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从地层的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局部构造形变、断裂作用等多方面分析了ZJD地区裂缝的成因机理。利用地震资料确立了该区地层层速度与地层压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运用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地层曲率和相干体等技术对该区裂缝性储层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预测了该区主要的裂缝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3.
油气田整装开发与滚动开发投资的临界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气田开发的实践中,主要运用整装开发和滚动开发两种开发方式.以财务分析视角观察两种开发方式下项目的临界效益,结果表明:滚动开发模式,不仅减少了早期投资额,降低了融资难度和风险,也降低了总投资的折现额,实现了较高的资金使用效率和投资效益;滚动开发和整装开发存在净现值相等的建设期,当滚动开发的建设期超过14年时,滚动开发的净现值将小于整装开发1年建设期的净现值;一般情况下,整装开发在3~5年才能完成,而相同建设期的滚动开发效益是整装开发投资效益的6倍. 相似文献
4.
�ѷ�պϹ����о�����������↑����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章通过建立有限元力学模型,定量地计算分析了在垂向应力为最大主应力的地应力环境下,不同产状、开度裂缝的闭和规律。结果表明:在垂向应力为最大主应力的环境下,地层中发育的水平裂缝在油气藏压力衰竭时最容易发生闭合,闭合压力高;其次为低角度裂缝。因此,埋藏深度大、水平裂缝和低角度裂缝发育的裂缝性油气藏,不宜采用油气藏天然能量弹性驱动方式开采,而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地层压力。而且,埋藏深度大,水平裂缝发育、基质岩块渗透率低的裂缝性油气藏,开采速度不宜过高,应有足够的时间使基质岩块中的油气进入裂缝系统。 相似文献
5.
在本文中,作者明确了一种机制,即高的孔隙压力单独起作用就能引发天然水压裂缝并能使其保持开启一段时间。这类裂缝可发生在构造背景为张性一中性和压性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研究使用了四个地区储层模拟裂缝系统(节理和断层)的高质量数据组,这些储层包括炭岩(爱尔兰)、砂岩(挪威和沙特阿拉伯)和白垩(丹麦)。结合文献中的现有资料,可使用这些数据组来评价储层中裂缝系统的主要控制因素和标度特征。我们已发现岩性分层非常重要,并且识别了两端员裂缝系统。在“层控”系统中,裂缝限制在单层,大小也有一定标度,而且间距有规律。在“非层控”系统中,裂缝的大小变化很大(常表现为幂定律),空间上呈聚群分布和垂向延伸。自然中存在在这些裂缝系统的变异形式和组合特征。这些端员系统对流体流 动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包括控制流动的裂缝标度和有代表性的单元体积,同时对合适的模拟方法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油气田地质开发力学在中国的形成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气田地质开发力学具有双重涵义,既是地质力学理论在油气田开发中的扩大应用;又是地质力学与油气田开发有关学科中力学原理的综合应用,对指导我国油气田增储上产和高效开发起了重要作用,本文提出建立业已形成的“油气田地质开发力学”,构成新的跨学科系统,作主地质力学体系在石油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科学分支,文中援引了国内,外历史文献中石油专家共识,概述了油气田地质开发力学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煤层气藏水力裂缝扩展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水力压裂改造措施是煤层气藏增产的主要手段,故研究水力裂缝在煤层的扩展规律是高效开发煤层气的重要内容。煤层强度低且天然裂缝发育,其水力裂缝的扩展不同于常规天然气储层,为此应用损伤力学的方法研究了在流、固、热共同作用下的裂缝扩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天然裂缝相遇后,水力裂缝会发生迂曲转向,部分水力载荷将消耗在非主裂缝的路径上,但迂曲一段距离之后,主裂缝仍会沿着平行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延伸;主裂缝发生迂曲转向的临界条件随着天然裂缝数量、天然裂缝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夹角以及天然裂缝长度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该研究成果对煤层气藏进行水力压裂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煤层气井复杂水力压裂裂缝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层与常规砂岩储层不同,煤层抗压强度低,易破碎变形,水力压裂时形成的水力裂缝系统也相对复杂。煤层水力压裂时常出现一些垂直裂缝与水平裂缝共存,或多条垂直(水平)裂缝存在的现象,形成所谓的复杂裂缝系统。复杂裂缝系统是煤层割理,煤层与上下顶底板岩性较大的力学性质差异,煤岩构造应力,煤粉堵塞,不同岩性的界面效应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当煤层垂直应力与水平应力相差较小时,煤层往往出现“T”字型或“工”字型裂缝系统,对“T”字型或“工”字型裂缝系统进行设计研究,对煤层水力压裂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根据复杂裂缝形成机理,以“T”字型裂缝系统为例,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计算设计。根据模型对山西晋城煤层气井组某口井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计算设计结果与实际电测结果符合性较好,对指导下一步煤层气井水力压裂施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ú���������е�����ѹ����϶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煤中裂隙是煤层气运移产出的通道,对其成因进行探讨是煤层气地质学的重要内容。文章根据宏观和微观观测,发现煤中存在一种流体压力致裂的特殊裂隙,这些裂隙的成因无法用诸如应力场的作用来解释。此类裂隙的形成与煤中流体(液体和气体)密切相关,流体的来源有两类:煤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流体和补给来的地下水,且以前者为主。当孔隙或裂隙中流体压力大于垂直裂隙(或基质孔隙)壁的正应力时,孔隙或裂隙将沿最大主应力方向延伸、沿最小主应力方向张开;当流体压力降低时扩展终止。流体压力导致孔隙向割理的转化、割理向继承性裂隙以及外生裂隙的进一步扩展。流体压力的集中是周期性的,即流体压力增加—裂隙扩展—压力降低—裂隙闭合,这与烃源岩微裂缝排烃机理类似。 相似文献
12.
ȷ���ѷ������ѹ���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油气藏压裂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压裂后压力递减分析方法受到广泛重视。章针对压裂停泵后的压力测试数据,考虑裂缝中流体压缩性的影响,根据裂缝内的流体质量平衡原理,首次研究了裂缝闭合前、后的压力变化规律,即裂缝闭合前、后的压力测试数据均与时间函数成线性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确定支撑裂缝闭合点的精确化分析方法,并给出了确定裂缝闭合压力、裂缝闭合时间及其它压裂评价参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支撑剂的影响,既适用于测试压裂又适用于加砂压裂的压后压力资料分析,不仅可以获得压裂液滤失系数、裂缝长度、裂缝宽度、压裂液效率等评价参数,还可以获得传统压降分析方法不能获得的裂缝闭合压力和闭合时间、支撑裂缝闭合压力和闭合时间、支撑裂缝宽度等评价参数。最后,通过计算实例说明了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文留油田是一个特大型油气田。构造不同部位由于油气聚集因素不同,其富集程度差别很大。受断裂带控制,文东断层下降盘富集程度最高,文留顺向断块带较低;受储层和区城性盖层控制,沙二~下、沙三~3、沙四段富集程度最高,沙二~上最低;受断层控制,油气沿断层呈“刷子状”富集于构造高部位;受岩性控制,沙一、沙二~上、沙三~2、沙三~4油藏局部分布。因此,文留油田今后滚动勘探方向主要有文留构造两翼,已探明油藏周边小断块,文留地垒带南部,沙一、沙三~2岩性相变带和文西断裂带东营组。 相似文献
14.
榆林气田二开φ311.2 mm井眼属于大井眼、长裸眼井段,具有岩性多变、多套地层压力系统共存、水敏性黏土矿物含量高等特点,易出现起钻阻卡、拔活塞等复杂情况,决定使用油基钻井液,但必须解决其黏度控制问题。为此,以油酸为链终止剂,二甲苯为溶剂,以二聚酸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在230℃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油基钻井液增黏剂,用红外光谱对该产品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加入该增黏剂后钻井液在120℃热滚前后的表观黏度、塑性黏度值均比基浆高1倍;且加增黏剂后热滚前后的破乳电压基本保持不变。加有该剂的油基钻井液在靖平10-20、榆39-2H1、榆42-5H3和榆42-5H4井等4口水平井的二开井段进行了试验。通过现场试验发现,应用井段均未发生井壁失稳现象;泥饼光滑致密,有韧性;井径规则,井径扩大率小于5%;润滑性良好,现场滑动无托压现象。所以该体系适合四开下古水平井二开直井段大井眼施工。 相似文献
15.
对克拉玛依油气经济发展的定位及其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该地区油气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相关建议。认为对克拉玛依的定位应从以石油资源为主的矿业型城市向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化城市转变,该区域油气经济的发展应突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寻求勘探大突破,加快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实现石油产业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延吉盆地断裂特征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延吉盆地的断裂特征和成盆历史,结合区域构造特点,研究了断层的形成及演化历史;利用对接概率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断层两盘侧向封闭特征,根据断面压力计算了断层垂向封闭能力;在此基础上,以地延吉盆地各断层进行了半定量封闭性 评价。 相似文献
17.
����ľ��ؿ���ݴ����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岩心、测井和露头区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储层裂缝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白垩系储层裂缝的发育规律进行了预测。该区主要发育有北西向、北东向和近南北向中高角度构造裂缝。纵向上,以三叠系、下侏罗统阿合组、下白垩统巴什基其克组和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裂缝发育,裂缝的发育程度受岩性和层厚控制。在平面上,下白垩统裂缝发育区主要分布在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古近系裂缝发育区主要分布在克拉苏—大北一带,在依南构造带,三叠系、中下侏罗统和新近系吉迪克组裂缝也比较发育。 相似文献
18.
19.
ú��������ѹ��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压力是煤层气赋存的主控因素之一,压力的预测为含气性剖面的建立提供了途径,为煤层气成藏动力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根据吸附态、游离态气体和水的状态方程,结合埋藏史、热史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了地质历史时期不同演化阶段煤储层压力的计算方法。以德国的鲁尔煤田石炭系煤储层为例,采用正演和反演两种方法计算了抬升前后储层压力随孔隙度和孔隙中气水比例的变化情况。指出煤储层孔隙度与孔隙中气水的比例决定着抬升或埋藏后储层的压力状态(异常低压、正常压力和异常高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