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粘弹性聚合物溶液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69,自引:20,他引:69  
实验研究了水解聚丙稀酰胺溶液的粘弹性,分析了粘弹性聚合物溶液对残余油的作用机理,研究了粘弹性聚合物溶液提高残余油驱替效率的机理。根据微观渗流实验,建立了描述聚合物溶液粘弹性的特征参数与孔隙盲端中残余油驱替效率的对应关系,粘弹性越强,对盲端中残余油的驱替效率越高。聚合物溶液可将残余油拉成“油丝”,形成新的油流通道——“油丝”通道,文中理论分析并证明了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可以形成稳定的“油丝”油流通道。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机理是由于聚合物溶液的粘弹特性,残余油是被聚合物溶液拉出来的,而不是推出来的。粘弹性的聚合物溶液均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各类残余油量,粘弹性越大,携带出的残余量越大,驱替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实验,测定了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在流变仪中的流变性,通过多孔介质的流变性和残余阻力系数,并用不同的浓度,注入速度和岩心渗透率进行了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聚合物溶液的体相粘度、表观粘度和残余阻力系数增加,衰竭层厚度减小,驱油效率增加,注入速度增加时,聚合物溶液的衰竭层厚度降低,粘弹性增加,驱油效率增加,渗透率的增加能使驱油效率增加,对提高驱油效率起作用的是聚合物分子的缠结作用引起的表观粘度的增加或衰竭层厚度的降低,这种作用能使平行于油水界面的拉动残余油的力增加。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溶液在驱油过程中对盲端类残余油的弹性作用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从微观驱油实验出发,研究了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定量分析了聚合物溶液的弹性在驱油过程中对残余油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油湿盲端,随着聚合物溶液弹性的增加,盲端类残余油的驱油效率提高.对于水湿“盲端”,聚合物溶液不能提高不可动残余油的驱替效率.如果“盲端”处的残余油为可动油,或有其他油滴流入“盲端”与残余油聚并,即可形成较大的可动油滴,用粘弹性流体驱替,可使“盲端”处残余油饱和度降低.对仿真类孔隙介质,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均可提高微观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4.
3种新型聚合物驱油效率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模拟辽河锦16块油藏条件下(温度56℃,地层水矿化度3770mg/L,脱气原油地面粘度68mPa·s,密度0.939g/cm3),实验考察了3种新型驱油用聚合物的应用性能并与常用HPAM作了对比:①梳形聚合物KYPAM 2;②疏水缔合聚合物DH XN;③疏水缔合聚合物与助剂复配物GH YHS;④对比物HPAMMO 4000。在200~2000mg/L浓度范围内,在8s-1下,①的溶液粘度比④约高1.6~1.8倍;②和③的溶液粘度在低浓度下低而在高浓度下高。聚合物浓度为1000mg/L时,在5~120s-1范围内①和④的流变曲线属假塑性流体型,②和③的流变曲线虽为剪切变稀型,但由2个曲线段组成,低剪切速率下粘度下降较平缓。储能模量G′与频率f关系曲线的位置,①最高,即粘弹性最强,②和③居中,④最低,即粘弹性最弱。30~74℃范围的粘温关系,①和④的变化趋势相同,①的增粘能力为④的1.52~1.65倍;②和③的粘度随温度下降幅度大。在人造石英砂胶结岩心上提高水驱残余油采收率的规律,①与④相同,但①的驱油效率较④高一倍;②的注入量由0.2PV增加到0.3PV时采收率急剧增大;③的采收率增幅最小。粘浓曲线表明,疏水缔合聚合物在地层水溶液中显示2个缔合浓度,②和③的第一缔合浓度分别为766和1167mg/L,第二缔合浓度分别为1908和2155mg/L。从分子结构和水溶液性质对实验结果作了解  相似文献   

5.
利用聚合物粘弹效应提高驱油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孔隙介质中聚合物的粘弹效应及利用粘弹效应提高聚合物驱油效率的可能性。根据粘弹效应系数Rve的定义,通过测定有滞留分子存在的岩心中,不同注水速度下的Rve值,可以判断聚合物溶液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变特征。当Rve=1时,表明聚合物溶液以该流速通过孔隙介质未产生拉伸流动,当Rve>1时,表明聚合物溶液以该流速流动时产生了拉伸流动;本文系统测试了在一定岩心中Rve与流速的关系曲线,找出了聚合物溶液开始产生拉伸流动的速度──临界粘弹流速Vc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Vc1对聚合物驱油效率的影响,认为聚合物驱的速度必须大于Vc1,才能发挥粘弹性的作用,提高注聚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驱油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祥国  高振环 《油田化学》1996,13(4):361-363
收集了大庆油田北一区断西聚合物驱工业试验区采出水,用于配制聚合物溶液并在非均质人造油层物理模型上进行了驱油试验,其结果表明采出水直接回注或用于配制聚合物驱油溶液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粘弹性聚合物溶液能够提高岩心的微观驱油效率   总被引:94,自引:15,他引:79  
人们普遍认为,聚合物驱不能提高微观驱油效率。而新近的大量研究成果不再支持这一观点。通过实验室岩心驱油实验,对水驱后的不同残余油类型进行了研究,并将残余油的类型划分为:①岩石表面的油膜;②“盲端”状残余油;③毛管力作用下的孔喉残余油;④岩心微观非质部分未被波及的残余油。研究表明,粘弹性的聚合物溶液驱替后,所有类型的微观残余油均减少。而且其在孔隙中的速度分布与牛顿流体有很大不同,在驱替不同类型的残余油时,表现出很强的“拉、拽”作用。研究证实了微观驱油效率的提高与聚合物溶液的弹性有关。不同性质的聚合物溶液具有不同的弹性。选用不同的聚合物驱油时,其提高采收率幅度的差异可高达6%OOIP以上。大庆油田工业规模聚合物驱开发区块的密闭取心资料也证实了这一观点。研究较全面地阐述了:①一些聚合物驱成功与失败的原因;②开展聚合物驱油时应考虑的因素;③如何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油的采收率。粘弹性的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变性还需进一步做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牛顿流体所得到的许多结论在用于粘弹性流体时,还有待于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8.
高浓度、大段塞聚合物驱油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根据目前大庆油田的实际情况,探索了一种新的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在室内两维纵向非均质岩心上,进行了一元驱注入时机、聚合物段塞和相对分子质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聚合物浓度越高,采收率越大,产出液处理量越小,经济上越合算;越早转注一元驱,采收率越大,经济效益越好;随着聚合物段塞的增大,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加,但聚合物段塞增大到一定值后,采收率增加的速率开始变缓;企业总利润开始随着聚合物段塞的增大而增加,但聚合物段塞增大到一定值后,企业总利润开始下降;企业最大总利润所对应的聚合物段塞随着油价的增加而增大,较为合理的段塞大小为0.8~1.0PV左右:相对分子质量越高。驱油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分子量与驱油效率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大庆油田油层非均质特点出发,设计并制作了渗透率迹异系数为0.68的非均质油层物理模型,通过三种不同分子量聚合物在该物理模型上的驱油实验,证实了聚合物分子量与驱油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这将为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最佳分子量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粘弹性流体平行于界面的力可以提高驱油效率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水驱后残余油的微观形态可划分为油滴状、油膜状和簇状残余油3种类型.前人研究工作表明,若要用牛顿流体驱动水驱后的残余油,其驱动力必须要再增加1000~10000倍才能克服束缚残余油的毛管力,而实际油藏中的粘滞力不可能增加如此之大.虽然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对油水界面张力影响不大,但实验室内和矿场试验数据表明,用聚合物水溶液驱替后,孔隙介质中所有类型的残余油均减少,减少的量取决于驱替液的弹性.实验条件相似的流体,其弹性越大,驱替后残余油饱和度越低.微观可视岩心模型实验研究结果证实,粘弹性驱替液可降低不同润湿性岩心的残余油饱和度.粘弹性驱替液驱替残余油的力与牛顿流体的力不尽相同,它不仅有垂直于油水界面克服束缚残余油的毛管力,而且还有较强的平行于油水界面驱动残余油的拖动力.  相似文献   

11.
该文用微观和宏观两种渗流实验方法研究了交联聚合物的驱油机理,认为交联聚合物不但有调剖作用,同时还具有驱油作用。交联聚合物可明显改善油藏高含水期水驱油效果,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在注水时,以适当的主段塞和副段塞组合可获得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在该实验条件下,推荐段塞组合为:主段塞0.2PV,不加清水隔离段塞,副段塞0.05~0.1PV。实验采用此段塞组合可提高采收率20%~26%。含水率下降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聚合物驱提高驱油效率机理及驱油效果分析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根据分子动力学基本原理,描述了聚合物驱过程中驱油的分子作用力,经与水驱的分子作用力对比证明,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是聚合物分子与原油分子摩擦力和撞击力的宏观表现,聚合物驱能够提高驱油效率.对大庆油田北一区断西试验区相距30m检查水驱效果的北1-6-检27井和检查聚合物驱效果的北1-6-检26井进行了密闭取心资料研究,由岩心剩余油饱和度密度分布曲线发现,聚合物驱较水驱达到残余油饱和度的岩心比例明显增高,高含油饱和度的岩心比例明显降低.从而证明:在相近条件下,聚合物驱较水驱既能扩大波及体积,又能提高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3.
用不同分子量、不同浓度的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在人造岩心上进行较系统的驱油实验,结果表明:(1)分子量越高,或浓度越大,溶液的增粘性就越强,驱油效率也越高;(2)当分子量和溶液粘度相同时,驱油效率随残余阻力系数的增加而提高;(3)当注入溶液的孔隙体积一样时,每吨聚合物的增油量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以岩心做的驱油效率实验为基础,用简便方法优选出适合河南油田的聚合物分子量为1430万,用量为320PV·mg/L。在河南油田面积为3.01km2的聚合物驱矿场先导试验中,经三年零二个月的试验,全区增油4.85×104t,提高采收率9.19%,每吨聚合物增油210t,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对盲端类残余油的微观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实验研究了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对盲端类残余油的微观作用机理,得出了在油湿状态下,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即随着聚合物溶液弹性的增加,盲端类残余油的驱油效率有所提高;在水湿状态下,聚合物溶液不能提高不可动残余油的驱替效率,但能够提高可动油的驱油效率,即亲水岩心盲端状残余油若要流动,它必须先转变为可动油.  相似文献   

15.
多段塞平行聚能提高聚合物驱后采收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聚合物驱后还有50%左右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聚合物未波及到的次一级孔隙中。通过依次注入不同黏度和性质的功能段塞,在不同渗透率区域形成均匀移动的驱油段塞,增大局部驱替压力梯度,挖潜中、低渗透区的剩余油。室内实验表明:注入多个轮次的功能段塞后,再进行水驱,原油采收率达到89.15%,比聚合物驱采收率提高32.78%。相比于其他开采技术,多段塞平行聚能驱油的产液含水率更低;三个岩心实验的产液量比率趋向于相近,并在较大范围保持稳定,窜流现象得到有效的抑制。在非均质实验中,中、低渗透层的含油饱和度分别下降了35%和56%,剩余油动用程度大幅提高,而高渗透层变化很小。两点压差随段塞向后推移而推移,局部压力最大值在段塞位移处,注入段塞在非均质油层近似平行移动。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驱后石油磺酸盐体系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孤岛油田中一区Ng4砂层组油藏条件,开展了聚合物驱后以石油磺酸盐为主剂的表面活性剂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室内实验研究工作。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研制出以石油磺酸盐为主剂的复配体系,并开展了驱油效率实验。对比了几种低界面张力活性剂驱油体系的驱油效果,筛选出效果最好曲石油磺酸盐驱油配方体系:0.3%SLPS-01C+0.1%助剂1#。研究了不同转注时机对石油磺酸盐体系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影响,在注聚合物后含水率最低时,由于聚合物驱的作用,形成“油墙”,可防止表面活性剂窜流,此时转注石油磺酸盐体系效果最好,洗油效果最佳。图4表7参21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溶液黏弹性驱油微观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白玉湖  张贤松 《石油学报》2011,32(5):852-856
采用力学分析方法,针对被毛管力束缚在孔喉处的残余油,突扩孔隙空间的残余油以及盲端残余油,理论上分析了聚合物溶液黏弹性驱油微观机理,分别得到了聚合物溶液黏弹性作用下微观残余油动用增量表达式。当考虑黏弹性时,孔喉处可动油的临界半径要大于单考虑聚合物溶液黏性时的临界半径,这使得一部分原来不流动的孔喉残余油滴会发生流动,原来可动的油滴更容易动起来,提高了残余油动用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单依靠聚合物溶液的黏性几乎不可能把盲端残余油驱替出来。当考虑聚合物溶液黏弹性的挤出胀大效应时,会进一步将突扩孔隙空间内、盲端残余油驱替出来。提出了表示毛管力和重力相对大小的无量纲量,当该无量纲量越大时,理论推导的突扩孔隙空间及盲端残余油动用量表达式就越准确。  相似文献   

18.
缔合聚合物在低渗透油层中驱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低渗透油层能否进行有效缔合聚合物驱的问题,本文运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9块渗透率小于100×10-3μm2的不同岩心进行了研究.证明缔合聚合物在低渗透油层中具有一定的驱油效果,平均提高采收率程度可达到3.59%OOIP.确定了适合缔合聚合物在低渗透油层中驱油的最低渗透率临界值40×10-3μm2;同时在相同的渗透率条件下,加大注入量能增加缔合聚合物在低渗油层中的采出程度,并且在要达到相同的提高采收率值的情况下,加大注入量的油层适应范围更宽.该结论为低渗透油藏进行缔合聚合物驱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