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活性炭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对溴酸盐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活性炭去除水中溴酸盐离子的吸附机理,研究活性炭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对饮用水中溴酸盐去除的影响.选取唐山炭、新华炭和默克炭3种活性炭作为实验用炭,重点考察3种活性炭表面孔径大小、官能团分布的异同对溴酸盐吸附的影响,测定了3种活性炭吸附溴酸盐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含有中孔数量最多的默克炭对溴酸盐的吸附能力最强.此外,由于默克炭表面含有的内酯基官能团最多,也对溴酸盐的吸附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默克炭的对溴酸盐的吸附能力最强,而新华炭的吸附能力最弱,唐山炭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新型丙烯酸系大孔吸附树脂SD500对水中有机物吸附机理,并与活性炭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该树脂对水中有机物吸附性能与活性炭相似,且能用NaCl-NaOH溶液再生,可以重复使用,经济性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水中有机物和水处理工艺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介绍水中有机物典型分类方法的基础上,阐明了不同分类有机物与水处理工艺之间的关系。混凝沉淀主要去除水中大分子,憎水性的有机物,活性炭倾向于吸附中间分子量,与自身孔径分布相一致的憎水有机物,臭氧氧化出水分子量减小,适量臭氧投加量要可以增强有机物的可吸附性,憎水性的大分子有机物是纳滤成先去除的主要对象,同时这一部分有机物也是膜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活性炭向生物活性炭转化过程中溴酸盐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活性炭与生物活性炭对溴酸盐的去除效果,采用水厂中试模型试验考察了活性炭表面的生物量及溴酸盐去除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新鲜活性炭对溴酸盐的去除率为57.1%,在活性炭向生物活性炭转化的过程中,随着活性炭表面生物量的增加,炭柱对溴酸盐的去除效果逐渐提高.经过8个月的中试模型连续运行,溴酸盐的去除率提高至75.4%,成熟生物活性炭对溴酸盐的去除效果稳定,从而证明生物活性炭比活性炭更有利于溴酸盐的去除.  相似文献   

5.
活性炭多维电极法去除水中腐殖酸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活性炭多维电极法中活性炭荷电特性对腐殖酸去除效率以及在含氨氮的腐殖酸液中pH及电导率对该法去除氨氮的影响,指出活性炭荷正电时,该法对腐殖酸的去除效果最好,而氨氮去除率则随着pH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电导率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分析了本方法去除腐殖酸的作用过程,提出了多维电极法去除腐殖酸的作用过程为吸附-分解-脱附的循环过程,并且对活性炭具有一定的再生作用,可极大地延长活性炭的再生周期,从而降低了处理腐殖酸液的成本。  相似文献   

6.
使用壳聚糖(CS)和粉末活性炭(PAC)复配制备了一种复合吸附剂(CS-PAC),用于对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吸附,以UV254作为DOM浓度的检测参数,研究复合吸附剂对DOM的吸附性能及其动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DOM去除率随吸附质浓度的增加而升高,随复合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大和接触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吸附60 min基本达到平衡,DOM最高去除率达到74.17%。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更加符合Freundlich模型,由多层吸附主导;复合吸附剂对DOM的吸附过程适合用二级动力学描述,主要吸附作用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7.
我国饮用水水源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污染情况,这 对以去除浊度和细菌为主的常规处理工艺来说,往往 很难使出水达到不断提高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的严格要 求.因此,采用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已显得越来越必 要川.然而在当前深度处理的流行工艺臭氧一生物活 性炭工艺中,随着生物活性炭  相似文献   

8.
为了强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采用载银粉末活性炭与超滤( ultrafiltraction,UF)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了溶解性有机炭(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紫外吸光度( ultraviolet absorbance,UV254)的去除效果、三维荧光特性、影响因素以及膜污染控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粉末活性炭相比,载银活性炭对DOC和UV254的去除效果有较显著改善;在载银量0.10%、0.50%、1.00%和投炭量50、60、80、100 mg/L的条件下,随着活性炭载银量和投炭量的增加, DOC和UV254去除率呈现增加的趋势;单位质量的载银活性炭对UV254和DOC的去除率随投炭量的增加而下降,投炭量80 mg/L、载银量0.50%符合出水水质要求;载银粉末活性炭可以更有效地去除紫外区类腐殖质物质;吸附时间2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活性炭在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对有机物的吸附.载银活性炭对膜污染的控制较好,超滤膜经反洗后膜通量恢复较好,膜污染指数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粉末活性炭对生活饮用水中钼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通过试验确定最适宜的PAC种类、投加量、吸附时间、pH等工艺参数,为饮用水中钼污染物的去除提供依据.方法以自配的钼质量浓度为1mg/L溶液为原水,模拟钼污染的饮用水,通过试验验证粉末活性炭吸附对钼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粉末活性炭对钼污染物的吸附在40min内能达到吸附容量的80%~90%;粉末活性炭对钼污染物的吸附等温线符合弗兰德里希(Freundlich)吸附模式,在钼的平衡质量浓度为0.07mg/L时,粉末活性炭对其吸附容量大约为12mg/g.结论比表面积大的木质粉末活性炭适合对钼污染饮用水的处理,溶液的最佳pH值范围为5—8.  相似文献   

10.
膜吸附生物反应器(MABR)用于饮用水去除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加有效地制备优质饮用水,考察了膜吸附生物反应器(MABR)强化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效能.结果表明,当粉末活性炭(PAC)投加量为8mg/L时,MABR对进水中TOC、CODMn、DOC、UV254以及BDOC和AOC的去除率分别达41.3%,59.4%,36.7%,53.5%,67.9%和44.0%.在MABR中,膜的物理截留作用、生物降解作用以及PAC的吸附作用协同完成对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就DOC而言,3种作用的贡献分别为11.1%,7.6%和18.0%.微观分析结果表明,MABR中膜表面的动态污泥层能强化膜对混合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截留.考虑到0.5h的短水力停留时间,MABR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经济上考虑都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水库型水源水中季节性藻致嗅味物质的应急处理问题,研究了不同水质条件下粉末活性炭(PAC)对水中嗅味物质二甲基异崁醇(2-MIB)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热力学模型,考察了2类水库型水源水中有机物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纯水、原水A和原水B中PAC对2-MIB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修正的Freundlich方程,且吸附速率和吸附容量依次降低;原水A、B中PAC对2-MIB的吸附能力显著降低,但原水B中2-MIB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势能比原水A中的强,这可能主要是由原水中分子质量500 u的小分子有机物引起的微孔吸附竞争及其极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苯酚在松花江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松花江3个不同采样点沉积物对水体中苯酚的吸附行为,初步探讨了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颗粒粒径及水体pH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在松花江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可以同时用Freundlich型和Langmuir型吸附等温式来描述,说明其吸附行为比较复杂.吸附量随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增大,随沉积物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减小,随水体pH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对比研究了膨润土和活性炭对结晶紫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三种受试膨润土对结晶紫的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了1.95、1.25、1.38mmol/g,而活性炭的最大吸附量为0.77mmol/g;结晶紫初始浓度小于6mmol/L时,膨润土及活性炭对其去除率均接近100%,当结晶紫初始浓度达到11mmol/L时,膨润土对其去除率仍大于99%,而活性炭对其去除率则下降到68%.膨润土可作为结晶紫廉价、高效的吸附剂.吸附结晶紫后的膨润土可吸附水中疏水性有机物,对萘的去除效率可达90%,从而实现了膨润土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4.
磁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粉末活性炭的可分离性,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新型磁性活性炭,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配制染料废水,对粉末态磁性活性炭对目标污染物的处理效能进行探讨,并与粉末活性炭处理效果进行对比,考察p H、接触时间以及污染物质量浓度对其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粉末态磁性活性炭吸附能力高于粉末活性炭,p H为影响其处理效能的关键因素,偏碱性的p H和适宜的接触时间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当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磁性活性炭投量为0.4 g/L、p H为9、反应时间为300 min时,亚甲基蓝的去除率达98.9%.亚甲基蓝在磁性活性炭上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的单分子层吸热反应,且以化学吸附为主.该磁性活性炭具有很好的分离性能,在自然重力沉降条件下10 min内沉淀完全,而在外强磁场作用下30 s内可实现快速分离.  相似文献   

15.
化学混凝法和活性炭吸附是水处理的常用工艺,其中化学混凝法效率较低,活性炭吸附成本较高,然而这两种工艺联用是否经济有效并不清楚.本研究探讨了粒状/粉末活性炭吸附、化学混凝法、混凝-活性炭吸附3种工艺处理大明山水源水的效率和成本.结果表明:在各工艺的最优条件下,混凝-粉末活性炭工艺的效率最高,其最优条件是不调节原水pH (pH=6.35~6.69),三氯化铁(40 mg/L)混凝,0.2 mg/mL粉末活性炭吸附.经此工艺处理后原水的色度(35度~37度)降为1.5度, 浊度(4NTU~6 NTU)降为0.5 NTU,COD(19 mg/L~22 mg/L)降为4.5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5.7%,91.6%,79.4%,已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并且此工艺成本仅相当于单纯粉末活性炭工艺的37.2%.综上,选择混凝-粉末活性炭工艺处理南宁大明山水源水在技术和经济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炼油厂用水量大 ,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采用活性炭深度处理生化处理水使其回用为循环冷却水补充水 ,以减少新鲜水用量。活性炭优良的吸附性能及其表面所形成的微生物膜 ,对炼油厂废水中的污染物质有良好的去除作用。实验采用活性炭吸附为主、砂滤为辅 ,过滤处理生化处理后出水 ,考查了以吸附法处理使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活性炭吸附法辅以砂滤对炼油厂生化处理后出水中的COD、浊度、色度、挥发酚、总磷的吸附性能良好 ,对电导率、pH值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使废水中主要的水质指标达到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水质要求。当处理后的出水中加适量的缓蚀阻垢剂、杀菌灭藻剂时 ,可使腐蚀速率、异养菌、铁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等指标达到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防腐蚀标准。当活性炭饱和时 ,利用臭氧再生活性炭 ,再生后活性炭的性能仍保持良好 ,此法具有再生工艺简单 ,再生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The modific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with persimmon tannin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the removal of Pb(II) ions were carried out by batch method. The effects of solution pH, contact time, temperature and initial concentration on the immobilization of persimmon tannin were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persimmon tannin and Pb(II) fitted better by Langmuir adsorption isotherm model and pseudo-second order model.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adsorbents for persimmon tannin and Pb(II)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Langmuir isotherm model, and found to be 42.97 and 12.40 mg/g at optimum pH, respectively. It was noted that the adsorbent exhibited the best adsorption property for Pb(II) when 1.0 g activated carbon was modified by 17.32 mg persimmon tannin. The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plain activated carbon, and it is expected to be an economic and effective adsorbent for the disposal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Pb(II) ions.  相似文献   

18.
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的双吡唑模拟废水,并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炭进行芬顿氧化法再生。结果表明,在投加1 g/L活性炭,调节pH=1.5,常温下反应60 min时废水化学需氧量去除率为88.3%,双吡唑去除率为98.0%。活性炭对双吡唑的吸附行为符合二级动力学,而乙醇和正丁醇对活性炭吸附双吡唑无影响。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炭进行处理,在投加0.3 g FeSO4·7H2O,6 mL H2O2,调节pH=3,常温下反应30 min时,活性炭再生效率可达68.25%。通过SEM扫描电镜对再生的活性炭进行表征,表明孔隙堵塞影响活性炭再生效率。活性炭能有效处理双吡唑模拟废水且具有很好的吸附选择性,芬顿氧化法可再生活性炭,实现活性炭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9.
Cr(Ⅵ)是一种公认的致癌物质,用途广泛且造成水体突发性污染的可能性大.本文比较分析了活性炭和活性氧化铝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并对两种吸附剂用于水体六价铬污染处理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初始pH值、投加量、吸附时间对六价铬的吸附效果影响较大,分别在pH为2和3的酸性条件下效果最好,活性炭与活性氧化铝对铬的吸附去除率...  相似文献   

20.
活性碳去除重金属的效率取决于重金属的种类及活性碳的表面特征 .本研究将一种商品活性碳用浓硝酸修饰 ,再以氢氧化钠进一步处理 .结果显示修饰过程主要导致活性碳表面化学特征的改变而不是物理性质的变化 .测试显示修饰对活性碳表面积的影响极小 .酸碱滴定表明 ,修饰作用明显改变了活性碳对H+ 及OH-的吸附行为 .研究表明 ,溶液pH值对铜离子的吸附有显著影响 .固定缓冲pH条件下测定修饰活性的吸附能力发现 ,金属吸收容量主要取决于活性碳表面的酸碱功能团 ,因而其吸附行为可用表面酸碱理论进行解释 ,所获数据可用于建立活性碳吸附平衡和动力学模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