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青海盐湖钾肥产量的不断提升,目前以渠采为主的采卤方式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为保持钾肥生产的连续性,矿区服务后期将逐渐过渡成以井采为主的采卤方式。本文从采卤井的工艺设计、采卤设备、淡水系统、输卤系统等方面简要介绍了井采技术在青海盐湖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八面河面138区是以热采开发方式为主的稠油Ⅱ类油藏,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热采轮次不断增加,但油井多轮次热采效果整体呈下降趋势。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该油田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工艺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取得的效果和认识,为下一步继续进行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工艺提高多轮次热采效果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郑亮 《橡胶工业》2012,59(8):494-498
以油井采出液为试验介质研究油井采出液对封隔器丁腈橡胶(NBR)密封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井况下,封隔器NBR密封件出现老化现象,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密封件的邵尔A型硬度逐渐增大,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逐渐下降,老化机理以分子链交联老化反应为主;随着温度的升高,老化速率快速增大;高含水率的油井采岀液对NBR密封件的性能存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型氟碳油井缓蚀剂在高含水油田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晓东  杨悦  焦伟杰  刘世川  程雯  刘彦峰  许磊 《应用化工》2010,39(8):1159-1163,1166
研制了一种以氟碳咪唑啉为主成分的高效油井采出液缓蚀剂,在陕北青化砭采油厂丰富川井区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用分光光度法测试采出液水质总铁含量和井下挂片失重法评价缓蚀效果。结果表明,加药后油井采出液水质中总铁含量明显下降,平均为64%~77%,缓蚀率平均为97%~99%,有效抑制了油井采出液对金属设备的腐蚀。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主要储集空间以构造裂缝、溶蚀孔、洞为主,地层流体以"管流"为主,多种流动方式共存,其递减方式与常规油藏递减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油藏各阶段开发特征及递减类型进行分析,最终确定递减法为主、多种递减类型组合的技术可采标定方法,该方法对缝洞型油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注入水配伍性是油田注水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孤岛采油厂某联合站采出水和其管理区内的生活污水为实验介质,分析了采出水和生活污水的水质成分,评价了两者混合回注的配伍性。实验结果表明,采出水和生活污水在低温时配伍性较好,但在地层高温下存在较重结垢趋势,两者最佳混合比例为1∶1,而且以碳酸钙垢为主,通过加入HEDP膦酸盐类防垢剂可以有效解决两者的不配伍现象,使生活污水和采出水混合回注地层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动态消息     
坚持三结合方针开发山区资源福建省尤溪县宝山村年年坚持采脂、伐木、种茯苓三结合,15年来该村共采松脂45万kg,伐木1.4万m~3,产茯苓15万kg,三项收入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36.5%。成为以林致富为主的重点山村。经两委研究决定:未经采脂的松树培育的茯苓不予收购。其具体的要求是:①凡对20cm以上口径的松树进  相似文献   

8.
采用房柱法开采的石膏矿,石膏护顶层是影响采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伏萨尔梁"概念,对石膏护顶层稳定性进行了正交数值模拟试验分析.对护顶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石膏护顶层的破坏以被压缩破坏为主,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护顶层厚度和采场宽度.  相似文献   

9.
油田回注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国内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仍以沉降、隔油和过滤为主,各油田水质条件不同,处理工艺也不尽相同。介绍了常规油田采出水、稠油采出水和含聚合物驱采出水的处理技术,应用流程,并对膜处理技术和三次采出水破乳除油技术进行了探讨。指出三次采油技术的推广,油田采出水处理难度越来越大,传统处理工艺已不能满足回注要求,新技术、新产品亟待开发。  相似文献   

10.
油井强化采液是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提高单井产量的一项有效增产措施,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的稳产上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对沈84-安12块成功实施了以强化采液为主的水动力调整,区块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该研究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三元复合驱由于强碱的注入,采出井出现了结垢现象,目前以井口液体点滴加药为主的防垢工艺见到了一定的防垢效果,结合A区东部强碱三元复合驱区块井口化学防垢工艺的应用情况,介绍了三元复合驱采出井井口加药装置的改进及效果,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尤溪县葛竹村股份合作林场,近年来积极推行采脂、营林、伐木、加工一条龙作业,从传统的以伐木为主转向以促进综合利用为中心的良性循环新格局。首先防治了大面积“老头林”和炭疽病威胁,亩材积从3.5立方米提高到10.5立方米;其次是对20年以上的松树一定要经过先采脂和强度化学采脂后伐木,使年产木材稳定在3000立方  相似文献   

13.
在贯彻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大好形势下,为了促进我国化学采脂事业的发展,1977年3月在南京召开了中长期化学采脂技术协作会议。统一试验方案,制订协作计划,组织了以亚硫酸造纸废液采脂为主的群众生产性试验。参加协作单位有江西省崇义县化工厂,桐梓松脂林场,南丰县化工厂,广昌县化工厂;福建省林科所,尤溪县化工厂;广东省林科所,河沅县松香厂,德庆县林化厂;广西桂林化工厂等四省  相似文献   

14.
喇嘛甸油田北西块处于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所有开发区块已经进入后续水驱阶段,综合含水高,无效注采循环严重。本文以2019年开发形势为例,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分析产量递减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症结,在注、采两端开展以优化细分注水、精细措施挖潜为主的结构调整,有效地改善了北西块水驱的开发效果,延缓了产量递减速度。  相似文献   

15.
明6块是文明寨油田最复杂、最破碎的断块,经过近30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期,针对井况恶化、注采井网不适合剩余油分布等问题,明确以恢复注采井网,提高层间动用为主的开发思路,在油藏精细研究,找准剩余油富集区基础上,开展综合治理。通过井况治理、井网优化、井组精细治理三结合,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芳基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杜大委  朱智文 《应用化工》2012,41(6):931-933,942
以苯甲酸、二乙烯三胺和氯化苄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芳基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利用静态失重法和极化曲线法测定缓蚀剂对X80管线钢在含饱和CO2的模拟油田采出水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实验得到了芳基咪唑啉季铵盐,温度和缓蚀剂用量对缓蚀性能影响显著,极化曲线表明该缓蚀剂是一种在较低浓度下以抑制阴极反应为主而在较高浓度下以抑制阳极反应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7.
热力采油是稠油油田主要开采工艺,热采锅炉是主要实施设备,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燃料,近几年由于天然气供应不足而以燃油为主,此技术利用油井伴生气作为辅助燃料,以达到节约燃料油的目的,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特种油开发公司以热采超稠油开发为主,主要依靠注蒸汽热采开发,目前已进入吞吐开发中后期。产能建设规模缩小、油井高轮低效,油田连续稳产难度越来越大,主要依靠高投入维持产量规模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与经济有效开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产成本逐渐升高。本文通过研究效益产量配置把多拿效益产量做为重点,力争实现油田持续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以来,随着水平井热采配套技术攻关以及开发理念的转变,稠油水平井应用已经由零散转变为整体为主,而水平井蒸汽吞吐采收率低,井间剩余油富集,只有适时转蒸汽驱,才能大幅度提高整体水平井的采收率。针对中深层薄层特超稠油油藏以王庄油田郑411为基础,开展井网形式和注采参数适应性研究,该研究成果对该类油藏水平井的蒸汽驱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稠油污水回用热采锅炉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油田六九区稠油污水回用于热采锅炉进行了现场中试研究,确定了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并对除油、除悬浮物、除硅、软化、除氧工艺的选择,运行成本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采用以旋流反应净化工艺为主,结合沉降、过滤、离子交换及除氧的技术路线对稠油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水质达到热采锅炉给水水质标准.该技术应用于油田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