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探讨捻系数和混纺比对纳米银抗菌涤纶纯纺纱及纳米银抗菌涤纶精梳棉混纺纱成纱强伸性能的影响。将纳米银抗菌涤纶纤维以不同的捻系数纯纺,并与精梳棉以不同的混纺比混纺成纱,对其成纱强伸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当纳米银抗菌涤纶/精梳棉混纺比分别在41/59和44/56时,混纺纱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达到最低值;纳米银抗菌涤纶纤维纯纺纱的临界捻系数在372.3附近。认为:在实际工艺设计中,应参照临界捻系数372.3合理配置细纱捻度;应从最终功能及成本出发,综合考虑选择纳米银抗菌涤纶精梳棉混纺纱的混纺比。  相似文献   

2.
根据天丝、棉纤维及涤纶单丝的特性,对生产涤纶单丝包芯纱的纺纱工艺进行研究。探讨了在环锭细纱机上纺制涤纶单丝包芯纱的主要技术难点。通过对细纱机进行适当改造,利用天丝纤维和棉纤维混纺作皮层,30 D涤纶单丝作芯纱,纺制55/45 18.4 tex天丝/棉(33.3 dtex)包芯纱,成纱质量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涤纶DTY包芯纱的纺纱原理,并对纱线结构、纺纱方法及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细纱机进行适当改造,开发了棉/天丝与涤纶DTY的牛仔用包芯纱,探讨了提高纱线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探讨精梳棉/纳米银抗菌涤纶/菠萝叶纤维50/30/20 18.2tex纱的生产要点。介绍了菠萝叶纤维的性能特点。根据菠萝叶纤维、纳米银抗菌涤纶和棉纤维的性能确定了混纺比例;设计了各组分纤维的混和方法及纺纱生产工艺流程,对各工序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采取了必要的关键技术措施,纺制出了质量水平较好的三组分混纺纱。认为:菠萝叶纤维的混和方式、预处理和混和生条的预并条工艺等是保证混纺纱生产过程顺利和成纱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天丝纤维和单芯涤纶长丝包芯纱的特性,确定了单芯涤纶长丝包芯纱的纺纱工艺流程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探讨了在传统细纱机上纺制单芯涤纶长丝包芯纱的主要技术难点,其中以细纱机改造为重点。  相似文献   

6.
特白丽涤纶纤维细,回潮率低、静电大、意外伸长大,纺纱过程容易产生静电和缠绕、形成粗细节和棉结,甚至纺纱断头。开发特白丽涤纶与天丝纤维细特混纺系列纱线需要解决工艺设计、原料选配、主要工序关键设备及纺纱元件的调整、生产管理等问题,从而提高纺纱生产效率及质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天丝/高收缩涤纶织物的开发方法,通过对织物设计过程中采用合理的纺纱工艺和低温蒸纱、加大上机筘幅等技术措施,使得大豆蛋白纤维/天丝/高收缩涤纶织物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要求,同时,总结了生产过程中为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而采取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柔丝、粘胶、天丝、涤纶的性能特点,分别与丝光羊毛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设计柔丝/丝光羊毛、丝光羊毛/涤纶/粘胶、丝光羊毛/涤纶/天丝/弹性涤纶混纺和丝光羊毛纯纺纺纱、织造、后整理工艺,并对混纺纱和纯纺纱的性能进行测试,应用数理统计及SPSS软件对生产的衬衫面料进行性能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30/70柔丝/丝光羊毛混纺衬衫面料具有较优特性,外观平整、手感柔软、悬垂性好,适合做春秋衬衫。  相似文献   

9.
探讨纳米铜离子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分析了纳米铜离子涤纶纤维的抗菌机理及抗菌纱线所织面料相比于抗菌后整理面料的抗菌性能优势。针对铜离子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的性能特点,设计纱线的纺纱工艺流程,合理配置各工序工艺参数,纺制了18.5 tex粘胶纤维/纳米铜离子涤纶纤维(60/40)混纺的抗菌纱线,并对其织物进行了抗菌性能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开发的混纺纱有较优异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0.
化学纤维的卷曲、摩擦性能与其可纺性存在密切关系。测试了以涤纶为载体的纳米银纤维和Tencel A100纤维的卷曲、摩擦性能。探讨了两种纤维的卷曲、摩擦性能对纺纱的影响,并据此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进行纺纱实践,纺制了质量优异的18.5 tex 50/50纳米银纤维/Tencel赛络紧密混纺纱。  相似文献   

11.
赛络纱赛络复合纱纱线性能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棉纺设备上纺制赛络纱及赛络复合纱 ,并对涤棉纱、涤粘纱采用混纺、赛络纺、赛络复合纺的性能进行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12.
棉涤短纤包芯纱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纺棉涤包芯纱的生产技术难点.棉涤包芯纱是在改造后FL-6型粗纱机上完成包覆,在细纱工序完成纺纱,其生产技术难点是必须保证成纱包覆良好,不允许涤纶纤维露出成纱表面.因此,粗纱、细纱及络筒的操作与传统纺纱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3.
董艳 《四川纺织科技》2012,(1):40-41,64
探讨了闪光扁平聚酯纤维与棉混纺纱的生产工艺。根据闪光扁平聚酯纤维的性能特点和纺纱实践,分析了影响闪光扁平聚酯纤维成纱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闪光扁平聚酯纤维纺纱静电现象严重的问题,对各工序的工艺配置进行了优化,优选了纺纱配件,采取严格控制相对湿度等技术措施,提高了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新型全聚赛络混纺纱成纱性能,采用一根5.0g/10m 精梳棉粗纱与另一根3.4g/10m涤纶粗纱在细纱工序进行全聚赛络混纺,纺出4种细度的棉/4 涤(60/40)新型全聚赛络混纺纱,并与单根混纺粗纱喂入所纺出的纱进行成纱质量对比;运用哈氏切片器,切取8种混纺纱线样本,在MOTTC B1型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的分布状况,结合汉密尔顿指数分析方法,得到每种混纺纱内纤维的分布规律及内外转移趋势。结果表明:新型全聚赛络混纺纱的单纱条干CV值、断裂强力明显优于环锭混纺纱,且毛羽少;从单纱截面图得出,新型混纺纱中涤纶向纱芯转移呈现棉包覆涤纶的趋势,而环锭纺混纺纱中涤纶分布比较随机。  相似文献   

15.
紧密纺涤棉混纺纱纤维径向分布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引用汉密尔顿转移指数方法分析了紧密纺涤棉混纺纱纤维的径向分布,并与传统环锭纺涤棉混纺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紧密纺涤棉混纺纱中纤维的转移趋势不如传统环锭纱明显,纤维的径向分布也比环锭纺纱更随机.  相似文献   

16.
赛络纺涤粘复合纱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在棉纺细纱机上利用毛纺赛络纺纱技术可以纺制复合纱。对涤粘复合纱、涤粘股线、纯涤单纱及纯粘单纱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通过切片照片可以看出,涤粘复合纱中单纱存在与复合纱捻向、捻回数相同的直念;表面纤维排列整齐、紧密、纤维同松外紧;截面为圆形,两种纤维互有少量团长复合纱的结构特点决定其具有强力高、条干好、毛羽少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朱军  蒋丽云 《棉纺织技术》2007,35(2):103-105
探讨利用赛络纺纱技术纺制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纱线的工艺配置与成纱性能情况.研究了喂入粗纱间距、捻系数与成纱性能的关系,测试分析了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涤纶长丝包芯纱的性能.试验表明,利用赛络纺纱技术加工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涤纶长丝包芯纱具有明显的优势,产品的综合性能优于传统环锭包芯纱.  相似文献   

18.
张玉  谢春萍  陆如 《纺织学报》2014,35(12):52-0
为研究全聚纺混纺纱中纤维的径向分布情况,采用环锭纺、网格圈型集聚纺和全聚纺3种方法纺制28.1tex涤棉混纺纱线,运用哈氏切片器切取三种混纺纱线样本,借助MOTTC B1型显微镜观察并采集样本中两种纤维的分布状况图,结合汉密尔顿(Hamilton)指数的方法分析,得到全聚纺混纺纱内涤纶纤维和棉纤维在纱截面内的内外转移趋势及分布规律。结果指出:利用传统环锭纺纺制的涤棉混纺纱,涤纶纤维有明显向纱芯转移的趋势,而网格圈型集聚纺,涤纶纤维向纱芯转移的趋势较传统环锭纺弱,全聚纺相对于网格圈型集聚纺而言,涤纶纤维分布更加随机,并且涤纶纤维有向纱外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