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以环氧大豆油和甲醇为原料,通过开环加成制备植物油基多元醇。在自制的二氯二氧化钨(WO2Cl2)作催化剂、三氟甲磺酸银(Ag OTf)作助催化剂的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助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和醇油物质的量比等对环氧大豆油开环转化率的影响,并对产物的环氧值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3%(以甲醇和环氧大豆油总质量为基准,下同),三氟甲磺酸银用量为4%,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8 h,醇油物质的量比为28∶1时,环氧大豆油的开环转化率较高,为89.13%。对开环产物进行了FTIR、1HNMR、TG以及流变性分析。通过热重分析得出,多元醇的分解温度(334℃)比环氧大豆油的分解温度(305℃)高。流变性分析得出,随着温度的升高,环氧大豆油和多元醇的黏度逐渐下降。在温度较低时,大豆油多元醇的黏度明显低于环氧大豆油的黏度。 相似文献
3.
4.
5.
叙述环氧大豆油制备的研究进展,包括羧酸催化环氧化和非羧酸催化环氧化。其中羧酸催化环氧化包括:羧酸催化环氧化,浓硫酸与羧酸联合催化环氧化、对甲苯磺酸与羧酸联合催化环氧化、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与羧酸联合催化环氧化、固体强酸与羧酸联合催化环氧化、酶与羧酸联合催化环氧化,硫酸铝与羧酸联合催化环氧化;非羧酸催化环氧化包括: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环氧化、磷钨杂多酸(盐)催化环氧化和相转移催化环氧化。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一类新型环氧增塑剂——环氧植物油酸多元醇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聚氯乙烯(PVC)增塑剂环氧植物油酸多元醇酯,包括它的合成方法及用其增塑的PVC的物理性质,它与PVC的相容性优于环氧大豆油。在用作PVC的主增塑剂时,被增塑的PVC为力学性能优于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增塑的同类制品。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碳链长度的脂肪酸与N-甲基二乙醇胺的酯化反应。以月桂酸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物料摩尔比、回流液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该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较优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00℃,n(月桂酸)∶n(N-甲基二乙醇胺)=1.8∶1.0,回流液温度70℃,催化剂用量(相对于反应原料的质量)0.3%。在该工艺条件下,酯化产物中甲基二乙醇胺双月桂酸酯(双酯胺)的质量分数可达98%以上。并对正辛酸、正癸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与N-甲基二乙醇胺的酯化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的产物中双酯胺的质量分数达98%以上。采用IR和1HNMR对双酯胺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月桂酰醇胺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月桂酸和二乙醇胺为原料,合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酰二乙醇胺,并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性能测定。结果表明,月桂酸与二乙醇胺之比为1∶2,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4h,催化剂为0.5%时,产品的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3.
以N-(2-氰乙基)二乙醇胺(NCD)作为扩链剂合成了不同NCD含量的水性聚氨酯(WPUs)。红外光谱测试分析了水性聚氨酯的结构以及NCD的加入对聚氨酯氢键作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氨酯氢键作用力随着NCD含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DSC、力学性能和T型剥离强度测试表明:随着NCD含量的增大,聚氨酯的结晶性得到提升,胶膜的拉伸强度及T型剥离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NCD质量分数为6%时,力学强度达到20 MPa,断裂伸长率为394%,T型剥离强度达到29 N/cm。 相似文献
14.
15.
用于二乙醇胺催化氧化脱氢的Cu-ZrO_2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二乙醇胺催化氧化脱氢生产亚氨基二乙酸二钠盐用的Cu -ZrO2 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氧化反应性能和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催化剂中和终止 pH值、Cu与Zr原子的量比以及焙烧温度是影响催化剂性能的主要因素。经TG、XRD和外观分析 ,优质催化剂其中间体铜锆氢氧化物外观呈现亮而脆的绿色、密度大于1 72g/cm3 、热失重温度范围为 15 0~ 5 30℃ ,铜锆氧化物晶体结构呈单一的四面结构 相似文献
16.
针对原脱碳液中二乙醇胺分析方法繁琐,所用试剂丙酮对人体有毒害,对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试验表明,改进后的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0.34%,加标回收率在95.4%以上,可替代原分析方法用于生产控制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运用双膜理论对气液两相传质进行分析,针对二乙醇胺溶液吸收CO2建立数学模型,该模型精确描述CO2传质速率对溶液pH值依赖程度及速率强化因子随化学反应进行的变化情况. 从每种含碳离子(包括CO32-, HCO3-与RNHCOO-)在不同反应阶段的浓度分布角度分析了各自对总传质速率的影响规律,实验中分别控制溶液浓度、进气流量和复合溶液配比等工艺参数. 结果表明,CO2传质速率主要受CO32-与HCO3-控制,而RNHCOO-的作用有限. 吸收液浓度提高促进传质,但当pH值降至8.2后其作用减弱;传质速率随进气流量升高而加快,70 mL/min后趋于稳定;复配溶液较单一溶液对CO2吸收速率和吸收量均有促进作用,但复配比例变化对离子贡献率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18.
Absorption rate of CO2 into aqueous solution of N-methyldiethanolamine (MDEA) blended with diethanolamine (DEA) and piperazine (PZ) was studied and a kinetic model was established. It is shown that homogeneous activation mechanism could explain this absorption process. The absorption rate coefficients of carbon dioxide into MDEA aqueous solution blended with DEA, PZ or DEA PZ we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ifferent activation effect of DEA, PZ and DEA PZ on the carbon dioxide absorption comes from the difference in CO2 combination rate, transport of PZ and DEA to MDEA and the regeneration rate of PZ and DEA. 相似文献
19.
以碱木质素为原料合成二乙醇胺基木质素(DLNS),再以反向悬浮技术将其制成微球形态的二乙醇胺基木质素,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物理吸附仪测定产物的比表面积,然后在重金属离子污染物模拟水样中测定了其对Cu2+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红外分析证明木质素分子已经引入二乙醇胺,凯氏定氮法测定产物的含氮量为1.66%,进一步证实二乙醇胺基木质素已经合成;产物对Cu2+的吸附在开始的0.5 h内,吸附容量增长很快,至6 h后到达平衡;吸附容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球形二乙醇胺基木质素吸附剂为4 g/L时,每克吸附剂的吸附容量最大为24.12 mg,相同条件下碱木质素对Cu2+的吸附容量为每克5.84 mg,二乙醇胺基木质素对铜离子的吸附容量为每克10.71 mg,改性后的球形二乙醇胺基木质素吸附性能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型的聚苯乙烯二乙醇胺树脂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氯乙酰化聚苯乙烯树脂(PS-Acyl-Cl)取代常用的原料氯甲基化聚苯乙烯(PS-CH2-Cl)树脂,固载二乙醇胺(DEA)得到一新型的聚苯乙烯二乙醇胺(PS-Acyl-DEA)树脂. 用这种PS-Acyl-DEA树脂对铜离子进行吸附,并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 结果发现,树脂对铜离子的吸附量随DEA担载量的增加而增加,对铜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可达3.79 mmol/g,且在pH 5.6~10.5范围内树脂对铜离子均有稳定的吸附量,树脂的吸附率达到93.8%. 相似文献