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塔筒是风力发电设备中需要防护的重点,理想的防腐效果涉及防腐涂层的设计、表面处理、涂装工艺、涂料质量及涂层质量的控制等。本文简要介绍塔筒典型的涂装体系以及涂装质量、涂料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电泳涂装的前处理模式,并对影响涂层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溶剂型涂料与电泳涂装在弹丸上的应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其结论对民品表面涂装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风电叶片是风电机组的核心部件之一,主要采用环氧玻璃钢复合材料,要求使用寿命达20a,需要进行重点涂装保护。高效的防护效果取决于防护涂层的设计、表面处理、涂装工艺、涂料质量及涂层质量的控制等。简要介绍叶片典型的涂装体系以及涂装质量、涂料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李敏风 《上海涂料》2001,39(3):24-26
对钢结构防腐技术的研究表明:涂装前表面处理质量对涂层寿命(即防腐蚀效果)的影响最大。文章介绍了表面处理中对清洁度和粗糙度的要求,尤其就粗糙度的概念、作用、控制、评定等若干问题提出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某涂装生产线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前处理、电泳、中涂、面涂等环节产生涂层表面颗粒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厚营 《中国涂装》2009,(1):I0017-I0019
鉴别机车涂层起泡原因并有针对地预防和控制对保证其涂装质量十分关键。本文介绍了通过对机车涂层起泡现象的分析,并且从涂装前处理、底漆的涂装、腻子的刮涂、腻子涂层的打磨、喷涂中涂漆、喷涂面漆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以提高机车涂装质量。  相似文献   

7.
三、涂装的主要工序为执行所制定的涂装工艺,确保涂层质量,现将涂装工艺的主要工序内容及要点介绍如下: 1.漆前表面处理为获得优质涂层,在涂漆前被涂表面的一切准备工作统称漆前表面处理。按工序实际内容尚可细分为前处理和被涂表面准备。 (1)前处理:系指在涂装前对被涂物底材表面的处理,包括表面清理、化学处理、表面修正等工序。  相似文献   

8.
磷化是金属前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工艺。它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对金属进行处理,从而改善所期望的特性。比如,提高防腐性能,增强涂层的附着力,改进表面润滑性以及改变表面电性能等。大家知识,涂装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喷涂设备、前处理、固化设备和工艺等诸因素,其中任何一个工序质量有差错,涂装质量势必降低。前处理得当,不仅能把涂料本身固有的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而且尚能弥补涂料本身某些不足,而磷化又是前处理中的关  相似文献   

9.
舰船的涂装维修就是对已经失去或已降低防腐、防污和装饰作用的原有涂料涂层,经过重新表面处理,进行翻新或修复的过程。论述了在舰船涂装维修过程中通过对相关要素的控制,使新的涂层符合配套技术要求,以确保重涂后涂层的防腐、防污、装饰等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0.
0 引言 磷化作为金属涂装前处理工艺,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磷化工艺以前主要以锌系、钙系、锰系或锌-钙、锌-锰系二元磷化体系为主.随着涂装对表面处理质量要求的提高,三元磷化开始在阴极电泳中广泛应用.它能显著提高涂层的附着力,改善磷化膜质量,增强涂层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不锈钢丝网表面油污和氧化膜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锈钢丝网在拨丝时局部生成的黑黄色致密氧化膜不易去除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表面油污和黑黄色氧化膜能一步去除的电化学除油、抛光新工艺。应用证明,使用该工艺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效果好,处理后的丝网表面及网孔光亮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不锈钢电解着色工艺及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Cr17铁素体不锈钢电解着黑色工艺和膜层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探讨。本工艺具有发黑速度快,色泽均匀,较好的抗蚀性能。电解着色不锈钢表面形成铬的复合氧化膜,增强了钝性,使得自然电位和阳极极化电位正移,提高了膜层的电化学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3.
杨帆 《乙烯工业》2002,14(4):58-60
研究了复合型缓蚀剂SM2001对45#碳钢在模拟工艺水中的缓蚀性能,原子吸收法测定冷却水中溶出Fe^2 量及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SM2001对45#碳钢具有良好的腐蚀性能,在金属表面形成性能良好的缓蚀膜。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建筑用16Mn钢的耐蚀性,采用磷化处理、铈盐钝化再经过硬脂酸修饰在16Mn钢表面制备出超疏水膜层。表征了膜层微观形貌和成分,并测试了表面粗糙度、水滴接触角和耐蚀性。结果表明:铈盐钝化、硬脂酸修饰后磷化膜的微观形貌、成分和表面粗糙度存在差异,导致表面润湿性和耐蚀性不同。只是通过增加表面粗糙度的方式无法制备出超疏水膜层,膜层呈亲水性或超疏水性与其耐蚀性之间存在关联性。钝化-修饰磷化膜表面水滴接触角达到150.7°,表现出超疏水性还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有效抑制16Mn钢腐蚀从而提高其耐蚀性。原因是钝化-修饰磷化膜表面形成微纳米粗糙结构,有利于俘获空气形成气垫,对腐蚀介质具有较好的阻隔作用,有效抑制腐蚀并降低腐蚀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建筑用16Mn钢的耐蚀性,采用磷化处理、铈盐钝化再经过硬脂酸修饰在16Mn钢表面制备出超疏水膜层。表征了膜层微观形貌和成分,并测试了表面粗糙度、水滴接触角和耐蚀性。结果表明:铈盐钝化、硬脂酸修饰后磷化膜的微观形貌、成分和表面粗糙度存在差异,导致表面润湿性和耐蚀性不同。只是通过增加表面粗糙度的方式无法制备出超疏水膜层,膜层呈亲水性或超疏水性与其耐蚀性之间存在关联性。钝化-修饰磷化膜表面水滴接触角达到150.7°,表现出超疏水性还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有效抑制16Mn钢腐蚀从而提高其耐蚀性。原因是钝化-修饰磷化膜表面形成微纳米粗糙结构,有利于俘获空气形成气垫,对腐蚀介质具有较好的阻隔作用,有效抑制腐蚀并降低腐蚀程度。  相似文献   

16.
陈世亮  刘峥  刘洁  何育梅 《化工学报》2012,63(10):3225-3235
利用邻氧乙酸苯甲醛缩4-氨基苯甲酸钾盐席夫碱(K2L1)缓蚀剂在20#碳钢表面制备了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缓蚀剂的合成条件、自组装时间等因素对成膜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中KOH与邻氧乙酸苯甲醛按2:1摩尔比进行反应得到的K2L1缓蚀剂在碳钢表面自组装3 h后,可以形成稳定、致密的缓蚀膜。缓蚀性能的研究表明,碳钢表面K2L1-SAMS抑制了碳钢的阴极还原过程,改变了电极表面双电层结构,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最高缓蚀效率可达95%以上),交流阻抗和极化曲线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同时研究表明K2L1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机理是典型的化学吸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K2L1分子具有多个吸附活性中心,这些活性原子的前线轨道能与碳钢表面铁原子的前线轨道相互作用,因而使得K2L1分子在碳钢表面形成吸附膜,阻止了碳钢在饱和CO2油田水介质中的溶解。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K2L1通过配位键在碳钢表面形成了稳定的缓蚀膜。  相似文献   

17.
钢结构与非金属防腐层的质量与钢结构与非金属表面的处理、配套涂料的品质及施工好坏密切相关,防腐蚀涂料的施工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涂料的选用、配套、施工和检验等,并推荐了实用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硫酸镍、次磷酸钠、乳酸和稳定剂等对钢铁表面镀层沉积速率的影响,并对镀层的结合强度以及耐蚀性等方面进行了考察,确定了合适的工艺条件。根据该工艺制备的Ni-P镀层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和较高的结合强度,提高了耐蚀性。  相似文献   

19.
304不锈钢化学着黑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INCO法的基础上,通过添加辅助成膜剂和添加剂对不锈钢化学着色液的配方进行改进,采用时间-电位差法控制着色过程,在304不锈钢表面得到了黑色膜(简称304黑钛板)。实验结果表明:304黑钛板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耐磨性能和加工性能。Tafel极化曲线表明:着色膜的形成提高了304不锈钢板的阳极极化作用以及电化学稳定性。SEM和EDS分析结果表明:黑色膜均匀、致密,主要由Fe,Cr,Ni,Mn,Ce,C,O,P等元素组成。此外,初步探讨了304不锈钢表面黑色膜的成膜机理。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开发新型绿色环保金属表面前处理技术。以乙烯基聚硅氮烷树脂(OPZ118)和尼龙酸二甲酯配置前处理液,采用浸涂的方式将其涂覆在金属表面, 180~230 ℃下烘烤即得聚硅氮烷转化膜。对前处理液的树脂固化反应机理、聚硅氮烷转化膜的基本性能以及与涂层的适配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OPZ118树脂依靠双键交联固化后,其结构中依然富含 Si—N活性基团;树脂固化物在去离子水中浸泡 20 d,质量增加 3.2%,去离子水 pH由 8升高到 12;对浸泡后的树脂固化物进行红外光谱表征发现, N—H的弯曲振动和 Si—NH—Si的伸缩振动峰强明显减弱,说明 Si—N发生了水解反应;聚硅氮烷转化膜在 3.5% NaCl溶液中浸泡 72 h后,阻抗值稳定在 6×107 Ω·cm2说明转化膜具有优异的阻隔性;当钢板( Q235)表面形成的聚硅氮烷转化膜厚度为 2 μm时,钢板耐盐雾,时间达 72 h。金属表面涂覆聚硅氮烷转化膜后不影响环氧、氨基、有机硅等烘烤型涂层的附着力及耐冲击性。因此,聚硅氮烷转化膜不仅具有优异的防腐性能,而且与涂层适配性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