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种油气藏》2008,15(1):F0002-F0002
各石油学会、石油单位、石油院校:我国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程度已较高,勘探开发的难度逐年加大,“特种油气藏”已逐渐成为我国油气资源的重点。为积极推进我国“特种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与《特种油气藏》编辑部携手,分别干2004年和2006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得到了我国石油领域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创刊40年。40年来,她不仅为我国石油物探事业和石油工业的发展与腾飞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石油物探科技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我而言,《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犹如良师益友,她深深地影响了我、鼓励了我,同时也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信心。  相似文献   

3.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2):F0003-F000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石油系是培养中国油气勘探开发专业人才基地之一。她的前身是北京地质学院于1953年成立的矿产地质及勘探系,包括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勘探专业。1954年成立了可燃性矿产地质及勘探系,包括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专业、煤田地质及勘探专门化两个专业。1  相似文献   

4.
石油地质学家罗春熙罗春熙,1937年9月生于四川省南部县。1962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勘探系。毕业后曾先后在新疆石油管理局、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从事油气勘探工作,是一位优秀的石油地质专家,现任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副总地质师。罗春熙...  相似文献   

5.
《江汉石油科技》1996,6(2):96-96
余芳权 男,1940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专业。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油气勘探和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相似文献   

6.
简讯     
蓬勃发展的四川山地地震勘探事业 1992年12月,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关怀与支持下,经四川石油管理局批准,由四川石油地质调查处组建的四川石油山地地震勘探公司正式成立了。四川石油山地地震勘探公司(以下简称山地勘探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四川山地地震勘探技术日趋成熟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40年来,山地地震勘探足迹踏遍了四川盆地18万km~2土地。在改革开放大潮  相似文献   

7.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40(B11):F0004-F0004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委托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份石油物探方面的综合性科技期刊(1966年创刊)。主要报道内容有:石油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各种勘探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技术,地震仪器装备的应用改进与维护、地面测量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技术和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动态及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8.
卢林松 《海洋石油》2005,25(4):66-66
2005年8月11日,由中国石化集团属下的云南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同缅甸国家石油与天然气公司签订的首个在缅甸合作进行勘探的石油天然气项目,于8月11日正式启动并进入勘探阶段,其远景目标是建成一个百万吨级的油田。  相似文献   

9.
我是《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杂志的一位忠实读者,每拿到一期新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杂志,即使再忙,也要认真仔细地翻阅一遍。我从事石油物探的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已3O多年了,这份杂志整整伴随了我3O年,他是我的挚友,是我的良师,给我在石油物探业务上诸多的帮助。多年来看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由内刊到公开发行最后走向世界,心里特别高兴。1990年我院图书馆购买了美国地质文献检索系统GeoRef光盘,看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和《石油物探》等我所喜欢的专业技术杂志进入该系统,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地学期刊,我个人在其中发表的文…  相似文献   

10.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5):F0002-F0002
周玉琦,男,1950年出生,江苏省无锡市人,他1977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专业,1983年6月由国家经委派赴挪威特隆赫姆工业大学作为访问学者进修一年,1993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专家称号,享受政府津贴,现任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及副理事长,中国石油学会常务理事及石油地质专业委员副主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和《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编委会顾问。  相似文献   

11.
《石油学报》2008,29(3)
中国石油地质年会是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性专业会议。本届会议将于2008年9月16日-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中国海内外油气勘探新进展。会议主要交流我国各石油公司在海内外的勘探新成果,天然气勘探与非常规油气勘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热烈祝贺《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创刊30年!在这30年中,《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紧跟石油物探技术发展的历史步伐,吸收和传播国外新技术信息,总结和交流国内生产技术经验,发表了很多有独创性的新方法、新技术论文,引导石油物探技术不断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纵深发展。《石油地球物理勘探》30年来功不可没。在这30年中石油物探技术发展迅猛。从1965年至1995年的30年期间,地震勘探走过了从磁带化到数字化的整个过程,又在数字化的基础上从只研究地质构造发展到综合研究地层、岩性及油气;从只寻找构造圈闭到综合寻找构造、地层、岩性圈闭;从…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海找油的勘探战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中国海洋石油要实现“九五”及2010年的计划目标,搞好勘探工作是关键,而勘探战略至关重要,勘探总思路是:集中与甩开并举,加强集中,重视甩开,提出了储量增长和勘探战略展开的具体方向及勘探建议,为了获得新的重大突破,讨论了战略探索的新思路和新领域。  相似文献   

14.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杂志的创刊及其健康成长是我国石油物探界的一件大事。该刊创办30年来,一直受到勘探界的各级领导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和爱护。今天我们在纪念该刊创办30年之际,倍感亲切,油然起敬。我参加石油物探工作3O年,一直是《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热心读者。从这块物探技术的园地里,学到了许多在学校里、书本上以及日常的生产中学不到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特别是这份杂志就像一扇越开越大的窗口,透进了越来越亮的照耀我国物探技术之花的阳光,使我国石油物探技术的发展与世界更贴近、更融合了。我相信,全国物探…  相似文献   

15.
石油地质学家雍天寿雍天寿同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33年11月生于宁夏中宁县,195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石油地质与天然气勘探专业。先后在新回石油管理局、长庆、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从事石油地质勘探研究工作40年,曾任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  相似文献   

16.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13(6):F0002-F0002,I0001
宋国奇,男,汉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地球地理勘探专业,1989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学位。历任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总地质师、副院长,中国石油化西部勘探指挥部副总地质师,  相似文献   

17.
陆大卫先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石油地球物理测井专家,中共党员,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副总工程师。现任中国石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石油学会石油测井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职业测井分析家协会(SPWLA)北京分会主席、石油工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石油测井专业标准委员会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测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测井承包商协会特聘顾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测井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99年-2004年担任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2007年起任《测井技术》杂志主编。陆大卫教授,1944年生于重庆市,原籍江苏无锡。1965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勘探系测井专业,1965年9月-1966年12月,在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完井大队测井中队实习,1967年1月调入原石油工业部勘探司,1983年3月任测井处副处长,从事石油地球物理测井生产、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陆大卫教授从事测井技术工作40余年来,积极推动中国测井技术发展。多次组织了我国石油测井行业中长期技术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主持了国内重大测井技术装备引进工作,特别是...  相似文献   

18.
1988年华东石油学院改名为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改名为石油大学(北京),开始招收本科生。根据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指示,石油大学(北京)创建一批本科新专业,其中最主要的是创建了两个综合性专业:综合勘探专业和石油工程专业。现在,国内外已有的勘探类专业主要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和应用地球物理。石油大学(北京)创立的综合勘探专业是要综合这两个专业的特点,为总公司培养具有地质和地球物理知识的综合性人才。这类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主要包括:(1)地质类:沉积岩石学及岩相古地理,古生物学,地层学,构造地质…  相似文献   

19.
1939年,我国首次使用测井技术勘探石油与天然气。60年来,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使用的测井技术经历了5个发展历程:半自动测井技术、全自动测井技术、数字测井技术、数控测井技术和成像测井技术。这些测井技术对提高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效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江汉石油科技》1997,7(4):93-93
蒲秀刚 男,1968年出生,199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1997年获石油大学(北京)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硕士学位。现从事石油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