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震前对现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是提高既有建筑物抗震能力最主要的方法,是国家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土木工程领域发展较快的学科。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在我国的地震区内,存在相当一部分建筑未考虑抗震设防,特别是唐山大地震以来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的实践与震害经验表明:对现有建筑按现行设防烈度进行抗震鉴定,并对不符合鉴定要求的建筑采取对策和抗震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本文就抗震鉴定加固的历史、现状与展望进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李沙沙  罗鑫  周志军 《山西建筑》2009,35(16):51-53
通过对汉中市6度设防下建筑物遭受的震害进行分析,并对建筑6度和7度设防裂度抗震设计进行了比较,揭示了提高汉中市建筑物设防烈度的必要性,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使建筑物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于抗震能力低、抗震构造措施普遍不满足现行规范的原非抗震设防区既有建筑,采用消能减震技术加固结构,通过性能化设计方法实现抗震加固目标,可以解决传统加固方法效率低、难以实施等难题。以原非抗震设防区某既有框架结构教学楼加固项目为例,介绍了采用耗能防屈曲支撑提高抗震性能的具体方法和既有建筑基于性能的抗震加固设计流程。结果表明:加固前结构单体中最大的扭转周期比达到了0.96,最大位移比为1.38, 加固后扭转周期比控制为0.84,最大位移比为1.20; 加固前结构小震下构件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但扭转周期比和抗震构造措施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大震下结构会发生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加固后结构构件承载力能满足7度小震(多遇地震提高1度)要求,小震下防屈曲支撑调整结构抗扭刚度,减小扭转效应,大震下防屈曲支撑屈服耗能,显著提高了结构的抗大震性能; 当结构的抗震性能明显提高时,抗震构造措施要求可适当降低。  相似文献   

4.
高层建筑已经普及到我国三、四线城市。但随着我国在2008年和2010年连续遭遇了严重的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后,人们对建筑的抗震性,尤其是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度,国家也对建筑的抗震性能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从地震导致建筑破坏的原因谈起,分析了影响建筑物抗震效果的主要因素,对Ⅵ度区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重点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正GB/T 51408-2021《建筑隔震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自2021年9月1日起实施。标准主要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地震作用和结构隔震验算、隔震支座及隔震构造、多层与高层建筑、大跨屋盖建筑、多层砌体建筑和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建筑、核电厂建筑、既有建筑和历史建筑的隔震加固设计、村镇民居建筑等,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物的隔震设计及既有建筑的隔震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霖 《山西建筑》2011,37(3):40-41
阐述了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情况,通过对建筑抗震进行理论分析,进而探索了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理念及方法,并提出了抗震措施,以达到改善建筑物抗震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结合某既有砌体结构建筑加固改造设计实践,介绍砌体结构改扩建加层加固设计。对砌体结构进行结构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建立模型,经分析加层后原结构主要存在墙体抗震、抗压承载力不满足和抗震构造措施不满足规范要求等问题。根据该砌体结构年代久远,不满足结构指标要求,改造加层需降低结构风险,对整体结构进行加固设计,对比了钢筋混凝土板墙与钢筋网水泥砂浆抗震与抗压性能,并验算了加固后加层扩建结构模型的各项性能指标,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最后提出加固改造工程需要重视的施工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现阶段的部分建筑不仅抗风险能力差,而且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其在地震来临时难以起到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提升既有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需要对已经完工的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切实提高既有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保证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本文简要分析了对...  相似文献   

9.
前言     
我国近代的历次地震,特别是1975的海城地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的震害表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要是由于建筑物的不抗震或抗震性能不足而破坏、倒塌所致。因此,做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最直接的手段。我国是地震灾害量最大的国家之一,6度及6度以上的地震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0%,大中城市中有70%位于7度以上地震区,23个省会城市和2/3的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位于地震烈度7度以上地区,80%的国土面积需要进行抗震设防。四川省181个市、区、县中,不低于9度抗震设防的有2个,8度抗震设防的有13个,7度抗震设防的有90个,6度抗震设防的有63个,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的有13个。由此表明,四川省93%的市、区、县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或抗震加固。当前,还有不少的既有建筑物存在过去没有抗震设防而需要继续使用、按旧的标准进行抗震设防而目前又要进行改造继续使用、建筑物进行使用功能改造而导致结构性的改造等以及新建建筑物抗震设防措施不当、施工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等等,对于这些既有建筑物,都需要进行抗震鉴定、分析、改造和加固。由此表明,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改造是量大面广且复杂。近几年来,许多建筑科研、设计、加固施工、材料...  相似文献   

10.
钱奕 《建筑知识》2014,(3):112-112,117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超限高层建筑在全国各地也不断涌现,相对其他建筑而言,其抗震的要求比较高,本文分析某商住办项目的超限情况和一些抗震设计问题、以及加强抗震设计的措施,从而保证建筑物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有效提高其抗震方面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增量动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易损性分析,提出了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超高层混合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从概率角度定量评估该类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以设计的某50层超高层混合结构为算例,采用上述方法对该结构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依据指定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各极限状态的结构地震易损性概率,评定该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该超高层混合结构在7度多遇地震作用下,处于正常使用和基本可使用状态;在7度设防地震作用下,处于基本可使用和修复后使用状态;在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处于修复后使用和生命安全状态。该结构基本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现有的抗震鉴定标准只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下的建筑,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本文对一需进行局部改造的已建高层框架-核心简建筑进行两步综合抗震鉴定评估.第一步以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思想为基础对结构进行鉴定,包括结构体系的鉴定、房屋现场调查和检测、框架-核心简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检查等,检测...  相似文献   

13.
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地震韧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高层建筑的蓬勃发展,“大震不倒”的性能目标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提高其地震韧性是当下高层建筑抗震的发展趋势。对比目前代表性的韧性计算方法,构建了一种基于构件损伤状态的结构使用功能量化方法,提出了结构地震韧性的评价流程,并应用于典型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韧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构件损伤状态的使用功能量化方法能较好地反映结构在不同地震水准下的使用功能损失;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算例具有较好的地震韧性,在多遇、设防和罕遇地震水准下的韧性分别为99.95%、98.68%和88.69%,在多遇和设防地震水准下,非结构构件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算例地震韧性的影响明显大于结构构件。  相似文献   

14.
高层商住楼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其建筑形态为地下室1~2层,下部几层为商业裙房,裙房上座落数栋高层住宅楼,结构工程师称其为大底盘多塔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论本文结合某工程设计工作实践,简要介绍大底盘多塔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诸如建筑设计与结构型式有机结合、结构单元划分、考虑桩土共同作用模式下的桩基础整体分析等几个技术较为困难问题的解决途径和工程措施.大底盘多塔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在遭遇罕遏地震工况下,是否具备良好的抗倒塌性能,关乎居民生命安全.在地震区,采用侧向刚度适宜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可改善该类建筑抗震性能.建筑设计与结构型式有机结合是实现上述目地的基本前提;结构单元划分是为了结构计算简单易行、满足规范的要求,而规整、对称的结构单元对改善该类建筑抗震性能更为重要;考虑桩土共同作用模式下的桩基础整体分析更接近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由于居住建筑抗倒塌性能的重要性和该类结构的特殊性,在设计的过程中,除了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满足结构的承载力和极限能力之外,用基于性能评估的Pushover方法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实现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5.
张赛 《城市建筑》2014,(33):49-4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指出,通过应用抗震措施和抗震结构措施对建筑结构中的抗震性能进行保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延性要求进一步分为四个层次来对抗震不同要求进行满足。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宋滨 《住宅科技》2012,(10):53-59
在传统的抗震加固设计中,往往采用加大截面法使构件的弹塑性变形能满足建筑物在大震下不致倒塌的要求.而近年来,消能减震这一新颖的抗震设计思想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工程师所接受.本文结合某多层混凝土框架厂房减震措施工程实例,采用SAP2000软件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其特点和优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所鉴定的教学楼大部分采用砖混结构,少部分采用框架结构,由于原设计采用旧规范未全面考虑抗震问题,需对原结构按新规范进行全面抗震鉴定。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阐述福州周边地区中小学教学楼抗震能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供关注福州周边地区关注中小学教学楼抗震能力的社会各界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进行了介绍,说明了我国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继而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一幢现有的底框砌体结构校舍,结构体系不适用于乙类建筑,但仍需履行当前建筑功能,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维持原结构体系、对建筑进行全面抗震设计并加固,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其抗震性能,以满足乙类建筑的抗震要求,可为同类型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