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特稠原油用新型降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新型大分子油溶性降粘剂EP系列,加入2 g/L EP-12的辽河特稠(冷东3~#)原油,50℃的降粘率可达87.0%。以收率为指标优化EP降粘剂,较佳的合成工艺条件是:脂肪酸碳链长度为12个碳原子,酸醇摩尔比为1.2:1,催化剂用量为5%,反应时间为16 h,收率为98.0%。初步探讨了降粘剂的组成结构及降粘剂的碳链长度对降粘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存在的选择性强和降粘效果差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油溶性枝型稠油降粘剂,该降粘剂分子结构中含有极性基团和烷基。极性基团可以降低稠油中胶质和沥青质的氢键作用,烷基可以增加油溶性枝型稠油降粘剂的溶解能力,从而提高其降粘效果。油溶性枝型稠油降粘剂通过2步法合成得到,通过对其合成条件的讨论发现,该油溶性枝型稠油降粘剂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乙二醇、环氧氯丙烷和十八酰氯的摩尔分数之比为4∶4∶1.5;第1步主链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8h,促进剂N的质量分数为1.4%;第2步接枝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14h。研制的油溶性枝型稠油降粘剂降粘率可达49%;红外光谱对其结构的表征结果显示,其结构与设计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3.
SL的合成及降粘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辽河冷东原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23.65%,3.05%),含蜡量低(1.02%),粘度高(50℃时49Pa·s),为了改善其流动性,研制了长链醇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并实验考察了降粘性能。在性能考察中使用的共聚物样品有:一种具有双峰的宽分子量分布共聚物SL;在优化条件下合成的共聚物SL 5;SL的3个分级产物,按分子量从大到小排列分别为SL(Ⅰ),SL(Ⅱ)和SL(Ⅲ)。确定实验条件时考虑到该特稠油中胶质的溶解温区为33~55℃,原油热处理、加剂在80℃下进行,降粘效果评价在50℃左右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2000mg/LSL的冷东1号油(SL溶解于甲苯中,甲苯量为原油的1%),50℃时粘度9.5Pa·s,降粘率39.9%,55℃时粘度6.1Pa·s,降粘率37.8%;加入SL,SL(Ⅰ),SL(Ⅱ),SL(Ⅲ)的冷东2号油,50℃时粘度分别为19.0,18.3,19.0,15.6Pa·s,降粘率分别为23.4%,26.2%,23.4%,37.1%,60℃时分别为6.8,6.1,5.4,5.1Pa·s和15.8%,24.5%,33.3%,36.9%;对冷东1号油,30~60℃时的降粘率按大小排列顺序为SL 5>SL(Ⅲ)>EVA。作出的结论是:对于辽河高胶质特稠油的降粘,分子量分布适当的优选共聚物SL可在50℃使用,配合一些热处理措施后可在管道输油中获得实际应用(要求粘度≤1.5Pa·s)。图3表7参10。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稠油开采现状、方法、存在的问题及CYJJ降粘剂的研究目的。根据稠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子结构设计,提出了以烯类酰胺、羧酸酐、高碳醇共聚,合成了一种高效油溶性稠油降粘剂CYJJ。文章讨论了合成过程中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降粘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降粘剂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降粘剂性能评价表明,合成的CYJJ降粘剂具有高效降粘、抗盐性能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前,稠油油溶性降粘荆被认为是解决稠油开采和输送问题最有前途的方法。本文讨论了捌油高粘的内在根本原因,并通过加荆前后对稠油粘温曲线的对比、透射电镜图像的对比以及DSC曲线的对比,分析稠油加荆前后微观结构上的变化,进一步提出了油溶性降粘荆的降粘机理。  相似文献   

6.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油溶性降粘剂的降粘机理,介绍了降粘剂的种类及合成降粘剂的典型单体;综述了稠油油溶性降粘剂国内外研究应用的进展情况,并分析了国外降粘剂在国内油田中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油溶性降粘剂研制开发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油溶性降粘剂的发展方向.分析认为,降粘剂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原来酯性分子骨架上引入具有极性基团或表面活性的侧链等.  相似文献   

7.
以马来酸酐(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丙烯酰胺(AM)为原料,甲苯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进行共聚反应,制得MA/MMA/St/AM四元共聚物;再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MA/MMA/St/AM四元共聚物与十八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得梳状聚合物,即油溶性降枯剂MASM。确定了共聚反应中最佳合成条件:n(MMA):n(MA):n(St):n(AM)=10:2:3:1,引发剂用量为1.0%,反应温度为70℃。酯交换反应中MA/MMA/St/AM四元共聚物与十八醇最佳摩尔比为1:1。对降枯剂MASM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在50℃下,当降枯剂MASM加量为300mg/L时,降枯率达90.5%。  相似文献   

8.
高效油溶性稠油降粘剂CYJJ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太亮  龚科  闵敏  李建波  钟水清 《钻采工艺》2007,30(2):115-116,119
介绍了稠油开采现状、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该降粘剂的目的。根据稠油形成的原因,进行分子结构设计,以烯类酰胺、羧酸酐、高碳醇共聚合成的高效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对合成的CYJJ降粘剂的降粘机理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同时对降粘剂的降粘剂性能进行了评价,并与常规的水溶性降粘剂进行了降粘效果对比分析研究。通过评价表明,合成的CYJJ降粘剂具有高效降粘性,抗盐、抗矿化度性能优良的特点。其降粘率达87.2%,抗盐浓度达到30000mg/L,抗矿化度10000mg/L,比水溶性降粘剂的降粘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油溶性ASM稠油降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粘原油的特性,合成了一种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ASM)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对降粘性、粘温性,以及与表面活性剂复配后的降粘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SM的降粘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辽河油田的稠油蜡含量较低,胶质、沥青含量较高,因此密度高,凝点低,粘度大,并且具有随油温的升高粘度变化小的特点。针对辽河油田稠油的物性特点,研制了LJ─212型高效乳化降粘剂。将该药剂稀释成一定的浓度注入地下油层中,在输送温度下(50~80℃)渗透到稠油中。在注水压力的作用下,可形成粘度较低的油水混合乳化液。试验结果表明,LJ-212型高效乳化降粘剂具有明显的乳化降粘效果。1.试验条件和仪器试验油样为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和曙光首站的油样。稠油的乳化阵粘试验为条件性试验,因此其试验效果受话多因素影响。根据辽河…  相似文献   

11.
以多乙烯多胺、1,2-二氯乙烷、十八酰氯为原料,甲苯为溶剂,通过两步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稠油油溶性降黏剂,并找出了降黏剂的最佳合成条件:n(二乙烯三胺)∶n(1,2-二氯乙烷)∶n(十八酰氯)=3∶1∶1,第一步主链反应的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h,单体浓度为55%;第二步接枝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4h,单体浓度为80%,滴加十八酰氯与甲苯的混合液,时间为120min。室内研究表明:在温度为50℃时,降黏剂的加入量为稠油质量的1%,对塔河32#稠油具有43%的降黏率。  相似文献   

12.
双丙酮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对稠油降黏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实验法,以降黏率为考核指标,对四元共聚物型油溶性降黏剂(DMSM)的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条件为:n(双丙酮丙烯酰胺):n(甲基丙烯酸甲酯):n(苯乙烯):n(马来酸酐)=0.07:0.10:0.05:0.15,以甲苯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共聚得到双丙酮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再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与十八醇进行酯化反应,制备了油溶性降黏剂 DMSM。实验表明,在胜利油田生产的脱水稠油中,当 DMSM 用量(质量分数)达到0.1%时,50℃降黏率为95.3%,净降黏率为56.7%。  相似文献   

13.
油溶性降粘剂作用机理的密度泛函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密度泛函的方法计算了2-甲基丁基磺酸负离子、2-甲基丁酰胺和5-氨基萘酚3个模型化合物及其与H2O形成氢键的分子构型,5-氨基萘酚之间的氢键作用能及其插入2-甲基丁基磺酸负离子后分子间的氢键作用能;探索了稠油降粘作用机理。计算结果表明,这3个模型化合物与3个H。0结合形成氢键,其氢键作用能分别为-221.8535、-109.4827和-92.6796kJ/mol。同时还计算了二聚5-氨基萘酚的氢键作用能为-34.3939kJ/mol,在其氢键上插入2-甲基丁基磺酸负离子后,二聚5-氨基萘酚分子间的氢键被打破,其作用能为-131.0117kJ/mol。可以预测,在降粘剂分子中引入强亲水基团的磺酸盐可破坏胶质、沥青质分子间的氢键和解散胶质、沥青质聚集体,达到稠油降粘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选用新疆地区的6种高黏稠油为主要研究对象,测定各稠油的性质并配制不同沥青质含量的同源调合稠油、异源调合稠油,利用黏度法考察沥青质含量对稠油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同源调合稠油还是异源调合稠油,随着沥青质添加量的增加,稠油黏度均呈增大的趋势,且在沥青质添加量达到一定值时黏度出现突变;相同温度、相同沥青质含量下,四氢呋喃处理过的稠油黏度比甲苯处理过的稠油黏度要大,且增加幅度较甲苯处理过的要大。  相似文献   

15.
针对胜利油田特超稠油因黏度过高而难以集输的问题,研究水热处理对其改质降黏效果,探讨水热处理在稠油集输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水热反应工艺参数的调变及黏度、元素组成、四组分组成、馏分分布、盐含量等分析,发现水热处理能有效降低胜利油田特超稠油的黏度,水热处理后稠油的黏度主要由裂化转化率决定;通过添加催化剂,改变水热处理温度和水热处理时间,可以有效控制稠油的裂化转化率。加入合适的催化剂,提高水热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皆利于提高稠油的裂化转化率。加入催化剂,可降低水热反应温度和缩短反应时间。多孔炭质催化剂A存在下,反应温度330 ℃,反应时间60 min时,胜利特超稠油的裂化转化率高达30.11%,黏度由水热反应前的52 410 mPa·s降低至水热反应后的1 536 mPa·s,降黏率高达97.07%。水热改质后油品的流动性较好,可作为普通原油进行集输,表明水热处理在稠油集输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稠油降粘剂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稠油的天然高粘度高凝性能使其在生产、运输、储存等方面比常规原油困难得多。根据稠油的特点,采用两步合成法,在室内先用苯乙烯(S)、甲基丙烯酸甲酯(MAME)、丙烯酰胺(AA)在一定温度、溶剂条件下进行聚合,然后与十八醇进行酯交换,得到三元共聚酯化物-梳状聚合物降粘剂。经在稠油中的降粘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此降粘剂具有良好的降粘效果,当用量达到400mg/I时,降粘率可70%.,同时,还讨论了三元共聚中间物的合成条件如温度、合成时间、原料配比、引发剂用量以及三元共聚中间物的酯化条件等对产品降粘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内燃机油用粘度指数改进剂SHL—615的生产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中德合资北京中堡润滑油有限公司粘度指数改进剂SHL-615的生产工艺及采用该工艺的1500t/a装置所产粘度指数改进剂的性能。生产的粘度指数改进剂可以调制10W/30、15W/40 SF/CC、SF/CD级内燃机油,调制的油品具有良好的剪切安定性和增稠能力,低温性能也能达到指标要求。产品性能与国内外同类产品质量相当。  相似文献   

18.
赵江  周德春 《润滑油》2000,15(1):13-21
对涠洲原油、西江原油、卡宾达原油、来纳斯原油、白虎原油等非大庆原油的减压侧线,利用酮苯脱蜡、溶剂精制白土补充精制的“老三套”工艺汉程,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其质量符合MVI指标要求。采用上述非大庆油生产的MVI基础油,可以调制出L-NL、L-HM液压油,L-DAB100、150往复式压缩机油,100、150中负荷工业齿轮油,85W/90G-3车辆齿轮油,N46Ⅱ型透平油及L-TSA化机油,CC30、CC  相似文献   

19.
复配型高粘原油降粘降凝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粘原油降粘剂是由丙烯酸二十二酯、马来酸酐、苯乙烯三元共聚物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按一定的质量比复配成的产物。讨论了聚合物中的各组分的用量比 ,共聚物与表面活性剂的配比对降粘效果的影响 ,并测试了在 50℃ ,剪切速率 1 0 0 s- 1 条件时粘度为 550 0 MPa·s的高粘原油 ,加剂量为 0 .4 %时 ,原油凝点下降 1 4℃ ,粘度下降了 63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