏76、苏77区块盒8下段在洪水泥石流沉积期发育湿冲积扇沉积,在牵引流沉积期发育辫状河沉积。其中,辫状河道中发育砾石质心滩、砾砂质心滩、砂质心滩,为形成有利储集砂体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黄骅坳陷孔店地区馆陶组沉积演化规律,本文以井和地震资料划分出的沉积层序及体系域为等时地层单元对相应的地震资料进行90°相位转化及地层切片处理,结合单井相分析结果刻画并解释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并建立了孔店地区河流沉积体系演化模式.认为馆陶组为一完整三级层序,可划分为低位、水侵和高位3个体系域,低位和高位体系域发育辫状河沉积,水侵体系域发育曲流河体系,馆陶组经历了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沉积体系中厚层砂体垂向频繁叠置,厚度可达70m,平面上大面积展布,泛滥平原沉积发育较差,地层含砂率大于70%;曲流河道及边滩砂体呈孤立状被厚层泛滥平原泥岩包裹,平面上曲流河沉积分布于大面积泛滥平原内,泛滥平原泥岩占比为48.5%.可容空间和古气候控制了基准面变化进而控制了河流沉积体系展布模式,可容空间相对较低,气候相对潮湿时,发育大范围辫状河沉积体系,基准面迅速上升时期,可容空间迅速增加且气候相对干燥,更有利于曲流河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地层切片相比时间切片、沿层切片更接近等时界面,更具有等时沉积意义,因此能更真实地反映储层沉积特征X区块U层段为辫状河平原沉积,沉积微相类型主要包括辫状分支河道、泛滥平原等分支河道微相往往沉积交互叠置厚层砂岩储层,形成有利的储集体基于人工三维地震资料,利用地层切片技术对U层段沉积微相进行了识别和分析,指出了有利的沉积...  相似文献   

13.
针对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各断块地层单元划分不一致,沉积相认识存在分歧等问题,依据旋回级次?旋回性质等,将馆陶组三段划分出2个四级旋回?4个五级旋回、16个六级旋回;并以岩芯及室内分析资料、测井资料等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岩石类型、粒度及结构特征、垂向粒序变化、层理构造类型及自然电位曲线形态等。结果表明: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馆陶组三段主要发育冲积扇及辫状河;冲积扇主要发育辫流砂岛、辫流沟道、辫流带、漫流席状砂、远端砂丘等微相;辫状河主要发育心滩,辫状河道充填,天然堤、漫滩和道间洼地沉积,泛滥平原沉积,废弃河道等微相;2个四级旋回的沉积相类型及空间展布特征相似;第Ⅰ五级旋回在研究区中偏西部属冲积扇沉积,主要发育辫流砂岛、辫流沟道、辫流带微相,在东部属扇前平原沉积;第Ⅱ五级旋回早期以辫状河沉积为主,河道规模较大,仅在第Ⅱ1六级旋回的东北部位见冲积扇的辫流砂岛及辫流沟道微相;第Ⅱ五级旋回中期属辫状河沉积,河道规模减小,2个河道群自NW向SE方向流动;第Ⅱ五级旋回晚期河道规模更小,逐渐向曲流河沉积过渡。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独山子油田沙湾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最新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首次分析了研究区沙湾组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区储层主要为辫状河道、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通过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及孔隙类型分析,认为影响储层的主要因素是不同沉积环境的不同岩性、碳酸盐含量以及成岩作用,其中沉积环境起主导作用,控制着储集砂体的发育与分布,而后两者在局部地区对储集砂体物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研究区苏里格气田属大型砂岩岩性圈闭气藏,主力含气层段为二叠系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的砂岩储层。纵向上均为河道的叠置及泛滥平原交互层沉积,横向上砂体分布变化大,易尖灭,沉积相(微相)发生急剧变化。通过研究河流相沉积演化特点,了解砂体空间展布规律,为确定研究区岩性、地层气藏发育的有利相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北二西葡一组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识别复合河道砂体内的单一河道,提高该类油层的聚驱开发效果,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储层类型和开发实践,将大庆油田北二西葡一组6个沉积单元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根据流动单元划分结果,结合油水井动态反映,进行聚合物驱开发后期措施调整和剩余油分布分析.结果表明:Ⅰ类流动单元渗流和存储能力最好.Ⅱ类流动单元渗流能力强到中等.Ⅲ类流动单元渗流能力一般,根据微相位置分为Ⅲa型和Ⅲb型2个亚类,Ⅲa型主要发育于河道边部和不同河道切割叠置处,层内相对均质,最终开发效果较好;Ⅲb型主要发育于河间砂及三角洲内前缘相分流间砂体,开发效果较差.Ⅳ类流动单元为低孔、低渗储层.该方法能够确定油层水淹状况和剩余油分布,为聚合物驱后期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延10油层组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安212区延10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主要发育辫状河亚相沉积,辫状河道为储层骨架砂体;砂岩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储层物性特征明显受控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决定了储层砂岩颗粒粒度、成分,溶蚀作用增加了面孔率改善了储层物性,压实作用则降低了储层孔隙度,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8.
依据野外露头、岩芯、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部地区上古生界中二叠统石盒子组盒8沉积期的沉积类型、沉积微相特征及沉积相对天然气成藏富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部地区盒8沉积期自北向南依次发育缓坡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相,亚相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湖和浅湖,微相包括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滨湖砂坝、滨湖泥湾和浅湖泥湾;各微相在空间上相互叠置,复合加积;各微相水动力条件的差异造成微相在沉积物成分和组构上各异,导致其成岩作用不同;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发育处密集形成相互叠置的大面积骨架砂体,构成区内主砂带,成为天然气优质储集层,是有利勘探相带;沉积相明显控制优质储集层的分布,进而影响着天然气的富集成藏。总之,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微相是砂岩优质储集层分布和发育的最有利相带,也是今后勘探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综合利用测井、岩心、薄片及野外露头等资料,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石盒子组分流河道砂体结构、沉积构造、岩相组合、砂地比、测井响应、河道垂向叠置样式和平面形态等特征,以及石盒子组基准面变化与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基准面处于低位阶段时,砂岩粒度最粗,分流河道广泛发育,以辫状河型为主,弯曲度较小;随着基准面逐渐上升,分流河道数量减少,以曲流河型为主,弯曲度逐渐增大;基准面处于高位阶段时,分流河道数量逐渐增加,以网状河型为主,弯曲度最大.随基准面变化,三角洲分流河道具有辫状河型—曲流河型—网状河型的演化特征,建立分流河道沉积演化模式.该研究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轮南地区三叠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南地区三叠系储层分布广泛,对砂体展布及储层特征的详细研究对该区的精细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在层序格架基础上,应用露头、测井、录井资料,分析三叠系的岩性、结构、构造特征及储层物性特征,总结该区三叠系的沉积特征及储层特征.该区三叠系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自北向南依次展布,沉积主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及滨浅湖沉积.储集砂体主要为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储集空间为粒间孔、粒间溶孔,储层孔渗性好.平面上物性自北向南逐渐变好;垂向上向上物性变差.轮南地区三叠系储层发育,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为圈闭及油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