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BT模式逐步成为政府解决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紧缺的一种新的尝试,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和投资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在BT项目中引入激励机制,通过建立政府给予投资人的最优激励报酬模型,分析影响最优激励系数变化的各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激励报酬模型在以BT模式建设工程项目过程中应用的建议,有助于解决政府和投资人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并实现政府与投资人之间利益最大化的均衡。  相似文献   

2.
基于委托代理的代建制项目利益主体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慧群  钟伟萍  仲维清 《山西建筑》2009,35(26):184-185
从双层委托代理关系的代建制项目三方利益主体出发,深入探讨了在三方博弈关系中,如何有效控制和减少工程建设各方的寻租行为,同时提出对策,以期保障政府部门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原因,而且根据“理性人”假设,项目经理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倾向于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决策,而这一目标可能和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不一致。文章运用不确定性互不可监督的委托-代理博弈理论研究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的道德风险模型。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1)
风险投资中产生的三方当事人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一直是影响风险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文章从自利原则出发,站在博弈论角度剖析了投资者、风险投资和企业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控制委托代理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引入委托代理博弈理论,构建“政府—村集体代理人—村民”在空间初始划定和违建管控过程中的双重委托代理博弈模型,选取深圳福田区城中村为研究区,重点分析空间秩序较好的水围村、田面村及福田村等3个案例村,探究村集体代理人对委托代理博弈过程及结果的影响,重点揭示为何在整体负面的空间形态下可以自发出现良好的符合规划的空间类型,从而为将城中村纳入规划管理和相应的城市更新空间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能有效抑制大型、特大型 EPC 工程项目中的委托代理现象的发生,保证投资效益。但是不适当的激励将增加投资方的建设成本,加大投资负担,降低总承包商合作的意愿,得不偿失。因此为了量化激励机制的具体标准,达到对委托代理风险的控制,通过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投资方与总承包商的博弈模型,借助复制动态方程、雅可比矩阵和复制动态相位图计算并判断演化博弈稳定策略(ESS)和博弈演化路径,最终针对不同的情况确定奖惩标准的合适取值范围,为投资方控制 EPC 项目的委托代理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浅议工程监理制度下委托代理的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晓敏 《山西建筑》2009,35(3):225-226
运用博弈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对工程监理制度下的业主与工程师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两博弈方(业主和工程师)的选择和行为,通过设计合理的监理合同(激励合同),利用内外部约束机制和市场声誉能有效抑制在不对称信息环境下的道德风险,以促进我国监理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公租房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在社会资金进入公租房建设领域的情况下,必然存在政府和投资方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运用博弈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对该问题情境下的政府和投资方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分析和论证。构建政府和投资方之间的委托代理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博弈双方(政府和投资方)的选择和行为。得出的结论是,通过合理的合同设计和安排,包括提高政府的努力水平,扩大投资方分享的产出份额,选择绝对风险规避度量和成本系数较低的投资方,能够有效抑制不对称信息所造成的损害,促进我国公租房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BT模式是解决城市基础建设资金不足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同时这一模式中蕴含中许多风险,如何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价和管理是BT项目投资方最为关心的。本文从BT项目投资方的角度,系统研究了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集理论和模糊区间值理论构建了风险评价模型,并利用在建的武汉市杨泗港长江大桥工程对其投资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该评价模型可以有效识别风险和定量衡量风险,为BT项目投资方的风险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我国BT模式发展迅速,尤其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BT模式已成为部分财政吃紧的地方政府解决资金困难的有效途径之一。结合所经历的BT项目的实际情况,就BT模式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BT融资建设模式是BOT项目融资方式代表性衍生品之一,在大中非经营型基础设施建设中被广泛使用,是地方政府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有效方式。我国BT模式的应用近年来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模式,而大部分省份都根据实际情况对BT模式的应用进行了调整和固化,并出台了本地的管理办法。文中尝试对武汉BT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公共基础设施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发展迅速。政府为缓解财政负担,逐渐采用多样的建设模式,其中运用BT模式的项目逐渐增多。目前,多数对公共基础设施BT项目的研究集中在技术改进和风险上,而对BT项目的环境绩效评价却很少。文章针对公共基础设施BT项目环境方面,通过分析公共基础设施BT项目的特点,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环境上三方面进行分析,对公共基础设施BT项目的环境绩效建立一个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为公共基础设施BT项目的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章华楷 《规划师》2003,19(1):77-79,83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带动和保证城市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但前提是只有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合理比例时,才能使城市整体效益最优,为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应与城市GDP,固定资产投资有适宜的比例。结合国内外经验,通过对浙江苍南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例现状的对比研究,得出苍南城市基础设施占GDP百分比保持在10%~20%,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百分比保持在25%~30%时为最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BT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BT模式及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的介绍,对BT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代建方的各项风险进行了探讨和全面分析,论述了参与BT模式对施工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新一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城市在可持续发展中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要求,提出新一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从制定高标准的城市规划、建设高水准的城市基础设施、应用高科技的城市管理系统等方面作出努力。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重点建设项目设备招标中存在的两难现象进行了简单分析。在对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进行阐述之后,对两阶段招标法进行了介绍,从招标发布方式及其对象、标书公开程度、投标人数目、竞争激烈程度等多方面将两阶段法与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进行了详细对比。结合某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关键设备招标的实例,对两阶段法的应用过程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两阶段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李云超  李雄  吴岩  王忠杰 《风景园林》2023,30(11):35-43
[目的]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制度演变视角,厘清高速城镇化阶段和城镇化发展中后期阶段中国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路径,分析当前公园绿地建设的可行模式,以助力公园城市建设。[方法]通过文献调查、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梳理了高速城镇化阶段的以地融资路径和城镇化发展中后期阶段的专项债融资路径的制度演变及公园绿地建设特点,并以2015—2020年成都市有关公园绿地建设专项债的发行文件为例,分析以地融资路径和专项债融资路径下公园绿地的建设差异及公园城市理念的适应性,分析公园城市理念下“场景营城、五态协同”策略与专项债融资路径的关系。[结果]1)以地融资路径与高速城镇化阶段相适应,保障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和地方政府对城市建设的主导权,城市公园绿地随之高速增长。2)专项债融资路径是中央应对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的制度设计,本质上反映了对既有的、相对粗放的土地开发方式的认知深化,要求以更加精细化的模式对土地开发的长期经济效益进行预先安排和评估。3)专项债融资路径对公园绿地建设提出“项目自身平衡、长期多元偿债、项目捆绑实施、土地溢价偿债”的内在要求。4)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要求进一步优化土地开发模式,提升城市的...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介绍现行的基础设施融资模式,指出它们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介绍一种全新的融资模式——承包商融资建造模式(FC模式),并介绍了FC模式的概念、思路、结构,接下来探讨了FC模式的可行性。并结合国内成功应用FC模式的案例对其进行详尽分析,最后给出FC模式应用时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相似文献   

19.
程杰  张昊  王赟  邱杰 《建筑经济》2015,36(4):39-43
梳理拨改租在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的应用流程,将其与传统的BT模式的融资成本、项目回购金额从多个角度进行对比,认为BLT模式有利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满足经济快速发展所引起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有利于化解由于通胀因素带来的城市投资建设成本上升。对于拆迁量较大的工程,采用拨改租建设模式,可以弥补常规BT模式导致的融资能力不足,显著提升政府平台的投融资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